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端于1924—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为指导,以苏联红军为榜样,是由共产党人作骨干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党在黄埔军校、国民军以及国民革命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尝试。其中,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深深地打上了国共合作的烙印。黄埔军校首创了党代表制和政治工作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传授国民革命理论,培植师生反帝反封建意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成立。1926年3月,国民党将其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将国民革命军各军的军官学校并入,并先后在潮州、南宁、长沙和武汉设立了分校。黄埔军校的显著特点是以苏联红军为榜样,首次创建了一整套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配备了数量众多的专职政工人员,制定了非常严密的规章制度,并逐步将其推广到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军中,成为区别于旧军阀部队的主要标志。这是中国军队和军事制度的一大改革,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始,为以后军队乃至其他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模式和规范。
黄埔军校以孙中山为总理、蒋介石为校长,校本部除了教授部、训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军医部等行政、业务部门外,还设置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党代表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党部活动和政治工作,对国民党中央负完全责任;军校的一切命令及公文,未经党代表副署概不发生效力。首任党代表为廖仲恺。孙中山希望通过党代表制度来保证党的主义和政策在军校中贯彻执行。政治部是校长、党代表之政治教育的佐理机关,“专司本校一切政治工作”,“对于全校官佐员生士兵夫工,负有政治训练或指导之责,使其具有正确的政治知识,增进革命精神,自觉的遵守革命纪律,坚定本党主义之信仰,完成国民革命之历史的使命;对外负宣传组织及政治指导之责,务使人民确知革命军为被压迫民众谋利益而奋斗,以实现总理武力与人民结合成为人民的武力之遗训,而收军事进行上得人民帮助之实效”
。
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共产党员承担了大部分具体工作,发挥了骨干和核心作用。1924年秋,中国共产党在校内建立了秘密的中共黄埔特别支部。这是党在军队中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它为宣传马列主义、团结左派师生、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24年12月,由李劳工、周逸群等人发起成立火星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和向学生宣传党的主张、团结革命军人的纽带。1925年2月,中共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先后发展会员2万多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以黄埔军校为基地的全军进步青年的革命团体。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创办了会刊《中国军人》,对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开展讨论,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见解;提出了“工农兵大联合”的口号;每次召开大会都邀请工农商学各界代表参加,同时也派代表参加社会上的集会和游行。联合会存在的一年多时间里,为宣传国民革命和共产党的主张、联合革命军人和各界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共同努力,在建立与健全各级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黄埔军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逐步制定和完善。特别是在周恩来和熊雄任政治部主任期间,制度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粗略统计,黄埔军校制定的重要规章制度有《黄埔军校政治部服务细则》《黄埔军校政治工作人员平时惩戒条例》《黄埔军校政治工作人员战时惩戒条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育大纲草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育各科内容大纲》《黄埔军校官长政治教育计划》《黄埔军校政治讨论会规则》《黄埔军校政治指导员条例》《黄埔军校宣传队组织条例》等。这些规章制度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机构设置,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黄埔军校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以反帝反封建为中心内容,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注重党的宗旨和主义教育,传授国民革命理论,培植民主革命思想,“洗刷学生在入校以前所受许多流俗传统的错误见解的影响,以养成他们的确定的人生观”
,使他们“不仅知道枪是怎么放法,而且知道枪要向什么人放”
。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说,黄埔军校的做法与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把政治教育分为学生政治教育、官长政治教育和士兵政治教育三个不同层次,根据不同的对象安排不同的内容;第二,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统一战线特色,兼容并包,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要求;第三,内容安排明确具体,非常详尽。
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喜闻乐见,因而收效甚大。政治课是黄埔军校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由专职政治教官讲授,其规范化程度和教学质量都很高。除政治课外,军校还经常邀请国共两党领导人和各方面专家、社会名流到校举行报告会。时事政策报告贴近学生需求,深受大家欢迎。政治部经常组织政治讨论会,以促进学员了解主义,提高学员研究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的兴趣和观察力。军校还通过设置“政治问答箱”,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研究的兴趣。黄埔军校为宣传党的主张,出版了大量政治书籍,创办了许多向校内外发行的刊物,有日报、期刊、专刊、文集、丛书、讲义、画报等,利用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军校还设有“革命博物馆”和“总理室”,向官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军校还向学生颁发“革命军格言”、“日课问答”和“毕业生誓词”等,以配合日常和正规教育。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和国民军、国民革命军以及东征、北伐战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初步的却具有很高价值的经验,明确了革命军队的性质、任务,了解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与原则,掌握了组织机构、政工队伍、规章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后来的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正如毛泽东1937年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所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