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关于交互设计

如果说视觉设计可以让用户知道产品是什么,那么交互设计可以帮助产品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互动方式,并且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任务。交互设计的本质是建立人与系统之间的“桥梁”,让系统读懂人的需求和操作指令,让人低成本地理解系统的反馈信息,通过设计手段营造一种人与系统和谐相处的画面。交互设计师是人与系统之间的“翻译官”,让彼此更懂对方。在工作流程中,交互设计师是连接产品经理、视觉设计师和开发落地的媒介,在上游接触产品、业务、需求和用户,在下游推动设计方案落地,是承上启下、聚焦用户体验的重要岗位。交互设计师主要负责将抽象的用户需求、产品战略需求和潜在需求转化为能让用户易用的产品界面,并且用合适的设计手段解决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问题。

交互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方案平衡产品诉求和用户诉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他们不会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如何产出精美的原型图上面,而会思考更多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保证产品、界面、场景、设备、系统和用户之间的融洽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今,行业内有一部分人认为交互设计师是一个尴尬的岗位:上游的产品经理比交互设计师更了解业务,并且可以输出原型图;下游的视觉设计师可以绘制更精细的高保真交互原型图,可以将其直接交付给开发工程师落地。在中间增加一个细分岗位,会延长产品迭代的协作链。此外,目前的原型图设计工具越来越智能化,不需要耗费过多的精力就可以快速输出高质量的原型图。这样的绘制工作,其实任意一个设计师稍加学习就可以初步完成。面对来自身边的种种质疑和争论,笔者曾经有一段时期是迷茫的,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方向。后来笔者发现,迷茫是因为还不了解交互设计师的价值所在。实际上,交互设计师的工作远不止绘制原型图那么简单,在深入实践后,会有更有趣、更有成就感的工作事项。接下来,笔者站在中立角度看待交互设计岗位,聊一聊交互设计师的现实问题、普遍存在的职场挑战、未来发展和突破困境的方法。

1.2.1 价值

并非没有交互设计师,产品就无法正常运行。市场上一些优秀的产品团队虽然没有设立交互设计岗位,但是一定有人执行着交互设计的职责,设计价值是不可磨灭的。交互设计师的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在产品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商业环境对用户体验的聚焦程度,其价值可以通过整个产品设计链路中所承担的角色体现。

1.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翻译官”

设计原型图只是交互设计师工作的一部分。在开展设计工作前,交互设计师需要评估需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投入产出比,不应该被动地认为产品经理传递的需求都是合理且可落地的。交互设计师需要从各个方面了解需求的使用场景和用户意愿,在此期间有一个需求过滤的过程。例如,选择可替代的方案或发现更多的用户使用场景,导致增加需求的设计点;或者需求本身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但交互设计师在经过思考后,发现存在很多流程上的漏洞,那么该需求会被引导重塑或返回修改。有推动能力的交互设计师会主导产出完整的产品逻辑,反推产品经理执行落地。

在面对用户需求时,交互设计师需要快速在脑海中构建出抽象的功能流程,并且通过前期的可用性测试验证用户的真实诉求和功能服务力度。例如,用户提出想在系统中查看业务数据的需求,从表面上看,一个图表页面就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但实际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用户会不会有查看图表和表格两种视图的使用习惯,用户有没有导入、导出和打印数据的线下协同场景,业务数据的更新频率是否契合用户的使用时段,数据的筛选条件是否符合用户的管理使用需求,等等。无论是用户提出的需求,还是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都存在多种可能发生的子场景、遗漏场景,这些都需要交互设计师进一步挖掘和验证,从而建立最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功能服务,帮助产品经理完善需求逻辑,在复杂和凌乱的碎片化用户场景中建立秩序并将其简化。在设计执行期间,交互设计师会经常因为寻找方案的平衡点而不断斟酌,从而找到最适合的方案,这需要交互设计师洞察方案的利益相关者和把控全局的设计规范,衡量对用户体验、实现成本、设计价值及商业指标方面的影响。

2.产品细节的匠人

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细节数不胜数。例如,打开二维码页面,会调用设备的屏幕高亮参数,方便扫码人无障碍扫码。用户可能无法感知到这些设计细节,但用户体验最舒适的境界即自然,关注细节的团队通常对设计质量有极高的追求。或许用户不容易感知到这些细节,或者优化这些细节对提高产品质量只有微乎其微的作用,但细节问题逐渐积累而得不到解决,最终会影响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打磨产品细节是一种工作态度,只是不同产品阶段的设计重心不一样罢了。

