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年纪轻轻,为何隐居?

2

公元740年,王维失去了生命中的两个好朋友。

一个叫张九龄,另一个叫孟浩然。

先说张九龄。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一个闭环。

王维的伯乐名叫张九龄,张九龄的伯乐名叫张说。

张说任宰相时,提拔了张九龄。后来,张九龄也登上相位,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提拔有才之士。

王维给张九龄写干谒诗,受到赏识,于是重返朝堂。

后来,非常擅长权力斗争的李林甫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并成功将张九龄排挤出朝堂。

从此,大唐相对开明的政治时期终结。

在得知张九龄被贬到荆州后,王维很是气愤,写诗一首: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两句,犹如苦苦诉说:“敬爱的张大人,您对我有知遇之恩,所以现在我最思念的人,在荆州。”

全诗字里行间,都是王维对张九龄的挂怀。

对王维来讲,恩公被贬,意味着自己的政治追求的幻灭。

张九龄收到王维的诗后,感动地回了一首:

答王维

荆门怜野雁,湘水断飞鸿。

知己如相忆,南湖一片风。

沮丧至极,王维无力改变现状。

他干脆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再来说说孟浩然。

那时候的诗坛,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两人都写山水田园诗,诗风相近。

王维与李白互相不怎么往来,但孟浩然跟王维互为知己,同李白也是好朋友。

孟浩然这个湖北襄阳汉子,比李白和王维大十二岁。

在交朋友这方面,孟浩然确实很有一套。

他靠的主要是真诚,他的诗句也在这样的真诚之心下,显得干净、淡雅。

当代诗人闻一多评价说,唐诗到了孟浩然手里,产生了思想和文字的双重净化。

一向狂傲的李白,在面对孟浩然时,也会收起狂傲,只剩下满眼钦佩。

公元728年,孟浩然赴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729年,王维来到长安,在长安大荐福寺跟随道光禅师学道。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相识了。

两人都喜欢写山水田园诗,有共同的话题,这让他们聊得很投机。

孟浩然也曾有机会接触到权力中心。

那次,老孟在王维的办公室闲聊,忽然大老板玄宗来访,孟浩然慌忙躲到床下。王维不敢隐瞒,如实禀报。玄宗大喜:“我早就听说过孟浩然这个人,但一直没见过。为什么害怕得要藏起来呢?”他将孟浩然叫出,命其吟诗。

孟浩然拜了两次,朗诵自己所作的诗,其中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这两句是说:“没才能的我被明主放弃,体弱多病的我被故人疏远。”

对此,大老板玄宗自然心知肚明。

玄宗认为是孟浩然不努力寻求官位,却非要把不得志的责任推到自己身上,非常生气,让孟浩然回去。从此,老孟变得更加心灰意冷。

729年,冬天返乡的时候,孟浩然给王维写诗一首:

留别王侍御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这首诗读来像不像孟浩然搂着王维痛哭?

王维呢,一个劲地拍着孟浩然的肩膀,安慰他:

“别哭别哭,快回老家享受生活吧!”

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借诗劝老孟:“回到老家,有什么不好?既不受世俗污染,又能生活在优美的风景中。”

后来,孟浩然真的彻底隐居了。

公元740年,王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知南选,职责是帮助朝廷在南方选拔人才,当时他途经襄阳。

王维兴冲冲地去找孟浩然,想和他分享自己的近况。

结果,有人告诉他,老孟已经过世好几个月了。

原来,740年,王昌龄自岭南遇赦,北归途经襄阳,孟浩然听闻消息非常高兴,宴请王昌龄。尽管医生多次嘱咐孟浩然不能吃鲜鱼,但孟浩然特别热情,忘掉了这项忌口,食用鲜鱼,结果引发背疽,不治而亡。

王维悲从中来,写下悼诗一首: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洲。

此诗融情于景,可谓语短情深。

朋友已逝,如江水东流,唯能追寻遗踪以寄哀思。

盛唐最出色的两个山水诗人,就这样天人永别了。 mbKvtRYpjYNnB5N/g9HTCCf+zE+1kaFrO5/vsRm/XUy19servYOqCYS6TwBfSlU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