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 1962 年 11 月出生,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因为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二哥从小与几个哥哥姐姐一样历经坎坷磨难。他还在弄怀村小学上学时,因为要帮父母干农活、挣工分,几乎半工半读。虽然上学时间极不稳定,但二哥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功课并没有因此而落下。
念完高小,二哥就到邻村的宋平村继续逐梦,念初中。彼时,虽然大哥大姐都已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力,但大小都要吃饭的十张嘴依然让家里陷入困顿与窘境,饥饿也不时缠绕着我和弟弟的童年。二哥的初中时光也蘸满了酸楚。后来,他在回忆中透露:他彷徨过,亦曾几度有放弃继续求学的念想,但不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不想一辈子与泥土打交道,苟且在并不想要的日子里。就是那样的信念,让他一直坚守着最初的梦想。二哥念初中的那几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上课时间没有充足的保证。不久,因诸多原因学校被迫停办。无计之时,二哥不想就此失学,他还有宏图远志,又到县城的中学碰碰运气。也许是被其诚心所动,或是学校领导慧眼识才,二哥幸运地被学校收留。从此,命运之神为他点燃了希望之灯。
远离故土与亲人,未满 14 岁的青涩少年就这样在陌生而又喧嚣的县城里继续追逐梦想。虽然上课较之以前正常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也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但家境贫寒带来的一切负累与寒碜依然让他举步维艰,度日如年。有一年临近暑假,由于缺米断粮,二哥被迫空着肚子徒步回家。从县城沿着三级砂石公路走到乡里,又从乡里沿着崎岖的山路翻山越岭,过河涉溪,到家时,已是暮色苍茫。他说已记不清那天是怎么回来的了,只记得沿途喝了一次次山泉,摘了一个个野果果腹。每次想起那难以忘却的情景,二哥就热泪盈眶,唏嘘不已。
野草般顽强生长的二哥念完初中后,又以令人艳羡的成绩到龙合乡上高中。彼时,不少乡镇还设有高中,只不过是两年学制。
路遥说:“中学时代的生活啊,将永远鲜活地保持在每个人一生的记忆之中;即使我们进入垂暮之年,我们也常常会把记忆的白帆,驶回到那些金色的年月里……”然而,在那个饥馑年代,二哥的高中时光更多还是不堪回首。对于一个出生于乡村,求学路上磕磕绊绊、学学停停的农家子弟而言,坚持读完高中,最后还能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高考,二哥已然是命运的宠儿了。在千军万马挤着独木桥比拼的浪潮中,二哥如意料中一样落榜了。虽然有思想准备,但他的内心还是烙下了无法言说的隐痛与悲愁。
回到家中,二哥并没有气馁与消沉,发誓要帮父母撑起这个家的四梁八柱。第一个月他就响应乡政府召唤,背起锃亮的药箱成为一名村医,开始用铿锵的脚步丈量村村寨寨的山间小路,青春矫健的身影,从这一山翻过那一山……
第一个月领到 15 元薪水,二哥全部交由父亲安排用度,解家里燃眉之急。正当全家人还在为二哥领到工资欣喜欢悦时,一纸通知书寄到村子,让二哥参加乡干考试。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虽然没有充裕的时间备考,但凭着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加上自信与一股倔强劲儿,命运女神这回眷顾了未曾放弃向前奔跑的二哥,他以优异成绩榜上有名。走完政审、体检等程序后,没几日,二哥就被分配到遥远的、与越南只有一山之隔的那坡县平孟乡念井粮站履职。彼时,二哥未满 18 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离开家的头天晚上,二哥和我相互搀扶着手举肩顶茅草垫到尚未封顶的屋脊为泥墙遮风挡雨的那一幕,成为我沁骨入髓的记忆。翌日,二哥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全家人的祝福与牵挂,踏上了崭新的人生旅途……
二哥到念井粮站工作两年后,我也小学毕业了。然而,毕业之时也意味着停学。那年,整个毕业班无一人考上初中。彼时,三哥正在百色念师范,为了他的学费及开销,家里卖牛卖马,已经欠下不少债务;弟弟还在念小学,家里的境况极其窘迫,我想复读无异于痴人说梦,前程云遮雾罩,父亲为此满脸愁绪,一夜衰迈。
还好,父亲是一个有思想觉悟的人,也是一个开明豁达的人,他识文断字,深谙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昏暗摇曳的煤油灯下,他给远在边疆工作的二哥写信,把我的遭际与他商量。接到家书后,二哥不假思索即回信决定让我随他去念井村继续上学。
那年秋天,村子的山弄田畴欣欣向荣,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带着几件旧衣服和几本旧书,我告别父母,告别乡亲,跟随二哥远离故土,开始了新的一段漫漫求学之旅。
“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现在想来,二哥那时的决定成为我穷途末路之时的救星,把我从无助的黑暗引向光亮。今天我能从一个穷山僻壤的村寨一步步走出山外,走进县城,走进城市,走进高校,走进政府机关,又辗转几个市直单位工作,转折点便是去念井村。
1983 年,因工作需要,二哥从念井粮站调到北斗粮所,我又随他转到了北斗小学。半年之后,我从北斗小学考上了北斗初中。在北斗村那年,是我懵懂少年时最难忘的岁月,我不仅逐渐摆脱身上的土气,还结识了新的同学和玩伴,几位老师的栽培也对我影响深远。北斗的求学经历迄今亦不时在记忆里浮现。
一年之后,二哥参加全县成人考试,桂冠上榜,考上了百色财校。由于远离父母,我在北斗村举目无亲,也没有了生活的依靠,无奈中我又转学到了龙合初中。虽然二哥不能如之前那样早晚照顾我,但那两年上学的所有花销都是二哥汇款给我的,就连作业本也是从百色邮寄给我。我当时还没怎么体悟其中的用心良苦,现在想来其蕴藏的温润关爱犹胜父母,不禁热泪盈眶。
我到县城念高中,时逢二哥从乡下调到县城,我又有了家一般的倚靠,吃穿用度全都来自二哥。高中三年,我能衣食无忧,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奋发读书,砥砺前行,亦是因为二哥给我创造的良好条件与舒适环境,让我在高中期间一直保持品学兼优并脱颖而出。毕业时,学校保送我到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百色学院前身,以下简称“右江师专”)深造。我喜极而泣,深知那份荣耀的降临与命运的眷顾背后一直是二哥的默默鼓励与爱,二哥对我的爱如父爱一般厚重啊!
大专学习那三年,我大部分生活费及假期往返盘缠都是二哥帮衬和提供的,工作后用的第一部手机也是二哥慷慨赠予的。
时光回溯,情怀如初。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二哥已到快要退休的年龄,我也已经年过半百,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如今,我们都已经远离了饥饿与贫寒,经历的苦难也已经成为过往。工作之余,回忆那些年经历的苦难,总忘不了跟随二哥四处奔波求学的那些日子,忘不了他的点滴恩情。“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二哥对我的成长影响深远,我将一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