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特别鸣谢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中,中国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无比灿烂辉煌的文明,造就了可以凝结文明力量的不朽之物——白酒。而在悠久的中国白酒酿造历史中,茅台酒独树一帜地成为中国白酒文化的杰出代表。茅台酒因地而名,其酿造工艺不可复制、酿制环境得天独厚。它遵天时而作,尽善尽美地酿造出如同神话般的茅台美酒,也彰显出它的宝贵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台酒成为国宴用酒,其身影也频繁地出现在政治、外交等舞台,在创造一个个对外交往奇迹的同时,也成就了不凡的国酒地位。

因为敬仰和尊重文化,因为对茅台酒的厚重历史充满了执着的向往,我们拍摄大量图片编写此书,尽可能地用丰富的图文信息体现茅台精神,发扬和提倡中华文化。我们希望将中国的白酒在世界酒林重新定位,更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加我们对文化的信仰,让国人在传统文化的深邃之中自信、自强、自豪。

在此书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因为我的父母、夫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才让我得以专心对茅台酒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

还要感谢在本书出版工作中付出辛劳且默默无闻支持茅台酒收藏事业发展的我的几位密友:陈克宏、张璞、许华东和刘建军,正是因为你们的加入,茅台酒历史文化的光芒才会在当下如此耀眼、灿烂。

感谢我收藏界的好友尹延奎、李文英、徐方、黄文杰、张继斌、朱颜、国建立、杨振东、迟志亮、王胜源、陈健朝、张学明、卢川、侯康升等对本书在收藏学术上的支持。

感谢陈连茂先生、斯舰东先生、张本雷先生、顾玲小姐一直以来对我在文化藏茅事业上的肯定、关注与支持。特别感谢西藏酒盒子商贸有限公司周传奎先生、北京千岛天宝酒业有限公司李金华女士对本书出版发行的大力支持。正是他们对我的认可,给予了我无尽的动力和信心。

最后感谢肖强、姜军利、何雄周对本次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紫图公司的万夏先生、黄利女士,是他们的尽心尽力,才让本书最终以一个最佳的状态出版发行。

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为文化藏茅不计得失的藏酒家,我们才创造了茅台酒收藏的辉煌。因为有你们,中华酒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得以延续。

山环水抱茅台镇

茅台镇是黔北名镇,位于赤水河畔,四面环山,平均海拔880米,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非常适合酿酒,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中国“国酒”茅台酒的故乡。

茅台镇鸟瞰图

从这张鸟瞰图可以看出,赤水河贯穿全境,茅台镇地处河谷地带,地势低凹。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的微生物栖息和繁殖。

赤水河及位于赤水河畔的“天下第一瓶”。“天下第一瓶”是世界上最大的、有七层楼高的茅台酒瓶,瓶内有螺旋楼梯,可登高环眺。

茅台镇也是有名的风景区。清晨,秀丽的茅台镇,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美如一幅山水画;夜晚,小镇被灯火照亮,显得厚重且深邃。再加上茅台酒的酱香环绕,正是“人在画中游,在酒香中沉醉”。

中国美酒河(赤水河)

贵州茅台酒历史发展沿革

中国是世界上制曲酿酒最早的国家,白酒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商代。随着春秋时期儒学文化的兴起,酒逐步从日常饮品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并与众多的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我国的贵州茅台酒与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酒”。茅台酒,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宴起,诏以国酒。

酿造历史
汉代:枸酱酒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由此,我们看到自番阳县令唐蒙出使南越国起,南越王以枸酱盛情款待,枸酱此时初为汉人所接触,传至汉朝皇室,汉武帝饮后赞其为“甘美之”,并将枸酱酒定为了贡品,渐为四方诸国所识。因此,汉武帝时期南越国所进贡枸酱是茅台酒的雏形,也是酱香型白酒的前身。

唐宋:钩藤酒

发展到唐宋时期,贵州已成酒乡,各民族间善于饮酒的习惯促使早年的“枸酱酒”演变成“钩藤酒”。北宋朱辅在其《溪蛮丛笑》中曰:“钩藤酒,酒以火成,不酢不刍,两缶东西,以藤吸取,名钩藤酒。”古时钩藤酒,是用糯米、玉米、小麦等酿成的一种甜酒,需藏坛于窖中数月或数年,后劲较大,饮时需兑水。饮用钩藤酒不用酒具,而是用藤管吸饮,每饮一次,兑水一次,直至酒色无味。所谓“酒以火成”,表明钩藤酒系用火蒸制而成。

宋元:风曲法酒

北宋末年,茅台村地产白酒又叫“风曲法酒”,在北宋张能臣《酒名记》中有记载,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这为曲酒产生奠定了基础。

