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临危不惧,荣辱不惊

第一节
成之必败,生之必死

[原文]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译文]知道有成功必有失败,那么求成功的心情就不必过于极端;知道有生存必有死亡,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智慧启迪]对于死亡和失败,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否定就是恐惧,认为死亡就是毁灭一切,失败就是失掉一切。连提到死亡或失败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或失败就会招来不幸。还有一部分人则以天真、懵懂的心情看待死亡和失败,认为有某种不知名的理由会让死亡解决他们的一切问题,包括失败的人生,因此死亡就无可担忧了。这样的人犯了轻视死亡的错误,他们总是这么想:嗯,每个人都会死,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死最自然不过了,我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这个理论看似很美,但在临终的一刻就不太妙了。

所谓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在变化中向它相反的方面过渡,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完全成为相反的东西。因此,老子一再告诫统治者,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措施,否则,就会使事物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就会丧失天下。韩信是刘邦的大将,为汉朝大业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卷九十二记载,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萧何听说,未及禀明刘邦,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还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呢,原来是去追一个微不足道的韩信,不免有些生气。萧何述说了追韩信的理由,说韩信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迁封楚王。韩信任齐王时,谋士蒯通就鼓动韩信造反,背汉自立,韩信不忍。刘邦平定天下后,便更加对韩信不放心了。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就用计逮捕了韩信。后虽赦免,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由此也便开始怨恨刘邦,常称病不朝。后钜鹿守将陈豨造反,韩信已事先与之达成默契,愿为内应。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平叛,韩信借病不从,却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袭击吕后和太子。不幸事泄,吕后用萧何之计,假称皇上已平定陈郗,让群臣皆来拜贺,骗韩信入朝。韩信一来便被武士捆绑,吕后命在长乐宫前将他斩首。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这就是一个成功之中必有失败的很好的例子,我们不必通过这个例子去参透为人处世的玄机,也不必去评论古人的功过是非,至少我们明白了成功不是永恒的,人生不是永存的。曾有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在我们一出生时,就应该有人告诉我们:你已朝向死亡前进。那么我们就会全心全意地好好生活,善用每一天和每一分钟。”相反相成,是老子学说的精髓,是他光辉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观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生与死、新与旧的相互关系,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的成与败、福与祸等对立的双方的相互关系后,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老子说过,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长和短只有彼此比较才能显现出来,不同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互相对立而有了顺序。总之,老子承认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同样,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并存在着向对立方转化的可能性。正是在一正一反的矛盾运动中,事物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状态,这便是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所以,生死成败只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失败和死亡面前不感到害怕,才能够视之为自然。 jID1xMjdI1qaSptARNzrldhuV6bOajMPRl4wg24LKaMAA3fU3FIyIa5/uefzIA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