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西北部的高原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部族。从十王之战可以看出,当时各个部族都有各自推选的首领,并且各个部族间缺乏交流。
部族与部族的对立,产生了权力斗争。人与人之间的嫉恨与报复,又产生了无止境的纷争。以畜牧和狩猎为生的雅利安人,围绕青翠欲滴的草地的归属权,自然会产生纠纷。为了争夺射落的飞禽、捕获的走兽,部族间更是经常发生摩擦。无尽无休的纷争就是这样不断产生的。
不久,在五河地区生活的雅利安人就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不同部族间的势力出现了明显的此消彼长。其中,一度强大的部族是特鲁苏族和婆罗多族。此外,还有被称为“五人种”的耶度族、图尔瓦萨族、布鲁族、安努族和德卢呼族。这些部族也处于明争暗斗中。
通过婆罗门众友仙人
的祈愿,特鲁苏族的大王苏达王终于得以威震整个五河地区。王宫中还有一位同样是特鲁苏族出身的婆罗门极裕仙人
。一次,围绕祭典的相关事宜,众友仙人和极裕仙人出现了意见分歧。于是,众友仙人投奔与特鲁苏族势均力敌的婆罗多族。众友仙人激起了婆罗多族对特鲁苏族的敌意。本来就对苏达王的统治不满的婆罗多王,召集了有相同想法的“五人种”,并且联合嫉妒苏达王威权的施穆尤族、阿贾亚族、舒伊库尔族、亚克西尤族,结成了十王同盟。
众友仙人
于是,众友仙人和极裕仙人之间的个人恩怨,很快就演变成一场政治冲突,最终导致争夺权力的战争爆发。五河地区长久的和平状态被打破,相互制衡的各族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
十王同盟军,就在五河地区,挑起了对苏达王的战争。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十王同盟军步步逼近。不过,因陀罗与自己虔诚的信徒苏达王联手,打败了正在横渡波鲁希尼河
的十王同盟军。
以上就是《梨俱吠陀》中记载的十王之战的梗概。下面引用其中一部分来说明远古时代宗教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极裕仙人的子民啊,因陀罗和你们一起横渡印度河。因陀罗和你们一起战胜贝达王
。听到了你们的祈祷,在十王之战中,因陀罗站在了苏达王这一边。
啊,因陀罗和伐楼拿
啊,大地的尽头被军队行进扬起的尘土笼罩。战斗的声音响彻天际。敌军正在步步逼近。如果听到了我们的祈祷,因陀罗和伐楼拿啊,请保佑我们,并且立刻来到我们身边。
啊,因陀罗和伐楼拿啊,请你们拯救苏达王,并且不遗余力地讨伐贝达王。你们一定听到了我们特鲁苏族的祈祷,我们别无所求,只求获胜。
伐楼拿
因陀罗和伐楼拿啊,你们一定要在十王之战中保佑被十王同盟军重重包围的苏达王。身穿白衣的特鲁苏族会戴上假发,奉上祭品,唱起赞歌,赞美你们。
在战争中,因陀罗征服了十王同盟军,伐楼拿守护了敬虔之法。
勇敢强大的神啊,现在我们奏起优美的乐曲,唱起赞歌,来向你们祈祷。啊,因陀罗和伐楼拿啊,请赐予我们幸福,并且守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