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走出饮食误区

☆传统吃饭顺序不健康

吃饭时,大多数人喜欢先喝些饮料,再上鱼肉主菜和酒品,吃到半饱再上素菜,之后吃主食,主食后面是汤,最后是甜点或水果。这种似乎约定俗成的吃饭顺序其实是最不健康、最不营养的。

相反,如果我们把进餐顺序变换一下,先吃水果,再喝一小碗汤,而后再吃些清淡的素菜,把胃填充大半后再吃主食,最后吃鱼肉类菜肴,这时可饮少许酒类。如此一来,既可控制住了肉类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又能保证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使食物提供了足够多的膳食纤维及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并且延缓了主食和脂肪的消化速度,从而维持了成酸性食物和成碱性食物的平衡,轻而易举地就避免了肥胖的发生几率。

☆“粗茶淡饭”≠粗粮+素食

俗话说:“粗茶淡饭延年益寿。”现在,很多人把“粗茶淡饭”和粗粮、素食等同起来看,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解应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混食米面混食,并辅以各种动物性食品,常喝粗茶。

☆吃野菜并非有益无害

近年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时尚,吃野菜也成为一种时髦。殊不知食用野菜除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外,也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一面。

据专家测定,几种常见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极高,如马齿苋、蒲公英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人体具有很大的危害:一方面,它们对人体的所有重要器官都具有致癌作用;另一方面,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尤其是脑组织缺氧,出现恶心、头痛、胸闷、心慌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致命。同时,许多叶菜生长在马路两旁,每天都会遭受过往汽车废气的污染,以及行人造成的污染,食用起来很不卫生。

因此,野菜不应无所顾忌地长期大量食用。

☆进食纤维素并非越多越好

纤维素在人体肠道内不被消化,会吸收大量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与分量,并使粪便变软;还会对大肠产生机械性刺激,从而促进肠蠕动,使大便变软畅通,并能吸附腔内的某些有害物质,对于预防肠癌和血脂过高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好处。

但是,过多地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对人体也是不利的。纤维素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长期大量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还会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功能损害,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

专家建议,每人每天的纤维素摄入量应以 25~30 克为宜。其中,儿童 7~10 岁,每天 10~15 克为宜;13 岁以上每天 20~25 克为宜;老年人 60 岁 25~35 克为宜;70 岁 20 克左右为宜;80 岁以上者 10 克左右为宜。

☆功能鸡蛋不能乱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富含锌、碘、硒、钙的各种功能鸡蛋相继问世,这些鸡蛋中的某种矿物质的含量较高。但是,一个能做到平衡膳食的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某种单一营养素的。否则,反而会打乱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平衡状态。因此,在选择功能鸡蛋时,大家应掌握好缺什么才吃什么的原则。

☆红壳鸡蛋不比白壳鸡蛋好

许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认为红壳蛋营养价值高。其实,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的,它与其营养价值根本无关。

☆红糖不比白糖更有益

红糖和白糖都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出来的,红糖的制作工艺较白糖稍微简单一些,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纤维素也较多,而且释放能量较快,吸收利用率也更高。但是,红糖所含的糖分、热量几乎和白糖一样。而且,红糖的味道不如白糖那么甜,人们在喝茶和咖啡时自然而然就会多放些,所以其实红糖有时候比白糖更危险。

☆海带不是越“绿”越好

有些人认为海带颜色越“绿”越好,其实不然。正常的海带是深褐色,经腌制或晒干后,呈自然墨绿色或深绿色。

特别提醒:海带以叶宽厚、色浓绿或紫中微黄、无枯黄叶者为上品。除含碘高外海带还含甘露醇,它呈白色粉末状附在海带表面。海带以加工后整洁干净无霉变且手感不粘者为佳,若洗海带后水有异色,应停止食用。

☆食用油并非吃得越少越好

食用油是人体脂肪的主要来源。脂肪是人体三大必需营养素之一,要为大脑、神经细胞提供原材料,为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条件,同时还是由脏器官的支撑和保护者。缺少脂肪,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就不能进行,还会受疾病的困扰。比如说,如果一味用脱脂食品喂养婴儿,婴儿就会患湿疹。可以肯定地说:谈“油”色变的做法是绝对不利于健康的。摄入食用油应该遵循“适度”的原则并尽量选择营养型食用油。

