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正宗分

【原文】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 [1] 、天龙八部 [2] ,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 [3] ,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 [4] ,一恒河沙 [5] ,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已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 [6] 地?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 [7] ,永不堕恶道。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 [8] 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 [9] 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 [10] ,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 [11] 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 [12] ,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 [13] 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 [14]

“是时,圣女广说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15]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 [16] 。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

“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 [17] 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

“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

“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

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噉 [18] 。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 [19] ,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

“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 [20] 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

“无毒答曰:‘实有地狱。’

“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

“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

“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 [21] 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 [22] 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

“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

“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

“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23] 。’

“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 [24] 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注释】

[1]小果声闻:声闻乘的四种果位,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初果须陀洹,译为入流,意即初入圣人之流;二果斯陀含,译为一来,意即修到此果位者,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三果阿那含,译为无还,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于欲界;四果阿罗汉,译为无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声闻乘的最高果位。

[2]天龙八部:天是指诸天和四王天,八部鬼神包括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八部护法善神。

[3]三千大千世界:一个须弥山、一个日月,一个四大部洲为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有三个千数的名目,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4]恒河:恒伽河之略。意为“由天堂而来”。为印度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西藏冈底斯山脉,在喜马拉雅山顶之高处,向东南奔流八百公里,于东孟加拉与布拉马普得拉河会合,流入印度洋,流长约二千七百公里,两岸约一千五百公里之地作为神圣的朝拜地区,于河岸两旁建筑无数寺庙,各教教徒常至此巡礼。

[5]恒河沙:即恒河之沙。恒河沙粒至细,其量无法计算。诸经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一词为喻。

[6]辟支佛:梵语。译为缘觉、独觉,乃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据《大智度论》卷十八、《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载,有二义:一是出生于无佛之世,当时佛法已灭,但因前世修行之因缘(先世因缘),自以智慧得道。二是自觉不从他闻,观悟十二因缘之理而得道。

[7]三十三天:即忉利天,译为三十三天。此天为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在须弥山顶。帝释天止住于中央的大城,四方各有八城由其眷属天众居住,合计共有三十三天。此即其名称的由来。

[8]长者:一般则通称富豪或年高德劭者为长者。详情见后文。

[9]师子奋迅具足万行:佛的名字。“师子奋迅”,指狮子奋起时,身毛皆竖,其势迅速勇猛,以譬佛之威猛。“具足万行”,是说菩萨修行功德圆满,证得无上的佛果。

[10]劫(jié):古代印度的时间单位,亦泛指极长的时间。又作劫波、劫跛、劫簸,译为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在印度,通常以之为梵天的一日,即人间的四亿三千二百万年。佛教则视之为不可计算的极长时间。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

[11]那由他:数目名,相等于今天的亿数。

[12]阿僧祇(qí)劫:表极大或不可数之数。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僧祇,意译无数或无央数。《大智度论》卷四云:“天人中,能知算数者,极数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此词多用于计量劫数,而量劫数时,有小阿僧祇劫与大阿僧祇劫两种。《地持论》认为前者指日月岁数之不可数,后者指大劫之不可数。

[13]婆罗门:梵语。译为净行、净志、外意、承息等。为印度社会阶级制度中之一阶级,此一阶级之人自认为是梵天的后裔。平素读诵《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种阶级)之最上位。在印度的阶级制度中,除了四姓中的最下层首陀罗之外,其余三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皆可读诵《吠陀》,且可为自己行祭祀。但只有婆罗门可以教授他人《吠陀》,为他人行祭祀,接受布施。印度以婆罗门阶级最具势力,故该国又有婆罗门国之别称。其民众所奉之宗教,称之为婆罗门教。

[14]三宝:指为佛教徒所尊敬供养之佛宝、法宝、僧宝。又作三尊。佛,乃指觉悟宇宙之真象,而能教导他人之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诸佛;法,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僧,指修学教法之佛弟子集团。以上三者,威德至高无上,永不变移,如世间之宝,故称三宝。

[15]无间地狱:音译阿鼻或阿鼻旨。依佛典所载,此地狱位于阎浮提地下二万由旬处,堕此地狱时时都在痛苦中,故名无间。依佛典所载,凡造五无间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或破坏神祠、寺塔,或斗乱诽谤圣众者,死后将堕此无间地狱。

[16]恶趣:又作恶道。为“善趣”之对称。趣,为往到之义。即由恶业所感,而应趣往之处所。一般以地狱、饿鬼、畜生三趣称为三恶趣,又称三途、三恶道,为纯粹恶业趣往之处;其中,依嗔恚趣往地狱,依贪欲趣往饿鬼,依愚痴趣往畜生。

[17]傥(tǎng):同“倘”,假设,相当于“或许”“大概”。

[18]噉(dàn):同“啖”。意为吃或给人吃。

[19]搏(bó)攫(jué):搏击攫取。

[20]大铁围山:即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大铁山。据《彰所知论》卷上“器世界品”载,以阎浮提等四大洲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其外有一铁山围之,称为小铁围山;集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其外亦有一铁山围之,称为中铁围山;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其外复有铁山围之,称为大铁围山。

[21]阎浮提:就是我们人类所住的娑婆世界。又作阎浮利、赡部提、阎浮提鞞波。阎浮,乃树之名;提,洲之意。梵汉兼译则作剡浮洲、阎浮洲、赡部洲、谵浮洲。略称阎浮。此洲为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故又称南阎浮提、南阎浮洲、南赡部洲。

[22]三业:身口意三业。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杀、盗、淫等为身恶业;不杀、不盗、不淫,即为身善业。口业,又作语业,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意业,指意所起之业,有善有恶,贪欲、嗔恚、邪见等为意恶业;不贪、不嗔、不邪见则为意善业。

