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7章新的一年

从魏然家出来,买好学生用的铅笔和本子后,三人就直接去了客车站,客车从市里发车人很多,座位几乎都满了,所有人都大包小包的拿了不少东西,挤的往里走一步都艰难,好在都有座位,能将东西抱在怀里。

吴雨桐一手抱着魏然妈妈送给她的包,另一只手帮珍珠提着学习用品,两人在中间找了一个座位坐下。魏然拿的东西多,往后走不进去,售票员给他找了司机旁边的位置。

客车从车站出发时人就满了,因为车站有人检查超载,所以很多人都没上来,客车启动后车里的人晃晃悠悠的还算轻松,但出了市里,人就多了起来,郊区和农村没人检查超载,司机就大胆的拉,有人拦车就停,没一会客车里就挤满了人,像是贴豆包一样挤在一起。售票员的脾气逐渐变的不耐烦起来,看见有人带的东西多就直接骂骂咧咧拒载了。

车厢里闹哄哄的,有人抽烟,有人大嗓门聊天,还有人衣服脏的一股汗臭味,吴雨桐和珍珠俩只能趴在车窗边呼吸新鲜空气,车只要行驶起来味道就没那么重了。

吴雨桐不是娇气的人,但她闻不了烟味,可能家里一直没人抽烟,她一闻烟味就嗓子疼。

到了镇子,一车的人几乎都下车了,除了他们三个,还有两个岁数大的老头,本以为这下轻松安静了,吴雨桐却忘了从镇里到家这一段路都是小坑围着大坑,客车根本走不起来,坐在车里就跟骑马似的,午饭差点没颠出来。好不容易终于熬到了下车,却还有五里地更破的路要走,三人彻底崩溃了,将东西往路边一扔,就地坐了下来。

魏然一脸生无可恋:“怎么回事儿?怎么车上人这么多?都快把我熏成五香咸鱼味的了,等苏嫲村路修好了,我高低买辆车,再也不坐客车了!”

吴雨桐道:“可能因为周末吧!”

珍珠也一脸无奈:“把学生的本子都挤皱了。”

就在这时,吴长贵的声音从三人身后传来:“雨桐!”

三人回头,一看是吴长贵牵着毛驴车来了,激动的差点跳起来,跟遇到救星似的。

“爸!你怎么来了?”

魏然急忙起身迎了过去,主动抢过吴长贵手里的缰绳:“叔叔,您来的太是时候了!”

吴长贵道:“是张校长去找我的,说珍珠去市里给学生买笔买本了,担心她拿不动让我牵毛驴车过来接她,我刚从北山下来,紧赶急赶的地还来晚了!”

珍珠拿起东西往毛驴车上装,说道:“不晚,不晚,叔叔来的刚刚好。”

有毛驴车拉东西,大家虽然轻松不少,但走到家后也都累倒了,特别是魏然,洗完澡后躺床上就不起来,连晚饭都没吃。

吴雨桐到家先把魏然妈妈送她的包拿回自己房间,然后出来洗漱换衣服,吴长贵则卸完毛驴车就直接去北山了,连口水都没来得及的喝。吴雨桐洗漱完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她回到房间拿出手机扫了一下包包的品牌,这一查不要紧,当看到价格是三万八千八的时候她惊呆了,急忙小心翼翼将包收起来,生怕弄坏了。想着找机会得把包还给魏然妈妈,她不能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

在家休息一会儿后,吴雨桐带着资料去了村委会,她想尽快规划出合理的方案,如今市里不给提供资金,只能换个思路,今天在满族馆看见那些精美的服饰后,她就想着能不能先在苏嫲村开一个作坊,如果苏嫲衣介的名声打出去,满族服装也一定能像汉服一样受欢迎。

吴雨桐刚到村委会,还没能等将资料拿出来,就有村民来了,是二队的几个村民,吴雨桐现在一看见有村民来心就直忽悠,生怕修路的事情又出什么问题。她放下手中的资料站了起来,客气的招呼道:“大爷,有事吗?”

“我们是来问问公墓的事,我们二队的坟移过来是不是不要钱啊?”

吴雨桐点头:“对啊,只要是咱们苏嫲村的都不要钱,你们想把坟移过来啊?”

