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认清形势,找准方向

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指的是一种现实的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清形势或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出,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势必会落伍,甚至处处碰壁。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遏止的力量,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所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认清形势,掌握好历史大潮的走向,把握社会脉搏的跳动,而后去追随适应。

“识时务者为俊杰”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刘备在刚起家的时候,依附荆州牧刘表,始终觉得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若想成就大业,必须找才华超群的人辅佐才行。此时,他听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在襄阳一带颇有名望,于是便去拜访他,征询他对当今形势的看法。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我一个平庸的书生,怎么能有认清天下形势的能力呢?然后,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现如今,在成都的武侯祠内,还保留着这样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后人为追溯诸葛亮治蜀的伟大业绩而写的。上联说的是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七擒孟获,平定西南的历史;下联讲的是诸葛亮审慎分析蜀地的客观形势,采取从严治蜀的策略,取得显著政绩的故事。

据说,诸葛亮随同刘备入主西川之后,刘备要他制定治国方略,诸葛亮主张从严治蜀蜀郡太守法正不以为然,对诸葛亮说:“从前高祖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关中百姓无不感激。我希望丞相效法高祖,从宽治蜀,减轻刑法,放宽监禁,以慰百姓的不满。”诸葛亮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朝法律严酷暴虐,百姓无法忍受。高祖兵进咸阳之后,将秦朝旧法一概废除,实行‘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三章约法,以示宽大。为此,一人号召,天下响应,成就了伟业。而刘璋在川中统治多年,愚昧软弱,有益百姓的政治措施不能实行有威严的刑罚不受尊重,豪门大户专权放纵,君臣纲纪不能维持,上下不思进取,死气沉沉。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治蜀,就要针锋相对,实行严治。唯有如此,法令实行起来,老百姓才会知道实行严厉法令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治蜀,封官赏爵要有所限制。在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实行封赏,被提升的人会有荣耀感。如此,百姓得益,官吏知荣,上下都会遵循法度。作为治理国家的要略,这一点最重要。”诸葛亮的宏论,当场为法正等人所信服。在这一方略指导下,蜀地很快强大起来,物富民足,社会安定。从严治蜀的方略,得到了实践的证明。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立足,在尖锐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有一个诀窍就是善识时务,顺应客观形势,遵循历史的需要,将自己的行为建立在对客观形势的冷静分析基础上。“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这个意思。“时势造英雄”的“时势”指的就是一种机遇。机遇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良师的指导、贵人的提携、轻松的环境、朋友的帮助等都不失为一种机遇。机遇的来临若隐若现,要把握好并非易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机遇光临有心人的次数要比没有准备的人多得多。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新的世纪,这将是个变幻莫测的世纪,要想在新环境下有所作为一定要认清现实,要对各种现实环境和政策进行研究,比如,在世界趋势方面,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在具体政策方面,国家鼓励发展什么,限制发展什么,这些政策都表达着不同的信息,走对方向,顺着国家鼓励的层面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说,某个行业、某类型企业,国家正准备从政策层面进行限制、淘汰,你偏赶在这时懵懵懂懂一头撞了进去,一定会折戟沉沙,徒劳无功。

时务学理论认为,任何世事的构成或运动变化都是由系统内外条件和多种因素决定的当某些条件和因素达到一定的排列组合和结构状态时,只要从系统外部再加入一定的能量信息或物质,整个世事就会发生结构上的重大变化,而身处局内之人可能就会因此而被卷入这一变化之中。即将发生变化的这一转折点可以称为“事机”。世事的“事机”对应着的时间数轴上的某一点,被称为“时机”。“事机”和“时机”统归于“时务”的涵盖之下。

任何世事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时机和事机,尤其对人生选择、经营决策、计划实施等至关重要。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时机”和“事机”的到来,并据此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即为识时务的俊杰。事业发展的一个原则是与时俱进,我们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随波逐流,顺风转舵。 Fzg+6MNgEh78seN2SK6cZDq4naU+SiUuwucZt6cQR/xrBmIHR5LYiE1ulYSfFo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