☆白内障并非牛奶的错

有人说由于牛奶含有半胱氨酸,氧化后易损伤眼睛的晶体,使晶体混浊发生白内障,因此老年人不宜饮牛奶。其实,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是膳食中钙质的重要来源,其次牛奶中的酪蛋白亦是优质蛋白,特别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对于白内障的形成则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低,可以补充抗氧化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硒、锌等营养素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肾结石并非不能补钙

肾结石大多是草酸钙在尿中沉积,主要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道排除时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因此,防治肾结石的关键应该是减少摄入含草酸多的食物,例如菠菜、竹笋等,即使吃也应煮沸,去除草酸含量。

☆无鳞的鱼胆固醇并非都高

有人认为,没有鳞的鱼含胆固醇高,这个归纳其实是不够全面的。的确,有一些没有鳞的鱼胆固醇较高,如银鱼、河鳗、泥鳅、黄鳝、鳕鱼,但并不是所有的无鳞的鱼含胆固醇都高,例如带鱼、鲨鱼等,与有鳞的草鱼、鲳鱼、鲈鱼的胆固醇含量其实是相似的。

☆莫把骨头汤当补钙剂

很多骨折病人喜欢用骨头汤补钙,其实骨头汤中含钙量并不高。曾有人做过实验用 1 千克肉骨头煮汤 2 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 20 毫克左右,相反肉骨头汤的脂肪含量却很高,这是因为骨头中有骨髓。根据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毫克,而骨折的病人需要的会更多。所以,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而应当用牛奶或钙制剂补钙。

☆糖尿病禁食碳水化合物不科学

由于血糖升高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关,所以有些糖尿病病人就一味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认为吃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或者干脆拒绝碳水化合物食品。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专家建议,糖尿病病人应该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防止血糖超标。但是在维持正常体重的条件下,维持正常能量的摄入,其中碳水化合物仍应保持占总能量的 60%~65%。如果单纯的少食碳水化合物,反而会使消化吸收加快,使血糖很快升高,且持续时间短,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心悸、头晕、出冷汗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每次进食应摄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新鲜蔬菜等,这样可使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减慢,从而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促使血糖水平趋向稳定。

☆正确补充维C不会得肾结石

维生素C是酶的辅因子,与胶原的合成、创伤的愈合、血管的脆性有关;维生素C还有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成人每日的推荐摄入量为100 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 1000 毫克。维生素C的补充,只要每天摄入量在 1000 毫克以内,是不会发生肾结石的。

☆酸味食品不是酸性食物

酸味食品与酸性食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又极易混淆的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酸性食物是指食物中含硫、磷、氯元素较高,在体内经过氧化代谢后,生成带阴离子的酸性物质,如肉、禽、蛋、粮食等。而一些水果和少量蔬菜,如苹果、橘子、草莓、山楂、酸枣、杏、李子以及番茄等,因其中含有大量有机酸,在味觉上呈酸性,这就很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误将这类酸味食品认为是成酸性食物。其实不然,水果、蔬菜中虽然含有各种有机酸,如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味觉呈酸性,但这些有机酸在人体内经氧化,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且,蔬菜、水果中存在的无机元素多为钙、钾、钠、镁等成碱性元素。所以,这些食品在生理上并不呈酸性,而是呈碱性,为成碱性食物。

因此,酸味食品不一定就是成酸性食物,吃酸食也不会造成酸碱不平衡。

☆发胖不是土豆惹的祸

很多人都把土豆当成容易发胖的食物,其实不然。土豆含有淀粉,但是其含水量却高达 70%以上,真正的淀粉含量不过 20%,其中还含有能够产生饱胀感的膳食纤维,所以用它来代替主食不但不容易发胖,还有减肥的效果。土豆之所以被人们看成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完全是因为传统的烹饪方法不当,把好端端的土豆做成炸薯条、炸薯片。一只中等大小的不放油的烤土豆仅含几千卡热量,而做成炸薯条后所含的热量能高达 200 千卡以上。令人发胖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它吸收的油脂,做过土豆烧牛肉的人都知道,土豆的吸油力是很强的。

