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比知重

最近连续发生了几起恶性杀人案:秋田小学学生被杀案,奈良一家三口被烧致死案,东大阪集体暴力杀人案等。

本来像杀人这类犯罪都是由于某种特殊心理状况所导致,但近来的杀人案动机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以前的案犯大都是由于生活贫困,入室盗窃时被发现而冲动杀人,但近来很少发生那种动机单纯的杀人案了。

现如今凶手杀人的原因更加复杂,手法也多种多样,全都与当代社会的状况密切相关。

特别是奈良那个高一少年,若说性质恶劣也确实如此,但仍令人感到可怜和痛心。

该少年被当医师的父亲赶进被称作ICU(重症监护室)的学习室里,被迫日夜不停地做功课。而且,少年考试成绩稍有下降就会遭到父亲殴打。他还特别憎恨向父亲通风报信的母亲。

那位父亲好像一心只想让儿子考上医学部。然而,医师职业真有那么好吗?

医师这个职业确曾有过得天独厚的时期,可那是在距今几十年以前,而现在的收入还不如一流企业的职员。

明知如此却还要一意孤行地让儿子考医科,真是搞错了时代。

虽说如此,我看到这些杀人案所想到的是“对智育过度偏重”。

所谓智育,就是指知识和学问、在学校学习的成绩等等。而偏重智育者们深信这些都是最重要的条件,只重视这类学习成绩。

特别是当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或学校时就会对其大加赞赏,家长还能对别人自我夸耀一番。

然而,学问和知识的世界其实只是人格的一个方面而已。

每个人的人格并不能仅仅因此便得到磨炼和提高。这种方式也不能培养内涵充实且极富魅力的人性。就算毕业于号称聚集了最强大脑的东京大学,并且入职超一流的公司,也并不意味着人格也那么高尚。

如果不在社会上经风雨见世面就不能了解人间冷暖,就不能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不管大脑怎样好使都没有任何意义。

当我看到最近发生的诸多事件时再次想到,现如今的教育过度重视开发智商,却忽视了情商的培养。

人们单纯地认为所谓教育首先就是传授知识,所以只是灌输词语的含义和理论知识。然后通过测试来检验教育的结果,只要考试成绩优秀就予以褒奖。

相反,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会被判定为头脑不好使的差等生。

然而,教育不应只偏重于知识的灌输,比起理论知识首先应该培养情商。

看到美丽的事物就产生美感,听到哀伤的旋律就悲从心生;高兴时就开怀大笑,寂寞时就泪湿双眼;厌恶丑恶的事物,同情可怜的事物……总而言之,应该自然地感受喜怒哀乐,并率真地予以表达。这种情操教育才是学校应该优先做好的,而智育则在其后。

我们只要反躬自省就能明白这一点,人类本来并非只靠知识,还要靠感情生存。比起那些貌似有理的知识,好恶哀乐的情绪更能左右个人的行为。

正因如此,学校首先应该做好学生情操方面的教育,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感受性的基础上再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人性。

现代教育把这种理所当然的顺序完全搞反了,如果不进行纠正,这类恶性案件就不会从此断绝。 WPeoM9zCOtS+Wqa9sSmQQpV79Yjnw2MwTUpNPXDzLvpCAe/bib8lHnfvwhu9KR5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