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社会现在正在经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世代交替。五年前,我去新疆招生,第一次看见00后的报名表,一下子感觉一百年翻过去了,新的一代人登上舞台。可欣悦中也有担忧,为什么呢?我看到考生的父母给孩子填的志愿都是热门专业,考虑的是未来,专业好,以后工作好,收入好。但是孩子们却有一些新的想法,内心喜欢什么,到底以后的生活之路怎么走,他们有自己的愿望。但父母带着考生来咨询的时候,孩子都不出声,默默地坐在一旁,都是父母问来问去。

我觉得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以青年为中心,在所有的建设中,建设未来的人最重要。二十多年之后,90后这代人开始管理社会,那必然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时代,一个中国有史以来没出现过的社会。过去的农业社会一直是一个家族社会,是一个讲究整体性的社会,也是一个价值一元化的文化系统。人们追求“人上人”的身份,像攀爬金字塔,立德、立功、立言,努力将自己变成优越者,把自己的社会身份或等级往上升一层,甚至升好几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这么一个秩序,从整个国家来看,也是这样一个文化和道德系统。

就今天来说,价值在发生变化。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思想解放开始的。在规模宏大的经济建设中,全社会都很努力。从历史发展的基本原理上说,关键的历史阶段特别需要个体生命的激活,需要每一个人释放出自己的创造性。但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依靠的是千千万万人构成的“板块运动”,依靠“人口红利”,很多生产力来自简单劳动的累加。因为我们是后发国家,出发于低发展阶段,是追赶型社会,需要付出比发达国家多几倍的艰苦努力,才能逐步追上去。

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推动着火车、轮船到处跑,我们是慢了太多年,吃了太多苦头。将来的人写中国今天的历史,肯定会给予如今的中年一代高度的评价,他们太辛苦,付出太多,用血汗打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工们制作的一亿条牛仔裤用来换一架波音飞机,就是这样简单的劳动集合,积累了后来的高速度发展,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在哪里呢?这在当时,还很难细想。

改革开放已经四十五年,站在今天的历史新节点,我们会明显地看到:经济建设的成就堪称奇迹,整个国家的人均GDP从1978年的两百多美元,提升到2022年的一万两千多美元。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当下的衣食住行完全是新面貌。以前的工作经常要出差,出行最怕的是晚上住宿,因为很多旅店设施简陋,每一层楼中间有个走廊,两边的每个房间里面有四张床。碰上阴雨天,被子都有点潮湿。出门在外,人的消耗非常大。尤其是路途漫长,上海到昆明要乘坐六十三个小时的绿皮车,车里没有空调,也买不到卧铺票。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国民的付出相当大,投入产出比也很低,活得很辛苦。在那个奋斗的岁月里,个人的幸福不是核心价值,社会提倡的是“先治坡,后治窝”,生产是第一位的。而当今,中国社会早已进入大流动时代,旅行条件提升非常大,高速公路、高铁、飞机,还有密密麻麻分布的各种设施不错的酒店、客栈,人活得更体面。然而,还是有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与物质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比起来,人的建设严重滞后。这体现在价值观、生命观、世界观还很单一,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还非常雷同。这种千人一面带来个深层的问题:物质生产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充分转变成普遍的幸福生活。因为在这种单一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人们互相攀比,比地位,比财产,比房子,从“比”中获得优越感,获得幸福感。其实究其到底,它不叫幸福,是立足于相对性的快乐。

人的建设为什么会这么单薄?因为还缺乏一个成熟的思想积累。五四运动以来,有很多新观念——自由、科学、民主,还有很多新思潮。但仔细想一想,这些新文化都是外部世界涌来的,并不是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历史实践沉淀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后发展国家的特点,看到发达国家走得那么快,觉得他们的观念也是最先进的,将他们的观念与思潮作为自己的诗和远方去追求。但是真正的力量来自思想,思想必须要经过好几代人的试错性沉淀,经过曲折的历史变迁,经过很多坎坷,才能尘埃落定。经过这样的淬炼,整个社会的意识才有普遍的深度。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点。

