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牧师公馆里的生活日复一日,绝少变化。

早饭吃过不久,玛丽·安就把《泰晤士报》拿进来。报纸是凯里先生和两位邻居合订的 。十点到下午一点归他看,然后由花匠送到利姆斯公馆的埃利斯先生手上,整个下午都归他看;到七点钟再送交领主大宅的布鲁克斯小姐,她因为拿到的最晚,就拥有了把报纸留下来的权利。夏天凯里太太制作果酱的时候,经常向她讨几张报纸来覆瓿。每天牧师坐下来看报的时候,他妻子就戴上软帽上街购物去了。菲利普陪着她。黑马厩镇是个渔村,镇上只有一条大街,商店和银行都在那里,医生和两三位运煤船的船主也住在那儿;小渔港的周围都是些穷街陋巷,渔民和穷人都住那儿;不过既然他们只去非国教的小教堂做礼拜,他们也就无足轻重了。凯里太太在街上一看到非国教的牧师就赶紧躲到街对面去,以避免跟他们打照面,要是实在来不及闪避,她就目不斜视,紧盯着人行道的路面。就在这一条大街上居然有三座非国教的小教堂,这简直是牧师视之为奇耻大辱的丑闻:他总觉得法律应该出面干涉,明文禁止建造这样的教堂。在黑马厩镇购物可并不简单,因为不信国教的相当普遍——教区的教堂远在两英里之外也是个重要原因,而必须只跟国教派教友打交道;凯里太太心里非常明白,牧师家的人光顾哪家店铺,对店主的信仰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镇上有两位肉铺掌柜的,都是去教区教堂做礼拜的,可是他们不明白牧师是不可能同时惠顾他们两家肉铺的;而且对于牧师想到的那个简单的解决办法——上半年买这家,下半年买那家的肉——也都不满意。轮到哪家不能再定期往牧师公馆送肉了,那店主就威胁以后不再去教区教堂了,有时候牧师也不得不报之以威胁:不去教区教堂已经是大错特错,如果他竟然敢错上加错,当真跑去非国教的小教堂做礼拜,那么就算他铺子里的肉再好,他凯里先生迫不得已,也只能永远都不再买他们的肉了。凯里太太路过银行的时候,经常进去给经理乔赛亚·格雷夫斯捎个口信,他是唱诗班指挥、教堂的司库和堂区俗人委员。他人长得又高又瘦,面色灰黄,一个长鼻子,满头白发,在菲利普看来真是老得无以复加了。他负责管理教区的账目,负责组织和张罗唱诗班和主日学校的远足活动;虽然教区教堂里并没有管风琴,由他主持的唱诗班却被公认为(在黑马厩镇)全肯特郡最好的唱诗班;每逢要举行什么仪式,诸如主教大人要来观摩坚振圣事,乡村主任牧师秋收感恩节要来讲道之类大事小情,都由他负责做好必要的准备。可是无论什么事情他都独断专行,从不跟牧师认真进行磋商,而牧师虽一贯怕麻烦,乐得清闲,对这位俗人委员的行事作风也是颇为怨愤。看来他是当真认为自己是整个教区最重要的人物了。凯里先生经常告诉他妻子,如果乔赛亚·格雷夫斯再不小心收敛的话,早晚他要好好敲打他一顿;不过凯里太太总是劝他还是宽忍为上:他本意是好的,就算他缺少一点绅士风度,也不宜太过苛责。牧师由于采取了忍让的高姿态,因践行了基督的美德而颇感自慰;不过背地里总是把这位俗人委员骂作“俾斯麦”,给自己出出气。