☆减肥不能只吃菜不吃饭

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能量在体内转为脂肪积聚,从而形成肥胖。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产生能量的三大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1 克脂肪可产生 9 千卡的能量,1 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可产生 4 千卡的能量。少吃饭可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可减少摄入能量,但多吃菜肴会多摄入脂肪,产生的能量会更高,从而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反使摄入的营养素不能平衡,不利于健康。

☆蜂蜜热量虽低,但不利于减肥

如果你寄希望于蜂蜜来减肥,那么你的希望往往就会落空。事实上,100 克蜂蜜含有 303 千卡的热量,100 克糖含有 399 千卡的热量,前者的热量仅略低于后者。不过,在钾、锌和铜的含量方面,蜂蜜的营养价值比糖高。

☆喝牛奶并不会发胖上火

牛奶既有营养又美容,纯牛奶的脂肪含量为 3%左右,也就是说,常见的 250 毫升包装的牛奶脂肪含量为 7. 5 克,比一个鸡蛋的脂肪含量还低。因此,喝牛奶大可不必担心发胖的问题,当然,如果已经比较胖的可以饮用脱脂牛奶。

其次,中医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润肺胃、补虚、解毒等功效;并且,牛奶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能帮助人体增强免疫抗病能力。所以,喝牛奶不会“上火”,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牛奶并非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唯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如果是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就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更严重的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所以,兑牛奶应按正确的比例来调和,切不可私自加浓。

☆炼乳不可代替牛奶

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 2/5,再加入 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认为炼乳可以代替牛奶。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炼乳甜味偏浓,所以必须加 5~8 倍的水来稀释,才可达到符合口味的要求。可是,这种稀释却往往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相反,如果再在其中加入炼乳,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新鲜牛奶那么糖的含量就又会偏高了。

☆甜味剂不能代替糖

很多人都知道吃糖容易发胖,所以有的人就用甜味剂来代替糖分,认为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减肥了。但研究表明,所有甜味剂均会加速胰岛素的分泌,其结果是让你对糖更依赖。因此,不但减肥不成功,而且还会产生更强的吃糖欲望。

☆蔬菜汁不能代替蔬菜

蔬菜汁脱除了蔬菜的纤维素应起的作用。胃肠不好的孩子光喝蔬菜汁,久而久之就会对消化器官产生不良影响。蔬菜汁在加工过程中会有空气混入,空气中的氧能促使蔬菜中的营养成分发生氧化,导致营养价值降低。蔬菜自身含有的各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例如南瓜、黄瓜、胡萝卜等蔬菜中就含有一种抗坏血酸氧化酶在它的作用下,维生素C变成氧化型,进而又分解成为活性的酶。如果将含有这类物质的胡萝卜等蔬菜与其他蔬菜混合起来制成菜汁的话,这种复合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就会变成零。

☆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人们喝果汁大多是因为觉得有营养,而且好喝。甚至有人认为,果汁可以代替水果,喝果汁完全可以补充水果中的营养成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果汁的营养和水果有很大的差距,千万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

1. 果汁基本不含水果中的纤维素。

2. 在捣碎和压榨过程中,水果中的某些易氧化的维生素已被破坏。

3. 由于果汁中营养成分的缺失,会对整体营养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4. 在果汁生产过程中,一些添加物必然影响到果汁的营养质量,像甜味剂、防腐剂、凝固剂、添加剂等。

5. 加热的灭菌方法会使水果的营养成分受损。

☆餐后吃水果不可取

近年来,中国人膳食消费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饭后吃水果。这种吃法往往是在吃饱甚至吃得过饱的基础上,再添加食物,从而使这部分热量几乎全被储存在体内,加重了超重和肥胖问题。因此,“调整”进餐顺序非常重要,人们最好将水果改在饭前吃,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进食的量。

☆把水果当正餐不正确

不少爱美女性认为:“一日三餐只吃水果,修身养颜一举两得。”其实,这是错误的。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人体需要摄入多种基本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蛋白质等,这些都不是单靠吃水果就能够满足的。长期靠“水果”生存,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大部分水果糖分充足,长期大量摄入,同样难以获得减脂效果。所以,水果并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食用水果一定要讲究科学。

