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认识劳动

学习目标

●了解劳动的含义与本质

●熟悉劳动的价值

●了解劳动的分类

素养目标

●能够认识到劳动的可贵,理解劳动的价值

●不以有色眼光区别对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案例导入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是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也是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1904年,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巴甫洛夫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苏联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认为,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劳动密不可分。他曾说过:“我毕生都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许可以说,我更热爱体力劳动。当在体力劳动中加入任何优异的悟性,即手与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满意。”

小时候,巴甫洛夫和弟弟去园子里种树,他们好不容易挖好一个坑,正要把果树栽下去的时候,爸爸告诉他们:“园子里有一块高地,如果在那里种果树,就不怕果树被雨水淹死;如果种在这里,果树会很难成活。”弟弟听了爸爸的话,很不高兴地离开了,而巴甫洛夫为了保证果树不被淹死,就跟着爸爸重新在高地上种下了果树。

巴甫洛夫的勤奋持续了一生,甚至在他逝世前6天,也就是1936年2月21日,87岁的他还在草拟工作计划。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巴甫洛夫一直密切关注自己越来越糟糕的身体状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以便为他一生挚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拒绝道:“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

【案例启示】

对劳动的热爱,成就了巴甫洛夫辉煌的职业生涯。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巴甫洛夫向来积极对待,他一生都没有远离过劳动。我们应当学习巴甫洛夫对劳动的态度,热爱劳动、勇于实践,让自己在未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第一节 劳动的含义与本质

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劳动发展史,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形态,它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一、劳动的含义

劳动有许多含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劳动被定义为:人类特有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造自然对象并在这一活动中改造人自身的过程。在资源科学领域,劳动的定义则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地支出劳动力的活动。在经济学领域,劳动又被定义为:人类在生产中付出体力或智力的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马克思对劳动的定义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的、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在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的、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说明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其次,“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他使在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说明劳动是人有目的的能动活动;最后,“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说明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不仅改变了劳动对象,也在劳动中改变了自身的社会状况。

通过对上述多种定义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劳动的定义进行简单归纳: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且能够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体育、休闲、娱乐等活动相比,劳动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劳动产品,这是劳动与其他活动的显著区别。劳动教育中所说的劳动,便是包括所有以获得劳动产品为目的的活动,并更侧重于需要较强体力参与的生产和生活劳动。

劳动大讲堂

劳动教育之所以侧重于生产和生活劳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在当今社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的脑力劳动中,忽视了体力劳动;(2)自动化机器取代了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人们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弱化了动手能力;(3)社会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加速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人们离劳动环境越来越远,导致各种不良习惯甚至疾病出现,需要通过劳动来提高身体素质。

二、劳动的本质

通过了解劳动的本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劳动,认识劳动。一言以蔽之,劳动的本质就是精神支配下的人类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证。

物质运动的分类

(一)劳动作为生物活动区别于非生物运动

无论是生物活动还是非生物运动,本质上均是物质的运动。但是,生物具有特有的发育生长、繁殖进化等生命运动形式,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主动改造周围的环境,如穴居动物会挖掘洞穴以藏身,鸟类可以在树杈或其他地方筑巢等。当生物发展到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人类时,生物活动便具备了更适应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性和能动性(指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做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非生物运动既不具有发育生长、繁殖进化的生命运动形式,也不具有主动改造周围环境的行为,更谈不上目的性和能动性,如“水往低处流”便是一种典型的非生物运动。因此,劳动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在本质上首先区别于非生物运动。

织布鸟筑巢属于生物活动

(二)劳动作为人类活动区别于普通生物活动

人类是高级生物,是一种精神动物,其存在和发展的生理机能,集中地表现为生活目的的形成和生活目的的实现,因此人类产生的各种活动基本都是有目的的、主动的。而普通生物活动,虽然也是在一定的神经系统或神经组织支配下产生的生物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基本上是无目的的、被动的,它们对外部事物的作用仅仅是一种动物本能的反应。正如马克思所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由此可见,劳动作为精神支配下的,为一定生活目的服务的人类活动,是人类独有的活动形式,区别于普通生物活动。