[23]讫(qì):本意是指绝止、完毕,也指毕竟、终究。

[24]财首菩萨:《观佛三昧经》卷九记载,财首菩萨自说往因,无量世过去有佛,名释迦牟尼。佛灭后有一王子,名金幢。有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教我入塔拜佛像,且称南无佛。依是因缘,我值九百万亿那由他佛,得甚深念佛三昧。以来无数劫不堕恶道,今日遂得甚深首楞严三昧。“首楞严三昧”即“首楞严定”,是禅定的最高境界,不可思议,甚深微妙,就是佛的境界。“首楞严”可译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佛德坚固,诸魔不能坏;一切事竟者,佛德之究竟。

【译文】

文殊菩萨对佛说:“世尊!我在过去多生多劫修了很多善根,已证得了无所障碍的智慧,我听到佛说什么,立即就能明白,深信无疑。那些小果声闻、天龙八部鬼神以及未来世的诸众生,虽然听到佛这么真诚恳切的话,但心里仍会产生疑惑,仍不相信,即使暂时顶戴奉持信受,时间一长不再相信而生毁谤。所以现在我唯一希望世尊您,能广泛地说一说地藏菩萨摩诃萨,他在往昔因地做了什么善事?发了什么大愿?为何能成就今天不可思议的功德?”

佛告诉文殊菩萨说:“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地上所有的花草、树木,所有的丛林,所有的稻、麻、竹、苇,所有的山、石,微尘等,每一件东西做为一个数目,每一数目做为一条恒河,在每一条恒河中的每一粒沙,譬喻为一个世界,在一个世界里面,每一粒微尘做一个大劫。所有积聚的微尘数,再把它做为一个大劫,你看这数字是多少?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到现在,已超过千倍以上所比喻之数目。何况地藏菩萨是从阿罗汉缘觉道开始修行的呢?

“文殊菩萨!这位地藏菩萨的威神力和他誓愿的力量,都是不可思议的。假使未来世时,有善信的男子以及善信的女人,听说地藏菩萨的名字,或者称赞,或者瞻仰礼拜,或者称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名字,或者请到王宫里或家里去礼拜供养,甚至用颜色来彩画地藏菩萨的形像,或者用木头来雕刻地藏菩萨的形像,或者用金铸、用泥塑,或用油漆来饰其形像;那么这个人必当能往生忉利天一百次以上,享受天乐,而永远不会堕在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里。

“文殊菩萨!这位地藏大菩萨,在过去很久以前,无法说清楚多久的劫数以前,他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大长者。在当时有一位佛,名号为‘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那时这位大长者看到佛的好相,世间没人能比,是宿世千种福业所庄严的果报。于是他问师子奋迅具足万行佛说:‘您以前做过什么功德?发什么誓愿,而能得到这样圆满福德的庄严相呢?’这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便告诉大长者说:‘你想要得到这种好相,就应该在久远的时间里,救脱一切受苦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

“文殊菩萨!你要知道这位长者在那时候就发大誓愿说:‘从现在开始,在尽未来际不可计算那么多的大劫里,我要为受苦的六道众生,广设种种方便,令他们全部都能解脱,离苦得乐,然后我自己才成佛道。如果我不能先度脱这六道里受苦的众生,我誓不成佛。’因此,他就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面前,发这样的大愿,到现在已经过了百千万亿无法说清的劫数,仍旧为菩萨。

“又在很久很久以前(无法算清时间),有一位佛出现于世,这位佛的名字叫‘觉华定自在王佛’。此佛的寿命,有四百千万亿无法说清的劫数。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佛出世弘法,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女,宿世种植了极深厚的善根,为大众所敬仰。她无论行住坐卧,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常有诸天神来保护。可是她的母亲,不信正法,而深信邪魔外道之法,对真正的佛、法、僧三宝,不但不信,反而常生轻慢。

“这时,这位婆罗门女想尽了种种办法,来劝告诱导她的母亲走上正路,盼望她生起正知正见。可这位母亲还是没有完全相信,而是将信将疑,而她大限已到,没多久就死了,她的鬼魂就堕落到无间地狱里去了。

“在这个时候,这位婆罗门女知道她母亲在世时不相信因果,造了种种的罪业,因此,她推测自己的母亲当随其罪业,堕落到畜生、饿鬼或地狱道去。为了救母,婆罗门女乃不惜一切财产,甚至拍卖她的房屋,到处购买最上等最值钱的香花,以及最上等的供具,然后在觉华定自在王佛塔寺内,大举设供,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在佛寺里,她瞻仰这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形像。这尊佛像塑画得非常庄严,金光闪闪,神彩夺目,其威容令人心生敬畏。

“这个时候,婆罗门女瞻仰这尊佛像,倍加恭敬仰慕,她心里想:‘佛的名号是大觉者,具足一切圆满的智慧,假如佛在世的时候,我母亲死去,就可以来问佛,他一定会知道我母亲往生到什么地方去了。可佛已经涅槃,到哪里去问佛呢?’于是低头唏嘘哭泣很久,又仰观佛像,无限思念如来。

“忽然间,她听到空中有人说话的声音:‘圣女!你不要太悲伤!我现在告诉你母亲的去处。’

“婆罗门女一听之后,就合掌向空中说:‘您是什么地方的神灵大德?来安慰我,解除我的忧虑。我自从母亲去世以后,无论白天晚上,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我也不知道问谁,谁能告诉我母亲去了什么地方?’

