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世纪初以来有关斯普拉特利群岛的海道测量报告及群岛上的经济活动

1817年以降的海道测量报告证明,只有中国公民尤其是海南岛居民频繁出入斯普拉特利群岛。美国和英国已注意到中国人在群岛上的经济活动,早期记录展示这些活动的三个重要细节:第一,参与者全是中国人;第二,这些活动不仅是捕鱼,还包括在舢板上交易大米、生活必需品和汇票等,到岛上采集海龟蛋和其他海产品;第三,这些活动是长时期以来每隔一段时间一再发生的。然而,后来记录虽说没有完全省略这些关键细节,却也明显地予以淡化。

最早记录群岛上人类居住和开发活动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的海道测量学家詹姆斯·霍斯堡(James Horsburgh,1762—1836)。不同于其他海道测量学家在报告中只限于对岛屿地形和地理位置进行技术性描述, 霍斯堡在他的报告中加入了对于人类居住以及开发利用这些岛屿的观察。 例如,他描述平顺地岛 “主要由渔民居住,这些渔民每年向交趾支那国王进贡咸鱼和燕窝” 。他形容苏禄群岛由一名王公(Rajah)统治,他从“大岛[巴西兰岛(Basilan)]每年收取贡品……包括胡椒等” 。值得注意的是,霍斯堡的观察是基于“东印度大楼(East India House) 原始航海日志以及来自21年在这些海域中航行的观察和记录” 。这些原始航海日志可能记载着更多岛屿上人类活动的细节。

霍斯堡在1805年 、1817年 、1836年 、1843年 、1852年 的海道测量报告中写入了关于帕拉塞尔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的人类居住和利用情况的观察。自1817年起,霍斯堡在出版物中写道:“海南渔民在3月和4月造访(斯普拉特利)群岛及其浅滩从事捕鱼……就像在帕拉塞尔群岛一样。” 在随后1836年、1843年和1852年的报告中,霍斯堡详细介绍了海南渔民在群岛上活动的性质和规模:

“在与海南岛人进行的几次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文明有礼。在清朝官吏不在时,他们很乐意同我们分享新鲜事,但每当官吏一出现,他们马上变得像我们在中国沿海遇到的那些人一样不讲情理……岛上有许多木制渔船,这是用一种又硬又重的木头而非中国船只常用的冷杉木制造的,这些船行进非常快。大部分船只每年两个月出海捕鱼,航行到离家700至800海里的地方,采集海参(bicho de mer),收取干海龟和鱼翅,这些海产品在中国海东南部的沙洲和浅滩之间多不胜数。航行从3月开始,他们先到达南海北部沙洲,留下一两个船员和几罐淡水继续前行,然后到达婆罗洲(Borneo)附近的一些大型浅滩继续捕鱼。6月上旬,他们开始返回,途中接上之前留下的船员及其渔获。我们在中国海的浅滩附近遇到了许多这样的渔船。”

1865年,英国皇家海军“莱福曼”(Rifleman)号测量船发出一条航海通告,确认了霍斯堡的上述观察。通告写道:“北险礁 经常有来自海南的中国渔民光顾,打捞海参、龟壳,等等,他们还从东北部的珊瑚礁中心的井中取水。” 这一观察在英国海道测量局1898年版的《中国海指南》( The China Sea Directory 和美国海道测量局的《亚洲航海》( Asiatic Pilot )1909年版 、1915年版 和1925年版 中被逐字转载。

霍斯堡的观察记录得到英国皇家地理学会(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研究员亚历山大·乔治·芬德勒(Alexander George Findlay,1812—1875)确认,他在1878年的报告中说,海南渔民不仅从事捕鱼活动,而且用舢板在群岛沿岸进行贸易:

“群岛中大部分岛屿都发现靠收集海参和龟壳生活的海南渔民,其中有些人在珊瑚礁上生活多年。来自海南的舢板每年携带稻米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来到中国海的岛屿和礁石上,同渔民们交换海参和其他海产品,并帮渔民们把收入带给家人。这些舢板每年12月或1月离开海南,在第一个西南季风到来时返航。伊都阿巴岛 上的渔民居住比其他渔民更舒适,井水也比其他地方更优质。”

芬德勒报告中的上述观察是基于1867年英国皇家海军“莱福曼”号测量船发布的航海通告。 同样,这一观察在美国海道测量局的《亚洲航海》1909年版 、1925年版 和1915年版 以及英国海军部海道测量局1878年 和1906年出版的《中国海指南》 中均见诸文字记录。

关于斯普拉特利群岛,1905年,美国海军“南山”号运煤船船长普莱多(W.D.Prideaux)先生于1905年发出第1105号 航海通告,《伦敦公报》对此全文引用如下:

“2.南山湾 。一个生长小树丛的岛屿(现命名为‘南山’)……据观察,距离佛拉特岛(Flat Island) 约9.7公里……

3.西约克岛(West York island) 。此岛……表面覆盖草丛和树木植被,还有一些椰子树……发现先前中国人居住的痕迹,显然每年有来自海南的渔民造访,采集海参等。”

美国海军第41号《航海通告》发布了相同的内容,但删除了普莱多船长关于中国人经济活动的观察:

“南山湾上长满小树。西约克岛四周被礁石所环绕,礁石在岛的东边向外延伸0.4公里,在北边向外延伸3.2公里。在这块礁石上,‘西约克’(West York)号船沉没。‘南山’号船发现一个深25米的锚地,底部是珊瑚礁,岛屿最北端位于南25度,真方位角向西方向(南南西,偏西),距离4公里。岛上生长着椰子树,有草丛和林木植被。成百上千只鸟在此繁衍,该岛约1.6公里长,1公里宽,呈三角形状,最高点指向北偏东北方向,从顶点到底部为最长直线。岛上无淡水。”

第41号《航海通告》进一步报告说,普莱多发现了这“两个……岛屿……并将其命名为南山岛和西约克岛” 。此外,1937年和1957年美国海道测量局出版的《航海指南》( Sailing Directions )确认他们观测到“海南的渔民造访这一岛屿” ,“从一口井中取水” 。而霍斯堡和芬德勒观察到的具体细节被省略了。

在1951年版的《中国航海志》( China Sea Pilot )中,英国海道测量局报告称,伊都阿巴岛(Itu Aba)上“有一些渔民,来自巴拉望和海南,但是没有常住居民” ,然而“在1933年,帝都岛 上有5名中国人居住” 。尽管如此,在1964年版的《中国海航海志》里,英国海道测量局的观察仅限于“来自海南岛的渔民通常每年12月和1月造访岛屿,至西南季风初起时离开” 以及“帝都岛不时有渔民居住”。 霍斯堡和芬德勒观察到的细节被省略了。

综上所述,根据早期海道测量报告,只有中国公民在群岛上进行经济活动,并不限于捕鱼,还包括在舢板上进行大米和其他必需品交易,托交收入和岛上获取的海参、干海龟和鱼翅。这些活动长期以来定期进行。然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后续报告将这些经济活动的性质限于捕鱼,或仅限于造访及补给饮用水。此外,这些活动的主体也不再仅仅是中国人,而且活动也被描述为断断续续地进行。但重点依然是在法国20世纪30年代初介入之际,在群岛上已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而且全部均由中国人开展。 2LUZvw7a8GnEhLbjpA/eGDpq/ssbe+QANEZtDrSriVdOlIp1QRyK7v6GxxtMDz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