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县(今河北灵寿)人,行伍出身,历后汉、后周、北宋三朝,最后干到枢密使退休,可谓位极人臣。有宋一代,推行“偃武修文”政策,“好男不当兵”,像曹彬这种靠使枪弄棒打拼事业的人,想要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位置,单有战功恐怕远远不够,还得靠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在协调能力和做人处世上都要有非常之道。
曹彬曾任西上阁门使,一个礼仪官。一次,受周世宗派遣,出使吴越国。曹彬这趟差事干得漂亮,既完成了周世宗交给的任务,也让吴越王十分高兴,返程之际,吴越王以私人名义送给他许多珍贵礼物。曹彬一想,不能干公差、填私欲呀,婉言谢绝,乘风归去。吴越王听说送礼遭拒,急忙安排人用船载着礼物追上曹彬,但曹彬依然不受。办事者回复后,吴越王再次安排人奋力追赶,坚决要求他收下,曹彬再谢、再拒,如此往返四次。最后,曹彬仰天长叹道:“如果我还拒绝的话,那就是沽名钓誉了。”于是,接受了馈赠,不过回来后,他就立刻将礼物上缴国库,真是见素抱朴、秉正无私,让周世宗也颇为感动。
宋太祖赵匡胤举事前,曾是周世宗手下红人,曹彬当时还只是周世宗身边掌管茶酒的官员。一天,赵匡胤笑嘻嘻地向曹彬讨酒喝,曹彬说:“这是御酒,不敢给你。”随后,他自己花钱,买了好酒送给赵匡胤,表现得公私分明、不卑不亢。作为周世宗手下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位高权重、炙手可热,朝中文官武将经常到他府上拜谒,借以套近乎、走关系,曹彬从不去凑这种热闹,没有公事,也从不登赵家之门。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一次召见曹彬,忆及往事,忽然好奇地问:“当年我在世宗手下时,常希望与你亲近,你为什么故意疏远我呢?”曹彬回答说:“您有所不知,我当时身为周室近亲(曹彬姨母张氏为周太祖郭威贵妃),又任职禁中,小心翼翼、恭谨奉职都担心出错,怎么还敢奢望结交您呢?”曹彬这种中立不倚、一门心思效忠主子的态度,深得宋太祖的赏识。怎能不赏识呢?实际上,但凡处于权力顶峰的人,都希望下面的人对自己忠贞不贰,“唯余马首是瞻”嘛。所以,宋太祖与大臣们聊天,每当聊到周世宗那些旧部时,总是说真正不会背叛其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而已!
曹彬遇事,总是从大局入眼,讲原则、讲团结,从不争功诿过。乾德二年(964),宋太祖任命王全斌为西征元帅,曹彬为监军,率六万之众西征伐蜀。仗是打赢了,但身为主帅的王全斌杀红了眼,一意孤行,竟然把三千多西蜀降兵抹了脖子,一个也不留。对降兵大开杀戒,这可犯了战争大忌。先前在讨论杀不杀降的会议上,曹彬坚决反对,王全斌拿着文件让他签字,曹彬也誓死不从。班师回朝,一番庆祝之后,宋太祖把几个西征的主要负责人叫到后殿,对着他们破口大骂,责怪他们杀人太甚,赢了战争,却丢了军威,失了民心。宋太祖见曹彬也在,便说:“你退下,不关你的事。”曹彬不退,向皇帝施礼道:“杀降兵,是我们集体讨论决定的,罪责难逃,作为监军,第一个应判我死罪。”宋太祖见曹彬都主动请罪,顿时动了恻隐之心,何况西蜀已平,消除了自己心头大患,功不可没,就原谅了他们。
后来,宋太祖命令曹彬、潘美征伐南唐,临行还不忘叮嘱曹彬说:“再也不准像上次西征一样,胡乱杀人啊!”曹彬见时过境迁,是该把真相向皇帝交代的时候了,便慢条斯理地说:“我如果现在不告诉您当时的情况,恐怕会犯欺君之罪。征蜀之时,并非我要杀降,当时我是极力反对的,不信,您看我这里还有当日文件,我是不曾签字的。”皇帝看了文件,果然如此。皇帝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在我面前那么坚决地认罪呢?”曹彬回答说:“我与王全斌同是您委任的征西将军,与全斌可谓同生共死的战友,倘他获罪,我却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恐怕不利于军心稳定和同僚们的团结。”皇帝又问:“既然主动承担责任,那干吗还留下文件?”曹彬说:“我以为当时您必会判我们死罪,并且株连家族,留下文件,让我母亲届时呈您,说不定还能救她老人家一命啊。”你看,曹彬处事,多么周全稳妥,既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又充满人性、充满温情,难怪宋太祖越来越器重他。
曹彬在前朝是皇亲国戚,在当朝是最高军事长官,可谓权倾天下,但他从来都是上必谦恭,下必有礼。每当出门,如果在路上遇到其他官员,不管他官职大小,曹彬必定让车夫避让。每当下属汇报工作,也不管他权力轻重,曹彬必定穿戴整齐后才去接见,体现了他宅心忠厚、宽宏仁慈的一面。开宝八年(975)冬,受命征讨南唐已经年余的曹彬,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要攻破南唐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之时,忽然称病。部下纷纷前来探视,曹彬当着大家的面说:“我这病呀,并非药物能治,只要大家真心诚意立个誓言,保证克城之日,不乱杀城内一人,病自然痊愈。”于是,进城之日,大军果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曹彬所谓“称病”,道尽玄机,而这玄机,绝非为填一己私欲之玄机,而是为了制止肆意屠戮、挽救生灵免遭涂炭的仁慈的玄机。
曹彬为人,宽厚大度、休休有容;为臣,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官,洁身自好、忍辱负重;为子,乌鸟私情、恪尽孝道。他几乎把每一个角色都做到了极致,简直是个“人精”,虽说累是累点,但人在官场往往就像过险滩、走钢丝,哪里不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呢?而曹彬能一路安稳、高位善终,运气当然有一点,关键还是在于他一个“人”字写得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