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命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假如生命还剩下最后一天

有一个值得每天都问自己的问题是: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要怎么度过?

这也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曾想过的问题。如果只是无关痛痒地想一想,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只有每日不间断地反复追问自己,并赋予这个问题郑重的含义,才不会虚度光阴。

我个人的生活态度颇为简单,“朝生暮死、每日清零”。每天一睁开眼,都把这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入睡前,则自带仪式感地回顾一天的得失。惜寸阴是我虔诚的信仰,无比郑重的心态自然会把每一分钟都过得无比踏实。正是这样认真的每一天,最终累积成了我顺遂的人生。

以终为始,向死而生。只有在生命结束时,或者生命结束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才可以评价生命的意义。这反而给了我们一个“作弊”的机会,提前来设想:“假如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以生命终结反向思考意义,有助于我们做出优先排序。

不妨经常问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假如我离开了这个世界,别人尤其是我的家人、朋友会怎么评价我?

*假如我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希望能留下些什么?

*假如我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的悼词/墓志铭会写什么?

不同阶段,人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山河残破、救亡图存的时候,那些舍生忘死的先烈就是民族的英雄;在一穷二白搞建设的时候,铁人王进喜等各领域建设标兵就是英雄;在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时候,抓住风口,建立起商业帝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先锋人物就是英雄;那到了现在,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该由什么人来诠释新时代的意义?又是什么人会成为新的英雄?

过去三十年吃到发展红利的企业家和中产阶级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虽然财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但在大发展背景下,他们忙于工作、赚钱,忽略了家庭、教育等人生的其他维度。

作为具备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百折不回精神的企业家,在大变革的历史关口,需要停下来再看看,“财富”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新时代下,自己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如何拥有持续的动力?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动力。我们从小被教育、被灌输的理念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好中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就能过上体面幸福的人生。于是我们习惯了清晰明确的外在目标驱动,上学是以成绩为驱动,工作则是以升职加薪为驱动。

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反思,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压根就不会思考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之外的活法。一旦这些“天经地义”的目标出现变化,他们自然瞬间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开始陷入迷茫焦虑的旋涡,空耗生命。

唯有热爱带来真正的内驱力。

我们在行动的时候,通常都会考虑做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会计算投入产出比。然而有些事情,是我们一直都特别想去做的,它源自我们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认识,源自对一个问题的反复追问和思考:“是否我一辈子就愿意干这件事,无论结果如何,都内心欢喜?”

我们会觉得做这件事很值,即使没有物质收益也愿意去做,甚至愿意为了这件事,牺牲个人的金钱乃至生命。

事实上,这世上最宝贵的那些东西,信仰、科学、哲学、道德、秩序,都是靠一些人抱着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才得以发展的。

以我自己为例,小时候,上学不是什么愉快的事,除了看课外书,所有课我都不喜欢,那时的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桩苦差事。进入社会后,对学习这件事就有了更多的感悟和选择权,原来“学习”并不仅仅只有坐在教室里听讲这一种方式,“世事洞明皆学问”,可以根据自己做的事,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

人产生了兴趣,内在的驱动和激励就会变强,读专业书籍也会变得像读课外书一样有趣。我开始觉得学习和读书变得很纯粹,这是源自于生命的一种需要。带着功利目的去学习时的行为动机还不能算是内在的召唤,因为一旦遇上专业性特别强的东西,人便会面临一种强迫感。

于是,终身学习变成了人生系统的支柱之一,拓展认知变成了最大的快乐,那怎么还会觉得学习苦呢?

再拓展开来说,当财富不断累积后,你以为生活会变得每天飞鹰走狗、纸醉金迷吗?

事实上,凡是物质资本到了一定地步的人,都会以追求智慧为目标,以拓展生命可能性为根本动力,会把每分每秒都用在自身的提升与进步上。这个时候的动机,已不是来自外部的物质激励,而是来自我们自身内在的需求。当然,在别人看来,这反而更累了。

如何提高生命的密度?