虽然有这样的差距,但我们丝毫不必悲观,相反,我们要有极大的文化自信。为什么?因为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中国人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唯一的整体性文明变迁。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的时候,整个国家仅有19%的人是城镇户口,基本上是个农业国,现在的爷爷奶奶们,都是属于农业文明中人。而父母一代,几亿人一起努力,打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化,全体系、全要素,他们的一生奋斗在工业文明中。而现在的90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新物流,直到今天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都具有鲜活的后工业文明特征。三种文明、三代人叠合在一起,能互相看见,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们生活的四面八方都弥漫着差异性,不同的文明与文化又相互衔接,中国人的这个体验在人类历史上是没出现过的。这是一个巨型文化共同体的全新社会基础,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思考价值。同时,这种状态也让我们进入了“归零时代”,以往的古老遗训失去了有效性,整个民族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前景。这是个什么景象?是中国人面向大海的深呼吸,是古老民族以宽阔的跨度拥抱全世界,要在文化领域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人类创造的清新文明力量,重新出发。我给研究生上课的时候,一直告诉学生,要把传统的中国地图转动一百八十度,体会一下大海在上的新视觉,走出大陆国家的心理惯性,看到我们年轻人的未来,现在已经属于无垠的新版“大航海时代”。这是一种新的态势,需要面向全球的新意识。

虽然,我们还有深切的忧患,忧患年轻的一代精神深处还有太多太多的空洞。生活节奏太快了,步履匆匆中,来不及反思,更来不及品味,人们带着巨大的精神空缺向前冲,缺乏生命体验和生存反思。《孟子》中有段话极其宝贵:“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什么是“科”?就是河床上的沟沟坎坎,水流前行的时候,都是先把那些沟坎填满,然后再往前流,所以河流总是很丰盈、很从容,有自己的波浪和脉络。而我们今天的年轻人,遇到那么多坎儿,根本没时间细细体悟,就不得不追赶别人的脚步,带着内心深处大量的沟沟坎坎,直接往前奔。

这是青年文化中很大的问题。当代中国青年的生存体验超越了祖祖辈辈,年轻人在文明的三代叠层中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因子,生命中有内在的多元性。但是,生活的真实需要两个方面来构成:一是生命历程的多样和跨度,二是个体对自己这种多样和跨度的深刻认识。目前状况是:到处都在流动,求学,求职,年轻人身上积累了特别丰富的东西,但有多少人真正能意识到自己很了不起?年轻人的生命有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储存,但都积压在无意识中。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可以分成三部分:真实的自我、意识到的自我、理想中的自我。在三重自我中,一个人意识到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往往有巨大的错位,与那个理想中的自我也格格不入,特别分裂。分裂中充满了焦虑、抑郁和压力。

如何形容这样的心理态势?可以用一句俗话来表达:端着金饭碗讨饭吃。他们身上有那么多历史赋予的无形精神财富,太独特了,太宝贵了,但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尤其是没有悟到,今天的年轻一代要迎接的是差别时代。什么是差别时代?是与等级时代相反的新阶段。封建社会是垂直社会,一层一层向上叠,人们追求做“人上人”。“人上人”的外在表现,是通过各种外在的显性形式彰显自己,通过大宅、豪车、珠光宝气的穿戴来体现自己的财富与权力。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但生活观念的单一化,还是处处可见。小学中学为什么要努力?因为要考个好大学。为什么要考好大学?因为要找个好工作。为什么要找好工作?为了得到更高的薪酬——这样的逻辑,比比可见。在这个环环相套的逻辑中,人很容易深陷在内卷中,也无力抵御“996”的压力。当下还缺乏大批的富于人文精神的企业家,缺乏用新的技术、新的认知、新的工具焕发活力的新型企业文化,无法大规模地通过创新提高效率,避免年轻人加班,给他们一个特别好的生命成长环境。企业家们有历史性的责任,让年轻人工作以外的八小时温馨而自由,喝咖啡,听音乐会,看电影,读书,文化交往。这才是年轻人的活性啊!他们的生命在这里,恋爱在这里,创造性在这里,种种有热度的东西都在这里。一声“加班”,这些自由时间都丧失了,重重的压迫感中,他们失去的是青春最美的一些可能性。