猎豹追逐猎物是动物的本能反应

(三)劳动作为精神支配的人类活动区别于非精神支配的人类活动

劳动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活动形式,但并不说明人类的一切生存活动都是劳动。例如呼吸、眨眼等活动,都是非精神支配的人类活动,这种活动的存在,说明人类仍然保留着某些与动物相一致或相类似的生物本能。这种非精神支配的、具有动物本能性质的人类活动,在本质上是区别于劳动的。同样以呼吸为例,人类为了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会自发地产生呼吸行为,这种非精神支配的人类活动并不属于劳动。但人类在生火时,为了增大火焰会加速向火焰吹气,这种大口吹气的活动便是在精神支配下产生的活动,因此属于劳动的范畴。

综上所述,劳动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生活目的而服务的,都是在人类精神支配下进行的人类活动,这就是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内在本质。正是这一内在本质,明确地把人类劳动与其他生物活动和其他物质运动区别开来。

案例阅读
剪纸的创新

李剑的母亲伏兆娥是一名剪纸高手,享有“西北第一剪”的美誉。在母亲的影响下,李剑从小就酷爱剪纸艺术。

2009年,大学毕业后,出于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李剑下决心自主创业,成立了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李剑将剪纸与贺卡进行结合,但即便她天天跑市场,也没有打开销路。创业的第一年,公司制作的剪纸贺卡仅卖出了3000多张,收入不到1万元,这样下去不但公司办公场地的租金付不起,就连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费都成问题。面对困境,李剑并没有轻言放弃,她决定到外面的市场寻找剪纸行业的突破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剑看到了质地轻软、色彩绮丽的丝绸,一下子萌生了将剪纸和丝绸结合到一起的想法——制作丝绸剪纸画。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李剑终于成功地将剪纸艺术与丝绸巧妙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全新的产品不仅耐保存,还具有国画的韵味和浓郁的民俗味,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2012年,李剑的公司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现在,李剑拥有多位联盟艺术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签约妇女手工制作者几百人,创立的“伏兆娥剪纸”和“回乡剪纸”两个剪纸品牌更是名扬海内外。凭着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的精神及坚持不懈的劳动,李剑成功地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读后有感〗 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是人类在自身精神支配下有目的的行为。上述案例进一步体现了劳动的这一本质,虽然李剑改造的不是自然而是产品,但这恰好说明了劳动是在人类精神支配下进行的人类活动,如果没有精神支配,那么李剑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劳动,无法具备创新、改造的意识,其事业也不会成功。

劳动小知识

19世纪,资本家为了压榨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会强迫工人们每天工作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工作18个小时。为了争取生存条件和自身利益,工人们决定团结起来开展罢工运动。1886年5月4日,罢工运动致使多名工人和警察身亡。1889年7月,为纪念这次伟大的运动,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便是劳动节的由来。

第二节 劳动的价值

不论是解决生存问题,还是改善生活质量,抑或是实现个人价值,人类都可以通过劳动来实现,这便是劳动的价值所在。

一、强身健体

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极大影响了人们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感知能力。例如,人们的身体更容易发胖,“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现象更加普遍,眼睛近视的概率更高等,这些都是缺乏劳动、缺乏锻炼的表现。

就强身健体而言,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各种体育活动,而忽视了劳动的功效。实际上,劳动对强身健体是非常有效的,它能锻炼人的身体,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人精神焕发。长期进行适当的劳动,更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使人的身体从内而外都焕发出健康的活力。

二、获取知识

教育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这是人们的共识,而劳动也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劳动属于实践活动,因此在劳动中获得的知识更具实用性,更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人们改善环境的能力。

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曾说:“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通过劳动,人们能够获得生活、生产知识,并能够在劳动中学以致用,成长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实践出真知,我们要想获得实用的知识、提高做事的能力,就应该投入劳动实践中。

