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打造:成为一个持续有影响力的IP

本节最关键的一个词是“持续”。

为什么要强调“持续”?你会发现,大部分IP,包括我们熟知的演员、明星,都呈现一个特点——新旧更替很快。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一茬一茬地涌现,很多人会迅速过气。2015年,我刚入行时喜欢的很多IP,现在都已经不在一线了。他们有的是自己功成身退,有的是被迫出局。演员也是一样,有的演员会在一些场合公开声明,希望导演多给他机会,他还年轻、还能拍很多戏、片酬低还不挑剔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需要持续完成作品,才能保证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持续产生影响力。

所以,“持续”这个词非常重要。如何避免自己的个人IP是昙花一现,甚至有长期的竞争力,让自己持续具有商业价值和生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句话:最好的人生就是找到一件事做一辈子,找到一个人爱一辈子。

如果我们能在一件事上得到机会,能在一个领域做出成绩,能让自己的IP立起来,就一定要想办法让它的生命力更持久。

我打造自己的个人IP始于2015年,到现在八年了,也就是说我个人IP的生命力已经持续了八年。前三年属于爆发成长期,后五年属于稳定发展期。

我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并不是只做了两三年,就在这个行业里销声匿迹了。当然,我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非常努力,短视频推出之后,我会更新短视频;直播爆火之后,我又坚持直播;形式单一的线上课衰落了,我就开办训练营和社群。我也是一直在自我迭代,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去变化,所以才能保持自己的IP一直有生命力。

一、持续输出内容、作品和事件

之前,我对打造IP的看法是持续输出一个领域的专业内容。但是在网络内容升级迭代时,我自己的认知也在成长,“持续输出一个领域的专业内容”这种认知是比较狭隘的。因为如果不做知识IP,就没有必要持续输出那个领域的专业内容;你可以持续输出作品,也可以持续输出事件。

比如你是一个作家,每隔几年要有一部重磅的作品;你是拍纪录片的导演,隔一两年要有一部比较精彩的纪录片;你是一个专业的演讲者,那么你每年要有几场重要的演讲……这些都是你的作品。

除了输出内容和作品,还可以输出事件。

什么叫输出事件?就是你做了一件事,这个事件会让大众传播、会让媒体报道、会让这个行业的人讨论你。输出事件后,你的影响力也就能够继续维持。

举几个例子。罗永浩砸冰箱既不是输出内容,也不是输出作品,而是输出事件。他做了这么一件令人新奇、惊讶的事,一定会有网友讨论,会被媒体报道,他就会进入大众视野。

还有2021年,在新东方自身运营都很困难的时候,俞敏洪宣布把新东方大部分校区的桌椅捐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学校,这也是输出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学会不停地“搞事情”,包括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刘德华抖音演唱会等,其实都可以归到这一类。只要持续“搞事情”,一个IP就可以一直有影响力、有话题度。

这种“搞事情”,有些是主动的,有些可能是被动的。比如董宇辉去山东被泼水了,这是一个被动事件,可是这个被动事件让他的热度维持了很长时间。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遇到一些被动事件,当遇到这样的事件时,我们自己要有意识地利用它。

前段时间,我们在深圳办了一个线下见面会。这个线下见面会,我和很多参会人员持续发了几天的相关朋友圈,并制作了见面会的短视频发布到我的视频号上,那条短视频传播到十万量级,受众涵盖了许多业界人士,这样也算我们“搞了一个事情”,这在本质上也维持了我的影响力和话题度。

可能有人会觉得,“搞事情”的前提是自己必须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实不然。名气只是一个比较级概念,IP所做的一切事情只是用于提升其知名度。举个例子,罗永浩的砸冰箱事件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都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不停地“搞事情”的目的就是提高知名度,而不是必须先有知名度才能搞事情。

虽然我的公众号一直小有名气,但是视频号在刚起步的时候无人问津。后来,我在视频号上开始有热度,是因为发布了《一个普通男孩的十年》这条视频。这条视频甚至已经不能单纯地被当作一个内容了,它成了一个事件。

这条视频在当时的话题范围内刷屏了好几天。在视频号流量还没有那么大的情况下,那条视频取得了1700万次播放、30万点赞、涨粉8万的成绩。我的视频号数据本来普普通通,但是那条视频变成一个事件之后,“粥左罗”这个IP的影响力,就成功地从公众号延伸到了视频号。

