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阅读本身带来的乐趣,这本书会让你有什么特别的收获呢?它又能提供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也许,它能带给你一些全新的见解,也许能让你的观点更加坚定。
创作本书的初衷,是想从三个层面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当然,本书最终是否能实现这些目标还有待商榷。这三个层面分别是:
1.创造力的本质和逻辑。
2.焦点和目的。
3.工具和技巧。
创造力是一个包罗万象、令人迷惑的话题,因为从一款新牙膏包装盖的发明到贝多芬创作《第五交响曲》,这些事似乎都与创造力有关。理解“有创造力”和“创造力”这两个词本身就十分困难。
简单来说,“有创造力”意味着能够让前所未见的东西出现在人们面前。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够“创造一个事物”就是“有创造力”,即从前这里没有这个事物,而现在有了。如果此时我们赋予这个新生事物一种价值,它就有了价值。由此,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新事物是有价值的,才出现了艺术创造力的概念。
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条件,即有创意的作品不应是“平平无奇的”或“能轻易获得的”,它必须有其独特价值或稀有之处。卓越的工艺品就能满足这一条件。
不过,在引入了“超出预期”和“改变”的概念后,我们会获得理解创造力的又一不同视角。
有些艺术家风格独特,作品众多。这样的艺术家往往有自己独有的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这两者都很有价值。他们在创作时会一直遵循自己的方式。因为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对之前作品的简单重复,其中蕴含着新的价值,所以我们说这样的艺术家是有创造力的。但是,人们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改变”的影子。
我认为,“创造力”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了一系列不同的技能。在本书中,我并不想讨论“艺术创造力”这个话题。很多剧作家、作曲家、诗人和摇滚音乐人都曾告诉我,他们有时会使用水平思考。他们的描述总是很让人心动,但我也不准备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获得艺术创造力的技能。我真正关注的是能够改变概念和感知所需的创造力技能。
我们可以将创造力视为一个谜团。当绝妙的新想法产生时,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被构思出来的。研究和分析那些有创造力的人的行为当然是一个办法,但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这些人自己常常也不知道是什么触发了他们的灵感。
我的选择是直接观察“自组织信息系统”的运行方式。自组织信息系统是一种创建和使用模式的系统。通过分析此类系统的运行方式,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创造力的本质。于是,创造力的神秘面纱一下子就被揭开了。我们可以看到创造力如何发挥作用,也可以看到如何设计一种方法来增加产生新想法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认识了创造力的“逻辑”。创造力的逻辑就是模式系统的逻辑,我们会在下一章中详细论述这一点。不需要天降神迹或得到神启,神秘的“黑箱”也不复存在,创造力的精髓(确切地说是水平思考)就摆在眼前。
多年前,我曾在明尼阿波利斯给3M公司的1200名博士做过一次演讲。当时,3M公司研发部门的大多数人都在场。大约8年后,该公司的一位高级研发主管跟我的一个朋友说,那场演讲对他们研究思路的影响力是绝无仅有的。当时的听众都是技术人员,比如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化学家等。这些人往往认为只有广告人、电视制作人、市场和设计人员才需要创造力,而由科学定律和测量数据主导的行业则不需要创造力。然而,一旦认识到创造力的“逻辑”就是模式系统的运行方式,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许多人确实看到了具有创造性的新想法的价值,但如果对于创造力的需求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那么他们就不会认识到这种需求。一旦这些人看到了创造力真正的内在逻辑,即能够通过逻辑进行解释时,态度就会全然改变。
仅仅理解创造力的逻辑并不会让你更具创造力,但它确实会让你意识到创造力的必要性。它还解释了某些创造力技巧的设计原理,并说明了为什么表面上不符合逻辑的技巧,实际上按照模式体系中的逻辑,是相当符合逻辑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创造力的逻辑能够激励一个人做一些与创造力相关的事。