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历练。

人的认知是由外界信息所反向塑造的。人类一代代进化,变得越来越有见识,不但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且接收的信息密度呈指数级增长。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生在互联网时代,每天被动接收的信息量远高于我们当年。

道理是相通的。

一方面,“输入—沉淀—输出”,不断提升信息输入量级,多思考、多经历,最后将这些提炼转化成智慧。

另一方面,保持健康长寿,是最现实也最重要的事。

有了这两方面的认知,我们的生命安排就变得非常清晰,每天24小时的时间都应该投注在健康和历练上,质量越高越好。

一旦认清高质量生命的基础逻辑——活得久和历练得多,那么我们当下的思维和做事的方式就会有别于绝大多数人。

最后再留一个问题供你思考:如果奔着120岁去活,你最该关注的核心是什么?

如何让自己活得长久?

对于健康,我的总结就是十二个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适当锻炼。非常简单,但要每天执行到位。

具体涉及睡眠、饮食、锻炼以及规避健康风险等方面,所以:

1.睡眠质量是重中之重,修行者每天需要冥想,普通人则要保证有足够的高质量睡眠,这个时间是6~8个小时不等。

2.饮食有节,不能吃太饱,营养均衡。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能做到的或有意识在做的,却只有小部分的人。

3.挑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每天坚持。

4.不抽烟、不喝酒、不做提高健康风险的事。

综上,生物学、营养学、运动学的相关知识都需要有所掌握,保证自己精力充沛,并活得越长越好。而每一次熬夜、每一口垃圾食品、每一次想要健身却偷的懒,都是生命的亏损。

如何增加自己的历练?

历练其实就是八个字:不停折腾,终生迭代。

具体方法有三条:一是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二是与卓越的人为伍,三是养成不断进步的习惯。

人生是过往所有经历的集合,大脑认知某种意义上也是由经历反向塑造的。

以我为例,因为天资愚钝,很小的时候受母亲影响,形成了“不折腾不成活”的大脑回路。即便如今对人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控力,潜藏在我灵魂深处的、对未来的恐惧却依然存在。

爱折腾的内在驱动,演化成了终生迭代的核心根基。

因为爱折腾,单位时间内所经历的就多,遇上好运气的机会也明显增多,于是形成了一种迷之自信:非常执着地认为运气就是偏重于我。遇上再难过的坎,我也近乎偏执地相信,在某个柳暗花明处,一定会有贵人相助,或是出现解决办法。

事实证明,从小到大,运气就确实一直跟着我,从未离开。

如何具体感受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表现在具体感受上,就是两个字:时间。

所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活成什么模样。

每个人都有必然的终点,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假设正常平均寿命是75岁,那么如果能活到100岁,就相当于多活了25年。

当你坚持养生锻炼,在持续而稳定的投入中获得复利效应,便会和那些不注意健康的同龄人渐行渐远,生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了数十年。

生命长度就是阅历丰富的保证,比如112岁(虚岁)仙逝的周有光老爷子,还有享年105岁的杨绛先生。往远了说,司马懿熬死了所有惊才绝艳的对手,可不就成了最后的赢家嘛。

现如今的科技更是为人类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为健康所做的付出就是一笔在你名下切实的投资。

生命的深度也可视作是“折腾”的频率和思考的密度。

感谢连接世界的互联网,我经常会发现,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能人所不能,既在本专业达到很高的水准,还有时间去周游世界、玩摄影、看极光,同时他们也是极有品位、深具生活情趣的人,美酒美食,样样不落。

你会不由得感慨,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人家的生活密度怎么就能达到那种程度,那才真是每一分钟都在活出价值。

发现没有?生活的意义,并不单纯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有关如何把时间填充起来的实践问题。

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全看时间去了哪里,又被如何使用。

我个人的日课之一就是时间记录,这种记录本质上是将生命量化。如果你想感受一下,不妨也试着开始做时间记录,没有定性要求,先从最简单的记录开始。

那么如何让生命变得饱满呢?我的体会是,要体验人生,非犯错不可。

冒犯到别人的利益、感情、权利后,我们才能学会克制傲气,约束自己的冲动,变得圆融通达,唯有如此,才可以说是已经学会生活。

时刻提醒自己:

行动、再行动、持续行动;

打磨、再打磨、反复打磨;

经历、再经历、不断经历。

日三省吾身:我有没有做出行动?我是不是在打磨自身?我有没有在丰富经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相信你已经拥有饱满而有意义的生命了。 Ufr3b7fDb8IuzNikKodGEIPtMb4e7R8jgPD5iNPV9nuLNkzVX+1OwzneGwm32M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