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能够形成或建立全新的反应吗?

我们的大脑在婴儿期之后都还没有出现新的神经通路。神经中的各种联结在婴儿生下来的时候大致都已经建立好了。但是,那时所具备的无条件或非习得反应的数量对于成人来说实在是太少了。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很少会注意到个体所具备的很多简单的非习得或无条件的反应,如手指和手臂的种种活动,眼球运动,脚趾及腿部的活动,只有受过训练的观察者才会注意到。这些活动是行为的基本要素,我们所有的习得反应都是基于条件作用的过程将这些基本要素进行组织而形成的。因为遇到适宜的刺激(社会为我们提供各种刺激),这些简单的、无条件作用的、由胚胎中带来的反应,就会被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条件性的反应【27】或习惯,如打网球、击剑、制鞋、育儿和宗教行为等都是如此。我们的复杂动作都是由此整合而成的。在生命之初,个体具有很多简单的、基本的反应单元,比其所需要的还要多。但在这样一种广阔的行为源泉中,虽然数量似乎很多,但是只有少数是实用的。

一个刺激所引起的无条件反应,通常是散乱和缺乏组织的,需要经过条件作用过程或学习过程,才能够成为有组织的、确定的条件作用的反应(或习惯)。我们以白鼠的学习行为为例。假设我们先让白鼠饥饿24小时。然后将食物放在一个铁笼中。铁笼的门上有一个旧式的门闩,只要这个门闩被抬起,门就会打开。白鼠在先前不会遇到这种食物在笼子中的情境。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白鼠现在表现出的获得食物的种种反应,都是先天具有的、非习得的(当然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这个时候它会做什么呢?它会走来走去,咬笼子的铁丝,把鼻子伸进铁丝网中,试图将食物拉进来,把爪子伸入门中,将头抬起,嗅着铁丝笼。请注意,所有能够解决获得食物这一难题的种种反应,都是以部分反应的形式多次出现的。这些部分的反应都是无条件或非习得行为中的要素,包括:(1)走或跑到门边;(2)把头抬起(假如在一定的角度上可以把门闩抬起);(3)用爪子拉门;(4)爬出门获得食物。在白鼠作出的大量无条件反应中,只有四种动作是必须的——假如给它充分的时间,它将会偶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四部分反应必须有间隔并按照某种时间顺序排列——即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或整体行为。当整合作用、行为模式或条件作用完成时,除了1-2-3-4四种反应以外,其他所有反应都消失了。我们应该将这四种反应称为全新的和条件作用的反应。这一过程通常也被称作习惯的形成(formation of ahabit)。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研究过习惯的形成,或者至少了解过有关习惯形成的诸多情况。但是,即便了解有关习惯形成的一切现有数据,我们仍然无法构成一个关于习惯形成的普遍理论。内省主【28】义者和行为主义者都已经在这个领域中开展过研究,以便解决各种事实的问题,例如,加速习惯形成的因素、习惯的正确性、习惯的持久性、年龄对习惯形成的影响;同时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习惯的作用;习惯的迁移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即便如此,还没有一位实验者能做到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能从数据中得出习惯形成的指导性理论。

即便在今天,一般所谓“习惯形成”与刺激和反应的条件作用之间的关系也尚不清楚。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言,但这也可能是我把这个问题看得简单了。当我们教导动物或人类红灯行而不是绿灯行,或者保持走在正确的通道里而不要走进死路,或者去开启上述问题箱的时候,我认为这仅仅是在建立一种条件反射——刺激仍然保持恒定不变。我们只是努力获得一种“新的”或条件作用的反应而已。但是,如果社会或实验要求改变刺激而保持反应不变的话,正如一个男人长期对某个女性怀有爱意而该女性却对他无动于衷所发生的那样(由此可能会危害他整个生活结构),这时就需要刺激的替代(即精神分析学家称之为“移情”)。如果这种替代发生了,我们就有了一个条件作用的刺激的例子。

尽管我们在人类和动物领域对习惯形成的研究缺乏理论指导,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研究中获得许多对心理学有价值的资料。可以说,在条件反射法被引进之前,对“习惯形成”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家的主要任务。这种方法的引进导致我们重新审视整个问题,并重新考虑了整个实验的计划。

我们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讨论“习惯形成”的问题,这一章我们【29】先介绍“条件反射”方面的实验工作。你们将会认识到,大多数实验工作实际上只关心刺激的替代而非反应的替代。相对来说,反应的替代方面的实验工作较少。精神病学家和分析学家所做的许多工作就具有这种特征。通过条件作用形成的反应的抑制是同样重要的问题,但是,目前从人类被试上获得的资料还是相当少的。 OxG14r49O9a+YHzUqOLVr7yBWh87zKoHH53MDBp5lYPHa/ZcRQR2VxiM+h2JV5O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