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井记忆

仲夏一天,为给去年去世的父亲办脱孝仪式,我回了一趟乡下老家。间隙,又习惯来到早已不复存在的古井旧址逗留徘徊。

古井离我家祖屋不远,只有五十多米,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听村里最年长的老爷爷说:古井建于 1918 年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那个凿井而饮、耕地而食的饥馑年代,一口长年甘甜清冽的井水意味着什么,恐怕只有还健在的老一辈父老乡亲以及我的同龄人才能深知,才会心存感念。正是那口村里唯一的古井滋润养育了我们,才有一代代人从幼小长到青年、中年,甚至是耄耋之年。

古井是全村人的生命之源。是啊!水是万物之源。“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说的也是水对万物的滋润与恩泽。那些年,村子不通自来水,全村五十多户共二百多人的日常饮用水全靠那口深不足十米、宽不足两米,四周石砌而成、浑圆形的古井滋养供给。记忆中,一年四季,古井旱天不枯,雨天不涝,清澈碧透,泉水从泉眼里日夜漫流,水声时大时小,时而叮咚入耳,时而断续呜咽。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古井像一位青春永驻的慈善母亲,滋养着村里的一代又一代人。

清晨与傍晚是古井最忙碌、最喧嚣的时间。

晨曦初露,村妇爽朗的笑声让古井从梦中醒来。通往古井的石板路上,不仅有匆匆步履的踏踏声,也传来木桶相碰的声响。忙碌而有序中,挑水的人们相互谦让,壮的谦让弱的、男的谦让女的、大的谦让小的。当一担担清澈甘甜的井水蓄满了家家户户的水缸后,古井又恢复了它的宁静与安详。

落霞满天,暧暧远村,袅袅夕烟。当人们纷纷从田间地头荷锄归来,又挑着水桶到井边取水。这时,无须如清晨那样急着下田下地,人们通常稍停寒暄,家长里短,共话桑麻;或相互递烟,倚靠柳树小憩。时序更替,年复一年,古井就这样一直滋养润泽着村子的人们,也见证了村子的变迁与沧桑过往。

古井是男女青年孕育爱情的伊甸园。古井四周草木繁茂,四季花香,井口那棵高大粗硕的柳树是古井清流不断的源泉。它不仅日夜蓄养水源,还是古井忠诚的守卫者。每年春风吹拂,柳树泛绿吐翠,披上娇黄嫩绿的新装。微风下,柳丝像仪态万方的翩翩舞女,袅袅娜娜飘动着,诠释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迷人美景。一些互相心仪或爱慕的男女青年在白天劳作后,夜晚相约于古井的柳树边,互诉相思。皎白的月光不时映出女子羞涩的脸庞。当月亮躲进云层,古井旁仿佛只剩他们加快的呼吸与心跳,虫鸣蛙声此时也寂静了下来……那些年,我还不懂事,但每当看到他们在古井边眉目传情,窃窃私语,难掩喜悦,我心中就有一股温馨的热浪氤氲流淌,也期盼自己快快长大。

我的三个姐姐无一例外,也把古井当作她们芳心萌动的伊甸园。她们在古井边唱了几年的山歌,不仅唱着水井的甘甜,也唱着她们的初恋情愫,直到唱进了洞房,把爱情唱成了永久的日月星辰。

古井边是孩童快乐无忧的乐园。小时候,放学或假期,放牛砍柴回来,我和伙伴们不约而同奔向古井边,或追逐嬉戏,或搬来石头拦坝筑池,修建属于我们的浴场。建好后,我们迫不及待跃进浴场享受夏日清凉。浴场虽然水位低浅,只勉强淹过我们的身子,却令我们仿佛沐浴于浩瀚的水的世界。我们抓小虾,捉螃蟹,追蝌蚪,打水仗……嬉闹着、疯喊着,玩累了就斜躺在水里抬头仰望。视线里,空中到处都是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蜻蜓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或高飞盘旋,或轻盈低掠,有的还成双成对将尾巴在水面上轻点。“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应该就是眼前的美景了吧!远空的白云舒卷着悠悠而过,四周各种野花争相开放,空气中弥漫着缕缕清香。我闭上双眼,自由地呼吸着,贪婪地享受着……我们恣意的嬉闹声久久回荡在村头。

是的,我可能永远都走不出对古井的牵念。古井边的水池浴场成为我快乐童年的摇篮,被姐姐唱成爱情的归宿的山歌温润着我童年的记忆,古井旁纯朴的民风乡情永远在我生命的长河里流淌。此后那些年,虽然故乡修通了公路,通了电话,有了电灯,有了互联网,用上了自来水,但每次返乡,我都少不了到古井边寻找最初的梦想,寻找当年古井边遗落的童话世界,寻找直到如今我也没找到的一些东西。

时过境迁,岁月漫漶,村子里的青年大多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了,古井开始有了一些颓废衰落的迹象。当人们不再挑水,古井就失去了昔日的欢腾与生机,这让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被村民们视为村子象征的柳树不见了,曾经不绝于耳的鸟鸣蝉声、衔泥垒窝的燕子、恋爱交尾的蜻蜓、月光下响彻的山歌、母亲摇动旋转的纺车、佳酿的醇香……都只有在记忆中浮现。

正当我陷入沉思,儿时的玩伴,也是现在的村支书正好路过,要去古井边上的大水池巡查水势。他问我是否同去,我欣然应允。不远处,一个高十米、直径八米的大型水池呈现眼前,池面宽泛,碧水轻扬。时值傍晚,余晖照映在清澈的水面上,点点金色的光芒轻盈摇晃着。发小告诉我,为了解决整个村子的人畜饮水问题,几年前县政府专门拨付资金在古井的附近修建了这个大水池,建好之后村民的饮水用水变得十分方便。

是啊!不仅故乡饮用水已无忧,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县政府还拨了不菲的资金给村子进行“穿衣戴帽”工程及巷道硬化,装了路灯,建了村级服务中心。站在大水池的堤坝上俯视,整个村子掩映在婆娑树丛中,俨然人间仙境。村集体发展的种桑养蚕、养牛、种果等产业态势良好,这给2020 年全面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俯下身子,双手捧起水池里的水吸进喉咙,清爽的惬意甜遍我的全身。闭上双眼,童年美好的回忆瞬间浮现脑际。

一天接续一天,一季更替一季。离开家乡三十年了,今天的家乡已经焕然一新,村庄的四周林木繁茂,物产丰饶,父老乡亲丰衣足食,安逸闲静,家乡也逐渐成为一方富庶宜居之地,我不禁心生快慰。 wspOXBQ/Ig8LNfuXpUXjFYJOEYI6BuuPhMi3FgIkSxy/V+uiq9qvzLy5fY6Nuv8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