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战前列强的外交斡旋

第1节 威廉二世的恐吓战略失败

自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两国关系陷入僵局以来,德国的态度不甚明晰。德国在表面上装出一副祈求和平的样子,暗地里早已开始秣马厉兵。德国的真实目的是想借此千载难逢之机确立霸权。而在战术上,德国首先利用其盟友奥匈帝国做矛头,然后再使用德国最擅长的恐吓术,以最强硬的态度恫吓住塞尔维亚,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德国的真正意图还不仅限于塞尔维亚,它想先通过老辣的外交手腕阻止俄国掺和此事,然后待奥匈帝国收拾完塞尔维亚之后,再将俄国势力驱逐出巴尔干半岛,从而为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攫取在巴尔干半岛的各种权益——创造条件。不过,德国虽然已经做好了开战的最坏打算,但实际上并非真想动手。以前,德国曾动用恐吓手段屡试不爽地为自己攫取过巨大利益,因此,德国这次也想故技重演,迫使俄国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

德国之所以不想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德国认为德意奥三国同盟中的意大利靠不住。近年来,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不仅利益相悖,还常常互相敌对。在有关阿尔巴尼亚的问题上,意奥之间的冲突更是有增无减。因此,一旦开战就不能指望意大利会出兵帮助奥匈帝国。相反,俄国一旦对德国宣战,法国则会根据俄法之间的盟约来援助俄国,同时英国也必然会力挺俄国。因此,以德奥两国之力对抗俄英法三大强国是毫无胜算的。威廉二世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因此,才极力想通过狡诈的外交手段来蒙蔽对手。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向威廉二世表示:英法德意四国大使应齐聚伦敦,商议以和平手段解决此次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纷争。对此,威廉二世表示:“俄法之国力均远不及我国,定不敢擅开战端。至于英国,也只是口称和平,英国提议的四国大使会面协商也仅是有名无实,量尔等也必无援助俄法以抗我强德之胆量。只需再稍加威慑,我必能兵不血刃制服顽敌。”从威廉二世的言辞中足以看出,恐吓而使他人屈服是德国的一贯伎俩。

爱德华·格雷

然而,形势发展却超出德国所料。英国态度愈加强硬,并已下令陆海两军做好战争准备。威廉二世顿时乱了阵脚,被迫放下身段私通英国,做出让步,称:“万一被迫开战,也只是为迫使法国屈服,让其割让其欧洲领地于我。虽有犯比利时之中立,但战后必使其复原如故。此次战端应与贵国无害,故乞望贵国保持中立。”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答复道:“如此,则与英国为一己之私利出卖法国无异,吾国必不为此不耻之事。”威廉二世收到英国的回复后,惊愕万分,甚至差点跌倒。威廉二世即位以来提出的所有蛮横无理之要求均未曾失败,今天竟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

第2节 美国调停失败

已然骑虎难下的威廉二世企图最后再使用一次绝招,以求恫吓住俄国,使局势逆转。前文说到1914年7月31日德国曾以极其蛮横的态度要求俄国在十二小时之内停止其战争动员令。然而,威廉二世此举并未能震慑住俄国。十二小时过去,俄国非但没有任何答复,反倒频频传来积极备战的消息。事已至此,威廉二世只得孤注一掷听天由命了。

当时德国面对的敌手为俄英法三国。三国不仅实力强大,而且在地理上对德国也已形成包围之势,战端一起德国必然陷入苦战,甚至德国国运也将由此衰落。但形势的发展已不再容许德国有所踟蹰,此时反而更需要先发制人,于是德国于1914年8月1日断然向俄国宣战。德国的主动开战之举,虽然不能完全说是德国外交手段的失败,但也足以说明德国十几年来惯用的恫吓伎俩已然失效。当恐吓手段使用过度而不再奏效时,就如同穷途末路时,即便知道前方是万丈深渊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跳下去。不知道前方将是何种结果等待着威廉二世。

