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猫在古代的别称

年轻一代喜欢称猫为“喵星人”。这是假想猫是从宇宙中的“喵星”过来的,它们“骗取”了人类的信任。这种脑洞大开的想法和“穿越”之类的差不多,都是年轻人富于幻想的表现。

古人对猫有很多别称,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狸奴

我们都听说过“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在古代,猫经常被称为“狸”。《庄子·秋水》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意思是那些出名的快马(骐骥骅骝)虽然一天能跑上千里,但是捉老鼠远不如猫。不过,从庄子的很多文章来看,猫并没有成为大家的宠物,如果庄子能看到现在的宠物猫的话,我觉得猫应该是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最好榜样了。

另外,《韩非子》曰:“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意思是让公鸡值夜打鸣,猫捉老鼠,这是各司其职,各擅其能。但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三字经》中,就成了“犬守夜,鸡司晨”,没有提到猫了。

陆游有一句著名的诗:“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就是说风雨大作的时候,我和小猫咪都躲在家里不出门,享受柴火和毛毡的温暖。

有些爱猫人士可能觉得古人在“狸”字后面加了个“奴”字,听起来有歧视的感觉。其实不然,古人这个“奴”字,很多时候含有宠爱的意思。比如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儿子小名为“明月奴”,同时代汝南王李琎的小名叫“花奴”。你看人家堂堂王爷也带个“奴”字,就不要觉得“狸奴”是不尊重猫的称呼了。

另外,清代黄汉的《猫苑》中曾说“家猫为猫,野猫为狸”,也许是沿用古时说法,后来有改变。乾隆时的宫廷画家艾启蒙,为猫画过图,标了满汉双语的名称,其中就有“普福狸”“苓香狸”“妙静狸”等名称,皇宫所养,御赐名称的总不会是野猫。民间还有以阔口的叫猫,尖嘴的叫狸之说,那尖嘴的就是狐狸了。

〔南宋〕李迪《狸奴小影图》

二、乌圆

乌圆,又作乌员。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其著作《酉阳杂俎续集·支动》中提道,“猫一名蒙贵,一名乌员”。这里怀疑是外来的译音。毕竟唐朝时期对外联系非常广泛,像波斯猫、暹罗猫、缅甸猫会随着商队的往来而流入,所以这些名字也许是来自外语,当然这只是猜想,聊备一说。

清代文学家黄汉有一本名叫《猫苑》的著作,其中记载,宋人的《尔雅翼》中云 :中国原来是没有猫的,是当年唐僧(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时带回中土的,为的是防止老鼠啃坏经书。如果真是这样,真实的历史中,唐僧不只是带了一猴(悟空)、一猪(八戒)、一马(小白龙)回来的,还有我们的“猫主子”。

当然,中国自古就有猫,《韩奕》中就有“有猫有虎”之句。马王堆还出土了四猫纹漆盘(但是否为宠物猫,尚存争议)。

不过,唐僧从西域或天竺带回来一些不同品种的猫,成为人们喜欢的宠物猫,也完全是有可能的。从现存资料看,人们和宠物猫的种种记载和故事,初唐之前几乎看不到,这也证明宠物猫的盛行大概是源于“丝绸之路”的交流。所以据猜测“蒙贵”和“乌员”有可能是外来语音译。

四猫纹漆盘

而“乌员”衍化为“乌圆”后,倒让人能联想到猫的样子,也许是指猫那双又大又圆、乌溜溜的黑眼睛。相传清代人王忘庵画的《乌猫图》,上面题有“乌圆炯炯,鼠辈何知”的字”的字样,这“炯炯”二字应该说的就是猫的眼神。当然,猫的眼睛是随日光的强弱不断变化的。《梦溪笔谈》有言:“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托名苏轼所著的《物类相感志·禽鱼》中有《猫儿眼知时歌》:“子午线卯酉圆,寅申己亥银杏样,辰戌丑未侧如钱。”据说古人还用猫眼的变化当简易时钟。

“乌圆”这个名字只是一种解释,或者是指黑猫蜷成一团时的黑圆模样,又或指白猫头上有一个乌黑的圈。后面我们会提到,头顶上有这么一个黑圆圈的猫,是十分令人喜欢的品种,古人称之为“印星猫”。下图清代佚名的《牡丹与猫图页》中的白猫就是这个样子。