这两个人曾经有过一次真正严重的争执,凯里太太想起那段令人焦虑不安的日子,至今仍心有余悸。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保守党的候选人宣布要在黑马厩镇举行一次竞选集会,乔赛亚·格雷夫斯就把集会的地点安排在了布道堂里,然后跑去找凯里先生,说希望他到时候能在会上说几句话。看来那位候选人已经邀请乔赛亚·格雷夫斯主持会议了。这种僭越行径,让凯里先生如何能忍?牧师的圣职理应受到尊重,这一点容不得半点含糊,一个有牧师出席的集会,居然由俗人委员来主持,这成何体统!他提醒乔赛亚·格雷夫斯,所谓“教区即人”,也就是说,牧师是整个教区的灵魂。乔赛亚·格雷夫斯则回敬说,没有人比他更能体认教会的尊严了,但这一次纯是政治事务,他反过来提醒牧师,不要忘了救主基督曾教导我们要把恺撒的事务归于恺撒 。牧师对此的回击是:魔鬼为了自己的目的总是可以引证《圣经》的,他本人是布道堂独一无二的主人,如果不请他担任主席,他就拒绝将其用于政治集会。乔赛亚·格雷夫斯告诉凯里先生,他要真想这么做他也拦不住,不过在他看来,卫斯理宗 的教堂是个同样合适的集会场所。然后凯里先生说,如果乔赛亚·格雷夫斯胆敢踏入一个并不比异教的庙宇好多少的地方半步,他就不再适合担任一个基督教教区的俗人委员了。乔赛亚·格雷夫斯一气之下辞去了所有职务,当晚就派人去教堂取回了他的黑白两种法衣。替他管家的妹妹格雷夫斯小姐也辞去了产妇会的书记职务,这个组织旨在向教区内的贫苦孕妇发放法兰绒孕服、婴儿衣、煤以及五先令的救济金。凯里先生说,这么一来他终于可以真正地当家作主了。不过不久他就发现,他得去处理各种他实际上一无所知的繁琐事务;而乔赛亚·格雷夫斯呢,在最初那阵激愤过后,也发现他丧失了生活中最主要的乐趣。这场争执使凯里太太和格雷夫斯小姐深为苦恼;她们先是谨慎地通信,继而碰头商议,下定决心要把这个疙瘩解开:她们一个劝解自己的丈夫,一个说服自己的兄长,从早一直说到晚;而既然她们好言相劝的正是这两位绅士真心所愿的,在经过令人焦虑悬心的三周以后,两人终于前嫌尽弃、重修旧好。这是符合双方利益的,不过他们都将其归于对救世主共同的热爱。那次集会仍旧在布道堂举行,不过改请医生来做主席,凯里先生和乔赛亚·格雷夫斯都在会上讲了话。

凯里太太办完了和银行家的正事以后,通常会到楼上去和他妹妹拉几句家常;两位女士在闲话教区的事务、副牧师或者威尔逊太太的新帽子时——威尔逊先生是黑马厩镇的首富,被认为每年至少有五百镑的收入,而威尔逊太太原是他的厨娘——菲利普就故作庄重地端坐在气氛拘谨的客厅里,这间客厅只在接待客人时才使用,忙于观看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金鱼。窗户一直紧闭,只在早上开几分钟透透气,屋里有股沉滞的气息,在菲利普看来这可能和银行业具有某种神秘的关联。

这时候凯里太太想起她还得去趟杂货铺,他们就继续往前走了。东西都买好以后,他们经常会沿着一条边街来到一处小海滩那儿,边街两旁大都是些渔民居住的木头房子(随处可见渔民坐在自家门口织补渔网,渔网就挂在门上晾晒),海滩被仓库夹在当中,不过仍能看到海。凯里太太会在那儿站上几分钟,看看海,海水一片浑黄(谁知道她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个时候菲利普就去找那种扁平的石头,拿了来打水漂玩儿。然后他们就慢悠悠地往回走。路过邮局的时候探头朝里面看看准确的时间,冲坐在窗口做女红的医生的妻子威格拉姆太太点头打个招呼,这样也就到家了。