发展至元代,茅台村落出现。至元代中期,酱香型定型。据茅台村存明朝《邬氏族谱》,所绘邬氏家族居住地形图中便有酿酒作坊。

宋代酒爵

明末清初:回沙茅台

明末清初,茅台村酿酒时在烤过酒的糟中加入高粱,俗称“沙”,再进行发酵。烤酒的“糙沙”工艺、茅台酒的“回沙”工艺初具雏形。“风曲法酒”最终衍生为“回沙茅台”,曲酒问世。此时期,文人酒宴较之唐宋更为兴盛。

至清代,贵州地区的白酒酿造已历经千余年,夹酒、女酒、窖酒、蓼花酒、刺梨酒等各种工艺的酿造酒层出不穷,品质也各有高低。曾任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的淮安人李宗昉在其著《黔记》中载:“咂酒(即钩藤酒),一名重阳酒,以九日贮米于瓮而成,他日味劣,以草塞瓶头,临饮注水平口,以通节小竹插草内吸之,视水容若干征饮量,苗人富者以多酿此为胜”,又载“夹酒,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乃成”之酿造方式。“茅春”是一种劣质白酒,而“茅台烧”是由“茅春”经勾兑、加热、储藏而来,其口感和品质明显优于“茅春”。

清末:茅台酒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茅台村杨柳湾酿酒作坊参考各种酿酒工艺,用赤河之水酿制玉液琼浆,最终酿出之酒有别于他处,袭地得名“茅台”。

茅台酒在清代的兴盛发展,与乾隆时期开修赤水河,使茅台村成为黔南重地有关。古语云:“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据三百梯出土“路碑”中记载,可查茅台村最早有字号的酿酒作坊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茅台偈盛酒号”,至嘉庆年间又有“大和烧房”等。至嘉庆、道光年间,茅台村酿制茅台酒的烧房已经有数十家。

道光《遵义府志》中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清朝学者张国华曾经作《竹枝词·茅台村》,其中有云:“一座茅台旧有村,糟邱无数结为邻。使君休怨曲生醉,利锁名缰更醉人。于今酒好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诗中记录了当时茅台村甚多的酿酒烧房和云、贵、川、湘诸省客商竞相前来购买茅台好酒的盛况,是研究清中、晚期茅台酒的酿造、营销等情况的珍贵史料。

清代酒壶

“清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二十二日,贵桐梓州杨龙喜、舒明达领导的号军叛乱,克县城,旋克仁怀县,进围遵义府。”朝廷派兵镇压,激战于茅台村,茅台村化为废墟,兴盛的几十家酿酒作坊、字号毁于兵灾,酿酒生产一度中断。

同治元年(1862年),华联辉在百废待兴的茅台村首建“成裕酒坊”。

光绪年间,为了提高川盐入黔的运输能力,地方再次疏浚赤水河,加之实行官运商销的运销制度,又促进了茅台村酿酒业的大力发展,“茅春”“茅台烧春”以及“回沙茅酒”远销各地。

“成裕”招牌

近现代发展

成裕酒坊,即后来驰名的“成义烧房”前身。该酒坊的创始人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祖辈自康熙年间来黔经商,遂定居遵义府,此后子孙均以经营盐业为生。华联辉为咸丰乙亥科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任职于四川盐法道总文案。胞弟华国英为清末举人,官至四川官盐总办。华氏兄弟在官府任职的同时,在贵阳、茅台设“永发祥”“永隆裕”盐号。成裕酒坊附属于永隆裕,不久更名为成义烧房。其拥有两个窖坑,年产约1750公斤,酒名“回沙茅酒”,由其家族经营的盐号经销。

印章

光绪五年(1879年),仁怀县绅石荣霄、孙全太和“王天和”盐号老板王立夫合股收购偈盛酒号创立“荣太和烧房”。经营初期由孙全太掌柜,但因孙全太家距茅台村较远,便由石荣霄全权负责,后孙全太中途撤资,还以石荣霄账目不清提出诉讼,石荣霄以200两纹银连股带息退还孙全太,此后“荣太和烧房”更名为“荣和烧房”。数年后,王立夫病逝,其子王和星虽有股权,但烧房实际已完全落入石荣霄手中。石荣霄原姓王,因其为石家所收养,故姓石。王立夫死后,石荣霄又复王姓,到石荣霄长孙王少章之时,荣和烧房已为王家独揽。

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时,贵阳人周秉衡在茅台村创立“衡昌烧坊”。周秉衡原在贵阳与人合伙开设“天福公”商号经营鸦片,但看中茅台酒销售的火爆,从而开始投资生产经营茅台酒。其在茅台村以800块大洋购得可建5间厂房的土地,并修建了17个大窖,于两年后正式投产经营。但是时隔不久,天福公商号破产,周秉衡只得将衡昌烧坊流动资金挪用还债,只留下酒师和一个帮工,其余近30名工人均被迫解雇,生产勉强维持。在此窘境之中,衡昌烧坊一拖就是八年之久。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周秉衡与金融家赖永初合伙组建“大兴实业公司”,共集资8万银圆,周秉衡以酒厂作股,由赖永初任总经理,周秉衡任副经理。周秉衡之子周扶常在公司派往四川合江坐庄运销花纱布和香烟之时,成天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亏空现金2万多银圆。于是,赖永初亲自到泸州、合江查账,要求周秉衡替子还款。周秉衡只得将衡昌烧坊转于赖永初用于抵账,赖永初补周秉衡7000银圆。此后,衡昌烧坊由赖永初接手。