“是啊,我大哥死的时候和家里人闹矛盾,临死前嘱咐孩子不葬在祖坟,这不就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嘛,这几年我大哥家孩子在外头打工,不是出车祸,就是和人打仗,日子过的不消停,我就想着是不是坟地没找好,想给换个地方。”

吴雨桐道:“行,你和家里人商量好,要是愿意移过来就登个记,然后你带着你哥哥的儿子过去选位置就行。”

“行,那帮我登记上吧,我昨天给我侄子打电话了,他同意。”

“好嘞!那个,叔,你叫什么名字?”

吴雨桐对二队的人不熟悉,叫不上名字,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问道。

“王发,我前两天还跟你爸喝酒了呢!”

吴雨桐笑了笑:“有印象,看着面熟也知道你们是二队的,就是不知道叫啥。”

另一个人说道:“我们二队大发子,现在都叫他老发头儿。”

有人主动移坟是好事,这会让犹豫的人有一种紧迫感,吴雨桐拿出本子记录下名字和联系方式,完事后另外两个人也做了登记,移坟的都是些因为各种原因进不祖坟而散落个处的孤坟。

二队的人走后,其它大队的村民也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有的过来打听打听,有的登记了,一直到晚上天黑才消停,吴雨桐也没整理上资料,就接待他们了,隔壁的魏然睡的死沉,这么多人出出进进他也没醒。

一周后,公墓彻底完工了,名字就叫苏嫲村公墓,做了登记的人也都选好了位置,本来一直不愿意移坟的老孙头也选了位置,苏老爷子更是直接决定移坟,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怕以后自己不能动弹儿女不管,趁着这次政府给整,自己不用出钱不用出力,就直接移了。他找郑婆子看了日子,定在了阴历七月十二这天。吴雨桐将日期报给镇里王镇长,王镇长说镇里负责安排人,当天会提前过去。

其它大队要移坟的人想到时候让镇里过来人帮忙一起整了,吴雨桐同意了,能给老百姓省钱的事她当然愿意干。

移坟的规矩吴雨桐不太明白,只能交给吴长贵去办,吴长贵也学会偷懒了,又交给赵会计去办。赵会计愿意干这差事,只要能让他在人前显摆,多累他都愿意。

自从开始移坟,苏嫲村就热闹了起来,修路的工人过来量尺寸,做标记,然后就陆陆续续的开始在村附近建帐篷,渐渐的大型车也开了进来,村民开始还过去看热闹,后来又觉得他们干活声音太吵,如今看着路逐渐成型又笑的合不拢嘴,每天从地里干活回来都要过去看看修成啥样了,问一问工人什么时候可以上去走。

村民们忙着秋收和‘监工’修路进程,吴雨桐和魏然的脱贫计划也忙得不可开交,方案经过一次次修改完善,一份完整的计划书终于通过了。主要宗旨和吴雨桐预定的一样,以文化创建品牌,发展推广以满族服装服饰传承苏嫲衣介为首。第二步,推广满族特色小吃,先通过小吃和服装行业改善村民就业问题,第三步,开发满族特色旅游项目,就是脱贫的最终项目,吴雨桐计划将苏嫲村整个建成满族村,从而带动整个村子从脱贫走向致富。

看起来虽然只有三步,但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挑战,如今最缺的就是资金和会做满族服装的裁缝,虽然村里有不少人在市里服装厂打工,可让他们回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工钱不能低。

其实说来说去,主要还是没钱。

时光飞逝,忙忙碌碌中已入初冬。

苏嫲村的路终于赶在上冻之前修好了,整整四米宽的马路让老百姓欣喜,从前破旧的小客车换成了带空调的大客车,直接通进村里。

教育局还趁着学生放寒假的时候,派人过来将学校重新翻修一遍,换了新桌椅,新黑板,新门窗。

由于苏嫲村的路连着国道,经常有外地车从这过,心眼好使的村民就在路边摆起了摊子,有的卖家里的鸡蛋鸭蛋鹅蛋,有的卖手工编织的箩筐,就连老孙头也把鞋匠摊搬到了马路边。

自从路修好后,苏嫲村整个风气都变了,以前死气沉沉的,现在热热闹闹的,村民们还自发组织了苏嫲村大集,日子定在了每月的初一,初五,初十一,初十五,初二十一和初二十五,地点就定在了一队新修的马路边上。

