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情绪需要细心“养育”

7岁的小羊羊上二年级了,原本温顺的“小绵羊”最近变成了“暴躁羊”,动不动就发脾气,撕书、打人,有时还不想上学。原来,他得知妈妈肚子里有小宝宝了,他听说生宝宝是件危险的事,因此很害怕,也很担心妈妈。为什么小羊羊的担心和害怕会变成“发脾气”呢?孩子的情绪是如何发展与调节的?

情绪是对经验的主观反应,伴随生理和行为变化。

出生后1~ 6月,婴儿的情绪逐渐分化出高兴、惊讶、悲伤、厌恶、忍耐、生气和恐惧。他们会哭,会笑,会生气,也可以区分快乐、愤怒、伤心等面部表情。当成人用积极的情绪回应时,宝宝会受到鼓励。

7~12月龄的宝宝,经常出现悲伤、愤怒、恐惧等消极情绪,会用打滚、撕咬或远离令人不安的刺激物等方式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他们还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表情来判断陌生情境,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打预防针时,如果父母表现紧张,宝宝也会表现出害怕、恐惧等情绪。

1岁以后,宝宝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同于周围,而获得自我意识。他们的情感依旧丰富,容易产生情绪变化。他们会通过一些方法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通过摇晃身体、玩玩具等方式忍受挫折。

3岁左右,幼儿掌握了大量关于周围世界可以接受的行为准则。他们开始能够谈论自己的情绪,也能够辨别他人的情绪。他们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很生气”,也学会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此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如打架、扔东西、推撞他人等。

到了小学阶段,儿童懂得人可以同时体验多种情绪。在情绪表达上,他们知道哪些情绪应在特定的情境中表达,而哪些情绪应该抑制。

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情绪成长呢?

对婴儿,父母常常担心抱起哭泣的孩子会惯坏他们。实际上,延迟反应虽然有助于宝宝学会处理自己的小情绪,但如果等到宝宝的哭泣升级为尖叫、愤怒时才做出回应,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被爱,进而通过情绪“升级”来确定父母“到底爱不爱我”。

有攻击性的幼儿,在用咬人、打架等方式试图减少不愉快时,父母的严格管教可以一时唬住孩子,但其实并不奏效,甚至可能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在制止孩子这类行为时,保持平静和始终如一的态度非常重要。此时,应耐心一些,拥抱孩子,帮助他学会平静而温柔地对待自己与他人,帮助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告诉他可以学会控制自己。

对爱发脾气的儿童,家长要认识到,如果情绪表达受限,或因为发育等原因不能用语言清楚表达情绪时,可能会表现出咬指甲、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打人等。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家长应识别其背后的情绪,并及时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必要时可求助专业人士。

(钱昀) nGl4uAHAyQuRaLcEgJk0SqV5TIRHWJndQFf0y5ngDW0Aa+zRW/MazXkmDa9wOv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