“这时空中又传来声音,告诉这位圣女说:‘我就是你所瞻仰顶礼的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我看到你想念你的母亲,比一般人想念亲人更加真诚,所以特来告诉你。’

“婆罗门女听了这声音之后,高兴得情不自禁,举身向空中跳跃,把自己的肢节都跌损了,在她左右的人,赶忙将她扶起,过了好久才苏醒过来。

“婆罗门女苏醒之后,就对空中说:‘愿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慈悲愍念我,赶快告诉我母亲生到什么地方去了,我这个身体快不行了,不久就要死了。’

“此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诉圣女:‘你供养完之后,早点回家,专心打坐,默念我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就能够知道你母亲所生的地方。’

“当时这婆罗门女赶快拜完了佛,就回家了。因为她怀念她母亲的缘故,就一点也不敢分心,端坐默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经过了一日一夜。忽然间,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到了大海岸边。那海里的水是滚烫的,很多种凶恶的兽类,好像铁身一样,在海上飞来飞去,由东到西,由西到东,奔跑追逐。看见很多的男子女人,数目多达百千万,在大海中浮沉不定,被那些凶恶鬼兽互相吞食。又看见夜叉鬼,其形状各个不同。或者多手多眼,或者多足多头。牙齿都生到口的外面来了,其齿锋利如剑,追赶着那些罪人,使他们靠近凶恶的猛兽。或者见这些夜叉鬼自己互相残杀,彼此摧折,头脚相交。他们的形状百千万种,令人不敢久看。此时这位婆罗门女,因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佛的名号,自然没有恐惧。

“有一位鬼王,名叫无毒(没有毒害人的心),他走过来向婆罗门女问讯,对婆罗门女说:‘啊!你这位菩萨是什么原因到这儿来了呢?’

“这时婆罗门女就问鬼王:‘这是什么地方?’

“无毒答道:‘这是大铁围山西面的第一重海。’

“圣女又问:‘我听说在铁围的里面,地狱在其中,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呢?’

“无毒答道:‘实有地狱。’

“圣女又问:‘我为什么会到这地狱来呢?’

“无毒鬼王回答说:‘不是有大威神之力,就是有业障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两种力量,就不能到这个地方来。’

“圣女又问:‘此水为何不断地滚沸着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罪人和凶恶的猛兽呢?’

“无毒答道:‘这是在阎浮提世界造了恶业的一切众生,在刚死时,经过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没有后人为他们做功德,超度提拔他们,使他们离开苦难,而死者生前也没有修一点善行,就要根据他们本身的恶业来受报,若堕地狱者,途中先要渡过这个大苦海。离这个业海的东面十万由旬,还有一个大海,沉没此海的痛苦加倍。再往东走,还有一个大海,沉没此海的痛苦又加倍。这都是由三业的恶因所感招来的果报,这三重海总名叫业海。你现在就是在这个地方!’

“圣女听了又问鬼王无毒说:‘那么地狱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

“无毒答道:‘在这三重海的里面就是大地狱,每个地狱又有百千个小地狱,受罪也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所说的大地狱,完整的有十八层地狱。其次有五百个小地狱,每一个地狱所受的痛苦都是无量无边。再其次又有千百个小地狱,也有无量无边的痛苦。’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说:‘我的母亲才死不久,我不知道她的魂魄,现在投到那一道里去了?’

“无毒鬼王问圣女:‘您的母亲在生的时候,她曾做过什么呢?’

“圣女答道:‘我母亲生前有邪知邪见,常常讥笑毁谤佛法僧三宝。即使遇到感应暂时相信,但过后很快又不恭敬三宝。她死去虽然时间不长,但不知道她生到那一道去了?’

“无毒鬼王又问:‘菩萨!您的母亲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呢?’

“圣女答道:‘我的父母都是婆罗门种族,父亲名叫尸罗善现,母亲名叫悦帝利。’

“无毒鬼王听后恭敬地合起掌来,对圣女说:‘愿圣者赶快回家去,您不必再担忧您的母亲了!悦帝利罪女生天已经三天了。听说是因为她孝顺的女儿把所有的财产变卖了,为母亲广设供养,修福积德,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所以在三天以前已生天去了。不但菩萨的母亲解脱了地狱之苦,在同时候,无间大地狱里的罪人也在那一天全都得到菩萨的恩泽,一起生天享乐去了。’

“鬼王说完后,很恭敬的合掌而退下。

“婆罗门女不久即从梦中醒来,她明白了此事的真相后,就来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塔及佛像前面,发大誓愿说:‘愿我穷尽未来所有的劫数,广设种种方便,让所有造罪受苦的众生离苦得乐。’

“佛告诉文殊菩萨说:‘当时那位无毒鬼王,就是现在的财首菩萨,那位孝顺的婆罗门圣女,就是这位地藏菩萨。’”

【解读】

依知性法师《演孝疏》,此为正宗分开始第一部分,全经正宗分共十一品半,从“文殊师利白佛言”起至“见闻利益品”结束,共十一品半,为正宗分。但依青莲法师《科注》,此仍为别序(发起序),广问答以发起。

笔者依知性法师《演孝疏》将此品后半部分划分为正宗分,因为此段文字已经叙说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大行大愿,已经开始进入本经主题。

什么是正宗分?知性法师《演孝疏》说:“正宗者、为全部之指归、当经之正宗旨也。证信证此、十方云集而来者、为此。流通流此。”所以,宗即主也,亦要也。盖佛说经,必以正说为主;又正明一经要义故也。如《楞严经》第一卷,从阿难见佛,顶礼悲泣,下征心辨见,分别真妄,会万法归如来藏,乃至说咒立坛,远离魔事,令阿难大众除惑证道,至第十卷,重研五阴,知有涅槃,不恋三界等。此是一经正说,故名正宗分。

