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如何表示同意

要说出你的美,在与人交谈时,就必须真诚地寻求你认同的观点。令人惊讶的是,这一点却很难做到,它难就难在认同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为了阿谀奉承,假装认同;难就难在这样做有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我们可以看一下表示认同的极端表现:

你说得太对了……

你说的我都同意……

我完全赞同你的看法……

绝对正确……

我百分之百同意……

如果完全认同,那就没有展开真正的讨论,没有深入对话,也没有交流看法。对方基本就是在演讲,你认为这听起来不错,但你在交流中没做什么贡献。

表达反对的极端表现是这样的:

我明白,但是……

我完全不同意……

你错了……

事实并非如此……

常说这些话的人,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反对,争强好胜,想通过提出异议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

有些人经常会这样,因为他们一直受到鼓励去为了辩论而辩论。这种类型的人非常惹人烦,绝对算不上拥有美丽的心灵。

你的表现需要介于这两种极端表现之间。不必认同一切,也不必反对一切。

“必须正确”

这与“自我”紧密相关。争论是两个“自我”之间的较量。如果表示认同,你似乎就臣服于对方的观点,你就输了。表示反对时,你就是在坚持自我,表明你可能更胜一筹。无论学校还是媒体,乃至整个社会,都强调辩论的重要性,所有这些都强化了对输赢的态度。现在大多数人都开始认为这种做法非常愚蠢。

如果你坚持要赢得每一场辩论,那么,最终你的看法和辩论之初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炫耀了一把自己的辩论能力。而在输掉一场辩论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收获新观点。始终正确并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而且肯定也不是很美好的事情。

真正的讨论应该是双方尝试真诚地探讨问题,而不是两个“自我”之间相互竞争,相互较量。

逻辑泡泡

我创造了“逻辑泡泡”一词。如果有人做了你不喜欢或不认同的事,你很容易就会给那个人贴上“愚蠢”“无知”或“恶毒”的标签。但那个人可能是处在他的逻辑泡泡中,行事自有他的逻辑。这个逻辑泡泡由那个人的感知、价值观、需求和经验构成。如果你努力透过那个逻辑泡泡往里看,看看那个人的出发点,你通常就能明白那个人立场背后的逻辑。

在我创立的柯尔特(CoRT)课程中,有一些工具可以帮人拓宽眼界,让思考者在更全面地了解情况之后,采取相应行动。其中一种工具是OPV(其他人的观点),它鼓励思考者“换位思考”。在很多案例中,学习了这种方法的辩论双方一旦决定对彼此使用OPV工具,一场激烈的辩论就会戛然而止,这与理解对方的逻辑泡泡非常相似。

特殊情况

这是将分歧转化为共识的要点之一。

有人说了一句让你马上就反对的话,例如“女人比男人更相信趣味心理测试”。

你的第一反应是并非如此。女性即使不相信趣味心理测试,也可能更会觉得趣味心理测试挺好玩。有些女性生活乏味,可能就会盼着来点新鲜事。一些女性很难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趣味心理测试往往就会给予暗示。

在另一场对话中,有人提出“相亲说媒”是件好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不赞同,因为你相信浪漫的爱情和自由恋爱。然后你想一想有些什么特殊情况。比如在偏远的地方,单身人士可能很少有机会能遇到合适的伴侣,亲戚和媒人大概更有可能帮忙找到潜在伴侣。

一位女性高管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接受教育,她对我说:“在西方,两个人先因爱而在一起,经历日落时分一同听小提琴演奏等各种浪漫场景,之后就一路下坡。而我和我丈夫开始互不了解,但婚后我们会努力经营,让婚姻关系更加牢固。我们必须得做出努力。”

另一种特殊情况可能是在双方成长的文化中,相亲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可能有必要明确区分“相亲”的婚姻和“强迫”的婚姻。

在实际对话中,需要努力发现某些特殊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这样说确实有一定道理”,这样就可以表示赞同,但仅限于这些特殊情况。

特殊价值标准

这种情况下你所表达的是:“如果我也有这样的价值标准,我就会同意你的说法。”