荣和烧房酒标

民国三十年(1941年),赖永初将衡昌烧坊更名为恒兴烧房,并扩大经营。工人最多之时达60余人。异军突起的恒兴烧房首先创立了中英文赖茅商标,成为茅台酒业领导者。

至此,成义烧房、荣和烧房、恒兴烧房三足鼎立,这三家酒坊所产酒的名称分别为“华茅”“王茅”和“赖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给茅台酒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20世纪50年代,政府通过赎买“成义”、没收“荣和”、接管“恒兴”烧房的方式,组建了国营仁怀茅台酒厂,开始使用“贵州茅台酒”这个崭新的茅台酒商标。

1953年,茅台酒开始出口,新的“金轮”(即后来的五星商标前身)、“飞天”、“葵花”商标逐步启用,这也标志着贵州茅台酒多元化发展已经开始。

1955年,茅台酒厂升格更名为贵州省茅台酒厂;1986年,再次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至1997年企业改制,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成为一家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国有大型企业。

国酒身份的由来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中央就要求贵州省委、仁怀县委正确执行党的工商业政策,保护好茅台酒厂的生产设备,继续进行生产。1949年9月,开国大典前夜,茅台酒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以此互相敬贺。据中新社报道:“开国大典当晚的开国第一宴在北京饭店举行,从厨师选择到菜单酒品都经周恩来亲自审定,主酒为茅台。”“国运兴,国酒兴”,当年为红军疗伤洗尘的茅台酒终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

茅台酒虽然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但是它被尊为“国酒”,却是在全国性的评酒会上评出来的。

1952年9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由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主持,中国有史以来的全国第一届评酒会在北京举行。经过来自全国的酿造专家、评酒专家及学者的认真品评,最终选出并命名了中国八大名酒,茅台酒名列榜首,成为中国国酒。

包装及商标变迁

茅台酒的包装装潢是茅台酒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包装操作工艺,内包装盛酒瓶的造型与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外包装酒盒的设计、纸箔的设计、包装箱的改进等。

1945年赖茅、华茅、王茅刊登的广告

贵州茅台酒厂专家们正在探讨茅台酒包装

包装工艺的变化

茅台酒的包装操作经历了一个由手工操作到半机械化的发展过程。

茅台酒厂二合分厂酒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漫长时间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0多年间,一直是人工挑抬酒罐或竹篓,将酒从酒库搬运到包装车间,20世纪40年代初也曾用人力汽滚车,50年代至60年代曾用牛拉车。当时的盛酒皿“竹篓”又称“支子”,系山细竹篾编制成篓,内糊猪血、生石灰和皮纸,再由桐油浸泡。每个竹篓可装50公斤酒。支子的缺点是酒易渗漏。到80年代初有了很大变化,盛酒皿改用不锈钢桶,用汽车运载,解决了人力挑抬、牛拉与渗漏酒的问题。

当年茅台酒厂的酒篓

灌酒操作上,长期用盛500g酒的“提子”,凭手工一瓶一瓶地灌装。提子原是竹制,后改为锡制。手工的灌装方式,不能保证每瓶酒一样多,工效也很低,60年代初期改为圆盘桌式的旋转灌装,虽然工效有所提高,但劳动强度很大,灌酒的数量也因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和注意力是否集中而受到影响。60年代末期,通过厂里工程技术人员和厂外有关部门合作研究,试制成功了用马达带动的“一条龙”的半机械化灌装操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也保证了灌装数量的准确度。

早期茅台酒酒罐

酒瓶的变化
酒瓶的材质与外形

在1956年前,茅台酒的酒瓶是沿用仁怀县本地产的土陶瓷瓶,造型上有两种:一种为葫芦形,形似酒坛;一种为三节形。但是,这两种瓶子装酒渗漏大、储存难。

1956年,轻工业部曾要求有关部门试制一节形的新瓶,并在江西景德镇特别聘调了两位八级制瓶技师来厂专门进行新酒瓶的试制,做成的瓶子渗漏现象虽然减少,但外形不美观,没有被采用。

1966年,贵州清镇玻璃厂试制乳白色玻璃瓶获得成功,解决了渗漏和形态不美的问题,结束了用土陶瓷瓶的历史。

改进后的茅台酒罐装瓶

封口

茅台酒瓶上的塞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改进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茅台酒瓶一直是用油纸扎塞在瓶口里边,外用猪猪尿脬皮绑扎,然后再用封盖纸封口;20世纪50年代,仍用猪猪尿脬皮和封口纸,后改为塑料盖顶的软木塞;60年代末到1986年,采用塑料制内塞和螺旋外盖;1985年外销酒改为防盗式扭断盖;1987年1月内销酒也全部改用防盗盖。