知性法师《演孝疏》将此“初半品”总结为“明过去世行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请问正宗”,第二部分“结会古今”。

青莲法师《科注》则作为别序总结为“广问答以发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文殊设疑问因地”,第二部分“世尊举因答度人”,此二章修行要事,利生大本。《楞严》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创端问,此乃紧要关头。

一、请问正宗

分为三节:一是文殊发问,佛以比喻说明;二是立愿度生,以“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为榜样,在无量时间里救度一切众生,从而成就佛的庄严好相(佛有三十二种好相);三是圣女行孝,感佛救亲。

1.文殊发问,佛以比喻说明。

“文殊师利白佛言”至“而能成就不思议事”,此为文殊菩萨发问之文,意在发起世尊回答地藏菩萨作何行愿而成就过去、现在、未来无量众生,以使将来的众生不怀疑诽谤。因为文殊菩萨“久修善根、证无碍智”自然相信如来真实之语,但声闻四果、天龙八部鬼神难信,不免怀疑诽谤,故请世尊说因地行愿。

文殊菩萨发问是开启本法会主题的原由,他代诸大众发问,正是看到度众生的缘分已经到了,所以站出来向佛陀提问以释疑,让众生得到地藏菩萨的利益。文殊菩萨他自己因为长久以来救度无量众生,获得了圆满的智慧,闻佛所说,自然不会怀疑,会毫不犹豫信受奉行。然而,他知道过去、现在、未来无尽众生的根基,入会大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了利益现在、未来众生,他看见时机到了,就出来代大众启请佛陀释疑。因为他出来提问,不仅能使现在、未来众生知道地藏菩萨因地的行愿,而且也使现在、未来众生不因怀疑而生谤佛的言论。

“佛告文殊师利”至“永不堕恶道”,此为世尊用比喻说明地藏菩萨无量劫来广大的行愿,因为地藏菩萨行愿广大,所以凡是称赞、礼拜地藏菩萨都能获福无量。

因为地藏菩萨愿行久远不可思议,所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这是说只要听到地藏菩萨名字就有大利益,更何况还去赞叹、瞻礼、称名、供养、彩画、刻镂、塑漆形像,那更是在学习地藏菩萨的愿行了,其利益就更大了。得不得利益,全在自己这颗心,若听到后诽谤地藏菩萨则其罪过也无量无边了。所以事物都是相对应的,相反相成的。还有,如果想要借地藏菩萨免罪,想要地藏菩萨保佑自己多干坏事不受报应,这也是不可能的。

2.以“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为榜样,发愿救度众生,成就佛的庄严好相。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至“而得此相”,叙说地藏菩萨无量劫前遇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观佛相好,启问前因。知性法师《演孝疏》说:“此文全对文殊酬请问故说,正表地藏在凡夫地起初之行愿。”

当时地藏菩萨的身份是大长者,他善根深厚,不慕富贵,而慕如来相好。如来相好,通常说有三十二好相,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足心现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有缦网交互连络之纹样),六足跟圆满,七足趺高好,八腨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之相),十一身纵广,十二毛孔青色柔软,十三毛上向青色柔软右旋,十四身金色,十五身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不受尘水不停蚊蚋,十七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满,十八两腋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直,二十一肩圆好,二十二四十齿具足,二十三齿白净齐密而根深,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清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眼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成肉髻。

因为如来有如此微妙三十二好相,促使大长者希望能够模仿如来因地修行,而能成就佛的好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这是过去的佛告诉地藏菩萨,唯有长久度众生,才能证得佛的三十二好相。

知性法师《演孝疏》说千福庄严,“是应身佛相好也,彼私念言,此相非是欲爱所生,必是清净行愿功德感报。因此发问彼佛云,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得此妙相好耶?”

然后,大长者就发愿:“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这是地藏菩萨曾为凡夫的时候发的大愿,发愿仿先佛之行而成就如来相好,一直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自己方成佛。所以地藏菩萨至今虽然早就千福庄严,而由于他誓愿广大,所以至今仍旧为菩萨身。

3.圣女行孝,感佛救亲。

这是讲地藏菩萨曾经为婆罗门种族的少女,为挽救母亲行孝奉佛,以至于感动如来现身的故事。依知性法师《演孝疏》,此事发生应在长者子之前,那么将地藏菩萨因地修行的时间又向前推进了无量劫。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梵语阿僧祇劫,译为无限长时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尊佛名叫“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觉华定自在王,以定立名。《维摩》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华”(今写作“花”)在佛法里面是代表因行,树木总是先开花后结果。所以花代表菩萨的修行的因地。知性法师《演孝疏》:“觉华定自在王如来,通别号兼举,觉是本觉,华是始觉,谓始觉智华开发,照于本觉理也。境智理一,始本合如。斯即禅定自在之王。”

婆罗门少女出生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法时代。什么叫像法时代?佛陀入灭后,依其教法之运行状况,可区分为正法、像法、末法等三时。“正”就是“证”的意思,佛陀灭后不久,佛弟子依教修行,即能证果,这个时期叫做正法时期。依据经典记载,一般说法为正法共有一千年。“像”就是“似”的意思,佛陀灭后时间已经较长,佛弟子依教修行,多不能证果,故叫做像法时期。末法时期则佛陀灭后已经有两千年,虽然仍然有佛陀教法在世,也有人信仰,但多不能修行、证果,故名末法。

少年出身在婆罗门家庭。什么叫婆罗门?梵语婆罗门,译为净行。或在家,或出家,世世相承,以道学为业,自称是梵天的后代,操守纯洁,离欲清净,故谓之净行。梵天,就是“清净、离欲”的意思,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创造神,与湿婆、毗湿奴并称为婆罗门教与印度教之三大神。

此婆罗门少女善根深厚,如《普门品》所说“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行住坐卧,威仪具足,诸天卫护。遗憾的是,其母信邪。或许有人疑惑,正邪不能混淆,怎么信邪之母却生下一个纯洁的女儿呢?