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华民族在劳动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知识,将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气候变化结合在一起,指导人们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从而获得好的收成。例如,“立夏不下,桑老麦罢”,意为立夏之日如果没有下大雨,这一年的收成就会出现问题。又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意为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些知识都是在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人们正在土地上播种小麦

三、拓展思维

瑞士知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人的思维能力是由动作内化而来的。这说明,思维的发展需要来自活动情境中的各种因素的刺激。假如一个人从小就被剥夺了活动的能力,那么他的思维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人们可以从学习中锻炼思维能力,如学习数学可以刺激人们精确思维能力的发展。劳动是一种以成果为追求目标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更有助于刺激人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让·皮亚杰的研究说明,不进行一定量的劳动,人的思维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当人们长期缺乏劳动时,思维会变得越来越迟钝。因此,人们应该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从事劳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

让·皮亚杰

四、锻炼社交能力

每个人都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等。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网络,这个网络中的个体都需要掌握良好的社交能力,这既是社会关系网络能够正常运行的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社会关系网络以求健康生活的需要。

在劳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是人生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人类最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大多数劳动过程都需要以集体的形式进行,并且需要参与劳动过程的人进行合理分工、紧密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通过合作和共享劳动成果,就能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人们只有深刻体验劳动、懂得劳动在社会关系构建中的基础作用,才能懂得人类社会关系的本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交能力。

人们在劳动中很容易建立各种社会关系

五、增强意志力

劳动是培养意志力的良好途径。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并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能否做成一件事情,首先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意愿付出精力、克服困难来追求目标,也就是我们的意志是否坚定。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学习成绩会有差异,往往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智力,而是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有一种品质,即能够持之以恒地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劳动是获得这种意志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人通过艰苦的劳动磨炼意志,通过获得劳动成果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有效增强意志力。

案例阅读
为天空“立法”的开普勒

约翰内斯·开普勒是德国天文学家、现代天文学的奠基者,回顾他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他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开普勒生于1571年12月27日,他是一名早产儿,从小就体弱多病,四岁时患的天花在他脸上留下了疤痕,猩红热使他的眼睛受损。他高度近视,一只手半残,身体又瘦又矮,但他勤奋努力,智力过人,一直坚持求学问知。

1587年,开普勒就读于图宾根大学,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1591年取得了硕士学位。

1594年,开普勒应奥地利路德派高校的邀请讲授数学。

1596年,开普勒所著的《宇宙的奥秘》一书出版,其中解释了各行星的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轨道,其误差不超过5%。他优秀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和伽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的赞许。

1600年,开普勒被聘请到布拉格近郊的邦拉基堡天文台,任第谷·布拉赫的助手,第谷去世后,开普勒接手了宫廷数学家的职位和第谷未完成的工作。开普勒对第谷交办的编制鲁道夫星表的任务,并不是机械地完成它,而是在自己视力不强的条件下又做了不少观测工作,如1604年9月30日发现超新星爆发,并做了长达17个月的观测,并把这次观测结果写入了1606年发表的《蛇夫座脚部的新星》一文中。

1607年,开普勒观测到哈雷彗星,他将伽利略望远镜中的凹透镜目镜改为小凸透镜,后人称它为开普勒望远镜。

1612年,开普勒移居到奥地利的林茨,继续研究天文学。

晚年的开普勒生活极度贫困,1630年11月15日,年近花甲的他在索薪途中病逝于德国雷根斯堡。

开普勒痴迷于天文学,工作时常常废寝忘食。他在研究如何从大量观测资料中确定行星的准确几何轨道的问题时,曾在一年半时间里经过70多次艰巨的思索、计算。

开普勒的一生迭遭厄运,但病魔、贫穷等都未将他击垮,他更是在苦难坎坷中努力奋斗,终获成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开普勒始终怀着无限的热忱去探究宇宙的奥秘。最终,他用8年多的时间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后来又用10年时间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这3条定律合称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即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三大定律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

