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军争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规律,将领从接受君主命令,征集兵员编成军队,一直到奔赴战场作战,其中最难的就是夺取作战的主动权。夺取作战主动权之所以难,在于要用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所以要选择迂回的进攻路线,并以小利引诱敌人,虽比敌人后出发,却能比敌人先到达会战的地点,这就是懂得了以迂为直的奥秘。

原文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译文

军争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夺先机之利,就不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场;如果舍弃辎重去争夺先机之利,就会损失辎重,削弱战力。因此,卷起盔甲,程地急速行进,奔跑百里去争利,就会使三军将领被俘获,健壮的士兵在先,体弱的士兵掉队,结果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赶到目的地。急速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就会使先头部队的主将受挫,结果只有一半的人马能赶到目的地。急速行军三十里去争利,结果便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能到达目的地。所以部队没有辎重就无法生存,没有粮食就无法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无法生存。

原文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译文

因此,不了解各诸侯国的战略谋划,就不要与之结盟;不了解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就不要行军;不使用向导带路,就无法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是靠使用诡诈手段出奇兵而获胜的,要根据能获利多少来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分散或集中兵力来变换战法。所以,部队急行时像迅猛的狂风;缓行时犹如严整不乱的森林;进攻时如燎原的烈火;坚守时如难撼的山岳;隐蔽时如浓云遮蔽日月;突击时如迅雷,不及掩耳;从敌方乡邑夺取财物、人力,将之分给有功之人;开疆拓土,将土地分给有功之臣;权衡利害得失,然后伺机行动。谁先掌握以迂为直的奥秘,谁就能获胜,这就是军争的方法。

原文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译文

《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士兵听不见,所以用金鼓;用动作来指挥,士兵看不见,所以用旌旗。”金鼓和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全军行动的。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的便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使用金鼓,白天作战多使用旌旗,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士兵的视听。

原文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译文

所以,可以使三军士卒失去战胜敌人的锐气,也可以使将军失去战胜敌人的信心。在战斗过程中,士气一开始总是锐不可当的,继而则会低落,到最后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开敌人士气正盛的时候,等到敌人士气低落衰竭时再发动进攻,这是掌握了敌我双方士气变化的规律。用自己的严整来应对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应对敌人的骚动,这是掌握了敌我双方的心理特点。以自己的接近战场来应对敌人的远途奔波,以自己的安逸休整来应对敌人的疲于奔命,以自己的粮食充足来应对敌人的饥饿不堪,这是掌握了敌我双方的战斗力情况。不要截击旗帜齐整的敌军,不要攻打阵容整肃的部队,这是在战斗中采取了随机应变的战术思想。

原文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所以,用兵的方法是:敌人据守高山不要仰攻;敌人背靠高地不要迎击;敌人假装败退不要追击;敌人士气正盛不要强攻;敌人引诱我方出击不要上当;敌人撤退回师不要阻击;包围敌人必须留出缺口,以免其负隅顽抗;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就是指挥作战的原理。

战例:曹刘争夺汉中之战

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夺取了荆州的许多地盘。然而,刘备占领的地盘除了长沙郡,剩下的都位置一般、资源不多,战略价值比较低。

于是,刘备以地盘有限,难以发展为由,向孙权提出了借南郡的请求。南郡的位置非常重要,当时如果想进攻益州,只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条是攻占汉中之后南下,另一条就是从南郡沿江而上进入蜀地。

周瑜死后,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这样既能巩固孙刘联盟,又能减轻东吴与曹操对峙的压力。

公元214年,刘备成功夺取益州。孙权觉得既然刘备有了新的立足之地,就应该归还所借的荆州地盘,可刘备却说“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孙权大怒,认为刘备故意拖延,根本没有还荆州的诚意,于是派吕蒙率军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得知消息,亲自领兵五万到公安,又派关羽去了益阳,准备把城池抢回来,双方眼瞅着就要大打一场。