当年茅台酒厂的酒罐

贵州茅台酒厂窖藏老酒坛

1983年,贵州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下文通知,从1984年1月开始,茅台酒外销包装瓶盖全部改用扭断式防盗铝盖,并取消原有丝带和小标签,地方国营内销茅台酒包装使用至1986 年底。此段时间内瓶盖还出现了“八角盖”,比较常见的年份为:1980年、1981年、1985年、1986年。

1996年8月,茅台酒使用了来自意大利的防盗式扭断盖;1998年11月,茅台酒开始使用珠海龙狮瓶盖厂生产的无害塑料瓶盖。次年5月,正式批量生产,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贵州茅台酒的经典符号。

规格及包装

茅台酒的包装容量规则,根据市场变化要求和国际上量制的日趋统一,逐步有所改变。

1952年2月以前,茅台酒销售分为散装和瓶装,散装盛酒用具为竹篓子,容量为50公斤,酒渗漏损失较大。从1952年2月起,全部改为陶瓷瓶装,分500g装和250g装两种。灌装地点在厂内,贴商标地点分别在遵义、贵阳、重庆3处。重庆方面由茅台酒厂派人员储运包装,专办对外省的供应。1954年后,包装全部由茅台酒厂负责。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茅台酒一直分为内销、外销两种包装。内销有500g、250g、500ml装3种规格;外销则有0.54L、0.27L、0.14L及50ml、200ml、500ml装6种规格。

此外,茅台酒厂对包装箱也进行了改进。

50年代初用木箱包装,先是35瓶为一箱,后改为30瓶为一箱,再改为20瓶为一箱,箱底及酒瓶间以稻草、谷壳为填充物,以防运输中的挤、压、震、碰撞等。60年代初为了适应国际包装箱惯例,每箱由原来装20瓶改为24瓶(两打)。70年代后期,为节约木材、减轻重量和增加包装的外形美观,改木箱为纸箱,箱内填充物由稻草、谷壳改为瓦楞纸板,每箱装的数量减为12瓶(一打)。

商标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方国营仁怀茅台酒厂,随着品牌意识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加强,商标的使用成为茅台酒厂对外发展的重中之重。自1953年起,茅台酒厂注册“贵州茅苔牌”商标,并启用工农携手图形,俗称“工农牌”。

因为贵州茅台酒的优良品质,从1953年开始,在香港市场上就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而之前所使用的“工农牌”商标因福建怡隆酒厂申请在先,茅台酒厂的申报便未被批准,也仅仅只有图形可用。在这种紧迫的形势下,原贵州省工业厅立即通知茅台酒厂尽快注册产品商标,以在市场上获得合法的权益保护。之后,茅台酒厂开始了商标注册工作。

1954年,经过一番设计、准备、申报之后,国营茅台酒厂所生产的贵州茅台酒商标正式注册成功,商标名称为“金轮牌”,注册证号19666,专用年限为20年。由此,贵州茅台酒有了合法的身份,“金轮牌”成了如今“五星牌”商标的前身。当年2月,由贵州省人民印刷厂印制了20万套商标酒标。4月19日,茅台酒厂还将“贵州茅苔酒”中的“苔”字替换成“台”,向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申报并进行备案。这是因为“茅苔”二字在历史上出现过,但都属于误写,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做出了相关的更正。当年11月,茅台酒厂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更厂名为“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并完成换领商标手续。(虽然后来茅台酒厂在经营过程中更换过几次厂名,但因为工商注册等原因,内销的贵州茅台酒酒标上一直使用“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厂名,直至1986年。)

金轮商标,即今天所称五星商标的前身。商标由金色麦穗、齿轮和红色五星组成,酒标设计独特、印刷精美,历经半个多世纪,沿用至今。

1956年,贵州茅台酒开始陆续在国际上注册。在同年1月,由中国食品进出口公司湖北省公司、中国专卖事业公司贵州省仁怀县公司和贵州茅台酒厂三家联合发出的授权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茅台酒的金轮商标,当时已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进行注册。

飞天来源于佛教:仙女飞绕在天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

1956年6月18日,茅台酒厂向贵州省工业厅打报告,对茅台酒的酒标进行了一些更正。如:正体字“ ”少一横,当属错别字,改为“貴”;“厂”字原属草写,更正为正体字“廠”;说明上的“贵州茅台酒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去掉“之一”;“曾于公元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马赛会上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去掉“第二位”。不过报告并没有立即得到批复。少一画的“ ”字在外销“葵花牌”时才得到更改,而背标说明上的文字一直到1975年重新更换背标内容时,才得以更改。

内销茅台酒正标中的“ ”少一画的问题,直到1966年才得以更改。而1956年10月15日,茅台酒厂申请将酒标中的正体字全部改为简体字,这也是执行国家对于汉字简化政策所做出的一项工作。

