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改变我们讲述互联网历史的方式。首先,互联网是什么?如果你去咨询网络管理员,他们会说一些关于协议、标准、网关、对等协议之类的信息。这从技术层面讲当然是正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几乎世界上所有“智能”的东西都运行一套标准的软件程序——被称为互联网协议组或传输控制/网际协议(TCP/I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通过IP网关与对等网络交换数据包。 数据包在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来回穿梭,但是,普通用户不会从这个角度考虑互联网。因此,谈及“互联网”时,严格的技术定义并不能准确表达我们的意思。懂得传输控制/网际协议的架构知识,也并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涌现的各种各样的用户行为。 互联网和电影一样,是我们社会想象的一种发明,既是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个想法或一种感觉。无论你是谁、处于何时、处于何地都会被赋予互联网不同的含义。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互联网”(internet)还只是“网际网”(internetwork)的缩写,是一个被网络工程师用来对跨越多个通信系统的技术进行分类的形容词,例如“互联网网关”。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网关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需要一个词来描述随之产生的“网络的网络”(networks of networks)。法国实验性的赛立科技(CYCLADES)网络负责人路易斯·普赞(Louis Pouzin)提出“链式网”的概念,即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此外,也有人把组织机构放在前面加以限定,以区分特定的网际网,比如“施乐互联网”(Xerox internet)、“阿帕网互联网”(ARPA internet)等。 当时,即使在技术文献中,首字母大写的单数“Internet”也不多见。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一大批新兴数据网络涌现,包括“Minitel”和“Telidon” 等国有可视图文系统、“计算机在线”(CompuServe)和“Tymnet”等国际商业服务以及诸如“国际学术网”(BITNET)和“网络新闻组”(USENET)之类的全球合作网络,这一切都需要更详细的分类说明和更精确的定义。1990年,前阿帕网工程师约翰·S.夸特曼(John S.Quarterman)出版了一本约750页的数据网络图册《矩阵》。 根据《矩阵》中给出的定义,互联网指国家机构、大学和起源于美国的公司使用的一组特殊的实验网络。同普赞一样,夸特曼也将重点放在异构网络的连接上。因此,1990年的“互联网”实际上只是快速增长的远程计算机技术和会议系统“元网络”的一部分(图1.1)。
“元网络”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通信互联和信息服务。图中所示的是在41个国家和地区运行的至少227个系统,涵盖国际商业服务、合作电子邮件系统、国家研究网络和军事基础设施等多种类型。节点之间的边缘表示并网点或网关,每个节点的大小对应其连接网络的数量,冗余和缺口反映了记录这一动态时期遇到的实际困难。世界各地的新网络层出不穷,现有网络不断合并,陈旧网络逐步被淘汰。
图1.1 “元网络”示意图
1994年,“互联网”一词不再只是计算机专家口中的专业词语,而且也被政客、广告商和大众媒体所接受,并在他们的语言中获得了更宽泛的含义。1994年年初,公共网站上的站点尚不足一千,但网络空间却已成为大众十分好奇的话题,到了1995年,美国在线互联网服务商的触达人口已经到达百万量级(表1.1)。早在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公开提及“信息高速公路”之前,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就已经寄出了25万张启动磁盘。
表1.1 1995年美国在线服务商触达人口
资料来源:改编自Jack Rickard,“Editor's Notes,”Boardwatch, December 1995,65.
1995年7月,遍布美国杂货店收银台的《时代》( Time )杂志在封面上向读者提出了“奇特的互联网新世界”。夸特曼描述的迅速崛起,囊括了公告板系统、商业在线服务和公共数据网络。 在那个融合的时期,传输控制/网际协议互联网作为一个便利的媒介,打破了原本严格的政治边界和组织边界,传递着数据包,《经济学家》( Economist )称其为“网络世界的中央车站”,即网络世界的中转站。
随着万维网成为主要界面,1994年的互联网失去了其作为“元网络”或“网络的网络”的意义。鼠标在手,有了万维网的互联网感觉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系统,只需轻轻一点,便将所有数字产品与其他产品相连。万维网将复杂的网络路由隐藏在简单的单机界面背后,从而消除了互联网上各网络之间的边界。1995年初,就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NSFNET)的骨干成员退休前几周,阿帕网的老将大卫·克罗克(David Crocker)还在尝试解决“互联网”两种含义之间的冲突。 克罗克认为,一个人从公司防火墙后发送电子邮件或通过美国在线账户发帖,那么不管他的机器在不在身边,均应被视作在“网上”。网络不仅仅是某一个网络,而是整个互联网。
如今,互联网已不再像1995年时那般令人着迷。人们现在认为所有网络都是互联网,感觉不到互联网之外还有其他网络。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宽带无处不在,互联网不是特定网络或网络技术,而是一种社交场所。 从普通电话、信用卡支付到电视连续剧和爆炸新闻,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此外,美国人认为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因此很难放弃使用互联网。他们通过互联网联络家人、看新闻、查看健康信息、找工作、听音乐、玩游戏、社交、祈祷、庆祝生日和悼念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