☆新鲜的并非最好的

1. 桶装水

市售的桶装水,不论是蒸馏水、逆渗透水、矿泉水及其他纯净水,在装桶前大多要用臭氧做最后的消毒处理,因此在刚灌装好的桶装水里都会含有较高浓度的臭氧。对人而言臭氧是毒物,如果你趁新鲜喝,无疑会把毒物一起摄入。若将这些桶装水再放 1~2 天,臭氧则会自然消失,这时再喝就无饮毒之虑了。

2. 鲜海蜇

沿海旅游,经常会遇到兜售鲜海蜇的商贩,有些人认为新鲜便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趁鲜吃,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新鲜的海蜇都含有毒素,只有经过“三矾”腌渍,即食盐加明矾腌三次,使鲜海蜇脱水三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三矾”海蜇呈浅红或浅黄色,厚薄均匀且有韧性,用力挤也挤不出水,这种海蜇方可食用。

3. 鲜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未经加工的鲜品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吃下后在体内会氧化成毒性很大的二秋水仙碱。据实验推算,只要吃 3 毫克秋水仙碱就足以使人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若吃的量大,还可出现血尿或便血,到达 20 毫克就可致人死亡。鲜黄花菜只有经蒸煮加工,其中的秋水仙碱才会被溶出,这时才可放心食用。

4. 鲜木耳

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的光感物质,食用后若被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若水肿出现在咽喉黏膜,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而干木耳是经曝晒处理的成品,在曝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的卟啉物质。而且,干木耳在食用前还要经水浸泡,这样其中含有的剩余毒素就会溶解到水中,从而使水发的干木耳无毒无害。

5. 新鲜咸菜

蔬菜大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在用盐腌制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人食用后会引起皮肤青紫色缺氧症状,而与食品中的仲胺结合后会形成致癌的亚硝胺。一般情况下,蔬然在盐中腌渍 4 小时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明显增加,到 14~20 天时含量达到高峰,此后才会逐渐下降。因此,在吃咸菜时,要么吃 4 小时内的暴腌咸菜,或者吃腌渍 30 天以上的咸菜。

☆新茶不能趁“鲜”喝

最新鲜的茶叶营养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其中会含有危害人体的不良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如果这些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而且长时间饮用,就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更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专家认为,一般消费者买回家的新茶最起码要存放半个月才能喝。

☆酒并非愈陈愈好

大家都知道,酒经过较长时间的储存之后,会变得香醇,美味可口,但并非愈陈愈好。

专家解释说,酒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在储存过程中,醇类物质就会与有机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酯”的新物质。由于新生成的这种酯类物质都具有各自的特殊香气,所以经一定时间储存的酒,大都变得格外香醇。因此,人们通常把酒的这种“酯化反应”称之为“生香反应”。

酒的“酯化反应”相当缓慢,一般优质酒要储存 4~5 年左右才能变得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因此,酒的这一“生香反应”过程也被称为酒的“有效储存期”。也就是说,酒的储存期以 4~5 年为最佳,并非“愈陈愈好”。如果达到有效储存期后,仍继续盲目储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造成酒精浓度下降,使酒味变淡、香气消失,乃至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将酒无限期地存放是没有意义的,只会适得其反。

☆喝水不宜赶“时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人们对饮水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而现在许多家庭舍弃了饮用自来水,改喝纯净水和矿泉水,但饮用新兴的“时髦”也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不要片面强调水中矿物质

饮用水中应该含有适量、平衡的矿物质,但矿物质含量高并不能完全说明水的活力强。反之,当水中矿物质含量超标时,则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当饮用水中的碘化物含量在 0. 02~0. 05 毫克/升时对人体有益,大于 0. 05 毫克/升时则会引发碘中毒。

2. 水并非越纯越好

纯净水基本上都采用膜过滤技术进行处理,这样的水很纯净。但是,经过这样处理后的水的分子链非常大,达到了 14~17 个水分子的长度,这样的水并不利于人体吸收。另外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增加钙的流失,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的老年人以及儿童、孕妇等更不宜长期饮用。

3. 饮料不等于饮用水

调查显示,不少年轻人喜欢把饮料当作饮用水。其实,水和饮料在功能上并不能等同。由于饮料中含有糖和蛋白质,又添加了不少香精和色素,饮用后会使人产生饱腹感。因此,用饮料代替饮用水,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而且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

