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不可靠的讲述者
——大胆地审视你的故事

我们究竟在惧怕什么呢?这又不是要你盯着某些黑暗的角落,只要一开灯就会出现一群蟑螂。萤火虫也喜欢黑暗的地方呀。黑暗的角落里也有美好的事物,不过我们总得先去看了才能发现。

一个故事嵌着另一个故事,故事里还有故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缩影。许多细碎的故事堆叠起来,构成了更宏大的叙事,正是这些过往的篇章塑造了我们当下的现状。但谁能保证这些叙事百分之百精准呢?许多人都认为,是他们遭遇的状况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走向。事实上,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里出现过的每个人,起初也都是这样认定的。约翰来到我的诊室是因为这个世界快要把他逼疯了:他的家人总是在不停地抱怨,他身边的“蠢货”总是在给他添乱,这一切都令他夜不能寐——至少在他的认知中,是这一切造就了他当时的状态。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是环境决定了我们的悲惨遭遇。这是因为我们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局限性,这个角度忽略了重要的真相,也删减了情节。(其实更有意义、更深刻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现在的状况?让我们稍后再展开讨论。)

请不要误会,生活中的遭遇当然很重要,境遇会影响我们的人生,有些人的处境尤为艰难。但我们必须牢记两件事。首先,即使面对艰难的处境,有时我们也能创造环境。我想到的是夏洛特,她总是倾向于选择靠不住的恋爱对象,例如在候诊室里跟她眉来眼去的那位小哥。她总是在渴望和失望中反复横跳,但这样的境遇有一部分也是她自己造成的。她总是在重演童年的剧情,在那个剧情里,她在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身上寻找爱。这让她感到痛苦,但同时又奇妙地让她感到安全。一开始夏洛特看不到自己在这个剧情中的作用,她只能看到周围的场景和其他角色。

其次,我们要记住,哪怕我们无法选择自己身处的环境,我们依然有能力决定如何对自己的遭遇做出应对。就如约翰儿子的悲惨离世必然会改变他的人生,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但他依然试图让自己免受丧子之痛的折磨。只不过他采取的方式不是允许自己表现出脆弱,而是给自己戴上面具,用沮丧和愤怒来掩盖真实的情绪,或是偶尔通过出手反击来转移情绪。他让自己相信“没有什么能击碎我坚硬的外壳”,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他在难以想象的痛苦中应付着生活中的一切。但最终约翰意识到,这个设定并不能给他带来好处。当他把痛苦牢牢锁在心灵深处,拒绝拥有快乐和亲密时,只会让自己更绝望。好在他终于觉察到了这个无底洞,并开始从不一样的角度讲述一个更积极的故事。

但在一开始,约翰需要先认清自己的起点。当时他陷入了“脆弱意味着软弱”的谬论,他需要更仔细地审视自己身处的剧情。我们每个人也都一样,我们想要开始疗愈自己,或是开始使用这本手册时,也需要先认清此刻自己身处的剧情。你对现状的描述或许是对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中包括外部环境、上一辈向你灌输的真理,以及长期存在的思想及行为模式。想要开始重新编辑这个故事,首先你得把这些现状都写下来。正如我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提到过的,要了解自己,必须先抛开对自己的固有认知,抛开那些你塑造出来限制自己的人设,这样你才不会裹足不前,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活在自己给自己描述的故事里。所以尽管你自以为了解自己,但本书第一章的目标是让你抛开判断,动笔书写。这个练习的初衷是培养你观察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你才更有可能描绘出接近现实的场景。在完成不同的练习和写作命题的过程中,你会开始收获不同的视角,视野也会越来越清晰。

斟酌叙事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尝试记录当下的这一刻。我将这个练习称之为“内心快照”,即你只需记录当下这一刻的故事。

你的第一张快照

几年前,当一位69岁的来访者第一次走进我办公室的时候,我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女人:她行动迟缓,双眼低垂,耸肩弓背,动作举止比实际年龄要老十岁。而一年之后,坐在我面前的仿佛是另一位女士:她言谈生动,充满活力。她就是瑞塔。她曾因为极度孤寂和充满悔恨的生活而想要在70岁生日之际了结自己的生命。

瑞塔的这两张“快照”都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者代表着不同的特定时刻。虽然两者都无法反映出瑞塔这个人的全貌,但它们同样记载着有用的信息。每张快照都向我们展示了属于瑞塔的故事线可以有不同的发展,但在瑞塔刚来到我诊室的时候,她完全不曾看到这些可能性。

