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双方本来可以真诚相待,然而,一些明显不健康的性欲让他们很可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性目标。这样一来,我们就倾向于把自己看成野性暴力下的无辜受害者。而性似乎就成了一种危险的存在,威胁着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关系。我们很难让人们认识到其实性欲的产生从未想要侵犯所谓的受害者的利益。事实上,很多时候,受害者的意图都是反社会的,并且通常针对的都是异性,但性本身并不是威胁,它只是一种工具。
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对性感到如此恐惧,如此轻易地就会受到它的困扰呢?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性并不会造成他们的困扰,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认识到性的存在吗?自由地表达性欲是否就意味着下流无礼?仔细观察儿童时期的性发展和性意识的形成,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羞耻感和罪恶感的形成机制,这与我们对某地的社会风俗和社会习惯进行社会学分析的方法是一样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社会想要维持社会生活秩序,就必须对性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只有通过人为地抑制某些性倾向,限制自由的性表达,才能规范人类的社会行为。 另一些人则认为,目前的性放纵是万恶之源:如果人们更具道德意识,很多的社会乱象都能得到解决。然而,我们也明白,有些地方的社会环境虽然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人们仍处于极度混乱和不安的状态;而在另一些社会环境中,人们可以坦诚、公开地表达性却很少发生摩擦,社会生活井然有序。所以,真正威胁社会秩序的并不是性本身。严格限制性行为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拯救社会,而是为了对某个性别进行压制,使一半的社会成员都失去了性自由的权利(见第25页)。占主动地位的性别总会想方设法地去违反这些让他们感到不便的条条框框。谦虚和忠贞都是强加给那些处于被压制地位的性别的。
但这种强制行为无论对哪种性别都有影响,因为作为母亲,女性也会把自己的胆小、羞怯灌输给儿子,而男性也必须遵守某些限制条件,为了被妻子、母亲和姐妹们所接受,他们必须尊重女性的感受。这种强加的社会限制将直接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羞耻心和罪恶感等。这种感觉会逐渐灌输给每位社会成员,以维持该地区特有的社会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