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自身性别的态度与他对异性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两种态度都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异性的概念。孩子对异性产生的第一次情绪反应往往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一般来说,父母为孩子树立了第一个男女一起生活的榜样。小孩子因为理解能力有限,他不知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在他看来,世界上每个家庭都和自己家的情况一样。因此,孩子会认为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男女之间唯一可能存在的关系。就这样,他们形成了自己对婚姻生活的认识。父母的行为影响了孩子对婚姻的态度,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父母为代表的异性关系,往往会对孩子未来的性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孩子如果有异性的兄弟姐妹,那他们彼此之间也会有类似的影响。
如果儿子与母亲太过亲密,或者女儿与父亲太过亲密,他们之间的这种亲子关系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与其他异性相处。如果母亲过分地宠爱儿子,甚至骄纵、溺爱他,他便无法想象以后哪一个女性会比母亲对他还好。这种怀疑常常会妨碍他谈恋爱,甚至会影响他的婚姻。婚姻中双方需要互谅互让,而他还没有做好准备和一名女性奔赴幸福生活。父女之间关系太过亲密往往也会导致女儿出现同样的问题。如果女儿非常迷恋她的父亲,她可能期望丈夫给予她同样的理解、耐心、指引和保护,她很可能会忘记,与她同龄的男性中没有一个能像父亲一样能干,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女孩享有和男孩一样接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
这个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似乎特别普遍。女性一方面抗议男女不平等,另一方面她们又希望丈夫能比她们厉害。她们仍然坚信,男性必须比女性更强大、更可靠。但是有几个男性能比父亲对她还好呢?她几乎找不到这样的男性,所以她一定会失望。即使最终找到了,她也不会接受。因为她又会因为他太优秀而厌恶他的优越性,她甚至可能会离开他,或者挑他的错。这样,没多久,她可能就又会瞧不起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