然而,就在孙刘两家剑拔弩张之际,曹操搞了一个大动作:他发兵攻打汉中的张鲁,张鲁没抵抗多久便投降,汉中被曹操占据了。

消息传来,“蜀中一日数十惊”:因为汉中与蜀中相接,是益州的门户,曹操此时已经可以攻打刘备刚刚拿下的益州了。

为防益州有失,刘备不得已与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共分荆州,西边的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东边的长沙、江夏、桂阳归孙权。

然而,曹操当时并不想直接攻打益州。在司马懿等人劝他趁着刚拿下汉中,士气正盛,一鼓作气攻取蜀地时,他说了一句名言:“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曹操拒绝趁势打益州,其实也是出于无奈:自己的根据地出现了叛乱,东线战场还要和孙权对峙,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了。

不过曹操深知汉中的重要性,所以留下了“曹军西路军总司令”夏侯渊率领张郃、徐晃、郭淮等一众大将镇守汉中。

没多久,张郃率军进逼巴东、巴西二郡,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刘备派张飞抗击张郃,双方相拒了五十多天。

后来张飞率领精兵一万余人,在瓦口抄小道进攻张郃。由于山道狭窄,张郃的部队被两头截杀,首尾不得相救,很快惨败,张郃只得弃马攀山狼狈而逃,最终率领十余个部下侥幸逃脱。

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刘备和曹操都没有主动进攻:刘备忙着积攒实力,扩军备战,以求未来一举拿下汉中;曹操则忙着进位魏王,以及在东线战场抵御孙权。

到公元217年,刘备的大招憋得差不多了,谋士法正向他进言攻打汉中。

刘备认为法正说得很有道理,于是留下诸葛亮守益州、关羽守荆州,剩下的高级将领、谋士几乎全部出动去攻打汉中:法正、黄权、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这堪称刘备集团的全明星阵容了。

大军出征后,刘备先派张飞、马超、吴兰、雷铜等人作为先头部队,攻下了武都郡的下辩,切断了陇右和关中的曹军往汉中补给增援的路线。

曹操收到这个坏消息,赶紧派曹洪带着曹休、曹真率军前去救援。

赶到战场后,曹洪想夺回下辩,但此时下辩有吴兰镇守,张飞和马超已经屯兵固山,还放狠话要断了曹军的后路,让曹军有来无回。

曹洪不敢轻举妄动,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但很快,曹休发现了对方的破绽。

曹洪听取曹休的意见,无视张飞和马超的威胁,只管全力进攻下辩,果然击溃了吴兰的部队,还斩杀了雷铜、任夔(kuí)两员刘备军将领。

吴兰虽然侥幸逃脱,但又落到了当地的氐(dī)族部落手里,最终也被杀了。

虽然先头部队遭遇挫折,但汉中之战的关键,还得看刘备主力军和夏侯渊主力军的交锋。刘备率大军出征后,采用黄权的计谋,很快就攻破了巴东、巴西两郡,兵锋直指汉中第一雄关——阳平关。

阳平关依山傍水,地势极险,它位于白马河和汉水的交汇之处,西南两面河流环绕,因此易守难攻,是汉中第一险关,夏侯渊的主力大军就守在这里。

除了亲自镇守阳平关,夏侯渊还派张郃、徐晃等人带军在外,分别守卫广石、马鸣阁这两个战略要地,以牵制刘备大军。

刘备知道阳平关难以强攻,所以先派陈式去攻打马鸣阁,切断汉中与许都的联系。可陈式不是徐晃的对手,很快被击败,部队死伤惨重。

马鸣阁没打下来,刘备把目标换成了广石,他派万余精兵在夜间对着张郃一顿猛攻。张郃身先士卒,顽强抵抗,击退了刘备大军的这一轮攻势。

前面几战全都不顺利,刘备十分着急,他写信给诸葛亮,称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啃下阳平关,让诸葛亮想办法发援兵、运粮草。

