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读不懂你

喜怒形于色,不仅不利于人,更不利于己。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便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愤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让人读不懂你,就要尽量不形于色。

西汉时的窦婴是孝文帝皇后哥哥的儿子。汉武帝建元二年,他被封为魏其侯他喜欢蓄养宾客,天下的游士都归附他。当时,桃侯刘舍被免去宰相的职务,皇上准备任用窦婴,太后多次向皇上提出“魏其侯喜欢沾沾自喜,行为不定,很难担当得起宰相的责任。”于是最终没让他为相。

唐太宗贞观二年,河南有个叫李好德的人有精神病,常乱讲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丞相张蕴古去察访此事。张蕴古察访后上奏折说李好德确实有病,而且有检验结果,不应当抓起来。后来有人上书弹劾张蕴古,说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所以说是张蕴古讨好顺从他,考察之情也不会是实事求是。皇帝很生气,下令把张蕴古杀了。后来才知道张蕴古是冤枉的,皇帝暗地里很后悔。

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不详细核实,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就草菅人命,唐太宗也过于轻率了。这是不忍怒气的后果,人一发怒,出于一时的激愤,做事就有可能过火,等到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时,为时已晚。就在同一年里,又有一次唐太宗又因为瀛洲刺史卢祖尚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召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要你去镇抚。”

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他托病推辞。皇上派杜如晦等人宣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非常生气,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下令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徵对他说:“齐文宣帝要任青州长史,姚恺为光州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宗说:“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仪,我杀了他也太过分,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马上命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利。

唐太宗认识到了自己做事因怒不忍,过于急躁,连杀了两位臣子,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尽管他知错能改,但毕竟有些事情是无法补救的。正是出于怒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下工夫去研究制怒的办法。很多人发现制怒的唯一良方是忍。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抑制愤怒情绪的发作,以利自身健康,以利团结他人,以利相安和谐,以利国家社会安定,以利事业发展。纵观天下成大事者均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若一时气怒,不仅伤身,还会为日后成大事设下重重“关卡”。

因此,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你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你的意义,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读不懂你,你绝不会吃亏。 zqZAIBSLD/Lkcl/CR0mCDE6HGpq61T/qzID1QLN1FLRZx7ED68q0I/c+OGhKX4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