知性法师《演孝疏》说:“内秘菩萨心,外现邪见家,正表大士现类度生也。”

意思是,内有菩萨心,外现邪见家,正是地藏菩萨过去世方便度生常有的事,哪里有邪见哪里就需要菩萨去破除。

例如地狱全是坏人,地藏菩萨也要下地狱度他们呢!他还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而今天我们有些人自己不自律,却总拿自己的标准去约束别人,看见恶人就骂他你会入地狱的,不但不怜悯予以救拔,而且还要幸灾乐祸,这与地藏菩萨的境界比起来,我们不感到惭愧吗?

婆罗门少女之母终因“常轻三宝”而堕落地狱,佛教将谤佛谤法谤僧之人叫一阐提,译为“信不具”。谓此人拨无因果,颠倒邪见,不信现在未来业报,不亲善友知识,不听诸佛教诫,当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重病,终难治也。或许有人疑惑佛大慈大悲,唯愿众生不能解脱痛苦,为何谤佛之人还要让他入地狱呢?这是没有明白因果之理。善因才有善果,诽谤三宝,不仅断了自己的善根,也断了众生的善根,其罪业也就无量无边了,所以堕落无间地狱正是自作自受。一切因果都是自作自受,没有任何外力的因素,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就是佛教因果报应的道理。

青莲法师《科注》说:“白衣不信佛语者,便当堕泥犁中,泥犁终不呼人,人自循业发现耳。”穿白衣者,即指在家人,他们中很多不相信佛所说的道理,实际上就是自寻死路,最后堕落到地狱(泥犁)里去,地狱的门并非向他们开着,也没有喊他们去,但他们所造的罪业把他推向了地狱,这到底怪谁呢?

母亲堕落到了地狱,婆罗门圣女怎么挽救自己的母亲呢?变卖家产,广设供养,超度母亲,就是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也要实现让母亲解脱的目的,这就是婆罗门圣女所实行的孝道。中国二十四孝感动天地,而婆罗门圣女感动佛现空中。

知性法师《演孝疏》说:“古人父母丧后,负土为之坟垄,植松柏以列表,庐墓三年,尽孝之诚。孝德传云,汝南蔡顺,字君仲,孝顺父母,亲丧葬讫,于庐坟次,鸟兽从之栖宿,哭时即助鸣,后汉人也。皆常情之分。而不知设供求佛,惜其罔遇也。夫常分孝情感动天地,倍情广供,故感佛现空告示,无复疑矣。”

其意是:古人父母死后,后人为之入土安葬,周围种植松柏,并在墓边建茅蓬守墓三年,这样就叫诚心尽孝了。从前后汉时,有一个孝子名叫蔡顺,父母在生时很孝顺,父母死后安葬后就建茅蓬守墓,因思念亲人倍于常情,感动鸟兽与他作伴,哭时鸟兽就与他一同哭。遗憾的是这些古代孝子只知道以哭尽孝,却不知道供养三宝超度亲人,这是因为他们出生在无佛时代,没有遇到佛。可一般的孝情尚且能感动天地鸟兽,那么供养三宝,其孝又倍于常情,怎么不能感动佛现身来超拔亲人呢?

感佛现身后,按照佛的指点,婆罗门圣女回家念佛。由于婆罗门圣女心无旁骛,念亲心切,一心念佛名号,没有一点杂念,很快就进入定中,神游地狱。知性法师《演孝疏》说:“问:佛眼遍见,无不指示生处,而教端坐何耶?答:佛有益物之心,令至游狱,亲临苦境,还阳警世,方知因果不昧普及自省也。”有人问:既然佛眼可以看见一切,为何佛不直接告诉婆罗门圣女其母生在何处呢?回答:因为佛要利益众生,使婆罗门圣女亲游地狱之后,就能亲自看见地狱之苦,那么她回来就能警醒世人,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因果不爽,使这个事情对世人有普遍的教育意义,这才是佛普度众生的苦心。

神游地狱后,婆罗门圣女遇到无毒鬼王,在与鬼王对话中,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婆罗门圣女怎么到了地狱?无毒告诉她:“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意思是只有两种人能够到地狱:一是凭借佛的神力的人,二是自身业力必须下地狱的人。一般人谁也不想下地狱,但是自身恶业的力量把他推进了地狱,这不是可以靠个人的意志可以转移的。还有一种人,就如婆罗门圣女凭借念佛的神力神游地狱,她这是发菩提心救人来的,这对于她自己就没什么可怕了,但她看到地狱里面的受苦众生心生怜悯,于是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就使婆罗门圣女后来成为誓愿宏深的地藏菩萨。

第二,人死后,若是后人在四十九天没人做功德超度,就有可能堕落地狱。婆罗门圣女到了地狱后,看到那么多受苦众生,就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阎浮提就是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通常我们人类死后,后人就会大肆杀生祭拜,按照佛戒来说,此不但于亡者无益,还加重了亡者的罪业,因为杀生不但没有做功德,而且还做了大坏事。所以人死后,后人若没有做功德,生前又没有善业,那么死后就有可能堕落地狱。