〔清〕佚名

《牡丹与猫图页》

三、蒙贵

《酉阳杂俎》中提到过,猫名“蒙贵”。据黄汉的《猫苑》一书中所说,“蒙贵”在《广东通志》中写作“獴24871”。很多资料说,这种猫产自安南和暹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和泰国境内。也有人说,蒙贵其实是用来称呼猴子的,后来被误传为猫的名字。康熙年间,有个叫虞兆湰的人写了一本叫《天香楼偶得》的书,也说“蒙贵”其实不是猫,属于误称。

这个说法我觉得有几分道理,“蒙贵”这个发音很类似于英语的“monkey”(欧洲少有猴子,名字最早有可能是从东南亚传过去的),所以我是赞同“蒙贵”非猫的论点的。不过就算是以讹传讹,但古书中提到“蒙贵”的时候,就是指的猫,这点大家必须要注意。比如明代文人林弼写一只猫:“内相家中蒙贵儿,华堂客至每先知。”就是说司礼掌印太监所养的这只猫聪明灵巧,有客人来,它就先听到了。

四、天子妃

把猫称为“天子妃”,是源于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女皇武则天为了陷害王皇后,掐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小女儿,从而让唐高宗把王皇后和萧淑妃贬入冷宫。后来武则天得知高宗有些心软,可能赦免二人,于是就残忍杀害了这两位美人。她命人将王、萧二人先各打一百下,然后剁掉手足,扔进一个大酒瓮里让二人遭受非人的折磨,几天后才咽气。

王皇后逆来顺受,是个认命的人,到死也没吭气。而萧淑妃大骂武则天,并立下毒誓:“愿武为鼠吾为猫,生生世世扼其喉!”意思是说来生武则天变成一只大老鼠,而她化身为猫,作为武则天的天敌,咬住其喉咙,来报今世之仇。

所以,后人根据这个典故,就把猫称为“天子妃”。

五、白老

上面说过,人们将娇媚可人的猫称为“天子妃”,倒是有其合理性,但猫在古人笔下还有一个名字,叫作“白老”。这个名字,初听起来,还以为是白居易!话说白居易确实自称“白老”,如“白老忘机客”之类,但将猫唤作“白老”,则和白居易毫无关系。

这个名字同样来自唐朝的一则故事,说是晚唐时一个叫卢枢的官员在任建州刺史时,独自住在一座僻静的宅院中。当时正值夏夜,趁着月色正好,卢枢到院中漫步。出门来就听得堂屋西边台阶下有人在欢声笑语,他仔细一看,见到七八个不到一尺高的小人儿,有男有女,在那里杂坐饮酒,几案席子碗碟之类俱全,不过是缩小版的。小人们互相敬酒,热闹了一番。忽然有一个小人叹息说:“今晚真快乐,但过不多久白老就来了,怎么办呢?”过了一会儿,这些小人迅速跑到阴沟里消失不见了。

过了几天,卢枢调离了这里。新上任的官员带有一只猫,名叫“白老”,此猫来了后,很快便从堂屋西边台阶的地下抓出来七八只老鼠,并将它们咬死了。

人们这才明白,这些“小人”原来是老鼠成精,它们说的“白老”就是这只猫。猫因此就有了“白老”之名。比如清代吴绮的悼猫诗,就说“白老能多慧,相驯五载余”,这里的“白老”指的就是他的猫。

不过,“白老”之名虽然威严,但不够亲昵,而且这个名字是老鼠取的,就像“黑社会”把警察叫成“条子”一样,缺乏好意。我们如果也照样称呼,岂不是降低到和老鼠一样的视角?另外,这个故事中的“白老”,大致应该是一只浑身似雪的白猫,用来泛指所有的猫,也不够确切。

六、雪姑

上面说了,如果把我们可爱的白猫称为“白老”多少有些老气横秋的感觉,和猫活泼可爱的性格不相称。那“雪姑”这个名字就不同了。雪白的姑娘,和猫的温柔妩媚很相配。而且能让人联想到庄子说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明〕仇英《群仙会祝图》(局部)

