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讲述故事的角度

我之前提到过,是许多细碎的故事堆叠起来,构成了你人生更宏大的叙事。在这其中总有一些故事会反复浮现在你的脑海中,总有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会让你在一生中不断地去复述,而这都是有原因的。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里,瑞塔向我讲述的她的第一个人生故事是“爱就等于痛”,这是她从自己与成年子女疏离的关系,以及她经历的几段艰难的婚姻中总结出来的。由此,她决心不再与任何人约会。但经过我们在治疗中的共同努力,瑞塔意识到,她所经历的、她所认定的“爱就等于痛”,其实是她在这些关系建立之前就已经下定的结论,而这个观念也渗透到了她之后建立的每一段关系中。这条故事线从她孤独的童年贯穿至她的婚姻、她为人父母的经历,也延续到她和“亲人家庭”以及麦伦的互动中。

我想说的是,你还不知道哪些故事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想太多,只管去讲述那些自然而然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故事,不要刻意去挑选那些你认为具有关键性,或在你看来与当下现状相关的故事。以下的每一个练习都会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你的故事。这一章的目标是要你写下一些关键的故事,但不必急于一次答完所有的习题。我们之后会常常回来重新审视这一章中你写过的内容,所以你大可以留出一些空间,日后总会有些隐藏的故事慢慢浮出水面。

人生是一部多幕剧

在下面这个练习中,我们会将你的人生故事拆解成许多“幕”,就好像一部电影或舞台剧那样。请记住,这只是故事目前的样子,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份草稿。这份草稿反映了你和过去的关系,也为你生命中发生过的事情赋予意义——包括喜悦、爱、失落、痛苦、感到敬畏的瞬间,还有与他人心意相通的经历,或是感到孤独寂寞的时期。而此时此刻你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你或许还记得《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的第41章中曾经提到,我们都经历了艾瑞克·埃里克森提出的社会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个性在社会环境中的建立和发展,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和理解人生环环相扣的每个阶段。按照埃里克森的说法,我们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必须度过的危机。比如在青春期,你会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面对自己被赋予的各种社会角色感到困惑,但也不得不努力应对。等到了中年,人们常常会在一种对创造的渴望(感觉自己还有能力去创造和生产新东西)和趋于停滞的状态之间进行角力。

当时年近70岁的瑞塔正在经历“自我实现/绝望”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她试图找到一种完满的感觉,让自己觉得人生过得是有意义的(自我实现)。然而,她却被过去未能释怀的悔恨吞噬着,这让她感觉陷入了绝望的循环。即使当她的生活出现转机——当“亲人家庭”张开双臂拥抱她时,当她和麦伦坠入爱河时,当她开启蓬勃发展的艺术事业时,她依然无法享受这些时刻,因为过往的痛苦不断地在给当下的美好生活捣乱。那是因为她还有些几十年前产生的重大危机没完全处理好,她不知道该如何编辑生命中的那些故事。要想摆脱这种让她无法坦然接受喜悦的绝望,她在“编辑故事”的时候需要着眼于其中能体现“自我实现”的部分。为了引导瑞塔,我问她:“你觉得你会如何给自己量刑呢?”她回答:“应该被判终身监禁,为过去发生的事承受无止尽的折磨。”在这个叙事中她完全没有被救赎的余地,也没有获得假释的机会。

接下来的这个练习会要求你回想自己的生活:是哪些事件和经历造就了当下的你?请从人生的最初阶段开始,一直写到你现在所处的年纪。你想到的无论是什么,都是重要的,都与你此时此刻的这个练习有关。我需要再次申明,现在还不是编辑故事的时候,你只需要把想到的都写下来。

第一幕:幼儿时期

你人生最早的记忆有哪些?在那些记忆的片段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哪些时刻让你有安全感,感受到被爱?又有哪些时刻让你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被爱?

第二幕:青春期早期

你容易交到朋友吗?你成长的家庭环境安定吗,还是一切都很混乱?你还记得当时自己害怕什么吗?什么又使你快乐呢?

第三幕:青春期后期

高中时你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如何?你和自己的关系又如何?(比如,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当你回想这个时期的人生,哪些“剧情”在脑中尤为突出?

第四幕:二十有余

你追逐过什么梦想?哪些梦想幻灭了?你是远走他乡还是留在故里?你建立了什么样的身份?