看着村民这么积极,吴雨桐心里高兴,她也决定将村里要建满族服饰作坊的事透漏给村民,想让村民们一起集资。不过这件事她打算等到过年时,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时再说,毕竟年纪大的人手里有点钱都不愿意拿出来,而年轻人都希望能自己创业赚钱,如果村民们愿意投资,不仅钱的问题解决了,她和魏然也能多些帮手,对以后的工作更有利。

魏然也觉得这办法可行,毕竟只有村民自己投资了他们才会好好干,只有村民团结在一起,利益在一起,矛盾才会变少。只是他不确定苏嫲村外出打工的人到底能筹集多少钱,以吴雨桐的初步预算来看至少需要五十万,而这五十万也只能把作坊建起来,至于推广只能先靠政府宣委的力量。

腊月二十三,魏然回市里了,他想早点放假然后早点回来,外出打工人的村民一般初五就会走,他得提前回来和吴雨桐一起集资,两人初步商量着初二就开始。

张校长儿子一家也快回来了,珍珠得给人倒出房子来,吴雨桐就让珍珠在她家过年,正好吴雨桐家人少过年冷清。

自从修完路以后村民的条件多多少少改善了点,主要是生活方式改变了不少,今年的年货家家户户都没少买,主要是村里就有大集,买啥都方便。

年关越来越近,村里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些小时候关系好的会聚在一起喝酒打牌,当然也有混的不好的觉得丢人就偷偷在家呆着不出屋,也有开着小车回来到处逛的,总之年轻一辈人已没有当初在村里时的淳朴,就连说话走路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焦虑。

魏然一家人过年去了三亚,大年初二没回来,吴雨桐担心打工的村民这几天离开,只好打算自己挨家挨户的走。吴长贵不同意吴雨桐这么做,他怕吴雨桐搞不好血本无归害了村民,而且他了解苏嫲村的村民,他们是不会往出拿钱的。可吴雨桐坚持要这么做,她没有别的办法,五十万虽然听起来很多,但全村这么多人,只要每人出一点力迈出这一步,以后全村人的生活都会变好。

吴长贵见劝不动也就不在说什么,只说这件事他不会帮忙,让她自己看着办。

吴雨桐最先去的是苏老爷子家,苏老爷子在村里威望高,只要他带头其它村民一定能跟着,再有,上次移坟的事也是苏老爷子第一个转变想法的,说明苏老爷子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

吴雨桐去时特意带了两瓶酒,苏老爷子家人见吴雨桐来了有些吃惊,但还是很热情的招呼着她,又是给她拿瓜子花生,又是给拿糖的,苏老爷子的孩子都比吴雨桐大,按年龄来说可以算上是两代人了,所以小时候也没在一起玩过,关系比较生疏。

与他们聊了一会家常,吴雨桐就直奔了主题,其实她知道苏老爷子一家也在等自己说正事,苏老爷子的儿子听到吴雨桐想让他投资入股直接就摇头拒绝了,说孩子在城里上学,他们不能回苏嫲村来,还说城里消费高,孩子花钱的地方多,没有闲钱投资,让她去问问别人。尽管吴雨桐再三解释保证,苏老爷子一家人都表示不会投资,不感兴趣,到后来直接说不信任她,语气越来越不耐烦。最后没有办法,吴雨桐只能说让他们在考虑考虑,过两天再来。

吴雨桐从苏老爷子家出来时,她能明显感受到他们一家人松了一口气,那种感觉就是终于赶走了一个要饭的。

出师不利,吴雨桐心里有些难过,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是让人往出拿钱,第一反应是拒绝也正常。

想到这,吴雨桐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方法不对,她想起魏然曾说过,谈生意首先要说利润,先说短期利润,再说长期利润,如果对方是有情怀的人要说社会价值,如果是犹豫的人要告知最坏的设想,这样会增加对方的信任度……

吴雨桐回忆了一下魏然的生意经,然后继续前往下一家目标,卢大家。 m6H4MrNJOsY4mPVjgoINzUgxbAd9z8yr/+i2idm3cxt0y6hZKujMOd9NCaBt7w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