〖读后有感〗 开普勒的一生都算不上顺利,但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始终坚持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并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说明他具有非常强大的毅力和决心。不断地工作和劳动磨炼了他的意志,而这样超人的意志又促使他更加坚定地工作,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三节 劳动的分类

劳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识不同的劳动类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劳动的内容。

一、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马克思在剖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指出,生产商品的劳动包含两个方面,即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和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例如,木匠用斧子、锯、刨、凿等劳动工具来加工木材(劳动对象),从而生产出桌、椅、立柜、床等劳动产品。又如,农民种地时用犁、耙、拖拉机、收割机等劳动工具,进行翻地、播种、收割等活动,从而收获农产品。具体劳动体现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制造家具和种地只不过是耗费人类劳动力的两种不同形式,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

抽象劳动是指除去具体形式的、人类一般的、没有差别的劳动,是人类劳动力(脑力和体力)在一般生理学意义上的支出或消耗。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当人们的经济联系通过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实现的时候,人类耗费在这些劳动产品上的脑力和体力,才能当作形成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而被“抽象”出来。因此,抽象劳动可以说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一种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且对立的。一方面,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时也发生了抽象劳动,二者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时劳动的两种不同属性,分别对应劳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劳动中的木匠

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人类在劳动中不仅有体能消耗,还有脑力支出。也就是说,在劳动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共存的,只是对于某项或某类具体劳动而言,从劳动计划到劳动完成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消耗比例不同而已。习惯上,人们将体力活动占优势的活动称为体力劳动,将脑力活动占优势的活动称为脑力劳动。

体力是脑力的基础,脑力劳动支配体力劳动,产生劳动价值。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作用的成果。例如种植类劳动,虽然以体力劳动为主,但需要通过脑力劳动来衡量植株位置、间距等。又如写作类劳动,虽然以脑力劳动为主,但需要依靠双手在纸张上写作或在键盘上打字等。

案例阅读
合理分配脑力与体力的小说家

某年轻小说家创作的第一本小说出版发行后轰动了整个行业和市场,这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与丰厚的版税收入,改善了他长期艰苦的生活和写作环境。

一天,一位朋友慕名来该小说家的家里做客,小说家让朋友稍等片刻。朋友知道小说家正在创作,不过多惊扰。几分钟后,小说家走到朋友面前,朋友好奇地问他:“你每天大概要创作多长时间?”他回答道:“我每天只写1000字左右,每周只写5天,第6天会将前5天的内容反复推敲,进行修改,第7天则会适当做一些体力劳动,调节创作产生的心理疲惫。”

朋友好心地建议:“以你现在的名气,可以多写一些,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呀!”小说家不同意朋友的建议,他回答道:“我当然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获得更多的财富,但我更愿意合理分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的质量!”

〖读后有感〗 案例中的小说家深知作品质量的重要性,主动在每周结束脑力劳动后增加体力劳动,为的就是合理分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时间,让身心得到合理的休息和锻炼,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马克思说过:“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表现,即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耗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这句话并没有严格区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说明二者仅仅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一般情况下,简单劳动是指不必经过特别训练,每个正常的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包含较多技巧和知识的运用,它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从剩余价值的角度来看,通常简单劳动产生的商品剩余价值较低,通过复杂劳动产生的商品剩余价值相对较高。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复杂劳动产生的剩余价值之所以高于简单劳动,主要原因在于复杂劳动背后有教育、实验等各种付出,不仅包含生产一线的直接劳动者的劳动,还包含使用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进行的其他劳动。

课后思考

(1)什么是劳动?如何理解劳动的含义?

(2)黑猩猩使用树枝捕获白蚁是否是一种劳动行为?为什么?

(3)水流侵蚀山川,大风雕琢石林,这些活动与劳动有什么区别?

(4)对学生而言,劳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什么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试举例说明。

(6)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永远都是对立的吗? 4mr2sqh+E0yeR7zzeHxoQ1wF0FfNM7Ki7ky8YdNwkvMteXZUMCYaCYg4crGzkS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