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满洲里沿边开放历程回顾

马树林

一、敢闯敢试发展边贸

满洲里市于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乙级开放城市,1985年被提升为甲级开放城市,相应地获得了一些国家的优惠政策。但满洲里不能仅停留在甲级开放层面,而应该更进一步,那么怎么再进一步呢?大家一致认为要发展边贸。当时,满洲里的市区人口有5万~6万,扎赉诺尔矿区有12万。没发展边贸的时候,满洲里很闭塞,没有发挥出沿边的优势和作用。我当时讲,“满洲里的优势在满洲外”,言外之意就是在苏联(现为俄罗斯),苏联那边的城市要是能够和我们同步开放,满洲里就能依托它发展起来。满洲里靠近苏联,所以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发展边贸。

当时,内蒙古商业厅主管外贸,他们每年要到苏联谈一次,所以我们就委托商业厅到满洲里来,把满洲里的针织品、服装和有些化工产品帮着带出去。当时苏联的轻工业是比较落后的。虽然满洲里地方小,但是生产的一些轻工业产品(如针织品等)还是挺受他们欢迎的。长期来看,让商业厅相关部门带东西出去总不是最好的办法,满洲里必须自己发展边贸、打开市场,恰好当时苏联方面也有类似的想法。我们和苏联的后贝加尔斯克方面联系为双方办理护照,这在当时困难很大。于是又通过边检进行联系,让双方不要护照而是仅持名单过境,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大约在1988年四五月份,苏联方面安排的人过来了,我们双方举行了座谈,决定成立混合管理委员会,他们还请满洲里的相关同志7月到他们那里去。我们积极准备回访,组成了以特木尔巴根市长为团长、我和副市长徐绍安为副团长、市委书记张智为团长顾问的代表团。1988年7月11日,代表团一行13人出境访问了苏联的后贝加尔斯克,这是满洲里市政府的代表团第一次赴苏联访问。在代表团中,我负责谈经济技术合作,徐绍安负责谈外贸商业。我这个组共有4个人,除了我之外还有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主任于汉成和副主任王正海以及市外事处的薛贵元,我们出访前就制定好了详细的方案,确定了会谈的主要内容。当时,满洲里和苏联的后贝加尔斯克都不太发达,故我们决定在会谈时将起点放低。过境之后,后贝加尔斯克政府的“一把手”格列斯尼科夫亲自带队来接我们,当时没有护照,于是登记核准了我们这13个人的基本信息后,格列斯尼科夫把我们接到宾馆,在互相介绍成员、互赠礼品之后举行了欢迎宴会,晚上还举行了文艺演出。第二天,会谈正式开始,会谈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有关承包工程、农业劳务和一些轻工业品加工等事宜,会谈很顺利。在访问期间,我们还在那里举办了一个小型展销会,赤塔州的商人也来了,签订了一些合同。他们也举办了一个以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展览为主的商品展览。在访问期间,我们还驱车去参观了一个名为红色巨人的牧场。这个牧场有从澳大利亚引进的良种羊,这种羊产毛量很大,后来我们也引进了。这是满洲里市被批为甲级开放城市后,我们第一次“走出去”,我们代表团的13个人进行了开局之旅、启航之旅,非常难忘。

迈出这第一步很不容易,回来以后我们很高兴,毕竟发展边贸局面正式打开了,今后一个时期可以持名单过境而不需要护照,这样很方便。然而,仅持名单过境毕竟不规范,所以自治区有关部门批评了满洲里,批评我们不拿护照而仅持名单过境违反了外事纪律,批评我们的党政一把手不应同时出国。说实话,这次出国在程序上也确实有不合适的地方,这也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当时,满洲里有四大公司——满洲里市边境贸易有限总公司、满洲里市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满洲里市东方贸易有限公司、满洲里市北方贸易有限公司,这四家公司为满洲里的边境贸易作出了突出贡献。它们积极开展业务,市里也协助它们积极寻找客户,帮助它们形成了各自的固定客户。例如,满洲里市边境贸易有限总公司的经营业务有食品、服装等,主要面向赤塔州的客户;而满洲里市东方贸易有限公司则主要在铁路上做生意。

