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拥有“世界之威胁”“现世大魔王”“再世拿破仑·波拿巴”等诸多标签、多年来欲以武力征服全世界的一代枭雄——德皇威廉二世,拜其无穷无尽的野心所赐,此次战乱最终殃及了整个世界。无论是东西两洋,还是南北半球,到处都是生灵涂炭,以血淋淋的方式为二十世纪揭开了大幕。在探讨这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时,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帝国主义的化身、世界性大人物威廉二世的生平。
威廉于1859年1月27日出生于腓特烈三世位于波茨坦的宫殿里,其基督教名为腓特烈·威廉·维克多·阿尔伯特,十岁前他一直被昵称为“弗里茨”。威廉一生非常崇拜自己的先祖腓特烈大帝,却从不称自己为腓特烈,而是叫威廉,至于个中缘由他也从未提及。威廉一出生左臂就患上了厄尔布氏麻痹症,并一直伴其终生,据说这是在他出生时医生的过失导致的。威廉年幼时性格温顺,皮肤白皙,脸颊红润,一头波浪般的金色卷发,配上一双大眼睛,让人乍一看误认为是女孩子。
由于左臂残疾,威廉吃饭时只能使用右臂。为了掩盖自己的生理缺陷,威廉照相时经常右手握剑而左手高举,因为这会让人觉得他左肢比较长。但缺陷毕竟是缺陷,所以威廉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及加强自身的力量,从年少时就有意识地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和训练。威廉对游泳、剑术、划艇、御马、狩猎等活动特别感兴趣,这些活动让威廉的身心同时得到锻炼,各种训练又磨炼了威廉的性格。威廉通过各种训练得到了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除了这两大宝贵财富还顺便得到了第三个法宝,即左臂残疾引发的超乎常人的丰富想象力。
腓特烈三世
腓特烈大帝
十五岁前,威廉一直与父母居住在波茨坦的宫殿里,波茨坦距柏林大约十五英里。威廉在波茨坦与弟弟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在家庭教师的教育下完成了小学阶段的教育。威廉的母亲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女儿——维多利亚公主,她崇尚自由主义,并大胆预测民主政体终将到来。基于这一判断,这位来自英国的公主有意识地向未来德国皇帝的接班人威廉灌输了这一思想。当时从柏林召集了几位少年作为两位皇子的伴读,其中一人后来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的学友弗里茨》的文章。文章称威廉是一位性格温和、重感情的少年,虽然性格顽固,但他努力通过锻炼来克服自己的缺点。
幼年时期的威廉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1874年威廉十五岁的时候,被腓特烈三世(当时是太子)送进了一所与普通平民少年共同学习的公立学校。百官对腓特烈三世的这一决定震惊不已。将来万人景仰的皇位继承人竟然要与一般平民子弟一起上学,这对当时的达官贵人来讲绝对是无法想象的,他们把这一切都归咎于“那个来自英吉利的女人”疯了。由于威廉的母亲维多利亚公主出生于英国,所以宫廷百官私下里都称她为“来自英吉利的女人”。尽管如此,维多利亚公主是一个意志异常坚定的女子,她对这些看法也毫不在意。维多利亚公主的想法得到了腓特烈三世及其他富有自由主义思想的友人的大力支持并得以最终贯彻。维多利亚公主派遣聪明伶俐的侍从帮她物色合适的民间学校,并最终选定了卡塞尔的一家中学。按照曾做过威廉家庭教师的一个法国人的说法,维多利亚公主这个勇敢的决定本意是想把爱子威廉从奢靡的宫廷生活中拯救出来,然后让威廉和将来会成为自己臣民的民间子弟多多接触并积累经验,为将来的治国理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时代的威廉
维多利亚公主
在学校里,威廉和其他二十个同学共同学习,所受的待遇与其他平民子弟一样。在这所学校里,威廉以行为端正闻名。威廉虽然学习勤勉但成绩一般,毕业考试时成绩在十七人中也仅列第十名。不过,威廉本人后来基本否定了这段学习生活经历。比如“维吉尔和荷马的晦涩难懂的诗作被作为长时间诵读和语法学习的材料”,或者“班里二十一个人中有十九个都戴眼镜”等,这都成了威廉批判的对象。威廉后来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正是源于这段不甚愉快的学习经历。此外,据说这段经历让威廉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了一定的怨恨。
1877年威廉进入波恩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威廉学习的科目有法律、历史、国民经济、政治学、美术史、哲学、化学、物理及德国文学等。此时的威廉早已不是卡塞尔中学时代那个勤勉而单纯的中学生,现在的他只对历史感兴趣。当然,威廉绝非打算以史为鉴为将来治国理政做好准备,他只不过是单纯地想了解一下德国的历史而已。此外,威廉还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蔑视英法两国的观点。
大学期间给予威廉影响最显著的便是斯巴达式教育。对于当时的德国大学生而言,最无上光荣之事有二:其一便是斗酒,其二便是决斗(后文详述)。多年后,威廉仍然坚定地认为,这两项被认为相当野蛮的教育方式才是德国青年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威廉作为将来帝国的继承人,其贵胄之躯自然是不能参加决斗的,但威廉非常喜欢观摩其他学生之间的决斗。即便是后来威廉登上皇位之后,仍然不厌其烦地为这种教育方式大力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