大部分设计师都有一定程度的细节强迫症,设计的细分领域不同,设计师对细节的敏感度也不同:视觉设计师主要关注图形、色彩和布局的协调性;动效设计师对元素的移动、缩放和缓动节奏有极强的敏感度;交互设计师在产品整体流畅度的细节有反复琢磨的习惯,大到页面流程的连贯性,小到轻提示组件的显示时限、按钮的点击触感等。在项目环境中,交互设计师更加理解组件运用和设计规范,这是交互设计师构建产品界面的基本素质,而产品细节能够从组件的合理运用和联动上体现。例如,笔者之前看到某App的设计就比较粗糙,用户点击蒙层区域可以关闭模态对话框,从组件使用细节来看,无疑犯了个低级错误,丧失了模态对话框的作用和意义,降低了对话框的提醒级别,正确做法应该是,屏蔽模态对话框之外的点击热区,强制用户操作模态对话框内的控件。即使该使用场景是非强制、提醒制的,也有比模态对话框更合适的提醒组件,只是其产品团队没有人关注该细节而已,如果继续大面积滥用或不规则地使用组件,那么很可能不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和预期效果。产品团队中有交互设计师的介入,可以起到优化并管理整体设计规范的作用,从界面底层设计思路维护产品的易用性和一致性。

3.产品结构和流程的优化者

产品功能因用户而生,用户只会为有效的功能买单,而不会为功能之外的、对用户没有实质性帮助的东西买单。一个功能高效运转能够帮助用户舒适且高效地解决问题。功能结构、信息结构和操作流程是功能运转的前置条件,三者构建了功能的使用规则,交互设计师的价值也因此体现。产品经理将挖掘的用户需求定义为一个个功能或需要达成的数据指标,然后交互设计师根据产品经理提供的需求进行设计,在此期间,产品经理可能会提供碎片化的原型图草图或仅提供文字需求和大致的功能结构,但这些粗糙的东西只是功能的初步设想,也许只表达了主要界面的信息,但无法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功能闭环,并不能顺利上线,也无法更好地服务用户。例如,各种异常和特殊状态的反馈及处理方式、界面设计的一致性、跳转逻辑、信息组织的合理性、UX文案的设计等,如何根据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设计具有引导性的界面流程,如何基于用户体验制定合理的界面布局和交互方式,这些重要的设计点可能都是欠缺考虑的,交互设计师会对其进行合理的斟酌,并且完善产品结构和功能流程。如果交互设计师没有参与这部分工作,那么产品体验会非常糟糕,可能具有一定交互能力的产品经理或视觉设计师弥补了一部分欠缺的考虑,功能也可以顺利上线,并且勉强可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但前期的用户测试、后期的设计验证,以及设计阶段的情感化、场景化和精细化的设计打磨,都需要有人跟进推动,并且形成一套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机制,才能持续为产品质量把关、为用户体验赋能,而交互设计师在此期间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决定产品易用性的重要因素。

4.团队协作的“润滑剂”

在产品的迭代流程中,有很多节点是需要人为推动的,否则即使按时完成上线任务,也会在质量和设计还原度方面存在隐患,产品推动并非产品经理一个人的职责,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本身就涉及迭代的全流程。例如,前期的需求沟通、用户测试、设计计划制订、设计交付周期管理,设计执行期间的方案可行性考虑、设计评审、设计提案,开发落地期间的验收跟进工作,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团队沟通和平衡。团队协作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跨地区线上会议、跨部门线下会议和平时的碎片化设计讨论等。

项目前期和后期是高度协作期,会频繁接触上、下游的相关工作人员,交互设计师会帮助产品经理评估需求的有效性,并且尝试验证其设计思路。在此期间,可能每天的工作时间有一半都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中度过。尤其是后期的开发落地验收工作,产品经理需要负责功能验收,但有些细节问题通常只有设计师才可以看出来,而这个环节需要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共同跟进,分别负责交互体验和视觉设计稿还原度的验收工作。虽然没有交互设计师的团队也可以进行验收,但总体倾向视觉层面的验收,并不会过多地专注于交互体验的验收工作。如果仅依靠视觉设计师,那么面对问题的解决思路会更偏视觉表现层,而不是从用户需求和产品结构等深度因素考虑,这一点是曾经做过视觉设计师的朋友都有目共睹的思维现象。交互设计师是富有沟通主导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的角色,一个只知道被动工作的交互设计师是不可能走得更远的。