当我第一次见到来访者时,也就只能对他们有个粗浅的印象。来访者踏进诊室的时候,就算不是处在最糟糕的状态,也一定不会是在最佳状态。他们可能正感到绝望,也许存在抵触情绪,也可能很困惑,人生一团糟。他们看上去不安,可能是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心理治疗师的诊室;也可能是因为刚刚经历了流产,所以看起来很沮丧。有时候来访者满脸堆笑,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和我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但无论他们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很清楚,第一张快照不能代表这个人的全部。我看到的这一面或许刚好拍摄角度并不理想。其次,当人们试图掩饰痛苦的感觉,可能会干扰我的第一印象,但随着治疗的深入,我们还是会深入探索那些痛苦的感觉。这些摆拍的假象无法让你了解故事的全貌,正如你脑海中一瞬间的想法无法定义你整个人生的故事一样。因此,在使用这本手册的过程中,你将会有许多机会记录自己在不同瞬间的快照。而这第一张快照只是为了记录一个起点。等你实践完了整本手册,你将收获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快照,从而认清自己更真实的模样。

此刻,请静静地花一点时间,好好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要确保和自己有眼神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假设你现在走进我的诊室,我将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你?请尽可能详细地进行描述。你可以从自己的外表开始写起。你的肩膀呈什么状态?是焦虑地耸着肩还是放松地垂着肩?你看上去是平静还是焦头烂额?接下来,请仔细记录下你这一刻内心的状态——是兴奋、尴尬、焦虑,还是悲伤?请尽量不要对自己下判断,像那面镜子一样保持中立。不过,如果你曾有过发型被剪坏的经历,那你一定能体会突然在电梯门上看到自己的倒影时想要找个地洞钻进去的心情。要正视自己从来都不容易。但当你像心理治疗师那样,心怀慈悲、带着同理心观察自己时,你会意识到:你所看到的只是旅途上的一个瞬间,而这趟旅途,会通往更深入的自我发现。

此刻我看到的是:

你为何而来?

每一个来到心理治疗室的人,都有一个关于他们为何而来的故事要讲,这就是所谓的“主诉问题”。作为治疗师,我们要倾听这些故事,但不能把头一次听到的故事当作是故事的全貌。在我们和来访者共同编辑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有些主要的角色会渐渐变成配角,有些本来不那么重要的角色却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来访者本身在故事中的角色也会发生改变,跑龙套的也许会变成主人公,受害者也许会变成英雄。当治疗结束时,来访者很少会带着当初来做治疗时讲述的故事离开。

但所有的故事都得有个开头,而在心理治疗中,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主诉问题开始的,也就是那个促使来访者前来寻求治疗的问题。它可能是一次惊恐发作、一次失业、一个生命的离世或诞生,可能是在一段关系中遇到的挫折,或是无法做出的重大的人生抉择,也可能是一段时间的抑郁情绪。有时候主诉问题也可以很笼统,只是一种被困住的感觉;或是一种虽然说不清楚,但总觉得哪儿不对劲的感觉。

举例来说,当朱莉第一次来见我的时候,她的主诉问题就已颇为明显了:她刚结婚就被诊断出癌症,希望我帮助她渡过癌症治疗的难关,并过好新婚生活。鉴于朱莉的主治医生坚信她在手术和化疗之后会好起来,她不想要专攻“癌症组”的心理治疗师,她只希望作为一个新婚燕尔却遭遇特殊坎坷的来访者而得到帮助。虽然我们治疗的初衷是想要学习如何与癌症和谐相处,最后却没能如愿;但朱莉来接受治疗的初心却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叙事线索,即便在她的病情发生质变之后,她依然对自己的体验保持着坦诚,接受“人生必经的部分”。起初,朱莉知道自己需要专业帮助来应付全新的环境:那里有许多肿瘤专家,有代表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动的粉红丝带,还有正能量爆棚的瑜伽教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治疗也应她的需求而做出了调整。

不管最初让来访者选择治疗的主诉问题是什么,问题之所以显现,大都是因为来访者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我该往左还是往右?该试着维持现状还是踏足未知的领域?(丑话说在前头:使用这本手册的过程跟心理治疗一样,就算你选择保持现状,这本手册给你布置的功课也会把你带入未知的领域。)

但你现在不必担心过程中的拐点。请先开始讲述你的故事,就从你的主诉问题开始。

你的主诉问题

是什么促使你翻开这本手册的?或者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是什么促使你在阅读这一页?这个练习将带你探询你为什么想在人生故事中的这个当下开始探索,以及你希望自己在完成这本手册的所有练习之后,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以下这些问题可以帮你迈出第一步。

你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是什么样的境遇让你想要寻求帮助?

当你开始这些练习的时候,心中浮现出了哪些情绪?

你会如何描述生命中的这一阶段?

你希望读完这本手册之后,自己可以达到怎样的状态? 3B2Is1tNajaL1yb2UWK2oXny02CJkx9OYJZrZFyIrqn0M7EXWiiw6FvkN07o0WD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