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金融智能应用概述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智能应用水平存在较明显的分层情况:大型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应用发展较早,往往基于全技术栈面向全业务场景打造企业级平台化能力,水平在同业中较为领先;中小机构受制于资本、规模、人才等因素,其智能应用水平较大型机构总体上还有一定的差距,适合根据自己的战略定位和特色业务领域,通过专项技术产品引进和持续打磨的方式赋能业务。不过在整体上,2022年金融智能应用呈现规模稳步增长、质效不断提升、成效显著增强的态势。

(一)应用规模稳步增长

头部金融机构高度重视科技对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持续保持和加大对科技的相关投入。在银行业,国有六大行的整体科技投入同比增长8.42%,总额达到1165.49亿元,增长速度较2021年的12.34%有所回落,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不过其中部分头部银行如工行和建行2022年科技投入的增长率分别为0.9%和-1.2%,折射出新技术体系迈入成熟期和注重投入效能提升的转变。保险业从业机构在科技投入上整体不如银行业,然而科技型险企的投入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如众安保险在2022年技术研发投入同比上升19.4% 。证券行业在2022年营收下滑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的投入上实现同比19.8%的高速增长,体现证券行业对于科技竞争力的高度重视

在对智能化技术的接受程度方面,相关调研报告 显示2022年58%的金融机构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其发展非常重要,与2021年同比上升近20个百分点;36%的金融机构反馈智能应用显著降低企业成本,比2021年提高8个百分点,体现出智能化理念加速被行业吸纳,规模化应用成效日益凸显。

在技术细分领域上,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应用普及度开始大幅超越传统机器学习,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最为领先。智能对话技术从早期上下文场景相对单一的客服和催收领域起步不断演进提升,2022年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营销领域以及机构内部的员工服务方面。中国平安2022年 AI坐席的服务量同比增长26%,覆盖82%的客服总量;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8%,占整体坐席销售规模的48.5%。工商银行业界率先推出数字员工运营管理平台,创新推出工晓伴、工小智等数字员工为通用办公和各个业务条线的员工提供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服务。

(二)应用质效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智慧技术产业生态和金融行业的技术运用能力不断成熟,推动着各类识别、预测和应答模型准确率持续上升,同业务流程的耦合程度愈加紧密,系统化场景支撑能力越来越强。

1.精准度不断提升

金融行业各类模型的准确率和有效性是智慧金融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金融机构综合应用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模型的识别和分析能力。一是在数据和知识的运营方面,基于高质量场景数据的积累、持续的数据标注工作和领域知识库的构建,通过迭代训练推动模型能力的提升。典型的如风控场景下的卫星遥感影像识别,不论在农业还是工业场景,遥感模型的识别物体的种类越来越多,识别准确率持续提高;在智能客服领域,对话模型的意图识别能力不断提升,金融产品知识不断丰富,一次性解决客户问题的比例节节攀升。二是改进升级建模方法以提高对信息的挖掘和分析能力,代表性的有知识图谱建模在风控场景下有效使用,图像融合自然语言的多模态技术对于复杂单证和文档中要素识别能力的强化。三是通过开拓和整合多元数据要素来扩大数据维度和规模,实现更加精准的营销和风控。企业内部数据治理和共享机制的深化、外部数据要素流通体系的完善不断打破数据孤岛,降低数据壁垒,为智能分析和决策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可靠和充分的数据基础。

2.融合度不断深化

模型识别和预测的准确性的提升,为业务全流程的自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金融机构深度融合智能技术和业务流程,2022年进一步推广RPA+AI 应用,将更多的复杂和非结构化的智能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融入业务流程中,达到端到端的自动化,在贷款、金融市场交易、投保、理赔等业务场景中,实现人、机、数的深度融合和立体化优化,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并节省人力成本。得益于大数据和计算基础设施的能力建设,数据集成和算法分析的实时性能均有显著的提升,推动着决策智能技术更加紧密的参与实时业务流程。例如在智能风控场景,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从事后向事前、事中的风险控制管理的拓展,有效提升风险事前预警、事中干预和事后核查的全链路能力。

3.多样性不断延申

智慧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优质丰富的企业内外领域数据和体系化的场景赋能规划越来越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发力点。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宏观目标相结合,金融机构提出数字营销、数字风控、数字运营、数字资管等理念,强调在智能技术的基础上,从应用板块视角全面提炼和整合数据要素,贯通式的提供智能产品能力和解决方案,将智能应用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例如,数字营销以360度客户画像为核心,力争通过内部和外部生态的数据联动进行全面的客户洞察,再按照各个触客场景和渠道的特点形成微观客户分群,定向形成产品和服务营销建议和策略,充分实现客户价值。

(三)应用成效显著增强

2022年金融机构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深化数字赋能运营服务,防范化解金融科技风险,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数字运营能力提升

金融机构变革其传统商业模式,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水平。一是在服务质效方面,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运用,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节省金融服务的人力成本。如建设银行运用RPA等智能技术提升集约化工作质效,全年节省439万个工时;工商银行在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业务场景,利用语音识别、合成等技术,加快“技术换人”场景应用,全年释放超过1.8万人年工作量。二是在客户体验方面,积极采用“智能+人工”、“线上+线下”方式,构筑全场景、全渠道的客户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客户业务办理及服务的自主性和便捷性,实现对客户行为和所需的毫秒级响应。

2.数字风控能力加强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业竞争发展和未来角逐的关键之处。为加快信用管理数字化转型、强化信用风险精准防控,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科技,优化部署风险模型策略,提升风险识别、分析、预警能力,助力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例如平安银行聚焦智能审批、智能放款、智慧贷后、智能控制、智能预警、智能分析和智能监控七大智能场景,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造智慧风控平台,提升贷后工作效率约50%。网商银行借助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推出“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该系统依托多模态识别技术和大规模预训练,可实现各类凭证的识别,试运行期间“百灵”已帮助超200万小微商户获得信贷额度提升。

3.普惠金融广度拓宽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与金融科技的发展,“科技引领,数据驱动”的数字技术与金融产业深度交织,推动科技在金融普惠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助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农村金融领域,积极运用大数据、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高效识别农作物种植情况、畜牧养殖情况,有效破解农业授信、抵押等难题,有助于金融机构给予农户精准的信贷支持。目前,金融机构已围绕乡村振兴,打造诸多普惠金融产品,助推金融普惠发展进程,如工行“兴农通”、建行“裕农通”等。二是打造便捷、安全的服务体验,针对老年客户等特殊群体,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对智能机具、手机银行等产品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通过多层次的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OTDQo/9o3kBHle3g24ny4W88YzWHke1FY1bXS2X7ezXn7sLsgYbYAn/BKmG5t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