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译文]俭朴是一种美德,然而过分节俭就是小气,就是卑鄙吝啬,如此反而会伤害到风雅之道;谦让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可是如果太过分了,就是卑躬屈膝、曲意逢迎,多半会夹带用心。
[智慧启迪]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有这样的定义: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限度。做任何事都有度,超过了一定的度,事物就会失去原来的性质。勤俭,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是一种美德,和吝啬是不能划等号的。世人常以为待人刻薄才是节俭之道,其实不然,待人刻薄,只是吝啬,是小气。任何事都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失去其原有的性质。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分节俭会给人吝啬和小气的感觉,过分的谦和会给人以玩心机的感觉。古代有一个大财主,乐善好施,非常大方,人们都认为他的生活很奢华,于是他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是个勤俭的人。一天,他带着佣人出去散步,看到地上有一根线,他弯腰拾起,告诉佣人说:“这根线好好的,还可以用。”然后放进口袋中。看到此景的人们不但没有认为他勤俭,反而觉得他很刻薄,这位富翁拾线的故事为节俭做了最好的诠释。在现代生活中,也不乏过份节俭的例子。有的人认为买便宜货就是会当家,专门盯住降价食品,可是降价食品大多是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食品,食用后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廉价的、发黄的蔬菜既不新鲜,甚至有腐烂变质,长期食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潜在损害。有的老人配老花镜,随便在街头货摊上买一副了事,殊不知配老花镜也需要通过医生严格验光,确定度数以后才可以,要是度数不对,越戴视力越坏。有的人家为了节约电费,电灯泡的瓦数较小或房间很暗了才开灯,这样是节省了电费,但对家人的视力,尤其儿童的视力造成了不小的损害,老年人还会因照明不好而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故。有的人一把牙刷要用好几年,一直用到不能用才肯罢休,可是牙刷、毛巾用久了,各种病毒、细菌就会大量滋生,牙刷最好是每月换一把;筷子、抹布久用不换,也是病菌大量繁殖的场所。有些人患了病,为了节省医药费勉强撑着,不去求医,以为小病过几天就好了,结果是既耽误了治疗时机,又增加了后期治疗的医药费,甚至失去了治好的希望。还有些人,患了病专找花费少、省时又方便的“江湖游医”去看,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类似的现象、习惯和做法还有很多,很多人常常把这些当成会过日子,其实这样做好像省了钱,而实际上不利于身心健康,往往是得不偿失。孔子说:“过犹不及。”看来,做事真的是要有分寸感。一个有分寸感的人,才能把握住勤俭的度,才能做到真正的谦和;一个做事得体、说话微妙、言行进退有度的人,才会在刚柔张弛之间透出一种力量感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