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蔬菜大王,绿色奇迹
——王乐义

王乐义,男,汉族,1941年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高级农艺师。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优秀人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华农业英才奖等荣誉称号,中共十五大、十七大代表。

在山东省寿光市,因王乐义而崛起的寿光蔬菜博览会成为展示蔬菜种植技术的百花园。2米长的丝瓜、1米长的黄瓜,在蔓上结的红薯,水里长的南瓜,树上长的西瓜、西红柿,让人眼花缭乱。气体施肥、立体种植、无土栽培、水培等国内外的先进种植技术在这里竞相展示,让人赞叹不已。这是王乐义用几十年的心血创造出的一个绿色奇迹。

改革开放前,三元朱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要饭村”,许多村民以乞讨为生。

1978年,王乐义被党员们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对支部一班人说:“群众吃不饱肚子,不会真心说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和支部一班人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对当时的农业种植结构大胆地做出了调整,带领乡亲们发展果园,引进10多个国内外先进新品种,种植果树450亩,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果树样板园。通过种植果树,村民们几年内就解决了温饱问题。1988年,三元朱村年人均收入达1200元。

王乐义意识到,要让农民收入再上台阶,必须再向土地要财富,让土地生金!

1989年,王乐义开始搞大棚菜试验,但用煤炉升温投入大、效益差。他苦苦思索大棚革新的办法,参照从外地学来的经验,对本村大棚进行了4项技术改革:一是把墙体从原来的30厘米加厚到1米,这样可以挡住北方地区冬季凛冽的寒风;二是把两个山墙直线形的斜坡改为中间起高的拱形,让大棚薄膜中间往外凸起,前后坡度由25度增加到45度,增大采光面;三是采用无滴膜,透光率由45%增大到85%;四是把大棚的方位由正南方改为朝南偏西5度。王乐义成功研制了我国北方深冬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但在推广这一技术时,面对每个大棚5000多元的初期投入,村民们都被吓回去了。王乐义召开了支部大会,17名党员干部率先建起17个示范大棚。1990年春节前夕,大棚到了收获时节,17个党员干部户均收入2万多元,个个成了先富典型。

17个大棚,像17面旗帜,使三元朱村村民看到了方向和希望。1991年,支部未做任何发动,村民争先恐后建起180多个大棚,户均1亩多,亩均年收益3万多元。

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村民遇到新难题:家家户户的小生产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卖菜难成为困扰村民的一大难题。王乐义一边组织骨干营销人员四处开拓市场,一边着手组织一个能将农民与市场联系起来的龙头企业。1998年,三元朱村与港商办起一家合资企业,实行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不承担风险的做法,由公司集中销售蔬菜,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模式,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畅销海内外。

王乐义一直勇立于农业科技的最前沿,特别善于博采各种最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成果与农民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的基本“农活”。他经常对支部一班人说:“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只有掌握发展农村经济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才能真正把群众的事办好。”

王乐义虽然只上过小学,但看了多少农业科技书籍,他自己也数不清。他非常重视国内外高新农业科技的引进与推广。冬暖式大棚试验成功后,王乐义又带领村两委大搞科技开发,使大棚菜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投资100万元建起了集科研推广、物资服务、科普培训于一体的科技大楼,开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在专家的指导下,1992年,无公害蔬菜在三元朱村首次开发成功,无公害蔬菜生产达到国家标准。2001年,三元朱村的300亩大棚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放心菜生产基地”,他们的菜摆进了北京的大型超市。

之后,王乐义又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试验成功35类、180个新品种,创建30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3万亩的洋香瓜生产基地,并试验成功集大棚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电脑操控于一体的高标准大棚,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种植技术达到与国际蔬菜种植技术同步的水平。为了不断增加蔬菜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品质,三元朱村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农业科研院所和众多农业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王乐义发起建立了“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为社会培养了近百万名新型农民。

王乐义受到人们的爱戴,不仅因为他创造了蔬菜种植的奇迹,更因为他高尚的人格力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王乐义认为,一个好的党员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20年前,他因直肠癌切除了直肠,医生给他在腰部开了一个排便孔,粪便就排在腰上悬挂的袋子里。王乐义拖着病躯,一干就是20多年。

村民家家有大棚,唯独他自己没有,一是因为身体原因;二是他一心用于村里的事务,特别是大棚的改进,他家的收入就靠老伴种的几亩果园以及他每年4000元的工资。

“做人就应该做王乐义那样的人。”村里老人教育后生们时总说这样一句话。渊博的科技知识、高尚的人格、无私奉献的精神,使王乐义成为村里威信最高的人,也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他作为支部书记,说话村民听、讲理村民服。十几年来,三元朱村不仅大棚菜声名远播,村民的文明程度也远近闻名:全村连续12年无刑事案件,连续18年无上访事件,连续10年无超生现象,村党支部连续18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党支部。

为了传播农业技术,王乐义走遍大江南北,行程几十万千米,举办了600多期技术培训班,无偿发放科普书籍8万多册、录像带5000多盘,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给千家万户。同时,派出蔬菜技术员1000多人次到全国各地实地指导蔬菜生产。现在,三元朱村常年在外的技术员达到140多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为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地区富了也不算富,只有全国农民兄弟都能从蔬菜种植中得到实惠,我这个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才算奋斗得值。”这是王乐义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时刻不忘共同致富情怀的自然流露。 dJtsX3a4Kxu8syuwsjMWn91Bdpi2LY8eVSl8HWe9C05SZRnsrj3UnUIu+CdKZl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