“雪姑”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它出自北宋陶谷写的《清异录》这本书,其中说:“余在辇毂,至大街,见揭小榜曰:虞大博宅失去猫儿,色白,小名白雪姑。”意思是他当年在东京(现在的开封)时,看到寻猫启事,一个叫虞大博的人家走失了一只猫,全身白色,名字叫“白雪姑”。

看来“白雪姑”只是虞大博给自己家猫取的名,但后来人就拿来当成猫的统称了。比如爱写诗的乾隆皇帝咏猫时就很喜欢“掉书袋”,“漫称蒙贵尤无比,那数雪姑独有神”,清代姚燮的《猫六十韵》也说,“虞家白雪姑”,都是出于此处。

七、虎舅

猫在古时,还有一个别名是“虎舅”。我从小就听说猫是老虎的舅舅,老虎的一身本领都是从猫那里学来的。但是老虎自以为学成了全部本领后,就反目成仇,竟然要吃掉猫。幸好猫留了一手,没有教老虎爬树的方法,危急时猫爬上树梢,从而躲过一劫。

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个民间故事流传已久,至少在南宋陆游时就存在了。因为陆游在他的《剑南诗稿》中就自注了这么一句:“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

当然,这种说法纯粹是人们虚构的,老虎不是不会爬树,而是一般的树枝根本承受不住老虎巨大的体重,当然也正如此,老虎远没有猫爬树时灵活。另外,爬树一般是为了逃跑,老虎正面攻击其他动物从来不吃亏。

不过,“虎舅”这个名词,也成了猫的代称。比如清人厉鹗在《雪狮儿》一首词写道:“称伊虎舅,斑斑玳瑁,身边频觑。食有溪鲜,又上小庭高树。”这里就明确称呼猫为“虎舅”。

八、鼠将

相比于上面的“虎舅”,“鼠将”这个名字实在不怎么好听,但这是皇帝唐武宗取的名。武宗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灭佛者——“三武一宗”中的一员(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都曾下令灭佛),但他也是个有名的“动物爱好者”,他养了10种动物,给它们都起了别号:

九皋处士——鹤(《诗经》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之说)

长鸣都尉——鸡(似乎公鸡才配得上这个称号)

玄素先生——白鹇(玄是黑色,素是白色,白鹇浑身雪白,但爪子是黑的,故有此名)

惺惺奴——猴(猴子的别称)

长耳公——驴(长耳是驴的特征,如果贬义就是大耳贼)

灵寿子——龟(古人觉得龟能通灵,寿命又长)

守门使——犬(犬守夜是本职)

辩歌——鹦鹉(鹦鹉以能言著称,个人觉得用“说客”命名更有趣)

鼠将——猫(虽然猫是对付老鼠的,但不应是老鼠中的大将)

茸客——鹿

〔北宋〕易元吉《猴猫图》

虽然唐武宗给猫起的这个名字不雅——对付老鼠就成了“鼠将”?那捉贼的官军统帅难道就可以称为“贼帅”吗?简直毫无道理。不过皇帝毕竟是金口玉言,“鼠将”这个名称也成为典故,流传后世。清人姚燮在其诗作《猫六十韵》就有“威名崇鼠将,小字锡狸奴”一句。

相比之下,公主取的名字就好听多了,据说后唐琼花公主养有两只猫,其中一只浑身洁白,只有嘴是黑的,公主就称它为“衔蝉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养有一只叫作“袜子”的猫,嘴上也有一块黑的,大概与之类似。而另一只全身乌黑,只有尾巴是白的,琼花公主称为“昆仑妲己”。昆仑即昆仑奴的简称,指黑人;妲己则是有名的白狐狸精,公主觉得这只猫身子像昆仑奴(黑人),尾巴却像白狐,于是取了这个名字。

这下,后人不管猫是不是这种模样,就把“衔蝉”当成了猫的代称,黄庭坚有名的《乞猫》诗中“买鱼穿柳聘衔蝉”,这里并非想要一只体白嘴黑的猫,只不过以此作为猫的代名词。

下图传为宋徽宗真迹的《耄耋图卷》中的这只猫,嘴角就有一块黑,堪称标准的“衔蝉”。

〔北宋〕赵佶《徽宗真迹耄耋图卷》(局部) xta2YdJBgtQKfkAAKHYA4gCcv2hoPNArEupjfjJPyZvsUihLmAcNsL+dTJLRwx7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