后来我又搞了一个连续直播100天的事件,这100天里我从来没有间断过直播,连自己的婚礼当天都在直播,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也在直播。很多人都像追剧一样,追完了那100场直播。业界的很多人也就知道,粥左罗转型成功了。这也相当于我的一个小事件。

总之,一定要持续输出内容、作品和事件,这里的核心是“持续输出”。如果你很长一段时间里,既没有输出好内容,又没有做出好作品,也没有搞什么事件,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忘记你,慢慢地你就被新人替代了。

二、持续代表某些人性的光辉面

这里我想先给大家分享一句诗,出自诗人吴桂君的《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把它放在个人IP的长期打造上,其实也符合。

(一)“始于颜值,陷于才华”不够,还要“忠于人品”

所谓“始于颜值”,从个人IP的角度理解,“颜值”即一个抓人眼球的点。比如你很帅、很漂亮、很搞怪,或者你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如登上珠穆朗玛峰、环球旅行等。这些都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能让大家一下子就注意到你。

“始于颜值”之后是“陷于才华”。你通过一些抓人眼球的东西吸引到用户之后,对方发现你是一个“宝藏男孩”或者“宝藏女孩”,发现你竟然会那么多技能,这是陷于才华。

比如成为我粉丝的路径可能是,先看了我的一篇高阅读量的文章,知道了粥左罗是一个写文章的人,后来又发现不完全是,我还会做短视频和直播,认真看了以后,发现我直播讲得很好,短视频做得也很有意思,等等。真正让人们愿意长期喜欢你、追随你的,是你的才华、你的技能。

最后的“忠于人品”,其实是更长期的维度。

假设你最近没有“搞事情”,用户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关注你,但是有一天你“重出江湖”,用户心里依然为你保留了一个位置,因为大家认可你的人品。

所有的大IP,像俞敏洪、董宇辉、曹德旺、董明珠,这些顶级IP在人品上都是可圈可点的。这里要强调一点,所谓的“人品”好,不是简单地判断他是个好人或者坏人,更多的是说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性。

一个好的IP,一定要能够代表某种人性光辉或者美好品质。像董宇辉、俞敏洪、曹德旺、董明珠,他们都是代表了正直、善良等一些人类的美好品质。

“忠于人品”,其实就是对一个IP的长期喜欢和认可,是从骨子里认可。

如果你只能满足第一点——持续输出内容、作品和事件,也许对用户来说,他可以找到很多替代品。比如,对于一个知识IP的用户而言,他可以买几本这个领域的工具书,或者多看几篇这个领域的干货文章等,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解决他的问题,不一定要关注你或者喜欢你;他可能会喜欢你的内容,但不一定要喜欢你这个人。就好像大家可以喜欢我的课程,也可以喜欢我的《学会写作》这本书,但是不一定会喜欢我本人。

然而,用户如果不喜欢你这个人,他就不会关注你,不会认可你,更不会想要长期追随你;你的人格魅力没有吸引他,那么你的IP就不是特别成立。换句话说,如果你只能提供知识或者感官刺激,那么你就缺乏作为一个IP最重要的东西——人格魅力。

所以,很多人能够持续输出专业的内容,但是没有办法把自己做成一个很好的个人IP。一个IP想要成立,他的输出里也要有人格魅力的部分。

面对那些企业家和精英,单纯地给他们讲怎么做管理、怎么做绩效、怎么做考核、怎么招人、怎么用人,他们比我们更懂。这时候,你要散发一点人格魅力,才能被他们喜欢;否则讲纯干货,他们自己都懂,何谈吸引他们的关注呢?