正餐在一点钟吃:礼拜一、二、三吃牛肉,烤牛肉、牛肉饼和牛肉丁;礼拜四、五、六吃羊肉。礼拜天吃一只他们自家养的鸡。下午菲利普做功课。拉丁文和数学由他大伯教,其实牧师对这两门功课也是一窍不通;法语和钢琴由他伯母教,她对法语也是所知甚少,不过钢琴还是能弹两下,可以为自己已经唱了三十年的几首老歌伴伴奏。威廉大伯经常对菲利普说,他还做副牧师的时候他伯母就有十二首歌曲烂熟于心,无论什么时候请她表演,她随时都能唱得出来。就是现在,牧师公馆举行茶会的时候,她也经常能露上一手。凯里夫妇看得上的客人寥寥无几,能有幸出席茶会的也不外乎以下这几位:副牧师、乔赛亚·格雷夫斯和他妹妹、威格拉姆医生和他妻子。用完茶点后,格雷夫斯小姐会演奏一两首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而凯里太太会唱一首《当燕子飞回家的时候》或者《跑吧,跑吧,我的小马》。

不过凯里夫妇并不经常举行茶会:准备工作已经让他们颇为耗神了,客人们走了以后,就更是感觉筋疲力尽。他们更喜欢自己用茶点,用罢茶点后再玩一两局十五子棋。凯里太太总有意地让她丈夫赢,因为他不喜欢输棋。八点钟的晚饭他们就吃一顿冷餐。这顿饭很凑合,因为准备了茶点以后,玛丽·安就什么都不高兴做了,凯里太太还得帮着收拾碗碟。凯里太太经常只吃点面包和黄油,随后再吃点炖水果,牧师则再加一片冷肉。一吃完晚饭,凯里太太就会打铃召集大家一起做晚祷,随后菲利普便该上床睡觉了。他不肯让玛丽·安替他脱衣服,在经过一阵子坚决的反抗后,成功地确立了自己给自己穿衣和脱衣的权利。九点钟,玛丽·安把盛着鸡蛋的盘子端进来,凯里太太在每个鸡蛋上都写上日期,再把鸡蛋的数目登记造册。然后,她亲自挎着餐具篮上楼。凯里先生继续拿出一本旧书来读一会儿,但钟一敲十点他就站起身,熄了灯,继妻子之后上床睡觉。

菲利普刚来的时候,一时间竟难以决定他到底该哪天晚上洗澡。由于厨房的锅炉一直有毛病,热水供应始终是个大难题,同一天内不可能安排两个人洗澡。在黑马厩镇,只有威尔逊先生家有单独的浴室,而大家都认为他这是有意摆阔。玛丽·安礼拜一晚上在厨房里洗,因为她喜欢干干净净地开始新的一周。威廉大伯不能在礼拜六洗,因为礼拜天任务繁重,而他在洗过澡以后总会觉得有点累,所以他就礼拜五洗。凯里太太出于同样的原因礼拜四洗。这样看起来,安排菲利普在礼拜六洗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可玛丽·安说礼拜六她不能让炉子一直烧到晚上:因为礼拜天她要做那么多菜,还得做糕点以及说不清的这事那事,再要在礼拜六晚上给孩子洗澡,她实在是有些吃不消,而显然他又不能自己洗。凯里太太对于给一个男孩子洗澡觉得有些怪害臊的,而牧师当然得忙着准备他的布道。但牧师又坚持认为,菲利普应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迎接主日 的到来。玛丽·安说她宁愿一走了之,也不想被人压榨欺负——她已经干了十八个年头,不应该再承担额外的工作,他们也总该体谅体谅她——而菲利普则表示,他不想让任何人给他洗澡,他自己就能洗得很好。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玛丽·安说她相当肯定他是不可能把自己洗干净的,而与其就让他这么不干不净的——倒不是因为怕他面对天主时有什么不妥,而是因为她不能忍受那种洗得不干不净的孩子——她宁肯活活把自己累死,哪怕是在礼拜六晚上。 QROuJghUnKJ0BjGNc03HhwBmSXC3x/BglqLVpShXvfbqGjE99sQOyCsqDHQXu5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