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追忆猫世代

理查德·斯科特·马克(Richard Scott Mark)于1994年成功接入互联网。他花了几小时安装好新的通信软件,配置好调制解调器,接通新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后他双击了一下Mosaic 图标,如探险一般驶向万维网。他浏览着页面,翻过一页又一页,突然感到一种异常的寂寞和孤独,“信息高速公路”被炒得热火朝天,然而它充斥着图片却无人问津。数字广告牌“飞逝而过”,却无驻足之处,没有出口,没有休息站,亦没有路边风景。他记得自己当时想:“我在这里,可是其他人呢,都去哪里了?”

1994年,万维网还是个全新的概念,不过,马克可不是新手。在这之前,他已经花了十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市的家中钻研个人电脑,探究通信网络。从1987年,马克便开始和他的两个朋友保罗·马丁(Paul Martin)和戴夫·蒂曼(Dave Tieman)一起经营“龙堡国际”(Dragon Keep International),这是一种被称为“电子公告板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系统,简称“BBS”)的拨号上网服务。起初,他们三个利用一台旧电脑和价值25美元的软件推出了“龙堡国际”,旨在为用户创造一个和谐有趣的网络环境。截至1994年,“龙堡国际”已经发展成一个十分活跃的社区,里面聚集着4000多名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成员。每个夜晚都有几十人通过家用电脑拨号上网,或聊天,或交换文件,或玩游戏,或逛逛论坛,或发布自己的信息。1996年,马克将“龙堡国际”称为一个热闹繁荣的“网络城市”。

经营“龙堡国际”的这段经历,让马克与互联网早早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让他开始期待万维网。登录一个流行的BBS,感觉就像走进一家俱乐部,人们参观的好像是一个真实的地方,那里有真实的人、真实的个性和真实的氛围。相比而言,1994年的网络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东西,而非一个地方。马克把网上冲浪比作翻看“阅之不尽的杂志”。其技术引人注目,其美感十足,其信息也引人入胜,但整体体验却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 他在大肆宣传网络几个月之后,便觉索然无味。他总结道:“就当前这种形式的万维网,实际上完全是非交互式的。”

失望的并不只有马克一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网络热潮中,拨号式BBS一直是为个人电脑用户提供社交计算服务的主要形式。这个“调制解调器的世界”是业余爱好者使用现成的零件和普通电话线创造出来的,它不是由国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等资助的封闭式、制度化的网络,而是另一种可能的、开放的大众网络。仅在北美地区就有10万多个这样的BBS,服务着数百万民众,这些系统的活跃用户有的不到10人,有的多达上万人。20世纪90年代早期,私有化促使互联网对所有有钱人开放,这些热衷BBS的人便是第一批掏出钱包的人。诸如龙堡国际、回声(ECHO)、Exec-PC、全球电子链接(The WELL)等大型BBS以及它们的拨号网络社区便搭上了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便车。以前的BBS用户经营当时流行的邮件列表,主持网络新闻组,并利用万维网获利。从私有比特洪流(Bit Torrent)追踪器到脸书(Facebook,现更名为Meta)群组,现代互联网的基本社交结构就是在拨号式BBS的基础上形成的。 q7KMJTOMaseUJWO1lcTonjRX5tUB3NOkp5N31DF/cVGK+H5Qq2++wPXWa864KN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