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的暴火,不失为中国进步一个令人惊喜的缩影。中国人正在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商业文明。
新中式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
新中式穿搭、新中式馒头、新中式汉堡、新中式家具以及相关的珍珠、翡翠……火了一拨又一拨。新中式究竟是什么?又凭什么让年轻人趋之若鹜?
新中式,一个是新,一个是中式。“新”是品牌、品类区别于以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式”是品牌的场景和产品,融入中式元素。
先说新中式的“新”。新中式穿搭、新中式餐饮,它们的创新点,不是在“中式化”下的功夫,而是在“新”上鼓足了劲,钻研到底。
再谈新中式的“中式”,其体现在产品的中式化和场景的中式化两个方面:
产品“中式化”是指新中式产品在形态上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观,在制作上采用中式工艺重新定义西式品类;口味上,在西式菜品中加入中式食材。
场景“中式化”是指将某个朝代的元素融入场景。例如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糖猫庭院”和“长安大牌档”等品牌,深入挖掘唐代服饰、人物故事以及文化背景等元素,将其与品牌特色完美融合。
总之,新中式就是通过融入中式元素和创造新的形态、口味,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新中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从整体角度来看,新中式确实很“火”,可是新中式一旦具体到个别品类、某些品牌,它们的境况并不理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
首先,新中式风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使得其他品牌可以轻易地复制和模仿。在社交平台上,“新中式回归现实”总能引发热议,同一套衣服,在不同商家处买的,穿上身效果也完全不同。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新中式服饰的质感全在版型和面料。很多商家的设计和版型都是抄的,面料也跟原版对不上,效果自然打折扣。”
其次,价格高,复购率低。许多品牌在产品研发方面缺乏投入和创新,他们更关注的是扩张和加盟,想要通过拉投资、搞融资来赚取资本的钱,而没有真正关注消费者需求,想方设法赚取消费者的钱。
当然,并不是所有新中式品牌都发展得不好,在新中式的市场上,有些品牌发展也挺好。
中式汉堡中的塔斯汀和派乐汉堡在疫情期间店面规模一路“狂飙”,中式烘焙中如泸溪河、鲍师傅在各路新中式烘焙不断关店期间,逆势稳步扩张。新中式茶饮中的霸王茶姬,在一众国风茶饮都深陷本土增长困境中时,依然把店开到了全国各地。
新中式已是当下商业市场中不可逆的趋势,但在探索“商业+新中式”新玩法的同时,企业需要注意保持传统文化的本真和尊重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从竞争角度看,企业应聚焦下沉市场,避开一二线城市。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下沉市场更有利于控制成本。
从自身角度讲,要练内功,稳扎稳打。许多新中式品牌在获得融资后往往急于扩张,但这种盲目扩张往往导致品牌后端能力跟不上,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和频繁的关店现象。相比之下,只有少数品牌能够稳定后端,并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从产品角度说,用爆款单品引流,再以高性价比留客。许多品牌通过推出一款爆品来迅速赢得消费者眼球,这种单品策略只能吸流量。要想真的留住消费者,品牌还需要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新中式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但“商业+新中式”是有规则的。
编 辑:赵春雨 10442531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