虽然金轮牌商标在国内广受欢迎,但这一商标图案被国外政客视为“政治商标”,因而受到歧视。为了有利于外销,1958年,茅台酒厂决定使用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献酒”图形作为外销商标。时经原国家轻工部批准,茅台酒外销商标于20世纪60年代改为“飞天牌”。

20世纪70年代,因外销茅台飞天牌商标采用敦煌飞天图,有“四旧”嫌疑,而改用“葵花牌”。葵花牌茅台酒无疑是“文革”时期特殊的产物。

1966年6月,鉴于遵义市糖业烟酒分公司发出的《关于废除旧商标的倡议》,贵州茅台酒商标中的12角齿轮改为五角星,包括飞天商标,以及涉及“四旧”成分的其他品牌白酒酒标也相继停用,如五粮液改为“长江大桥牌”,汾酒改为“四新牌”,习水大曲改为“红卫牌”,等等。就在此时,茅台酒厂请来了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设计室设计了一款“大叶葵花”的商标,并直接替换“飞天”商标使用。不过这款商标并没有被采用,茅台酒厂最终使用了商标权在山东粮油进出口公司手中的“小叶葵花”商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葵花”商标。

1973年,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宣布葵花商标停用,此后至1975年,茅台酒厂也开始停用葵花商标。之后,茅台酒使用了重新设计的飞天商标。次年,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正式通知贵州茅台酒厂,葵花牌商标改为飞天牌商标。而在之后的1978年,尚有25.8万张数量的葵花商标,被再次利用起来,贴在了当年内销的“三大革命”茅台酒正面,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三大革命葵花”。

1979年,茅台酒厂接到仁怀县工商局关于恢复全国商标统一注册管理的通知后,开始呈报全新的内销茅台酒背标内容,即“茅台酒是中国名酒,产于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早已驰名中外,为广大消费者所热爱,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台酒保持并发扬了优良的传统工艺,技术精益求精,质量稳定提高,具有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等特点,历届全国评酒会均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年 月 日”。

直至1982年12月30日,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五星牌”商标,才被茅台酒厂注册,此时酒标的右下角被落款为“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地方国营”茅台酒从1983年1月起面市,至1986年12月底结束,虽历时4年,但背标上的说明文字却一直沿用到了2004年。

1986年,贵州茅台酒厂再次成功注册“五星牌”商标,并在1989年和1996年两次进行续展。茅台酒厂的酒标从最初解放初期的上海印制,到“文革”时期就在遵义印制,再到如今由茅台酒厂自己的商标印制车间印制,其间的发展,见证了茅台酒一步步走过艰辛,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

如今,市场中可见茅台酒“五星”和“飞天”两种商标共存。五星为茅台集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飞天商标权则当属贵州省粮油进出口公司所有,其为茅台酒海外贸易合作伙伴,是它让茅台酒在50年前进入国际市场。如今继续使用飞天商标,更多的是考虑到茅台酒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以及国人对国酒沧桑变迁的一种情结。两标共存于世,品质当属一致。

价格演变

从茅台酒厂生产经营开始,贵州茅台酒的零售价格便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定价,并分为出厂价、调拨价、批发价、零售价四种。因按因质论价的原则,贵州茅台酒的价格高于其他白酒价格。

20世纪50年代出产的土陶瓶茅台酒

以出厂价为例,从1953年至1956年的三年间,茅台酒平均每吨2,553.02元,每瓶1.28元,零售价为2.84元。

1957年,价格调整为每吨3574元,每瓶1.79 元,零售价则为2.97元。

1961年,价格为每吨5000元,每瓶2.50元,零售价4.07 元。

1974年,价格调为每吨1万元,每瓶6.20元,零售价8元。1961年,茅台酒厂为了能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先后开发了250g装和125g装两种规格的茅台酒产品,此时,250g装每吨5000元,每瓶1.25元。1975年,调为每吨14,700元,250g装每瓶3.68元;1975年,125g装每吨为23,100元,每瓶2.89元。

1981年,贵州茅台酒的出厂价每吨为16,800元,500g装每瓶8.40元。

1986年,出厂价为每吨20,262.96元,500g装每瓶为9.54元。内部供应的零售价为:白皮纸包装500g每瓶18元、250g装10元;彩盒500g装20元、250g装11.50元、125g装7元。对省外调拨价同年调为每吨34,922.81元,每瓶16.44元。当年,“g”改为“ml”,即500g改为500ml,每吨2000瓶改为2124瓶。

