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译文]以前的错误不可保留,保留便留下了祸根,一有机会还会复发,这样,真理和志趣必然被世间的杂念和妄想所损害;眼前正确的东西也不可不变,如果执著不变,内心的杂念就不能清除干净,真理和志趣反而会转变成产生欲念的根源。
[智慧启迪]之所以说自省是一种功夫,是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自省,这是一件需要坚持不懈的事情,能够做到坚持不懈,也就炼就了一门功夫。做事情最难的就是坚持,一天两天容易,一个月也能做到,一年也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能做到持久不懈是很难的,那需要一种顽强的精神。也就是说,自省非但是一种功夫,而且是平日的功夫。正如朱熹所说:“此事须是平日著功夫,若待他起后方省察,殊不济事。”他认为,自省是一种平日的功夫,临阵磨枪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养成一种常常自省的好习惯,那么他的自省就应是自觉的,而不是表面应付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过:“自省需用心自我提醒。”他在南开学校读书的时候,在大立镜旁边,糊了一张纸做的“镜子”,每天早晨、晚上,他总要到这面镜子前面照一照。很多同学都感到奇怪,跑去一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纸镜上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同志一生待人处世,就是把这些话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个时刻不忘修练自省功夫的人。他曾语重心长地对臣子说:“所谓节俭,自己不躬行,又怎能使天下官民效法呢?”于是,将勿忘节俭的诗写于自己寝宫的屏风上,朝夕吟咏,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节俭,力戒奢侈。他还坚持朴素的日常生活,不喜饮酒,每日早膳只吃些蔬菜,穿着也不求华丽。据史料记载,有位西域商人欲送他一些蔷薇露之类的化妆品,朱元璋就说:“这些玩意儿只不过是些装饰品,能把人打扮得更香些罢了,养成奢靡的习惯没什么好处!”洪武八年改建大内宫殿时,他指示大臣说:“我现在只要求将宫殿建得安全牢固,并不追求华丽,凡是雕饰奇巧,一概不用。”朱元璋对身边的人要求也颇为严格。一次,有位内侍穿着一双新靴在雨中行走,朱元璋见了将其训斥了一顿。在他的带动下,后妃们谁也不敢奢侈,平时穿的多是些洗过多次的旧衣服,更不敢盛装打扮。古镜今鉴,自省需要坚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自省,就可以养成善于自省的好习惯。古人的所言所行也应当成为今人的标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就诚实地面对它,反省它。《菜根谭》里说:严酷惨烈的灾祸,大多发生在粗心大意的人身上;盛大圆满的功业,常常败坏在琐细微小的事情上。所以古人说:“人人都说好,必须防备有一个人感到不满;事事都有功,必须防止有一件事不能善始善终。”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蝼蚁。但是,反省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它需要勇气,需要自剖隐痛,有时还事关人格与尊严。尽管如此,也要自觉地把不便说的说出来,不便写的写出来,然后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更正?惟有如此,人才可以完善自己,才可以提高自己,才可以塑造理想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