诸葛亮收到书信后,问了身边杨洪的意见。杨洪表示无须犹豫。

诸葛亮对杨洪的回答十分满意,他穷益州之力征集了大量援军和粮草,火速发往了前线。当时的蜀郡太守法正已经随大军出征,诸葛亮便上表让杨洪兼任蜀郡太守,督办发援兵和运粮草之事。杨洪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

压力有所缓解后,刘备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局面,想到了一个新的进攻方案。公元219年,刘备决定不在阳平关继续耗着了,而是南渡汉水,来到了阳平关以南的定军山上驻扎。

屯兵定军山后,刘备占领了制高点,能俯视阳平关,可以说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面对突然出现在侧翼的刘备大军,夏侯渊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率主力出阳平关,跑到定军山山脚下安营扎寨,和刘备对峙。

为了防止刘备率军冲下来攻打自己,夏侯渊在营寨的东侧和南侧修了一种叫鹿角的防御工事。南侧鹿角正对定军山,是防御重点,由夏侯渊亲自坐镇;东侧鹿角的兵力则少一些,由张郃守卫。

刘备采用法正的声东击西之计,在夜间放火烧了夏侯渊布置的鹿角,并对着守卫东侧鹿角的张郃一顿猛攻。张郃难以抵挡,急忙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只好派了一半的主力去救张郃。

对于南侧鹿角,法正让刘备数次鸣鼓但不要进攻,以此迷惑夏侯渊。夏侯渊果然错判了刘备的主攻方向,以为刘备主要想攻打东侧鹿角的张郃,便放松了警惕。

此时,夏侯渊犯了一个足以“永载史册”的离谱错误:仅带四百轻兵去修补被烧的南侧鹿角。

法正看到夏侯渊出来,立马告诉刘备“可击矣”。刘备便派黄忠率本部人马冲杀,一时间金鼓震天,喊杀声遍布山谷,夏侯渊被砍死在了乱军之中——这就是著名的“定军斩夏侯”。

夏侯渊的死看似非常荒唐,但其实也有迹可循。夏侯渊行军打仗,最喜欢的战术就是千里奔袭,神速破敌,他之前以身犯险总是成功,觉得这招屡试不爽,但这次他遇到了更强的对手,就变成了刀下亡魂。

夏侯渊被杀后,曹军军心大乱,士卒都无心恋战,因为夏侯渊的级别实在太高了,他可是曹操西路军的最高指挥官,他一死仗还怎么打?为了稳定军心,曹军将领郭淮等人紧急推举张郃为代理都督,全军退到了汉水北侧。

第二天,刘备率军向汉水进逼,却发现曹军并没有紧贴对岸安营扎寨,以防止自己渡河,而是留出了一大片空地。

其实这是郭淮的计策:汉水水流平缓,刘备如果想强渡,拦也拦不住,不如留出一片空地故弄玄虚,让刘备不敢冒进。

刘备果然心生疑虑,没有渡河继续追击,曹军得以退回阳平关坚守。刘备手下的将领高翔在阳平关被曹真、徐晃击败,曹军暂时稳住了战场局势。

不过到这时,刘备的优势已经非常大,曹操觉得自己再不亲自出马真不行了,于是便亲率十万援军抵达了阳平关。见曹操到来,刘备也退回了定军山,两个老对手终于又在战场相见了。

接下来,双方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刘备凭高据守,曹操则派军猛攻。由于仰攻艰难,曹军死伤惨重。

