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对网络暴力说“不”

晓晓是一个喜欢Cosplay(扮装游戏)的中学生,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造型和心得。有一次,她发布了一组新的照片后,却遭到了同学和网友们的恶意攻击,有人批评她的造型不够精致,有人讽刺她的身材不好看,更有甚者进行人身攻击,私下传播关于她家庭的谣言。这些攻击给晓晓带来了极大压力和负面情绪,渐渐地,她变得沉默寡言,不想去上学。

网络暴力是指通过互联网或移动通信技术手段,在虚拟空间内对他人进行精神或身体上的侵害、骚扰、恐吓等行为,常见形式包括语言攻击、诽谤、“人肉”搜索、照片及视频篡改等。网络暴力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其危害程度不等,但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相对于成年人的社交媒体环境,网络暴力更常见于青少年群体之间,且伤害更大。虽然这些行为发生在网络上,但来自同龄人或陌生人的侮辱、暴力和恐吓,同样会使青少年产生情感困扰、抑郁、自卑等情绪,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网络暴力的原因多种多样:一些人可能出于恶意、嫉妒、不满,一些人可能因为缺乏教育、社交技能或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处于敏感的成长期,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感到自卑、无助或被排斥,这些情绪可能会引发攻击和暴力行为。此外,互联网的匿名性和无界限性也为网络暴力提供了更多机会,一些不负责任的社交平台和不检查用户行为的管理机制也使网络暴力屡禁不止。无论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应该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减少网络暴力。

——从我做起,减少暴力行为。鼓励青少年通过正确途径获得信息和交流,建立正向的网络社交圈,分享有价值的内容,保持理性,不参与或煽动网络暴力行为,不对他人进行攻击或侮辱,避免参与违法和不良的网络行为。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和老师应指导青少年学习安全使用互联网的技能,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包括个人信息、位置、社交网络等,也要学会识别和拒绝恶意攻击。

——维护健康网络环境。互联网相关企业和平台应加强审核和监管,维护网络安全和公共利益,采取措施预防和打击网络暴力行为。

——完善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和社会要持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明确网络暴力的惩罚和责任追究机制,同时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防止网络暴力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

如果青少年真的遭遇了网络暴力,应尽早告知父母,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可在父母的保护和支持下及时举报不法行为,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家长和老师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李黎) QgzZc4fLEhkTv0+cy7Z3GChJau2CcHgmJqCSTlvmtAyQNlSUM/I62dy0PGRWuN7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