20世纪60年代出产的出口白瓷瓶茅台酒

1987年,外销茅台酒500ml装每瓶9.54元,每瓶还返还给酒厂6元用于生产发展基金,另付酒瓶提价补助每瓶0.4元。

1988年,茅台酒彩盒500ml计划内供应每瓶出厂价调整为14元,内供每瓶30元。其他规格的茅台酒,内销每瓶(500ml)返还生产发展基金9元,每吨返还19,116元。1988年7月6日,全国烟酒价格专业会议出台《关于放开名酒价格和适当提高粮食酿酒价格的几项规定》,茅台酒被列为放开的13种名酒之一。价格放开后,茅台酒的产地基础零售价升为100元。8月内销500ml出厂价每瓶为100.04元,外销500ml出厂价每瓶为120元,外销珍品500ml出厂价为每瓶220元。

1988年,珍品豪华型茅台酒500ml每瓶265元,200ml每瓶145元,外销500ml 每瓶190元,内销500ml每瓶170元。1989年,53度500ml的彩盒装每瓶出厂价为80元,调拨价为90.48元、批发价95.24元、当地零售价106元、贵阳零售价109元,外销500ml每瓶出厂价84元、批发价100元、当地零售价110元、贵阳零售价114元。珍品500ml每瓶出厂价119.50元、批发价142.30元、当地零售价158元、贵阳零售价165元。

1990年8月起,茅台酒外销375ml彩盒装每瓶出厂价50元、调拨价56.50元、零售价65.20元,外销500ml木漆彩盒蜡染袋装珍品茅台酒每瓶出厂价133元、调拨价150元、批发价157.50元、零售价170元。至1992年后,内销500ml茅台酒,每瓶出厂价66.10元、调拨价72元、厂批发价77.70元、厂贸易价85元、零售价128元、厂协议价155元、驻外公司贸易价170元。

1994年11月,由于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价格提高,茅台酒再次提价。“飞天牌”500ml每瓶140元、375ml每瓶112元、200ml每瓶64元、50ml每瓶16.5元;“五星牌”500ml每瓶140元、木漆珍品500ml每瓶230元、纸盒珍品500ml每瓶190元、纸盒珍品375ml每瓶161元。43度500ml每瓶115元、38度500ml每瓶105元。500ml(内销、外销)厂零售价每瓶150元。

1996年,茅台酒价格体系中少了批发价、调拨价,提高零售价为500ml每瓶168元。1997年,茅台酒开始推出中高档酒,如30年、50年、80年陈等品种,并开发了43度 1000ml茅台酒,出厂价为每瓶188元,33度为每瓶75元。而为迎接香港回归,特制生产的纪念酒1997瓶,每瓶价格为600元。

2001年,53度500ml“飞天牌”到岸价由每瓶178元调整为218元。

2003年10月27日,茅台酒价格大幅提升,平均提价幅度为20%。其中,普通茅台酒提升幅度为17.54%、15 年陈提升幅度为 30%,30 年和 50 年陈提升幅度分别为 20%和 10%。53度 500ml“飞天牌”茅台酒公司到岸价格由每瓶 228 元调整为268元。

2006年,茅台酒出厂价平均上调14.3%,53度 500ml“飞天牌”茅台酒公司到岸价格由每瓶268元调整为308元。15年以上陈年茅台酒上调近20%。

2007年,53度500ml“飞天牌”茅台酒公司到岸价格由每瓶308元调整为358元。

2008年,53度500ml“飞天牌”茅台酒每瓶价格为439元,53度500ml“五星牌”茅台酒每瓶价格为429元。

2011年,53度 500ml“飞天牌”茅台酒出厂价为每瓶819元,零售价为999元。

至2018年1月,茅台酒出厂价达950元,官方指导零售价为1499元,但市场实际零售价格均已达到1800元。2018年3月,市场价回落到1600元以下。

结语

“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如今,茅台酒是我国唯一进入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列的国产名酒。酒的魅力在于时间让它越来越醇,醇厚的酒香变成陈香,让昂贵变成价值。一瓶老酒其实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也是一部史书,记载着它坎坷的发展历史。一瓶陈年茅台酒,其价值超越了生命的厚重,更是与国家的荣耀紧紧相连。茅台酒的发展和收藏,定会在将来谱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中国的白酒收藏有别于其他文物器件的收藏。首先,白酒拥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名商巨贾,还是平民百姓,每一个家庭都会有白酒的身影出现。其次,白酒拥有越陈越香的性质特征。无论是陈酒的饮用者,还是白酒收藏爱好者都会将其珍藏。最后,极其简单的收藏条件,得天独厚的收藏氛围,使白酒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在当下,曾经火热的邮票、钱币等大众类收藏品市场每况愈下,而白酒作为可以食用的藏品,因其实用性比书画、瓷器都高,加之拥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极其便捷的获取方式,正逐步成为中国收藏品的新宠。

珍藏茅台酒不但能在浓厚的酒香中嗅出散发已久的历史气息,更能在传承具有文物特质背景下实现价值增长,其中也包含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聪明才智。在当下,茅台酒收藏已经和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文化人类学及其若干分支学科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茅台酒的收藏者和茅台文化的传承者们,期待着酒文化能与社会共同进步,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对酒有健康、乐观、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和奉献,也期待着社会对中国酒收藏领域的关怀和关注。