这个过程与寻找特殊情况类似。在这里你找的不是特殊情况,而是能让你认同的特殊价值标准,例如“说谎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这是一个道德原则问题”。

对此你可能同意或反对。顺带提一句,历代哲学家在这一点上都存在分歧。有人认为任何情况下说谎都是错的,其他人则认为可以“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说谎。哲学家会用以下这种传统的夸张说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一个凶手正在追杀一个潜在受害者,并问你这个受害者往哪条路跑了,你该不该如实相告呢?”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组相互冲突的价值标准:道德原则、实用主义和生命价值观。

你可以摆出不同的价值标准,并表明哪些是你所认同的,这样你仍然可以发表你的看法。

特殊经历

在有特殊经历的情况下辩论总是很难的。一个有多年帮助受虐女性经验的人可能会认为,受虐女性经常会回到施虐者身边的原因是受虐女性的自尊心太低,她离不开这种病态关系。

作为听者,你可能会觉得受虐女性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无处可去。

你可以同意,在某些情况下,“缺乏自尊”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

笼统概括

笼统的概括通常很难获得赞同。可惜,逻辑习惯会让我们陷入定式思维:所有鳄鱼都很恶毒;所有的小狗都随地大小便;所有的政客都不可信;男人靠逻辑,女人靠直觉。

最后一种说法正是大多数人会表示反对的那种概括。你可以不同意这样笼统的概括说法,但仍然认为它某些方面有一定道理,例如:“在必要时,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运用逻辑思维,但也往往更依赖直觉。”

或者,“男性通常需要团队合作,运用逻辑是说服团队内其他成员同意某项计划的一种方式。女性更多需要自己做决断,可以依靠直觉,因为不需要说服其他人。”

或者,“我同意女性的确会想得更多,考虑更多的因素,而不是仅考虑一点与另一点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反对一些笼统的概括说法,但赞同其中的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无”和“全部”之间有许多过渡层级,可能是这样的:

少许

一些

许多

大多数

绝大多数

总体而言

全部

西方的逻辑系统起源于古希腊,包含什么、排除什么都有明确的界定,但这种逻辑系统无法处理前面提到的从“无”到“全部”的过渡层级。是火都很烫,所以这火会烫着你。沙子不能吃,所以不要吃这些沙子。在科学和技术中,属性是恒定的,这样的逻辑系统完全适用,但人类的事情多有交互和循环,这样的逻辑系统就不完全适用了。曾经被你称为“无知”的人可能会变得和之前大不相同。

教条主义、僵化、偏见和偏执都源于一种盒子式的定式思维。有些东西(永远)在“盒子里”或(永远)在“盒子外”。公平地说,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非常有用,所以我们仍然得用。但美丽的心灵不会拘囿于盒子的限制,而是以更灵活的方式探索事物。

小结

(1)在谈话中真诚地寻找自己与对方一致的观点。

(2)如果别人说什么你都赞同,这就表明你对谈话没有贡献。

(3)说什么都反对会令人恼火,而且无聊。

(4)争强好胜一点也不美,有更好的方式来探索主题。

(5)没有必要“永远正确”。在讨论中抛开自我,关注话题本身。

(6)努力理解对方的出发点,探索对方的逻辑泡泡。

(7)看看对方的观点在哪些情况下可能是正确的。努力找出这些情况,并在这些情况下表示认同。

(8)看看他人的观点是否会因任何特殊价值标准而可能有合理之处。表明在这些价值标准下,你会认同这个观点,但还是有你自己的看法。

(9)认可某人特殊经历的价值,将其视作极有可能影响观点的因素,但不是全部。

(10)拒绝笼统的概括,但看看你是否会认同笼统概括中的某个方面或相关含意。

(11)以发现共同点为乐——即使总体来说存在分歧。

(12)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改变感知,这是可能达成共识的重要一步。 7WmbYubzu/eB+rbiNZT9HVTZ8KuxgysNiBeqrUN8AZpPEAM6TIFGPZZFtTKeER4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