很多企业家特别喜欢和一些作家、哲学家或艺术家打交道,就是因为他们生命中缺少了这些。企业家的每天都是在谨慎和规划中度过的,他的内心需要接收一些更美好自由的东西。所以,我在分享的时候,讲了很多创业初心相关的内容,就是希望唤醒每个人身上的那些美好品质。

我的那条“爆款”短视频——《一个普通男孩的十年》也是以这样的初衷创作的。很多人看完这个视频,会发现:当你不再相信爱情的时候,看那样一条视频,可以让你重新相信“相爱可抵万难”;当你不再相信努力有用的时候,看那样一条视频,可以让你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不再相信这个社会普通人还有机会实现梦想的时候,看那样一条视频,可以让你“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样一条视频会特别圈粉,它不是单纯地传递知识、干货或者制造事件和噱头,而是真正让大家对我这个人产生了兴趣,不单单是对我的内容、课程、书和社群。

打造一个IP,一定要代表某些人性的光辉,或者某些人类的美好品质,才能真正吸引很多人。

(二)代表某些人性的光辉面,要做到知行合一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你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看起来这么美好的个人IP,你代表着这么多美好的品质,如勤奋、对爱情专一、对家庭负责等,要维持这个人设你会不会活得很累?”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觉得维持一个人设很累。那可能是因为他已经不相信爱情了,但是他要装作相信爱情,就会觉得很累;或者他不想在家庭上投入很多时间,但为了展示自己是一个顾家的人要刻意去表演,就会很累。

但对我来说,其实很轻松,也不会觉得累。我的公开象限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我的生活是透明的。很多人都知道我老家是哪里的,甚至具体到哪个村;也知道我老婆是谁、我的喜好是什么、我现在住在哪里、以前读哪所大学等,我在大众面前几乎没有秘密。

所以很多人说,这样我就不能犯错,不能说错话,不能做错事。但是我并不累,因为我的IP呈现出来的就是我本来的样子,我在打造个人IP这件事上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而且是长期主义的知行合一。

比如,在推广课程时,很多老师在推荐自己的课程时,会夸大自己课程的效果,以求提高成交量。虽然成交量提高了,但他会活得很累,因为他要装作相信这门课有很大的价值,而且他要说服别人也相信这一点。但是我不会,我会非常坦诚地去说这门课哪里好、哪里不好,适合什么人、不适合什么人,我没有骗过人。我活得轻松就是因为我只展示事物本来的样子,工作的时候就认真工作,想玩的时候就认真玩,心里没有那么多负担。

又如感情,我从认知上、内心里非常坚信:一个家庭美满、感情幸福的人,他的事业一定会更成功。我从很多成功的人那里都学到了这一点,如巴菲特、查理·芒格、段永平、瑞·达利欧等。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所以才按照这样的认知从行动上去经营家庭和爱情,自然不会觉得累。如果你从认知上、内心里不相信这一点,又非得装模作样,你就会很累。

我的妻子是2021年怀孕、2022年4月生产,在这期间我经常工作到晚上十点多。但我觉得孕妇经常散步会比较好,所以即使有时候工作之后特别累,我还是会陪她下楼去散步;或者周末的时候我会抽出下午的时间,陪她出去逛一逛,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我觉得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和精力非常值得,我就不会感到劳累。

在代表人类美好品质以及某些人性的光辉这件事上,我们必须完全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我们呈现出来的状态才是浑然一体的。

这方面,我觉得罗永浩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一直做得特别好。

我从2010年开始关注他,那时候我刚上大一,他做了一场名为《一个理想主义的创业故事》的演讲,讲了很多让人敬佩的美好品质。他当时说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干干净净地赚钱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他创业之后,都是干干净净地赚钱,做营销、做推广,从不坑蒙拐骗;做直播也是给大家很好的服务,如果直播的产品出了问题,就自己掏钱给大家赔付。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个人IP在互联网上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他身上有很多美好的品质,而且做到了长期地知行合一。

三、持续刻意制造一系列好故事

除了“持续”,还有一个词特别重要——刻意。

(一)个人IP的内核,是一系列好故事

一个IP的内核是他有丰富的好故事,而且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出。

举个例子,董明珠就有很多绝佳的好故事。1995年格力空调全国货源紧张,一个经销商找到董明珠的哥哥,希望通过他的关系拿到价值3000多万元的格力空调,并按2%提成给他。董明珠的哥哥经不起诱惑,从南京赶到珠海,却被董明珠拒之门外。

再比如,格力的一位供应商因为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被退回,供应商就殴打了格力的一位员工。格力的副总知道后,他教育员工:“以后晚上别一个人出门了!”董明珠得知此事后,直接把这位副总解雇了,和该供应商也解除了合作关系,还报了警。除此之外,她有一系列故事可以作为IP的内核进行输出。

每个要打造个人IP的人,都应该有讲故事的意识。每次发生一些重要经历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把它记录下来,而且要主动讲出来。