贵州茅台酒的收藏文化发展

酒越藏越香、越醇,在中国,从酒诞生的那一刻便有了藏酒文化。过去曾有“女儿红”,《吕氏春秋》一书中有记载:此酒为女儿出世时酿造,并储藏在地窖或埋于桂花树下,也有甚者将酒封于墙内,至女儿出嫁之时,挖出美酒与亲朋畅饮或作陪嫁之用。“女儿红”藏酒时间通常长达20年左右,异香扑鼻,满室芬芳。还有一种“状元红”,是为子所酿、所藏之酒,待子中榜之时庆贺饮用。“女儿红”“状元红”都是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且风俗长久,历代延续,不失为藏酒之起源。

到目前为止,考古发掘出世界上最老的古酒,是40年前出土的中山国一位诸侯王陵墓中的两种古酒。这些酒自酿造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依然酒香浓郁、清澈透明。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写道:“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可见中国藏酒之悠久的历史。

1999年10月底,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一瓶50年的茅台酒举行了隆重的收藏仪式,此前该馆大门从未向白酒打开过。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国酒茅台十大青铜器酒”。事实上,茅台酒的价值已经不只是饮用,其蕴含的文化绵延不断,正因如此,茅台酒成了老酒收藏界的主力军和顶级收藏品,也是极为保值的投资品。

从1998年开始至今,中国藏酒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了7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些重要的历史阶段不断更迭,奠定了如今老酒收藏市场的全新格局,也让茅台酒的辉煌在藏酒界显得更加耀眼。

1998—2004:酝酿

当代中国藏酒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1998年至2004年。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的藏友均以交流的形式收藏老酒。在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老酒价格还未像现在这样透明化。

2004—2006:萌芽

2004年10月29日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的“东方福善夜——东方模特大赛颁奖晚会暨上海时装周”闭幕式上,一瓶“葵花牌”茅台酒以10万元拍卖成交。

2005年,山东省泰安市茅台酒专卖店总经理张本雷先生创办了全国首个专业酒类收藏网站“华东烟酒网”,之后他又相继创办了“藏酒论坛”“中国藏酒网”,为酒收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12月 20日,一瓶1966年出厂的“飞天牌”茅台酒在杭州拍出了51万元人民币;同时,一瓶1997年纪念香港回归茅台酒成交价为10万元。此次慈善拍卖,成为贵州茅台酒收藏投资价值体现的重要事件。

2007—2009:兴起

2006年后,“中国名酒博物馆”“淘酒网”“老酒网”等相关酒类收藏的网站、论坛相继出现,为藏酒者提供丰富资讯的同时,又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酒友提供了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此后,在各类拍卖会上,开始频繁出现白酒的身影。

2007年5月20日,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举行的世界名酒珍品拍卖会上,起拍价为8.8万元的1997年纪念香港回归茅台酒,最终以远高于起拍价的18万元被买家拍走;2007年12月19日在贵阳大剧院举行的国酒茅台慈善拍卖会上,一瓶1957年产的茅台酒以138万元拍出;1997年纪念香港回归茅台酒以25万元拍出;1966年产的茅台酒以80万元拍出。

当年各种藏酒网站层出不穷

2010—2011:从飞跃到下跌

这段时期,既是以贵州茅台酒为核心的陈年老酒价值飞跃上升的重要时期,也是老酒行情突然进入价值“冰冻”直至大跌的特殊时期。

2010年5月26日,北京国酒茅台文化研究会内部拍卖会上,一瓶1963年产的茅台酒以109万元成交;2010年6月10日,歌德拍卖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中国名酒专场拍卖会上,一瓶1959年产的“五星牌”茅台酒以103.04万元成交;2010年6月21日,在北京饭店举行的“贵水琼浆——国酒茅台陈酿”专场拍卖会上,两瓶半斤的小瓶包装“葵花牌”茅台酒以63.84万元的高价被拍出。一时间,茅台酒的成交价格越来越高,资本进入陈年茅台酒收藏投资领域也越来越多。

2011年4月10日,我在贵州省拍卖公司举办的“首届陈年茅台酒专场拍卖会”上,以998万元的含佣价格,拍下了一瓶“汉帝茅台酒”,刷新了茅台酒拍卖成交价格的历史纪录。一瓶酒能拍出如此高的价格,这在当时成了一个巨大新闻,即便到今天,这样一个价格依然不低,且其他各种普通老酒成交价格也已飞升数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后,价格一路走高的贵州茅台酒开始大跌。同时期受到影响的,除了酒类流通行业之外,还有股市、房地产等诸多领域。

