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对产业集群内涵的再认识

进入21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一直在不停地进行,不同领域的学者从集群形成机制、集群分类、组织治理、竞争力评价等角度开展专题研究。而在实践中,我国产业集群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产业集群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产业集群的内涵。由此,基于对产业区理论的回顾,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实践,笔者对产业集群的内涵认识如下。

一、产业集群是地理邻近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

就产业区理论和波特的集群理论而言,地理邻近是产业集群三要素之一。波特认为,集群产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邻近而引起的外部性,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波特,1998年)。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理论早就发现,数量众多的相关企业和机构集聚在一起所引起的外部性(也称作“邻近效应”),可以有效减少物流成本、交易成本、能源成本和时间成本,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和报酬递增。

当然,如果只强调地理邻近,不强调社会网络属性,那么地理邻近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跟所谓的企业集聚是等同的。地理邻近虽然能影响集群创新,但它既不是集群创新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它需要强化其他形式邻近的作用来影响创新(李琳,2014年)。因此,产业集群所强调的地理邻近与地理上的“扎堆”“凑一起”有着本质区别。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打造园区的形式来培育发展集群。就集群而言,企业和机构的地理邻近更多的是方便进行集体行动,提升集体效率。

二、产业集群是组织和认知邻近的区域创新系统

正如上文所探讨的,集群是处于市场和等级组织之间新型的空间组织形式,具有市场和企业双重性质。相较于单个大型企业,集群更具备效率和灵活性优势;相较于分散、随机的市场交易,集群企业间的重复性交易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更好地协作。组织邻近指的是产业集群组织内各主体间组织特性相似,即共同隶属或利益形成的关系相近,是行为主体交互学习与创新的一个重要维度。产业集群组织邻近,促使合作双方的认知结构和环境相似,进而促进认知邻近的产生和发展(李琳、韩宝龙,2009年)。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组织和认知邻近对集群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正如约瑟夫·熊彼特(1912年)所认为的,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它们趋于集聚,需要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和竞争;也如新产业区理论所强调的,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是孕育创新过程的产业社区。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基于组织和认知邻近,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结和互动形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于正式的交易性协作和非正式的非交易性协作,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加速知识学习、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最终形成包括短期优势和长期优势在内的集群综合竞争优势。但是过度的认知邻近也会对集群的学习和创新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容易导致认知锁定,另一方面会提高无意识知识外溢的风险(李琳,2014年)。我们需要平衡好认知差异和认识邻近之间的关系,建立多样且互补的知识基础(Boschma,2005年)。

三、产业集群是各行为主体关联协作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的是既定的个体间、单位间、群体间所形成的各类社会关系,用以解释相同的社会情境下各行为主体形成相似行动的原因与本质。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产业集群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网络,基本构成要素是众多的节点(企业、机构)和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新产业区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并指出地理上接近并具有经济联系的企业在充满信任的产业社区中、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可能会增强社会联系(王缉慈,2019年)。波特将经济集聚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整合到了集群模式中,他在集群定义中强调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本身就是社会网络的一种体现。

研究认为,产业集群社会网络是指集群内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政府机构等行为主体在业务合作、交换资源、传递信息活动过程中互动交流关系的总和。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直接或间接地将集群成员连接起来,受稀缺资源(创新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的影响,形成了以不对称联系和复杂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结构,因此产生了以获取稀缺资源为目的合作和竞争活动。网络联系的基础是分工合作,围绕某一产业,形成横向和纵向、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纵向关联、不同企业和机构的横向联合及同类企业的群居等。 o2fmht+rVjFhJZETLhuHM9WMfJBZPCNoILb19jaTBoMesWP4thK3Enzdn6DwMS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