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全健康”理念

一、“全健康”理念提出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和人类生产力高速增长,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数量更多、效率更高,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技术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便利,但也带来了常见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如空气和水污染、危险化学品、转基因食品、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减少,这不仅增加了公共风险因素,也加剧了环境健康风险。

为了解决健康威胁,人类采取了大量的措施。许多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在环境及人类健康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整体框架、技术方法、数据库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上述问题反而愈加突出,成为当前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机构、组织甚至国家能够解决当今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采取跨学科和跨地区的方法来解决健康威胁的共识越来越强。基于此背景下提出的“全健康”,是一种新的战略、方法和学科,用于对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它是多学科、跨学科的,并且仍在不断发展,以应对当今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的需要,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全健康”的概念及发展

“全健康(One Health)”的概念,包括了人类、动物、食品、环境等方面,并强调从人、动物和环境的角度出发,以整体的方式解决复杂的健康问题。这是一项交叉学科和跨地区协作互动的创新战略,致力共同促进人和动物健康,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跨学科合作是“全健康”理念的核心。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许多新的传染病出现,如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埃博拉病毒,以及狂犬病、血吸虫病和布鲁氏菌病等再发传染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防治这些疾病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如医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和环境科学。

2004年9月29日,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WCS)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举行了涵盖医学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学术会议,提出了“One World,One Health”这一概念,并达成了12项“曼哈顿原则”,旨在更全面地预防流行性疾病,维护生态系统完整与生物多样性。2007年4月,美国兽医协会建立“全健康”行动小组,后来逐渐演变为“全健康”委员会。2007年12月4日至6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禽流感及流感大流行部长级国际会议,制定了“实现动物、人类、生态共同健康繁荣的全球战略框架”。

2010年始,“全健康”从理念走向行动,在全球广泛传播。2010年4月,人禽流感部长级国际会议要求在动物、人类、生态系统之间采取必要行动,广泛实施“全健康”模式。2010年5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合作,在美国石山举行了“以政策视角制定和完善‘全健康’实施路线图”为主题的“石山会议”,旨在确定具体7项行动,倡导在“人类—动物—环境层面上共担责任、协调全球活动,此举将“全健康”的概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2011年2月,首届国际全健康大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与会者共同探讨、推动“全健康”理念。除了了解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的相互依赖之外,与会者还认为,经济学、社会行为学、食品安全学等其他学科也同样重要。2014年11月,在中国广州组织召开了国内首届“One Health”研究国际论坛,并成功举办了多次培训班与研讨会,推动了国内“全健康”的发展。2020年3月14日,在海南省召开的“全健康”专题会议将“全健康”治理理念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致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全球“全健康”治理的示范区。

现在欧美一些国家、澳洲和加拿大等均建立了“全健康”教育科研相关机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爱荷华州立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印度克拉拉兽医学院等高校都在开展“全健康”的科研工作。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与爱丁堡大学联合成立的全健康研究中心基地作为“全健康”理念在真实世界研究的“试验田”,推动了全健康体系在中国的实施。2021年海南医学院成立了全健康研究中心,为世行贷款助力全健康示范区项目提供智库支持。

三、“全健康”的外延概述

(一)生命的健康

生命健康应该涵盖两个含义。

一是人与动物健康。“全健康”的目标是提高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健康水平,不仅仅只关心我们人类自己。它致力把人类医学、动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相结合以改善人类和动物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的最佳健康。研究表明,60%以上的人类新传染病来自动物,其中75%来自野生动物,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构成了巨大威胁。从SARS、H7N9禽流感、甲型H1N1猪流感、埃博拉病毒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不警醒着我们人类健康和动物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必须树立整体健康观,使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统筹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与动物健康。

二是人群健康。“一个不少、一个不落”,也就是国际社会倡导的“全民健康覆盖”,即保证人们在任何时间及任何地点都可以在不花大钱的状况下得到他们需要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简单说就是达到全民健康覆盖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组成部分,“人人享有健康”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政治承诺和责任担当。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仅有一半人口获得了基本卫生服务的覆盖,仍有数亿人无法获得保持健康、管理慢性病或疾病康复所需的服务。我国一直重视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并致力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全球目标。2009年新医改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过努力,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民覆盖,而正在实施的健康中国战略也要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毋庸置疑,中国目前尽管做出了较大的成绩,但在涵盖能力、成效和公正性等方面仍有许多差距和不足之处,“全民健康覆盖”仍在路上。因此,需要用“全健康”理念去指导和深化改革,尽快建立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体系。