算起来,威廉二世继承皇位已有二十余年。其间,威廉二世穷尽所有手段一心想要富国强兵,一心想雄霸天下,一统世界,即使是与整个欧洲为敌也在所不惜。如今,随着恫吓手段的失败,威廉二世也只能拼尽全力孤注一掷、殊死一搏了。此时的威廉二世就如同勃然大怒的狮王,疯狂地调兵遣将,兵陈东西边境,想要对法俄两国同时出击。其实,威廉二世此时还是不想发起战争的,于是德国又把视线投向了对欧洲局势尚未加以干涉的美国,并企图动用一切力量来说服美国,希望美国能从中进行调停。美国答应了德国的要求。1914年8月5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对驻华盛顿的英法德俄奥五国大使表示:威廉二世已真心地悔过,因而情真意切地恳请我从中斡旋。美国已经答应了德国的请求,希望各位大使能向本国政府代为传达美国的意见。然而,英俄法三国早已看透了德国的伎俩,婉拒了美国的要求,并答复道:“即使我等同意调停恐怕亦无法最终解决问题,这好比是出鞘之剑必须见血方可回鞘。战争爆发已非常明确且不可避免,届时需烦劳贵国之事尚多。”至此,威廉二世的避战希望全部破灭。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

第3节 法国宣战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案被判定为塞尔维亚的阴谋后,奥匈帝国国民对塞尔维亚的激愤之情瞬间达到了顶点。1914年7月21日,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和总理勒内·维维亚尼一同乘军舰赶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将二人邀请至彼得宫,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欢迎二人的到来。沙皇尼古拉二世和雷蒙·普恩加莱经过长时间密谈之后,两国就此次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纷争达成了一致意见。雷蒙·普恩加莱在俄国首都莫斯科逗留四日后,于1914年7月24日出发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时,俄国首都莫斯科带有浓重革命色彩的罢工运动频发,俄国政府经常出动军队进行武力镇压。罢工人群高举代表革命的红色旗帜,并齐声高唱革命歌曲。意志坚定的革命者破坏火车、铰断电线并掀翻货运列车,以此来抵挡当局的武力镇压。罢工者与政府展开了激烈对抗,最终,军队向罢工人群开枪并进行强行镇压。俄国政府怀疑此次罢工受到了巴黎工人的暗中教唆,要求与法国就此事展开合作。但此时法国政府在内政问题上也遇到了极大困难,因此,无暇顾及俄国就镇压工人运动提出的共同合作的要求。

雷蒙·普恩加莱

当时法国面临的问题是,法国对德国吞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一事一直耿耿于怀。法国国民为报仇雪恨已卧薪尝胆了四十年,当法国国民看到俄国与德奥两国开战之意已决时,认为报仇雪恨时机已到,因此,要求法国政府积极参战,以至于主战之声响彻全国。但此时的法国社会党强烈反对参战,最终导致社会党党魁让·饶勒斯于1914年8月1日在巴黎一家咖啡店内被一狂热的主战分子杀害。让·饶勒斯是法国有名的温和派社会党人士,他率领的社会党在两个月前的法国大选中取得大胜。让·饶勒斯强烈反对在法国实行三年兵役制。由于社会党的强烈反对,法国内阁频频更迭,法国政局非常不稳。然而,如果三年兵役制不能通过,则法国就会陷入军备不足的境地,也就无法有力地履行其对俄国进行战争支援的义务。就在法国因此而陷入大争论之时,让·饶勒斯最终被狂热的主战分子暗杀。暗杀事件本身肯定不值得宣扬,但从结果来看,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为法国消除了参战障碍。当然,类似这样的非常事件古今中外并不鲜见。总之,让·饶勒斯一死让主战派取得上风,三年兵役制最终得以通过。随后法国政府于1914年8月1日半夜发出动员令,迅速陈兵法德边境;与此同时,雷蒙·普恩加莱发表告国民书:“如今法国下达战争动员令是受周边形势所迫,实非得已。战争动员非为战争,实为保卫和平之最好手段。法国政府将在采取必要警戒措施的同时,坚持通过外交手段来努力解决争端。然而,当今形势尚不能希冀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因而衷心希望国民能够理解吾国现在所处之危局,并以平和的爱国之心支持政府。”

斯德哥尔摩

让·饶勒斯

1914年8月4日,法国对德国正式宣战。 9DiPsJcZ84DFmkLkxfua+eQFEzpHuSrlq3Hl8hhOv0H8TfZa2c2VGIjRHmzea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