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AI能够做得比你更好,你应该怎么办?
从2022年底开始,生成式AI与大模型的能力变成一个个简单易用的产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凝聚着人类的大部分知识与能力,一场“让知识触手可及”的新技术变革正在影响每一个人。“计算触手可及”“信息触手可及”两次数字化变革已经告诉我们,逃避机器或战胜机器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尽早加入新潮流,与机器共舞。
这里并非要渲染AI的危险,“机器霸主将统治人类”这样让人心生恐惧的画面并不是真的。我的看法是:AI给我们带来的将是最好的时代。如果能够调用大模型中的知识与技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变得强大无比;如果掌握与大模型交互的方式,即通过提示语向模型提出要求,那么就能让它的知识与能力为我们所用。在AI时代,人类将再次腾飞。
我们需要做的是用提问来调用大模型的智能。对每个个体来说,大模型的智能是学习工具,我们可以用它加快学习;大模型的智能是提高生产率的工具,我们可以用它提升工作效率;大模型的智能更是生产工具,我们可以用它直接产出内容。
在AI时代,每个人的新位置在哪里取决于个人现在如何行动。AI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按沃顿商学院教授伊桑·莫利克(Ethan Mollick)所说的有三种可能:AI是技能平衡器,让普通人也有较好的能力;AI是技能加速器,让所有人不同程度地变得更强;AI是王者制造器,可以成倍地提升优秀个体的能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要尽力让第三种成为现实:精通向AI提问的能力,让AI帮我们成为超级个体。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善于运用大模型智能的提问工程师。
在我们看来,向AI提问有八个重要原则:
·原则之一:理解“生成的本质”是文本模式的预测。
·原则之二:警惕大模型的“幻觉”,始终对回答进行事实核查。
·原则之三:向AI提问时,采用ICDO等结构化提示语。
·原则之四:理解模型能从提示语中直接学习,并在提问时提供上下文。
·原则之五:让模型进行“链式思考”,采用“慢思考”模式。
·原则之六:提问时,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更简单的子任务,再让AI处理。
·原则之七:用模型能理解的格式输入信息。
·原则之八:坐稳“主驾驶位”,与机器共舞。
有人认为,学习向AI提问或所谓的提问工程就是简单地学习大模型这种工具的使用,因而,这是一种很浅显的技能。这其实是关于如何运用大模型智能的一种典型误解。最初接触时,提问工程的主要任务确实是掌握如何调用大模型的知识与技能,但很快就会发现,模型的能力固然强大,可当要在一个具体的领域运用它时,还需要自己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框架。这才是向AI提问的真正难点,也是每个人要持续在实践中学习与练习的。
在推动这本书创作的过程中,本书的策划——出版人袁璐恰好展现了杰出的提问工程师的两种特质:第一,提出好问题,他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由我们三位作者与大模型一起给出解答;第二,了解知识框架,他带着“以图书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这一框架推进这本书的创作与出版。在AI时代,人与大模型共舞的过程是,杰出的提问工程师提出问题→用框架指导机器去干活→拿到结果。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待解答。我们掌握了向AI提问的能力、能够轻松调用大模型智能拿到结果,那我们以后就不用做任何其他事情了吗?并非如此。我们依然是人机共舞的主角:我们需要知道向哪儿走,即知道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有直觉判断力(判断答案可能是什么)、理性判别力(判断答案正误)、鉴赏力(判断是否还有更好的答案)。最终,享受成果和承担责任的,是我们人类自己,而非机器。因此在这里,我尝试给出一个成为AI时代超级个体的公式: AI时代的超级个体=(目标+认知+责任)×提问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