(二)无国界健康

近年来,随着全球健康的兴起与推广,为了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实现世界卫生公平,各国越来越关注跨越国界和地域的健康问题,积极推动卫生科学的跨学科协作研究,使群体防治与个人诊断防治有机地融合,促进所有人的健康。在很短的时间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就表明,全球化既提供了便利,又提出了健康挑战,传染病也很容易经由局部地区暴发而向全球范围蔓延。近几十年来,快速的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疾病状况,整合了全球健康问题,增加了健康威胁的多样性。我们不但遭受了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威胁,同时还受到了非感染性疾病汇聚的挑战,因为心血管疾病、肥胖症、脑卒中和糖尿病等过去仅在富裕地区才被看作是慢性的疾病,开始在发展中国家蔓延。在后全球化时代,各个发展中国家甚至每个人都无法完全独立地对抗健康威胁,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全球健康方针,从全球角度解决健康问题。中国一直致力发展世界健康卫生事业,积极地贯彻和执行世界卫生治理准则,是世界卫生合作的主动倡导者、发起者和重要实践者,也始终在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地推动“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工程。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健康卫生建设,提出我国的看法并提供解决办法;积极开展海外医学救助和全球紧急处理,承担全球人道主义责任。虽然我国面对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挑战,但我国仍然积极进行全球救助,共享防治经验,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三)多方位健康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实施“全健康”的宗旨。这就要求由医疗服务转为保健服务,把过去单一的服务供给模式转为多元化模式。而健康服务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全方位健康。从健康内涵上讲,全方位健康不仅是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方面。全方位健康服务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从服务内容上讲,应涵盖传统的预防、护理、家庭健康、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同时还有新兴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医疗服务与保险等业务;从服务的提供手段上讲,分为中药、西药、运动治疗、营养疗法、音乐疗法和气候治疗等;从服务场所来讲,卫生服务包括基层、社区、疾控、医院、养老院和家庭等各种机构的公平分工和有效合作;从服务的来源渠道上讲,应该有政府提供的健康服务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能够满足居民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健康服务;从服务方式上讲,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在线医疗、在线健康管理等的出现,应该形成多种线上和线下服务方式并存的融合局面。此外,我国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也为全方位、多元化服务注入了活力。

(四)全生命周期健康

全生命周期健康,是涵盖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周期的健康概念——从诞生到去世。“全健康”理念应该涵盖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所指的是处在生命中各个时期的人,包括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即生命孕育、婴儿出生前后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根据生命中各个发展阶段的健康需要,制定合适的健康服务内容和策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15个专项行动,就包括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等、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和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对每一生命阶段提出明确的健康促进策略。其次,强调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向个人提供服务的系统连续性。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基本形成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四梁八柱”。但是各大服务体系内、外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缺乏围绕全生命周期以健康为中心的协调与融合,导致医防分离、服务碎片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需要用“全健康”理念来指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尽快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体系。

(五)全因素干预措施

全因素干预措施,是指考虑到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的干预措施。“全健康”理念重视身体影响因素,致力促进人类、动物和自然环境健康发展,并达到最佳生态健康的目标。WHO研究表明,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和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其中,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分别占60%和17%。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以及人类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使得影响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所以必须根据“全健康”理念,通过更全面的方式来处理关乎民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与长期问题。近年来,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解决办法,以克服危害身体健康的复杂原因。所以,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改革要重视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各类因素,积极推进发展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卫生公共服务,健全卫生保障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发展壮大健康产业,在市场供求方面同时发力,统筹社会、行业、个人三个层次的健康行为,以形成保障社会和增进人民身体健康的巨大合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了通过开展健康科学知识的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环境6项健康促进行动,对影响健康及其决定因素的各个方面实施有效干预,并解决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问题、环境污染以及其他影响健康的问题。由于人类、动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必须开展跨学科、跨地区、跨部门和全球协作,共同应对危害身体健康的复杂因素,这也是“全健康”理念的真正含义。

(六)全政策保障

全政策保障主要是指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建议的跨部门行动战略,旨在解决健康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决定因素。近年来,我国重视健康政策的制定,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为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六项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卫生问题也将不再仅仅在单一层面上处理,而是集中统筹,由原来单一的地区卫生部门主管变成了由多家部委联合参与管理,从防治慢性病转为增进身心健康。在这些措施之后,我国也制定了不少的政府规定与计划,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7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为创建健康中国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由于“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并不久,因而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我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往往对该政策不够了解和关注,也没有部门合作协同制度和健康社会影响评价系统,在促进和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面仍然存在重大差距。因此,为确保“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真正纳入各级政府和部委的决策和工作主流,有必要积极引入“全健康”理念,提高公众的认识,建立协调和问责机制,并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

四、“全健康”对解决中国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全健康”在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在中国,过去“健康”的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健康。但是全球范围内的各类新发传染性疫情病例数据告诉我们,光有人的“大健康”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由“大健康”往“全健康”过渡,既是质的飞跃,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全健康”理念涵盖了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以及全球卫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这一理念也获得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所以,有必要对“全健康”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全健康”是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紧迫问题的必然要求

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除对自然环境有损害之外,我国公共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例如,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央视报道的苏浙沪儿童尿液中含畜禽类抗生素,以及近三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都给中国公共卫生监督与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此外,职业病、人畜共患病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我国的公共卫生形势更加严峻。“全健康”理念,作为一种致力于人、动物与自然环境整体健康发展的新理念,恰恰是当前解决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及公共卫生问题所必需的。

(二)“全健康”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两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是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和政策的一部分。“全健康”是对绿色发展理念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关系的具体落实,这与战略中强调的“人与自然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呼吁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是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升华,它强调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处。为解决人类、动物和环境之间出现的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全健康”理念应运而生,目的是为双方实现相同的目标。

(三)“全健康”是人类医学、动物医学、健康科学和环境科学等跨学科合作的需要

“全健康”理念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同时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因此它满足了当前各国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需求。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以及公民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危机。不过,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许多专家和科学家以及公民个人,都并没有意识到人、动物、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整体性。地区和部门之间缺乏合作,缺乏独立的研究,相关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协作水平低,也是公共危机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部分原因。“全健康”理念使人们能够理解人、动物、环境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以往的态度。 DoNuRHEacGPCFXXc2VZI51kwH2oV7Jgxba4RcIfYTBghYBohiqw7mlL0uZTWEfJ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