我记得那条《一个普通男孩的十年》视频爆火之后,很多人问我:“你是从哪里翻出来那么多素材的?你怎么有那么多的照片保留下来?”我当时也在想,为什么我能有那么多素材?很多人高中和大学时期的照片早都没了,但是在我自己的故事里,我的每一次入职、每一次离职、我的住所,都有照片。因为我有这种意识,我觉得将来可能会用到;即便不会功利性地用到,这些回忆也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

网上有个段子,用来描述我的那种状态很合适:出了问题先别慌,拿出手机拍个照。

举个例子,2015年,我住在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地下室里,有一次赶上拆迁,房东让我们在截止日期之前都要搬走。其他人接到通知后都是尽早收拾完尽早搬,但是恰恰那时候我刚找到新工作,还没有来得及找房子,所以我搬家就晚了一些。

大部分人很快就搬走了,所以施工队就提前来施工,把这些地下室的隔断都拆掉了。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一走进那个地下室,整个人都懵了,眼前竟是一片废墟。我从一片废墟上走到我那间出租屋的门口,发现左右邻居的门、墙都拆了,就剩我那孤零零的一户,那样的潦倒简陋,感觉一脚就能把那间屋子的墙踹倒似的。

那一刻我就觉得挺搞笑的,这么悲催的事竟然被我遇上了。我当时就说:“来,给我拍张照吧。”然后我就站在那片废墟上,拍下了这张照片。后来那张照片,我在文章中用过、在短视频中用过,说不定将来我出自己个人经历的书时,还会用到。

还有一次,2020年,我骑摩托车受伤了,当时伤得很严重,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都是我爱人照顾我,所以我把这段经历也用很多照片和视频记录了下来。

每当人生中遇到特别的故事,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当你遇到这样一个可以构成故事的经历时,也要学会记录和使用。

(二)做个人IP,要学会讲自己的故事

想做个人IP,一定不能缺少个人化的经历故事。在这一点上,我其实还想给大家讲一个重点:在你的内容里,不管是拍短视频还是写文章,自己越是成为核心,流量的价值就越高。

有些人回到农村拍短视频,他可能更多的是在记录那些场景,那些有趣的人和事,但自己在其中参与的程度很低。大家看这些视频很有意思,但都与他这个人没什么关系。

就像一些人写文章,会不断地使用别人的事例。他会说苏东坡,也会讲曾国藩,还会讲他有一个同学,就是没有把自己放置到内容中。在打造IP的过程中,没能让自己成为核心的元素。

我平时写文章时经常会把自己的经历放进去,让这篇文章与自己建立更强的相关性。一个IP能够很好地成立,其根本在于大家不仅喜欢你呈现的内容,更喜欢你这个人。

你去旅行,不能只拍风景和人文,还要让自己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比如,你可以出镜给大家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或者你可以为自己的视频配音,或者记录你在当地做了一件什么事等。

你在其中越重要,你个人越是核心,你的流量价值就越高。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抖音上的一些文案账号,虽然流量很大,但是没有商业价值。

(三)没有稀缺好故事,就主动去创造

可能有人会问:“我没有那些稀缺好故事怎么办?”我的答案是:“从现在开始去创造。”

也就是说,好故事有时候不是自然发生的,有可能是刻意制造出来的,或者是自然与刻意结合在一起,顺势而为,如此一来很多好故事就诞生了。

假设我想让大家认为我是一个很自律的人,我必须把“自律”这个特质凸显出来,那么我就可以刻意去创造一个好故事。

比如我可以做一个21天腹肌训练计划,用21天时间完整地公开记录我练出腹肌的经历,然后用这个故事去激励那些想健身、想减肥的人。

所以,打造个人IP要学会自己主动去创造故事。

像罗振宇这样的大IP,他曾经主动创造了很多故事,比如“罗胖60秒”坚持了10年。能做到这件事的人凤毛麟角,他能做成就足够稀缺。在这种情况下,当他把这个经历设计成一个好故事讲出来的时候,就有很大可能变成一个大IP。

包括我连续直播100天也是,做成了就是一个好故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这个行为本身也会诞生很多故事。