所以,我们今天要从头思考,思考生活的道理。差异时代,纵向的垂直社会倒下来,变成了横向的,人们不互相攀比,每个人都在横向上有自己的出发点,有自己的独特的来龙去脉,有独立的社会价值,和而不同,互相给光。中国社会的下一步发展中,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物质需求,新增长出来的需求大量爆发在文化创新和内容生产领域。通俗一点儿说,是一代年轻人在小康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大步走出物质生活的“安身”的阶段,开始走向精神文化方向上的“立命”。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变迁中,一个人的价值,首先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独立精神内核,有没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创意能力。没有这种差别性,一个人就无法与其他人进行有价值的交流,无法用自己独有的语言讲独有的故事,也很难与人进行生产性交换。没有这些,就走不出同质化的精神单薄,不能拥有生命的自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讲启蒙运动的时候,特别提到,这世界上太多的人习惯于让别人决定自己的选择,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这已经成为这些人的第二天性。一旦让他们自己去做决定,那是极端的痛苦。

从这个角度观察,我感到目前很多年轻人存在着种种发展性的困境,具体地说,体现在六大方面:一、大时代小格局;二、有激情无信仰;三、高欲望低价值;四、有职业无事业;五、快流动低情感;六、有年轻无青春。不走出这些困境,年轻的生命就无法腾飞,只能活在别人的编程中,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那个年轻的男主角日复一日地生活在繁忙的小城里,人人都很亲切,最后他才发现,自己周边的一切都是布景和道具,连他谈的恋爱都是被人设计的。又像小说《海上钢琴师》,那个名叫“1900”的男人在船上出生和长大,只会弹钢琴,在八十八个琴键的世界里怡然自得。一天,他忽然看到船窗外走过一个年轻的姑娘,一眼爱上她,心心念念。最后,他下决心离开船,在纽约登岸,去找那个姑娘。他一步步下船的时候,大家都祝福他,可是他沿着那个木板走到一半,忽然停住了——眼望纽约这个茫茫大城,一切都不确定,远远不如八十八个钢琴的黑白键可控。他终于一掉头,又回到船上去了。

我们今天的中国的青年,今天的中国人,希望无限。这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时代,在不再循环的全球化发展中,我们行动中打开的每一个时空,都有各种可能性。古代人们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今天的活法是“出了罗马路条条”,各人有各人的方向,各人有各人的原创,这正是横向社会的特点。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应该站在这个历史的核心,参与这新现实的运动,活在这伟大的价值中。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建设性的时代,每个人把自己“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坚定追求,汇聚起来,打造国家万众创新的新境界。

梁启超在1900年写下《少年中国说》,笔下有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这是多么殷切的声音!在空前宏伟的全球化新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变得幼稚了,都是“少年”。现在的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是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每年在这个时间点上,都知道自己所处时代的学生,要翻开新课本,汲取新知识,打开新观念。这就是整个国家的精神青年化,是我们心灵上的逆碎片化,是对生命和世界最深情的挚爱。所有的年轻人都要拒绝未老先衰,拒绝内心的固化,珍惜自己的价值。

因此有了这本书,它聚焦当下年轻人的六大困境,一起言说,一起倾听,追光蹑影,迈向未来。期待用这本书与年轻人们同行,共探未知,齐心凿空,为建设充满成长力的新天地而奋力。 pOYKBlgVTXMudarhWg+2fJK9vKjfOYnf4/hahQSaFcQxVPOzVcCPqrpJMSKk1Q/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