有些人声称对创造力的逻辑不感兴趣,也没有耐心去学习实用的技巧。这是不对的,因为不了解工具背后的设计原理,就不能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如果培训师仅仅把创造力方法看作各种工具,那他们的学生把这些方法视为纯粹的噱头,也就不值得惊讶了。
第二个层面的收获与动机有关,即一个人是否愿意停下来,聚焦于一个点,然后开始进行水平思考。此时,可能尚未涉及具体的技巧,人们需要做的是投入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要有找到一个新想法的意愿。
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一个招待会时,一个年轻人走到我面前,介绍自己叫约翰·伯特兰。他给我讲述了他作为队长,参加1983年美洲杯帆船赛澳大利亚挑战赛的经历。在该赛事130年的历史中,奖杯从未离开过美国。约翰·伯特兰告诉我,为了寻找创意,他和他的团队一次聚焦于一个点,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研究。其中脱颖而出的是带翼龙骨的设计。历史上第一次,美洲杯被非美国队获得。这是一个愿意去寻找新想法(即愿意使用水平思考)的经典案例。
另一个故事也来自澳大利亚,是我的一个朋友从红色电话公司(Red Telephone Company)的创始人那里听来的。
红色电话是一种维护标准很高的收费电话,开始属于一家私人公司,后来被澳大利亚电信公司收购。公司遇到的困难是:在澳大利亚,本地电话是不计时的,即拨打一次电话不管通话时间长短,都只需付出相同的初始成本。长时间的通话会减少红色电话公司的收入,因为在这段时间,其他人本来可以多打几个电话。无论通话时长如何,公司从每通电话获得的收入是一样的。我相信,这位创始人应该是偶然看到了我关于水平思考的第一本书,并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让人们打电话的时长更短。限制通话时间或要求进一步付费等想当然的方式都被排除在外,因为这样做会使红色电话丧失竞争优势。
最后,他确实找到了一种新方法。他安排电话听筒的制造商在听筒里放了很多铅。听筒因此变得很重,长时间打电话会让人手酸。显然,这个创意奏效了。
即使没有使用具体的水平思考,只是简单地停在某个点上,下决心找到新想法和做事的新方法,也是很有价值的。
这种动力源于一种认识——对可能会产生新创意的认识和对人类大脑创造潜力的认识。
在很多情况下,你可能并没有找到新想法,但从长远来看,停下来并努力寻找新想法的习惯将会给你带来回报。
在读完本书的核心部分后,读者将收获一些具体的工具,可以通过系统而审慎地使用它们来产生新的想法。当然,使用这些工具的技能需要练习,用得越多,用起来就越熟练。当然,肯定有些人会比其他人更擅长使用这些工具,在技能学习方面,一向都是如此。但是不用担心,所有想要获得创造力技能的人都可以熟练地掌握它们。
我想再次强调,这些工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以系统地使用。它们与所谓的启发灵感、情绪高涨或处在高创造力状态无关。你可以从容不迫地运用这些工具,就像把一列数字加起来一样。
多年来,许多极富创造力的人告诉我,他们通常依靠自己的创造力就能获得新想法。但当想得到一个绝妙的想法时,他们发现与仅仅依靠天赋相比,系统地使用一些工具效果会更好。我也有同样的经验。每当我系统地、审慎地使用这些工具时,经常会产生从未有过的想法,让自己都大吃一惊。因此,这些工具不仅能给那些缺乏创造力的人以支持,对那些极具创造力的人来说也相当有用。需要补充的是,当你的脑子里已经充满了各种可能的想法时,使用这些工具确实需要自律并付出一些努力。
这个领域的许多从业者都是从启发灵感的角度来看待创造力的:如果你能摆脱束缚,就会富有创造力;如果你学会使用右脑,就会富有创造力;如果你相信你的直觉,就会有创造力;如果你进入塞塔脑波状态(放松状态),就会有创造力;如果你进入了高创造力状态,就会变得有创造力。他们把重点放在了精神状态的改变上。精神状态的改变有时确实会产生创造性的效果,但同样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使用工具,以更可靠、更系统的方式来实现。改变精神状态可能确实会有激发作用,但使用激发工具和“Po”这个词,也可以产生激发的效果。
自从我在多年前设计出基本的水平思考工具以来,它们就在被剽窃、借用和篡改,并且通常没有得到过我的允许或认可。即使是一些在这一领域中颇具声望的机构,也会在未确定来源的情况下借用这些方法和材料,例如现在被广泛使用的“Po”这个词。
本书的目的之一是对这些工具进行阐释,以便拨云见日,去芜存精,显示出工具的根本力量。
因此,本书的读者将会学到一些基本的水平思考技巧。但除此之外,还要有练习它们的动力和使用的愿望。彼得·尤伯罗斯的非凡之处在于他拥有强烈的动机(和强大的领导力)。仅学习工具用法,但从不使用它们是不够的。
其中一些方法,如“六顶思考帽”,现在已被众多大公司广泛使用,并改变了这些公司的思维方式。
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是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并涉及便于使用创造力工具的结构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