第三,婆罗门圣女问自己母亲死后到了何处。鬼王告诉她,你母亲虽然堕落地狱,但凭你供养三宝的功德,不仅自己解脱生天,连她身边的人也同时解脱生天。这就说明做功德,就要如婆罗门圣女一样变卖家产,供养三宝,一心念佛,于亡者才有大利益。当然也可做戒杀放生、救济贫困等其他功德,但都不如供养三宝的功德大,因供养三宝是使众生永远摆脱六道轮回,不是帮人暂时解决问题。所以婆罗门圣女供养三宝,凭借佛力,不仅自己的母亲解脱,而且母亲身边的人也解脱了。

经过神游地狱后,婆罗门圣女即发大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这个故事发生在长者子之前,所以这应当是地藏菩萨在因地第一次发大誓愿,有法师说:“地藏菩萨在此地教我们发愿,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个愿就是四弘誓愿。”什么“四弘誓愿”?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婆罗门圣女自己还没有得度,就发心先度人,这叫菩萨发心。《楞严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自己还未得度,而要先度别人,是菩萨的发心。自身已觉悟圆满,又能使别人觉悟的,是如来入世所做之事。

二、结会古今

“结会古今”,即以古善因今善果来总结前文。这一部分只有一句话:“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青莲法师《科注》说:“财乃人所共宝,以无财则贫。古云:甚矣!贫之为病也。但世宝凡俗所贵,招忧致患;唯有法宝,终始获安。《净名》云:富有七财宝,教授以滋息。七财者:一信、二戒、三多闻、四舍、五慧(此五为宝)、六惭、七愧(此二为守财人)。然此七财,以信为首。信故持戒,善由多闻,闻故能舍,舍则生慧。故信为财首。昔以无毒为名,固行十善之道;今彰财首之号,允登十信之阶。若据《璎珞》(菩萨璎珞本业经),六轮对位。铁轮对十信,铜轮对十住,银轮对十行,金轮对十向,琉璃轮对十地,摩尼轮对等、妙。合尊摩尼为首。是则财首等觉之流欤?何以得知?观佛三昧经:昔过去有佛,号释迦牟尼,灭度后,有王子名金幢,憍慢邪见,不信佛法。有比丘名定自在,语王子言:‘世有佛像,极为可爱,可暂入塔,观佛形像。’王子即共入塔,见像相好,白言:‘佛像端严如此,况佛真身?’比丘言:‘汝见像不礼,当合掌称南无佛。’王子即合掌称佛。还宫念像,后夜梦见,欢喜舍邪,归依三宝。由入塔称佛善根,命终值九百万亿那由它佛,得甚深念佛三昧,诸佛现前,为其授记。从是已来,经百万阿僧祇劫,不堕恶道。乃至今日,获得甚深首楞严定。昔王子者,今财首菩萨是。佛既言获得甚深首楞严定,非等觉而何耶?昔婆罗门女,由广行孝道,成地藏之身。是故孝行置之而塞乎天地,敷之而横于四海,施之后世而无朝夕,放之东海而准,西南北方亦复如是。以故上自帝王,下至民庶,贵贱虽殊,行孝一等。如地为万物之所依止,如藏为万人之所受用。故知地藏之名,全是孝顺之目。此由文殊问地藏因地,略举梗概。如此类例,胡能尽说也哉?”

世人以财为宝,却不知道物质财富会招来忧患,只有拥有法宝才能得到最后的平安。真正的财宝是精神上的,概括起来有七财宝:一信、二戒、三多闻、四舍、五慧、六惭、七愧。此七财,以信为首。信故持戒,善由多闻,闻故能舍,舍则生慧。故信为财首。昔以无毒为名,固行十善之道;今彰财首之号,允登十信(菩萨五十二个阶位前十位)之阶。世尊说到这里,就是为解除众生的疑惑,确立信心,才能向地藏菩萨学习,进入菩萨修行的行列。

根据《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修行五十二个阶位可以与六轮相对应。轮有运转、摧碾二义,谓佛菩萨运转法轮,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以六轮配对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诸位次,称为六轮对位。铁轮对十信,铜轮对十住,银轮对十行,金轮对十回向,琉璃轮对十地,摩尼轮对等、妙。

大乘菩萨的阶位,即始自发菩提心,终至成就佛果,其间可分成五十二个阶位,如下:

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违逆行、无屈挠行、无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难得行、善法行、真实行;

十回向: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诸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入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等觉(菩萨之最后位,若再经一生,即可补佛处);

妙觉(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故亦为佛果之别称)。

财首菩萨属于等觉菩萨,为什么呢?久远劫前,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于世间弘扬佛法,教化百姓。佛陀入灭后,有位王子名为“金幢”,傲慢自大,不信佛法。一日,有位名叫定自在的比丘向金幢王子说:“佛塔中有供奉佛像,是由众多珠宝装饰雕刻而成,王子可前往瞻仰。”王子即去佛塔瞻仰佛像。王子见到佛相好庄严,对定自在比丘说:“佛的塑像尚且如此庄严无比,更何况是佛的真身呢?”定自在比丘回答:“王子今日见到佛像若无法礼拜,也应当合掌称念‘南无佛’。”于是,王子听从定自在比丘的建议,合掌称念“南无佛”。金幢王子返回王宫后,仍系念着佛的相好庄严,所以睡觉时又梦见佛像,醒来后十分欢喜,便舍离邪见,皈依三宝。由于王子在佛塔中称念“南无佛”的善根功德,命终后得以值遇九百万亿那由他佛,并在诸佛的教化下,常勤精进,证得甚深念佛三昧;亦因三昧力故,诸佛现前为其授记,从此以后,百万阿僧祇劫不堕恶道,最终证得甚深首楞严定,即是财首菩萨。佛既言财首菩萨获得甚深首楞严定,不正是等觉的境界吗?