不过被持续攻击的蜀军,情况也说不上乐观。有一次,局势不利,但刘备打得上头了,冒着铺天盖地的箭雨也要继续作战,被法正用身体拦住了。

刘备大惊,急忙喊法正避箭,结果法正说什么都不躲,刘备这才冷静下来,拉着法正一起撤出了战场。

在持久的消耗战后,汉中已经尸横遍野,此时刘备找到了一个破局的方法——断曹操的粮道。他让赵云和黄忠不断去劫曹军的粮草,就算劫不到也能骚扰、恶心曹军。

有一次,黄忠看到曹军在北山下运粮,觉得是个好机会,于是他带上了赵云的部队去劫粮,结果却被曹军包围了。

赵云见黄忠过了约定时间还没回来,便亲率轻兵前去接应,结果正好撞上了曹操大军。曹军紧追不舍,一路追到了赵云的军营。

此时赵云玩了个“空城计”:大开营门,收起旌旗,停息鼓声。曹军怕赵云设了埋伏,不敢进攻,便选择了撤退。

赵云见曹军撤退,又发起突袭。曹军看到赵云敢冲出来,觉得“必有伏兵”,于是慌忙逃窜,人马自相踩踏,损失惨重。

接下来,刘备又派自己的养子刘封去阳平关前叫战。曹操大骂刘备让儿子出战,说自己也要叫儿子曹彰来,比比谁的儿子更厉害。然而,当曹彰日夜兼程赶到长安时,曹操却已经从汉中退兵了。

这段时间,曹军死伤惨重,士气低落,逃亡者很多,曹操不想再在汉中耗下去了,他下达了那个著名的口令——“鸡肋”:汉中在他眼里已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不得不弃了。

其实刚得到汉中时,曹操就把汉中的人口大量迁往了北方大本营,汉中对曹操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反正地盘曹操有的是,也不差这一个。

夏侯渊死后,曹操知道汉中战场大势已去,他亲自来汉中是抱着能打赢最好,打不赢至少也要把汉中军团接出来的心态,并没有想在这里和刘备决一死战。

但对刘备来说,汉中却是事关生死的关键之地,整个刘备集团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倾尽所有也要拿下汉中。从战斗的决心来看,刘备能赢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曹操撤退后,刘备占领了汉中全境,他的地盘也连成了一片。没多久,刘备进位汉中王,来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兵法分析

《孙子兵法》的前几篇,内容大多是军事行动发起前的准备和理论:如何运用谋略、如何调度资源、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借势顺势、如何找到最佳的出击机会……而当双方已经开始军事行动时,内容也就来到了实际的战略层面。

“军争”要争的,其实就是战场上的主动权,包括有利的地形、有利的时机、有价值的战略资源等。

在《军争篇》中,孙子重点强调了“迂直之计”:要学会以迂为直抢占先机,即使比敌人晚出发,也要先一步到达预定战场,这样就能以逸待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比敌人晚出发却要先到,听上去就很难,所以孙子也做出了警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军争有好处,但也有危险。军争是必要的,但不能乱争,要讲章法。

“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孙子提出的军争原则。要想办法使用计谋出奇制胜,要根据能获利多少来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分散或集中兵力来变换战法。

在敌人士气旺盛时,避免与敌人正面交战,等敌人士气低落时再出击。

汉中之战的关键转折点,毫无疑问是“定军斩夏侯”。刘备不在阳平关和夏侯渊“死磕”,而是转移到定军山上凭高视下,这就是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之后法正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骗得夏侯渊分兵,最终将他一举斩杀——这就是“以诈立”,“以分合为变”。

失去主帅夏侯渊后,曹军士气低落,刘备占据了战场主动地位,四处寻找机会追击曹军。

等曹操到来后,曹军士气有回暖趋势,刘备又开始据守,通过持久的消耗战,不断增加曹军的伤亡,消磨曹军的锐气。

最终,曹军士气每况愈下,难以逆转局势,曹操不得不撤军,刘备赢下了这场大战——这就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拓展到其他领域,这些原则也非常好用:面对比自己强大或者势均力敌的对手,应该想办法抢占先机,占据有利的条件,让自己更加主动。

在对方的优势阶段,我们要避其锋芒;在我方的优势阶段,则应该果断出击,一招制胜。

在《军争篇》中,孙子还提出了一段关于军争的著名比喻:“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动的时候该怎么做,静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孙子都一一讲明了。

这段比喻简明扼要,因此传播极广。它传到日本后,还被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武田信玄简化为“风林火山”四字诀,写在了自己的军旗上,从此在日本文化中备受推崇。 huygbzOnV8bWGFGTWHX4gS9lziNwNEBBoI7hxWZYs09y4GL7+XlcDlSsVCbr3l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