因为第一次访问后贝加尔斯克时我主要负责谈经济技术合作,所以回来不到一个月,我又带团去访问了。我带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主任于汉成和满洲里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去谈了一些工程建设的具体事宜,还就农业劳务邀请他们过境来参观。我们决定承包他们的大田以及暖棚并达成了协议,还拿下了上面提到的红色巨人牧场的商业中心工程,签订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满洲里的第一个对外工程合同,这个合同签订之后我们的满洲里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就走出去了。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特别严,工程于1988年当年就交工了,对方花了8年没有建起来的商业中心而我们仅用1年就建好了。从此以后,对外工程一个接一个,局面就这样打开了。

后来,我还带着任务考察了俄罗斯的各种外贸政策,包括优惠政策、税法税制、劳务合同办理程序和手续等,这让当时满洲里的外贸企业很受益。后来市里又让我带队去了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进行考察。

从1988年7月一直到退休,我前后去了苏联和俄罗斯30多次、总行程6万多千米,总共去过7个边疆区,和8个州长一级的领导进行过会谈,共为满洲里市签了160多项合同、协议、意向。我退休以后,整理的关于俄罗斯的资料有20~30本,仅俄罗斯方面人员的名片就有6盒。所以,我对俄罗斯的外贸政策是比较了解的,对俄罗斯的一些基本情况也是了解的。

二、抢抓沿边开放大好机遇

1992年3月9日,满洲里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4月12日,国务院又批准在满洲里建立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边民互市贸易区(以下简称互市贸易区)。6月10日,满洲里市委决定成立经济合作区。9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满洲里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这为我们提供了大好的机会。对此,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迅速成立了满洲里市试验区改革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是时任市长的祝广垲,第一副组长是我,我时任市委常委兼市纪委书记,第二副组长是时任副市长赵凤林,第三副组长是时任副市长王正海。因为我是市委常委,所以我排在第一位。组长祝广垲负责全面工作,我负责外经贸,同时还担任互市贸易区筹建领导小组组长,赵凤林负责经济技术合作,王正海负责综合协调,这样领导班子就确立起来了。对于满洲里的沿边开放工作,自治区领导也特别重视。那些年负责满洲里沿边开放领导工作的自治区副主席林用三(林伯渠之子)经常来检查指导,呼伦贝尔盟盟委书记冯秦也经常来调研考察、指导工作。

当时,我们提出建设国际贸易城的设想,后来又加上了旅游这一功能,所以就在国际贸易方面和旅游方面制定规划。当时还提出发展我们的王牌——能源。我们提出想法之后报请国家和其他省市的一些专家学者帮助分析,制定具体规划。这些规划现在来看还是带有战略眼光的,具有超前意识、大局意识。在制定规划的同时,还制定了各个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因为是试验区,所以很多工作都打破了常规,如果像过去那样“按部就班一步步来”可能什么也办不成。当时因时间特别紧,我们都很有紧迫感,国务院批准在满洲里建立互市贸易区是在1992年4月12日,而自治区则提前通知我们做准备,所以我们是在3月16日成立的互市贸易区筹建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从3月16日到4月12日,我们在20多天的时间里提前就位。我们抓紧时间,就是为了让上面给的优惠政策全面、彻底、充足地发挥效益,不能有一点点浪费。打个比方说,当时就是想:“你给我1元钱的权利,我就要办1.5元的事情。”