再看地藏菩萨,从前为婆罗门女的时候,因为广行孝道才成就今天广大圆满之地藏金身境界。因此,孝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佛的基础。地藏含义,地为万物之所依止,藏为万人之所受用,正是包含了孝的全部含义。今正宗分,问及地藏因地所修何行何愿,世尊仅仅叙说了两个故事,如果再追溯往昔修行,怎么能够说得尽呢?

知性法师《演孝疏》说:“往昔无毒之名,慈悲为本,现今财首立额,六度财施为首,始终皆利生之事而不缺,彼世世父母自然获超之路,是菩萨之大孝也。盖彼今昔名形虽异,一念体性,未曾有改焉。始乎女身立誓,中行二利为宗,积因累劫,常怀蓼莪(《诗经·蓼莪》悲诉父母养育恩泽难报)之思,充宇宙是行孝之境,尽大地都是亲恩,度尽方成正觉,而今尚居菩萨之位,故大愿地藏是也。”此总结语提纲挈领,恰到好处。

【疑难解析】

如何理解“长者子”?

本经说:“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这里的“大长者子”很多人都翻译为大长者的儿子,也就是说“子”就是儿子的意思,连很多高僧都是这样翻译。中华书局许颖译注本译为:“有一次投生为一位大长者的儿子。”但笔者翻阅古代高僧大德注解,这个“子”却不是儿子的意思,而是对人的尊称。

青莲法师《科注》:“大长者,两土年耆德艾之通称。如春秋末,吾邦有郑长者。西国豪族,咸称长者。法华文句具明十德:一姓贵(皇帝之裔,貂插之家);二位高(辅弼丞相,盐梅阿衡);三大富(铜陵金谷,丰饶侈靡);四威猛(严霜隆重,不肃而威);五智深(胸如武库,权奇超拔);六年耆(苍苍棱棱,物仪所伏);七行净(白珪无玷,所行如言);八礼备(节度痒序,世所式瞻);九上叹(一人所敬);十下归(四海所归)。具斯十德,方称长者。子者,尊称也,如此方孔老称子等,非长者所生之子也。”

知性法师《演孝疏》沿用青莲法师《科注》的注解:“大长者子,须具十德:一姓贵(皇帝之裔,貂插之家);二位高(辅弼丞相,盐梅阿衡);三大富(铜陵金谷,丰饶侈靡);四威猛(严霜隆重,不肃而威);五智深(胸如武库,权奇超拔);六年耆(苍苍棱棱,物仪所伏);七行净(白珪无玷,所行如言);八礼备(节度痒序,世所式瞻);九上叹(一人所敬);十下归(四海所归)。有斯十德,方名义相宜。如春秋时,中国有郑长者。子是君子之称,若孔子老子等是。”

当代高僧推荐看青莲法师《科注》,认为这是古德注解《地藏经》最完备的本子,笔者认同。有法师在讲解这个“大长者子”时说:“‘前身为大长者子’,古人有这个意思,他从前身分是个大长者子。大长者子,我们很多人把他看错,大长者的儿子。而实际上‘子’是我们中国古人对人一种尊称,孔子、孟子、老子,称子是尊称。大长者子,子就是孔子、孟子那个子,尊敬的称呼。要用现代话来讲,子就是尊敬的,我们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尊敬的大长者,把这个尊敬的话加在前面,从前这个尊敬的话在后面,尊敬的大长者。”

如何理解“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青莲法师《科注》说:“凡佛必论三身,各诠量寿命。法身非寿非不寿,非量非不量。今既论劫数,则非法身矣。应身数数现生现灭,今既言四百万亿阿僧祇劫,则非应身矣。此约报身,境智相应名寿,智慧为命。以如如智,契如如境。境发智为报,皆冥境为受。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智亦如是。如函大盖亦大。所云,我智力如是,久修业所得,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此是诠量报身智慧之命,故彼佛寿命如此久远耳。”

知性法师《演孝疏》说:“彼佛寿命者,须论三身以明寿命。一法身,真如不隔诸法,谓之寿,以如理为命。二报身,境智相应之寿,智慧为命。三应身,一期机缘为寿,示同暖气识为命。此文彼世应身佛寿也。”

有法师说:“又在过去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这无数量劫以前,又有一位佛出现于世,这位佛的名字叫觉华定自在王佛。那尊佛的寿命,有四百千万亿的无数量劫,那么长的寿命。”

又有法师讲义:“此佛寿命很长,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梵语阿僧祇,此云无央数。时世人民,寿命长故,佛寿亦长。”

还有法师讲义:“从佛的寿命,可以看到那一个时代众生福报很大,寿命是福报之一。”

以上古今高僧大德讲解,只有青莲法师《科注》认为此寿命是指佛的报身,其他四位法师均说是应身,如释迦牟尼佛公元前五百多年在印度诞生,直到八十岁涅槃,就是他的应身来到娑婆世界度众生。

佛的三种身,一般称为法身、报身、应身,这是古来被广泛采用的三身名称,论及诸种佛身义时,多用为标准。法身由真如的理体所证显;报身是酬报因位无量愿行的相好庄严身;应身是应所化众生之机感而化现的佛身。以释迦牟尼佛为例,王宫所生身是应身;有无胜庄严净土的是报身;证得实相真如之理,与此理无二无别、常住湛然的是法身。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法身是没有寿命的,因为它是世界的本体,无过去、现在与未来,也没有上下左右的空间的限制。报身是佛在因地发了无量誓愿,历劫修行的果报,有善因必有善果,佛有无量善行,那就应当有殊胜果报,那么从因地发愿修行以来,这一期酬报就有他的庄严净土并有庄严报身,其寿命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应身就是变化身,佛顺应所化众生之机缘而显现之身,就是看到众生的缘分到了就显现出来,如释迦牟尼公元前五百多年出生在印度,是众生的机缘到了,所以佛就出来度大家了。

