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沉没成本强化主导观念

水平思考是由于垂直思考的局限性而产生的。

把一个洞挖得再深,也不可能出现第二个洞。

逻辑可以让我们把洞挖得更深、更大、更好。但是如果这个洞一开始就挖在了错误的地方,那再怎么挖也是错误的。尽管对挖掘者来说这一点显而易见,但比起找个新的地方从头挖起,继续挖一个已有的洞要容易得多。垂直思考是把同一个洞挖得更深;水平思考则是在其他地方再挖一个。

不愿意放弃一个挖了一半的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你不愿意在还没看到回报的情况下放弃已经投入的努力,此外,继续手头的事情比另起炉灶也要更容易。

在一个方向上无论多努力寻找,都不可能发现另一个方向上的观点。两种观点一旦相遇就被归纳为一个方向,比起忽略其他观点,把它们归纳到同一个方向上要容易得多。忽略一件事本身就很难,在没有替代方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对于挖到一半的洞我们有两种执着,一种是对投入的努力的执着,另一种则是对方向的执着。

迄今为止,科学界绝大多数的努力都是在加深、扩大某些已经被认可的洞,根据能力不同,有些只是小打小闹,有些则是大兴土木。然而,贡献了伟大的新思想、推动科学进步的人往往是略过已有的洞,挖掘新的洞。他们挖掘新洞的原因可能是对已有的洞感到不满意、不知道它的存在、追求与众不同,或是纯粹的心血来潮。这种略过旧洞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传统教育的有效性在于让学生认可前人及长辈已经挖好的洞。如果教育引导大家向其他方向挖洞则会导致混乱,而鼓励大家对已有的洞及其排列方式产生不满也无助于建立对世界的认知。传统教育并不真正关心进步,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看起来有用的知识。它起到的是传播性而非创造性的作用。

比起原本就不知道旧洞的存在直接从零开始,接受旧洞的存在,然后忽略它们,重新开始要难得多。许多伟大的发明者,比如法拉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达尔文、麦克斯韦也没有太多思维上的束缚。人们普遍认为,对旧有方式不甚了解且聪明的大脑更有可能产生新观点。

一个挖到一半的洞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努力是需要方向的,没有什么比拼命寻找方向更令人挫败的事情了。努力还需要得到一些有形成果作为奖励,奖励来得越快,激励效果越好。扩大正在挖的洞为人们提供了肉眼可见的进展和对未来成果的保障,最终会令人感到自信并有成就感,同时还有一个实实在在挖好的洞。

不知道要在何处挖掘新洞的时候,放弃一个挖到一半、规模可观的洞是不合理也不符合人类天性的。即使新洞的位置已经选好,从头开始也绝非易事。

石油商或许不难理解这一点,坐下来决定在哪里再挖一个洞可能比把现有的洞挖深更有价值。不同之处在于,对石油商来说挖矿是要花钱的,而对于科学家和实业家来说,停止挖矿的成本更高。如果无洞可挖,逻辑的铲子就会闲置一边,大脑的产出无处安放,进步和成果更是无从谈起。现如今工作成果对科学家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果是衡量一个人努力程度的唯一标准,而为了追求事业,科学家必须经受住许多诸如此类的评判。

没有人会因为“有创造力”就不劳而获,创造力本身难以评估,因而需要通过看得见的成果获得报酬和晋升。从这一角度而言,挖了个错误但看得到深度的洞(即使一开始就知道是错的)也远远好过坐在边上干想着要在哪里挖洞。虽然很可能坐在边上思考的人比在挖洞的人更接近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但在开始挖洞、看到成果之前谁又说得准呢?

从长远来看,让一部分人去做正确的事情,可能比让每个人都去做不那么有价值的事情更有用;但很少有人愿意为了不确定的可能性做投资。在目前的环境下,谁愿意为思考的人买单?又有谁愿意为尚无进展的襁褓中的计划买单?

专家之所以是专家,是因为他比除了同行外的任何人都更了解目前正在挖的洞。而专家们对同一问题持不同意见,就会有各种派别,并形成了等级体系。专家甚至可能会对洞的具体形状出谋划策。出于这些原因,专家通常不是第一个跳出现状挖掘新洞的人。专家更不会从已有的洞里爬出来,坐在一边思考要去哪里另起炉灶。他们也不愿意从专业角度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因为挑刺实在是太简单了,谁都可以说上几句。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专家们愉快地待在洞底,这些洞太深了,对他们而言根本不值得爬出来看看周围。

我们的大脑更愿意从逻辑的角度拓宽已有的洞,传统教育鼓励我们这样做,社会上的专家也乐见其成,因此在逻辑的影响下很多颇具雏形的洞还在不断扩大。而这些洞有些从实践的角度看确实很有价值,另一些则是白费力气。

那些让人白费力气的洞本身没什么问题,或许尺寸是太大了些,但位置是对的。在这个地方本应有更多这样的洞。其中很多可能是白费力气,也有一些会非常有用。但要想开凿这样的洞,需要有更多的人能摆脱已有的洞的强大吸引力。 dy+9KvQ5doqY6J4WL85CNZDDTv1WQbTgodjgXJk9me3yXilLp6FWg3Mjqdw5RX1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