1993年8月,自治区在满洲里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93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兆祥在开幕式上致辞剪彩。在洽谈会开幕之前,市里让我带队,经赤塔、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到鄂木斯克举行这次洽谈会的发布会。我对鄂木斯克的印象很深刻,因为那次幸运地躲过了一次空难。那次乘坐的飞机起落架发生故障,飞机在空中转了五六圈才降落,这真是万幸。在这次洽谈会的发布会上,俄方对我们的纺织品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签了不少关于服装鞋帽的合同,我们也和俄方签了一个关于化肥和一个关于废钢的合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关于木材的合同,之后又陆续有一些其他大项目落地。

国门打开后,为提高满洲里的知名度、扩大宣传影响面,满洲里连续举办了几届贸易洽谈会,不仅邀请到了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的客商,而且还请来了不少莫斯科的客商,我就曾负责接待过莫斯科的客商,效果确实不错。现在看也有不足的地方,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经济体制改为私有制了,有时两三个人一合计就成立一个公司。这样,一些没有本钱的公司也来了,这样合作起来就不安全了。我到满洲里市政协工作之后,有一次在市里开会我提到过这事,我说现在上当受骗的太多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很多私人公司不可靠,所以我们必须学懂俄罗斯的法律并用来保护自己。当时这种情况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后来我们受的损失就越来就小了。这是满洲里在沿边开放的过程中所走过的一段小弯路。

三、超常规建设中俄互市贸易区

1992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互市贸易区。在此之前自治区政府通知满洲里市立刻全力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我们于3月16日开会成立了互市贸易区筹建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组长是我,另外还有4个副组长。记得当时特木尔巴根书记和祝广垲市长找我谈话让我担任组长,我说我负责市纪委的工作,去牵头搞互贸区建设是“不务正业”,但是书记和市长态度很坚决。因为我是学建筑的,这次时间紧、任务重,于是我说那我去吧。我把市纪委的大部分工作交给了副书记之后,就一心一意地钻到了互市贸易区的建设里。为了建设互市贸易区,从市里的部门单位还抽调了不少人。当时,互市贸易区那里是一片荒地,就有边防检查站的那栋小楼和后面的战士宿舍以及双方进行会晤时曾使用的那个小平房这3处房屋。一次林用三副主席前来视察互市贸易区建设进展情况时要和俄罗斯方面联系,我们就把后贝加尔斯克负责互市贸易区建设的领导龙沙克夫请过来了。龙沙克夫在苏联时期担任后贝加尔斯克党委书记(相当于我们的市委书记),苏联解体后他当了后贝加尔斯克的区长,他和他上面的赤塔州副州长谢留金负责后贝加尔斯克的互市贸易区建设。我对龙沙克夫说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副主席来视察工作了,我请你过来谈些问题,你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然后再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和赤塔州谈。双方谈得很好,这次谈话之后,很多项目很快得到具体落实。

领导小组成立以后,我们夜以继日地开始规划与建设,先平整场地,再着手交通和通信工作,后来又安排一些其他项目。1992年5月10日,互市贸易区正式开工建设,大批记者前来报道,中央电视台来了,俄罗斯的电视台也来了,中央电视台还播了开工仪式的消息。

工程开始动工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争取特事特办、尽快申请批准。因为之前互市贸易区的规划都搞好了,启动什么项目也都有周密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按常规报批,要等很长时间。有了营业执照和介绍信就给盖章,先干起来。这样,5月10日就正式开工了,当时开工抢任务,特别是挖掘的任务比较重。因为俄罗斯的机械比较先进,挖掘进度特别快,我们跟俄罗斯商谈好,他们提供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而我们用食品、纺织品偿还这些工程费用,这就变成易货贸易了。