第五幕:而立之年

你开始质疑自己的哪些身份?你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哪些方面?你是否想要寻求伴侣或生儿育女?结果如何?你是否做出了选择?什么让你感到幸福?

第六幕:不惑之年

在你生命中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哪些具有决定性的事件?哪些人或哪些事占据着你这一段人生?是你的伴侣、孩子、朋友、原生家庭、你所属的社群,还是你的事业?

第七幕:知命之年

此刻你会如何定义自己?你是否曾经以为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实却并非如此?现在的你是否有哪一面让自己感到惊讶?有没有什么事让你想从头来过?你会如何向自己讲述那件事?(是以同情还是自责的语气?)此刻的你害怕什么?此刻的你不再害怕什么?

第八幕:年过花甲之后

你会对什么感到兴奋?你想要修复什么?有什么会让你想要尖叫?当你想到故事的这个部分,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你认为生活将去向何方?朋友和家人所组成的关系网络,对此时的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专注于此时此地

在进行心理治疗时,我们会就来访者生活中的各类事件进行大量的谈话和思考,同样也会留意“此刻”正在发生的状况。我们称之为利用“当下”来推进治疗。通常,我和来访者的交流中发生的事情——比如出现张力、感到气恼或充满温情的瞬间,就是我们会专注探讨的“当下”。比如,约翰在起初几次治疗中总是借着不停看手机和我保持距离,于是我尝试与他一起探索我俩在那个当下的状态——他不肯向我打开心扉,而我感觉自己被晾在一边。通过分析当下的状态,我们找到了更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同理,在心理自助的过程中抓住这些反思的瞬间,检视我们和自己沟通的状态也同样重要。你可以试着这么做:

先把你的手机放到一边(“放到一边”的意思是调至静音并放到另一个房间去,而不是只把它放在你手边,让自己有可能受到声音和画面影响而分心),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可以找一把你喜欢的椅子,也可以坐在沙发上或者地上。如果你愿意亲近大自然,想要坐在室外也完全没问题。然后,请你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像这样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可以让你拥有踏实和敞亮的感觉。比如说,如果你刚写下一段童年的艰辛记忆,你可以选择抛开情绪,迅速翻到下一页。你也可以选择停一停,看看有哪些感受会浮出水面。我们总是习惯迅速翻过当下发生的事情,暂停一下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这个习惯,获得一个不同的视角。其实你自己也很清楚:有时那只需要一分钟。

当你静下来了,可以试着用下面这些问题帮助自己细细思考:

此刻有哪些感受涌上你的心头?

你的身体有什么样的感觉?(胸口有紧绷感吗?胃或指尖有刺痛感吗?腿在动吗?是否感觉身体轻盈一些了,不那么沉重了?呼吸是深还是浅?)

你现在想做什么?(想要花一整天来做这些练习,还是想把这本手册扔到隔壁房间去?想去冲个澡,还是想去呼吸点新鲜空气,顺便散散步?想给朋友打个电话,还是想开个小差,“摆脱”此刻的感受?)

你现在心里还想着什么人或什么事?你的思绪是不是又回到了刚刚写下的故事上,还是在想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花点时间让自己自由联想,看看思想和身体会把你带向何处。这可能会是你的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支线。

关于感受的故事

你之所以发觉自己很难将整个人生压缩在短短几行字里,那是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你会有许多素材需要处理。如果想写下更多内容,在这本手册的最后有一些空白页可供使用。你也需要认识到,故事的展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剧情会从一个重大的变故开启,比如约翰在很小的时候突然失去了母亲。而另一些时候,故事是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徐徐展开的,比如夏洛特和她父亲的关系,父亲从来就没有给过她持续的爱和关注。还有些时候,故事的开端需要你专注于你自身的某个部分,有时候是关于感受的故事。以下的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确定对你来说最关键的一些故事。选择一种感觉,然后写下你的故事。你要留意故事的走向,哪怕它之后会偏离最初的问题。

你可以问自己——·我害怕讲述哪些故事?
·关于友谊我有什么样的故事?
·关于爱情我有什么样的故事?
·关于自己的身体我有什么样的故事?
·关于我的情绪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哪个故事能体现我的最佳品质?哪个故事又体现了我最糟糕的品质?
·哪个故事能体现我的渴望?
·哪个故事记录了我的耻辱? l+ngBvm2fjOnZu0Eelmeomh5XD7OrqB0asjvYXU8OYL5Gzs1V+WAzVMe56YLm7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