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组合的方式向受众传达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视听语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影像、声音、剪辑。三者关系明确,将影像、声音通过剪辑,构成一部完整的视频作品。
视听语言被称为20世纪以来的主导性语言,是构成影像作品的重要元素,是以影像和声音为载体来传达人们意图和思想的语言,是用画面和声音来表意和叙事的语言形式。它包括景别、镜头与运动、拍摄角度、光线、色彩和各种声音等。
从大的方面来分,视听语言可以划分为视觉元素(视元素)和听觉元素(听元素)。
视觉元素主要由画面的景别、色彩效果、明暗影调和线条空间等形象元素构成,听觉元素主要由画外音、环境音、主题音乐等构成。两者只有高度协调、有机配合,才能展示出真实、自然的时空结构,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才能成为好的作品。
从下面的短视频剪辑界面中,可以看到视频轨道、背景音乐轨道、音效轨道等。
借助剪辑软件将影像、声音进行组合,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是指影院及电视台播放的具有较长时长的大电影。当今的大电影,作品时长大多为90分钟~120分钟。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在银幕上为观众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这一天也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艺术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等诸多内容,影响着全世界的人,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的艺术门类之一。
传统电影画面
现代大电影的成长过程中,微电影(电影短片)的身影一直出现。由于投入产出比等各种因素,微电影一直未能成为电影的主流形态。
从概念上来说,微电影是指能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影片(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一般来说,微电影具有故事情节完整、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制作周期较短的特点。
互联网的出现,真正开启了数字化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打开了信息传播的自由空间。2000年之后,全球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获取信息和交流互动。信息越来越碎片化,媒介越来越分散化,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在传播,这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微电影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因为其“微时间、微内容、微制作”的优势,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的生活需要。
微电影的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时长在30分钟以内的视频。
不同于微电影,短视频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其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内容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文案以及策划功底有一定的要求。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账号或IP,除了需要高频稳定地输出内容外,也需要强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
从内容上来看,短视频具备一般长视频的大多数属性,其内容包括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其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
剧情类短视频
风光类短视频
“鸡汤”类短视频
从短视频的制作角度来看,团队配置可以简化,可以没有专业化的团队和精细的分工,导演、制片人、摄影师等角色可以集合到一个人身上。短视频不但制作团队可以简化,还可以做到零准入门槛,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制作短视频。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业余的团队和技术能力不足的短视频制作者,很难得到较多的关注和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