因为老酒过早地“红过头”“爬得高”,以至于在这一时期,很多盲目投资的人损失惨重,诸多投资者破产。

2012—2013:缓慢上升

但茅台酒毕竟是茅台酒,纵使有人一败涂地,但依然有人坚持,因为他们相信“国酒”的价值绝对不会触底。

随着茅台酒的价格缓缓平稳,在老酒收藏圈中,新时代的藏酒文化又在这段时期悄然兴起。

各类茅台酒拍卖会层出不穷

作为一向推崇文化藏茅的我,在2010年推出了中国第一部茅台藏酒著作《茅台酒收藏》,如今,这本业内首本品鉴茅台之作的书价,居然从几百元的定价,被炒至数千元不等。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我个人研究的深厚与否,而是茅台所散发出的无穷文化魅力。此后,各种著作不断涌现。我也在2010年之后的7年间,潜心研究藏酒文化,先后出版了10部相关著作,其中关于茅台酒收藏投资的就有7部之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茅台文化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致化。

说到我在2012年与紫图合作出版的《茅台酒收藏投资指南》这本书,还有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文化的力量无穷之大。一本简简单单的书籍,因为印刷上了茅台的酒、茅台的事,居然能让一位亿万富翁陆续在数月时间里,先后花了9000万元,购买了一批琳琅满目的贵州茅台酒。我所说的这位亿万富翁,便是福建漳州南源酒庄的陈连茂。他早年做着为首都某国宾馆提供新鲜水果的生意,现在的生意绝大多数是和酒有关,而其中分量最重的便是贵州茅台酒。他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激动无比,一把就拉住了我的手。他告诉我,如果没有我的《茅台酒收藏投资指南》一书,也就没有他现在这么多的藏品。而他之前对于茅台酒的认识、认知,便是从这本书开始的,他是一瓶一瓶对照着我的书去买的,还不停地称赞这本书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他说得有点儿夸张,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文化,是对茅台酒收藏投资有益的。

斯舰东曾是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东阳木雕大师,自幼生活在一个世代从事木刻手艺与经营的工艺之家。待到他成年后用双手接下祖辈的刻刀时,无意中买到了我的这本书——《茅台酒收藏投资指南》,顿时改变了他的人生大格局。和一般人不同,作为艺术大师的他,觉得茅台酒的包装并不是每一瓶都很精美,于是便通过自己的双手,为“一堆”茅台酒定制雕刻了各式各样的木盒包装。又因为家庭比较富裕,他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几乎收集全了书中的各个品种,并用新式木雕包装这种形式让“一群”茅台酒在一个个精美的包装里重新进入收藏市场。此举一下火爆藏酒圈,并且铸就了他与他的东阳木雕和贵州茅台酒在收藏圈内的共同辉煌。

2014—2015:平稳发展

经过一段漫长的沉稳、平稳发展,茅台酒的价值逐步开始回升。

也就是在这段平稳发展的时期,全国上下各个行业原本同样低迷的形势都开始复苏。这段时期,互联网+的概念与金融资本更加融合,从自媒体到共享单车;从老酒互联网金融产品到APP在线拍卖。又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正在此时酝酿。

2016—2023:复苏到疯狂上升

从2016年开始,中国陈年白酒的价值开始回升。至2017年,茅台酒在短暂的一年间,价格疯狂上升,曾低至800元的普通贵州茅台酒飞速上升至1800元。茅台酒重回昔日“酒王”宝座。

与此同时,我的团队为我精心策划,敢为藏酒圈中之先,推出了中国第一档白酒收藏类自媒体脱口秀节目《晨醉》,节目旨在谈酒论道,以文化视角审视历史、展望未来。

“晨醉”通“沉醉”,“晨”为本人,也有清晨之意,“醉”是陶醉之意。《晨醉》是一档有态度、讲道理的酒文化脱口秀节目。

2019年《茅台酒收藏》荣获第二十四届世界美食美酒图书大赛唯一特别大奖,给了更多世界各地的美食、美酒爱好者一个全方位了解茅台、爱上茅台的机会。

虽然我们也在多方位地宣传茅台文化、推广藏酒精髓,但书作为一个可见可得的文化载体,依然有着它重要的社会地位。有鉴于此,现在推出这本《茅台酒收藏》,一是它的社会意义重大;二是对收藏投资者来说,更为齐全的品种收录,会有助于他们文化藏茅事业的有序发展;三则是留下一个记录,便于未来的藏酒家们和投资者们查询、了解今天的藏酒状态和市场资料。在当下,无论是茅台酒收藏书籍,还是电视节目、杂志专刊,它们存在且不断更新的目的,就是向社会、向整个世界宣传中国的酒文化。而这些,都是中国酒的无穷魅力所带来的。

贵州茅台酒,一款可以饮用的文化、艺术、收藏投资品,在它酿造历史、文化的光环下,定会成就一段传奇,屹立在世界酒类收藏之林。

中国第一档白酒收藏类自媒体脱口秀《晨醉》 p8PtaPUdFXVFr3hfiyOJi0vu76F+e5tRtgqmKoMucgnqG+8H2ppRVvIhnWajzL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