佛经说:增劫的时候,从人寿十岁开始,每过百年,各增一岁。这样增加上去,至八万四千岁而止。以后进入减劫,每过百年,各减一岁。这样减下去,到十岁时停止。十岁以后,又进入增劫。犹如日长日短,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那么人类最长的寿命也是八万四千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降生在人间,其寿命就不可能有“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而《地藏经》所叙说圣女的故事,其出身为婆罗门种族,只有娑婆世界(印度)才有婆罗门种族,那么此时出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应身最高寿命也才八万四千岁。

综上所述,“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指报身更为适宜。然而,虽是报身,但并不妨碍佛以应身出现到人间,“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报身在自己的净土,他依旧可以根据众生机缘出现应身。所以,婆罗门少女出现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法时代,那应当是指“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正法时代已经过去,而像法时代如来已经涅槃,所以这个时候只能感应如来现身。

地狱众生那么痛苦,为何佛不把那些酷刑废除?

本经婆罗门圣女看到受苦众生飘没在滚烫的海水里,被夜叉驱赶,被恶兽吞食,可这还不是地狱最痛苦的地方。据经典记载,八热地狱中,众生双手皆生铁爪,如同刀剑,极为锋利,而互相摧毁。其次于黑绳地狱,狱卒以热铁绳划众生的身体,再以铁斧或锯子将其斫碎成百千段。其次于众合地狱,引众生至两石山之间压挤,置于石上碾磨,再令其卧于铁臼之上捣之。其次于叫唤、大叫唤两地狱,众生被放在大镬中煮沸,或放在大鏊上反覆烧烤。其次于焦热、大焦热两地狱,铁城、铁楼变成大火坑,烧炙众生。其次于无间地狱,有情的肢节中冒出火焰,烦恼永无断止之日。上述各个地狱的苦恼,依次递增十倍,越至后面,苦恼越多。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想,佛最慈悲,为何不把这些酷刑都废除呢?

《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话的意思是,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参差不齐,有的人上天堂,有的人下地狱,还有不生不灭永离轮回的佛陀,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我们的心造成的,善心自然得善果,恶心自然得恶果,极恶就是下地狱了。所以说因果不爽,人人不能违背它。

《那先比丘所问经》云:“人诸所作,善恶随人,如影随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譬如然火夜书,火灭其字续在,火至复更成之。今世所作,行后世成,如受之,如是。”人的各种所作所为,其善恶之果随人而走,如同影子随同身躯一样。人死之后仅仅消失身躯,并不因此而失去其所作的善恶业力。这就像点灯在夜里写字一样,火光熄灭了其字仍然存在,灯来的时候又呈现出字来。今世所作善恶之事,保存在人的阿赖耶识(深层的意识),人们看不见,持续到后世就变成结果。

又有人要说,既然地狱如此痛苦,那么阎王应当派人提前通知在生的人,才能预防堕落地狱。佛经有一个故事说,阎王常令老、病、死三使游行人间。看见自己老了,这是阎王告诉你离死亡快近了,看见自己病了,也有可能离死不远了,看见别人死了,告诉你自己今后也会死。怎么能说阎王没有通知你呢?一直到死时才后悔没有为善,那就晚了。

众生命终时,因所造恶业之驱使而随狱卒到阎魔王所。王乃对罪人告诫说:“汝自放逸,不修身、口、意三业,此罪过是汝自己所造,非父母之过,非兄弟之过,乃至非天帝、先祖、僮仆、沙门、婆罗门之过。老、病、死三使常教汝受业报有期,而汝不觉仍造恶业,汝必须自己受苦。”王详细诘问后,乃命狱卒将罪人送往大地狱。

又,《阎罗王五天使经》《铁城泥犁经》将上述之“三使”增加为生、老、病、死、王法刑罚“五使”。

近看头条新闻《真实的故事:父亲怒砸神位上菩萨,而引发身亡》,有人很不解,佛菩萨既然大慈大悲,怎么砸了他的像竟然就马上报复呢?笔者写了一段评论:佛经说,一称南无佛,即已成佛道,意思就是心里恭敬地称呼一声佛号,今后不管轮回多久,受多少磨难,最后都会成佛的!佛是最高境界的象征,一念恭敬念佛,所得福报是成佛,这个因果报应多大,反过来,把最高境界的佛像砸了,我们想想这个恶念的报应,应该是多久,我们要明白,不是佛惩罚他,是他自己惩罚自己,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大家仔细想想因果报应的道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有五逆罪直接下地狱,包括了上述现象,一分恭敬一分善报,最高的境界不是我们凡人能够理解的,努力向善就有善报,向善的最高象征(佛)攻击甚至砸碎,报应有多大,难道仅仅只是现世横死吗?地狱之报还有很久!慎重!

佛菩萨时刻都想要挽救众生,但众生恶心不改,哪能不下地狱呢?不是佛菩萨让他下地狱,是他自己要下地狱。一旦下地狱就要受酷刑,如果这个时候他还有一点善根能够念佛,念地藏菩萨,也还能得救,可有这个善根的又有多少呢?所以佛菩萨非常希望废除酷刑,可众生不忏悔不改恶,那就是众生自己要受酷刑,佛菩萨又有什么办法呢? OjEc8jmSFWDecUWxELqak1+87DZpAxtKdsksA/s/k8zhyfzQOCwx803ICyNU52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