还有一点,我们要有一种意识:当在生活上、事业上,甚至人生路上,每一次遇到困难、每一次陷入困境,都是老天在给我们制造一个故事。

举个例子,罗永浩负债6亿元,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但是如果我们的认知到位了,能够转换一下思维,就可以把它理解成,老天给他创造了一个可以成就一段佳话的契机,利用好了就能讲成一个好故事。

因为,负债6亿元本身是一件极少发生的事情,绝大多数人不会有机会负债6亿元。从这个角度讲,罗永浩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勇敢地站出来向世人说明:我不会跑,我要一分一分地赚钱,把欠的所有钱都还上;为了还钱,我可以每天努力做直播、接广告,放下自己的骄傲去还债。

他把这个少见的大困难,变成了一个稀缺的传奇故事,这个传奇故事反过来又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引发了大量的网络讨论和媒体报道。这些都转化成了他这个IP的能量,他又因此有更大的机会缩短还清债务的时间。

从“故事”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些是你刻意去制造的故事,有一些是你顺势而为、由你的困难和困境转化而成的故事。

四、持续积累而非不断消耗

很多人做事时容易短视,有了一点流量之后,就恨不得榨干每一个流量;碰见一个付费用户,恨不得想方设法把这一个用户“薅”干净,从普通的音频课一直要卖到四五万的私董会,再到十几万的私教。

这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打个比方,一支笔很细,可是一支笔如果放得离我们足够近,就足以遮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清更远的地方。也就是说,即便一个东西很小,但是我们把它无限拿近去看,它就会显得很大,会阻碍我们看见更远处的东西。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能赚钱的时候,不要把百分百的时间都用来赚钱。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把眼光稍微放长远一点,这样不至于遮蔽自己去看更远的地方。

举个例子,有一些人会私信问我:要不要现在报名30天高阶写作变现营?按照很多人的想法,我当然要鼓励他报。但是当很多人这样问我的时候,我可能会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不合适就对他说不建议他现在报名,并且会向他说明原因。

我之所以愿意这样做、敢这样做,是因为个人IP这件事不是一时之事,而是终身之事,所以我必须从长远考虑,而不是只看到短期的得失。我的个人IP已经做了八年,我是否能再做八年,肯定比我眼下多赚一点钱更重要。

当我有这样的意识,我就不会每天在朋友圈发布20条广告做转化;不会让我的公众号上隔三差五全是广告,我会把广告的比例控制得非常低,正经的直投广告,我基本上一个星期就接一条,偶尔接两条;我也不会为了转化,每天在直播间里夸大各种课程、社群和训练营的价值。因为我希望我的IP能够一直做下去,而不是今年多赚一些钱。

要想让自己的IP生命力持续下去,而且是在持续中变强,就要持续积累而非不断消耗。

我写过一句话:信任而非诱惑,尊重而非奉承,佩服而非屈从,羡慕而非嫉妒,爱而非恨。

什么是信任而非诱惑?我希望作为一个知识IP,用户是因为信任我才购买我的课程、训练营和社群,而不是因为我虚假承诺了很多,诱惑他们购买;我希望我是真实地呈现我的产品,而用户又需要这个产品,所以才产生了购买行为。这就是信任而非诱惑。

什么是尊重而非奉承?我希望用户是发自内心地尊重我的能力,认可我的人品,而不是阿谀奉承。

什么是佩服而非屈从?我希望是因为我做了一些事情,让粉丝从发自内心地佩服和认可我。

什么是羡慕而非嫉妒?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来说,我肯定不希望别人嫉妒我。我希望的是粉丝对我产生羡慕,羡慕我有美好的爱情,有美满的家庭,有自己的人生乐趣,找到了一辈子要做的事。我希望我们之间达成的是一种羡慕的状态,而非嫉妒的状态。如果粉丝对我产生的情感是嫉妒,就说明我没有在展示美好,而是在秀优越感。嫉妒最终会滋生恨,如果用户对我产生了恨意,那么我作为一个IP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IP的实力取决于他身上聚集了多少人的信任、尊重、佩服、羡慕和爱,聚集了多少正向的能量。聚集的正能量越多,这个IP就越有生命力;聚集的负能量越多,这个IP就会越来越沉寂,直到被完全淘汰。 KYutLh3kRWRfVxD7pKRv4ozSQ/k4GkFBXp+WIJAfo1mH6xse0qXhw0iqJewb57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