互市贸易区是中俄双方共同建设的。施工刚开始时,俄罗斯那边进展较慢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进展,于是我就到后贝加尔斯克和龙沙克夫谈,他解决不了于是又到赤塔州和谢留金谈,就因为这个事情我几乎是一个星期过境一趟,最后俄方开工了,开始开工建设一个简易敞棚、一个联检楼和一个综合服务大厅。后来,我们这边的进度特别快,俄方的进度还跟不上来。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议:我们也可以先放一放。后来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我们的进度就是要超过他们。我们的进度一直比较快,经过建设,一号商场、二号商场和简易商棚都建起来了,已经具备8月简易开业的条件,这样就可以开业了。我们这边建好了,可是俄方那边还没有建好。因为他们的边防检查站不让开工,说关于这个项目的协议是地方政府之间达成的而不是国家之间达成的,所以不能开工。就这样,我又去了北京两次,到了外交部、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和海关总署等部门。我第一次去没有解决问题,第二次去的时候先去国务院特区办公室进行了汇报,汇报完感觉挺满意,之后又去了外交部,负责外交综合性事务的外交部部长助理戴秉国接待了我,我向他作了汇报,他听完后觉得挺好。不久之后,李鹏总理到俄罗斯访问,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谈了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的问题,形成一个纪要,接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两个总统令,提到俄罗斯和中国要建立免税通关区。遗憾的是,俄罗斯方面最后还是没有建起来。为什么?一是政权更替,我们和他们达成协议的时候还是苏联时期,当时他们准备国家拿钱投资建立互市贸易区,后来苏联解体就搁浅了;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优惠政策不到位,可以说没有什么优惠政策,也不欢迎我们去投资;此外资金方面也是主要原因,原来他们集中了8个公司,计划这8个公司采用集资入股的方式把互市贸易区建起来,但后来这8个公司也没有谈成,所以一直到现在后贝加尔斯克那边也没建起来。我们建起来之后具备了开通条件,于是就想单方开业,让俄方人员持通行证过境。这一点外交部同意了并与俄罗斯外交部达成了协议。随后我们又到公安部进行了申请,公安部也同意了。1996年,我们就进行了单方开业。

总结起来,我认为建设互市贸易区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四点:一是敢为人先。当时互市贸易区在国内还没有,所以我们就自己找材料,大胆设想,大胆规划。二是领导重视并亲力亲为。在互市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亲自在工地测量指挥,两次中暑而且脸都晒得破了皮,但只有这样以身作则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不能等、靠,得加速干起来。四是不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搞试验要绕开红灯走,“先上车、后补票”。总而言之,必须得“敢”字当头,面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敢想敢干,没有探索的勇气那是不行的。

为此,我建议在互市贸易区里面设立中俄混合管理委员会,双方进行合作,制定一些政策,让海关等部门也进来,在里边成立一个单独的“小社会”。这个“小社会”在两个国家的法律框架内可以开展任何活动,可以在里面搞易货贸易、现汇贸易,可以签订合同、招商引资,还可以开大会,甚至可以成立婚姻介绍所介绍跨国婚姻。总之,就是在不违反两个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搞一个两国间深度交流的区域。

总之,改革开放对满洲里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从乙级开放城市、甲级开放城市到沿边开放城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再到现在批准建立的边境旅游试验区。中央能够把满洲里的对外开放提到这个高度,是满洲里人民的福气,这机会要抓住、抓紧,不能错过。我个人认为,中美贸易战打响之后我们更要和俄罗斯加强双边贸易。我看下一步这要有一个高潮,我们应该有这个思想准备。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利用好这种形势的优势,在积极争取一些大的项目的同时,继续深入发展中俄边境贸易。满洲里在历史上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甚至很大牺牲,在革命战争年代,很多我党的早期革命者和领导人通过满洲里红色交通线前往苏联,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的援华物资(包括抗美援朝的物资)也从这里经过,满洲里成为两国之间的交通站,后来在中苏关系紧张时满洲里又成为前哨阵地,当时满洲里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可以说,满洲里人民为国家作出了特殊贡献,这是满洲里的荣誉。我们和前辈们比还不行,所以我们应该大胆地干,要拿出一定的勇气来更上一层楼!我相信满洲里的明天会更美好!

(康力 整理) I/X4CHk1LsQdBQDxC/VZ9eAC3SDqppCeH/Lq+ifmfVK4xPa0os7iUVsOFp5zLU5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