4. 医疗用水不能当饮用水

一些名为“电解水”和“富氧水”的饮用水,严格地说都属于医疗用水。电解水就是通过电解作用,把水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水。阳离子水是医疗用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饮用;阴离子水则常被用于消毒等方面。富氧水是指在纯净水里人为地加入更多的氧气,这种水中的氧分子到体内则会破坏细胞的正常分裂。

☆山楂泡水喝当心伤了胃

用干山楂片泡水当茶饮,可以降血脂。但是,有些人喝了一段时间山楂茶后,血脂未降,却先喝出了胃病。据医学专家介绍,喝山楂茶虽能降血脂,但是山楂具有很强的助消化功能,所以患胃病的人一般不宜空腹喝山楂茶,特别是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适宜饮用。

☆西瓜不宜冷藏后再吃

西瓜性寒,味甜。西瓜切开后经较长时间冷藏,瓜瓤表面形成一层膜,冷气被瓜瓤吸收,瓜瓤里的水分往往结成冰晶。医生认为,人咬食“冰”的西瓜时,口腔内的唾液腺、舌部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都会因冷刺激几乎处于麻痹状态,以致难以“品”出西瓜的甜味和诱人的“沙”味。

冷藏西瓜还可刺激咽喉,引起咽炎或牙痛等不良反应。另外,多吃冷藏西瓜会损伤脾胃,影响胃液分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特别是老年人消化机能减退,吃后易引起厌食、腹胀痛、腹泻等肠道疾病。

因此,西瓜不宜冷藏后再吃,最好是现买现吃。如果买回的西瓜温度较高,需要冷处理一下,可将西瓜放入冰箱降温,应把温度调至 15℃,西瓜在冰箱里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小时。这样才既可防暑降温,又不伤脾胃,还能品尝西瓜的甜沙滋味。

☆葡萄酒兑雪碧未必味美

在酒店或餐厅,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拿雪碧兑着红葡萄酒津津有味地喝。据专家分析,这种喝法之所以能够风行,是与人的口味偏好有关。中国人口味偏甜,尤其是进口葡萄酒味偏干涩,兑以雪碧之后更能适合一般人的口味。但这种喝法会使葡萄酒的香味遭到破坏,实在可惜。

专家指出,葡萄酒正确的喝法是:用透明的高脚酒杯斟入葡萄酒 1/3~1/2,优雅地举起以观其色,再用手摇转酒杯以闻其香,最后再小口一点点地细品其味。

☆酱油并非越鲜越好

豆粕、小麦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给酱油带来了鲜味,再加上其他成分,构成酱油特有的风味。近年来,为了提高酱油的鲜味,有厂家在酱油配兑时添加水解蛋白质、谷氨酸、核苷酸等,尤以水解蛋白质较多,它是以动物的皮毛、内脏等下脚料,甚至以人的毛发为主要原料经水解后得到的;由于生产商使用的原料及工艺不同,质量差异很大。虽然添加在酱油中可以增鲜,但会影响其风味,尤其在烹调菜肴中会产生异味;而添加谷氨酸的酱油在烹调时高温会使谷氨酸分解而失去鲜味。所以酱油并不是越鲜越好,只有自然鲜味的酱油才最好。

☆调味汁、酱汁≠酱油

国家制定了酱油的卫生标准,规定氨基酸态氮不得低于 0. 004 克/毫升,于是一些不法厂家便炮制出各类酱油家族的假“亲戚”——调味汁、酱汁。酱汁、调味汁因其内在质量不执行酱油标准,基本不含氨基酸态氮;而外包装完全仿效酱油产品,又加上是高科技产品,引进国外先进工艺之类的宣传,因而具有极大的误导性、欺骗性。因此,一定要看清真正的名称,切不可混淆。

☆微波食品弊大于利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烹饪食物,所有的电磁波经过一次电波周期,就会从正极变为负极。交流电可以增快电波的周期。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分子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几十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力,使食物迅速加热。

可是,食物的分子吸收大量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物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严重的生理变化。

因此,专家建议,为了健康,最好少吃或不吃微波食品。 IuAckzIFtayGzTlaKiRydfPRbZ7AtheCNEgiGudquxfKwHkwJ3lYcX+WwJIghP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