5.用户体验的主要责任人

交互设计师在团队中可以对任何影响用户体验的事情提出意见,并且有义务为任何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的事情提供相关支持,这是交互设计师在团队中的核心价值。交互设计师既要为产品质量服务,又要为用户体验负责,但是仅仅围绕用户体验制订设计目标,而不考虑商业目的,可能会影响产品获利。在商业目的和用户体验的博弈中,只要其中一方过于得利,那么另一方通常是被平衡掉(牺牲)的一方,当然不乏双方都兼顾的设计思路,这需要交互设计师真正沉淀到用户场景和产品业务中思考。这也是交互设计最难的地方,因为用户体验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即使是专家级的交互设计师产出的解决方案,也不一定能100%地成功,需要将其投放到真实的线上环境中进行验证,收集反馈信息并不断迭代优化,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较多的争论。例如,产品经理出于数据指标的压力,将不合理的操作曝光在用户眼前;视觉设计师认为原型图的布局会影响视觉效果,自行设计了一版失衡于产品目标的方案,但维护了视觉效果;运营和市场人员认为Banner应该加强曝光力度,并且对用户造成强烈干扰;前端开发工程师认为根据原型图中的组件规则进行重新封装,有较大的工作量,然后自己搬运了一套在用户体验和一致性方面都存在问题的组件;等等。这些都需要交互设计师权衡利弊,并且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甚至对用户体验做出让步或树立原则、底线。

交互设计师并不是产品团队的意见领袖,他们归属于设计部门,而服务产品的部门、产品部门、研发部门和市场运营部门等部门都有相关的KPI、OKR,都想让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当这些意见被转化为设计需求时,交互设计师需要逐步树立在团队中的信任度和专业度,在保证产品获利的同时,避免一直在设计原则上做出让步,否则可能会逐渐丧失在工作中的话语权,最后因为用户体验问题的积累,逐步丧失设计师的专业度。

6.设计思维的赋能者

从设计团队赋能的角度来看,交互设计师能够为团队带来新的观点和视角,可以从用户角度、产品角度和设计角度综合看待问题。保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是交互设计师的基本能力,平衡设计方案的商业价值与用户体验是交互设计师的加分能力。设计团队非常喜欢既有产出能力,又能为团队提供“有趣的东西”的设计师,这一点不限于交互设计师,其他领域的设计师也一样。术业有专攻,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技能特长。团队中的交互设计师能够在大家纠结A/B方案期间,提出超出视觉表现层的意见。有一定项目经验的交互设计师通常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团队汇报或向上沟通时,交互设计师有一套自己的沟通策略,使设计方案的汇报更全面。目前很多互联网设计团队中的视觉设计师多于交互设计师,这导致团队在交互体验方面的知识无法形成体系,交互设计师的参与,能够帮助大家完善用户体验设计思维,弥补团队在用户体验技能维度的空缺。

笔者曾经在一个刚刚把交互设计岗位独立出来的团队中任职,在这之前只有视觉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师,交互设计职责由视觉设计师分担,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见解,但是对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领域的知识有极强的渴望,因为之前的所做所想和工作流程都没有标准化,所以在交互设计方面的技能是稀缺的。在入职的短时间内,笔者组织了3场与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有关的内部分享,以及一场面向公司管培生的交互思维培训,从中发现他们对该领域的新鲜内容具有强烈的学习意向,说明之前的设计分享仅仅是视觉、创意和技法层面的,而不是设计策略层面的,这件事帮助笔者用较短的时间在团队中产生了影响力。

1.2.2 挑战

前面介绍了交互设计师的价值,下面聊聊交互设计师面临的挑战。笔者写本书的初衷是,真实、真情地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读者更理性、更全面地了解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的相关知识。对于已经从业的交互设计师,不要受本节内容的影响,市场上每个职业都有相应的挑战和困境,这是行业发展规律导致的正常现象,身为从业者要理性面对挑战,并且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突破口,选择转型也好,深耕也罢,都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

1.挑剔的就业环境

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将交互设计岗位细分出来,初创型公司通常会追求低成本、快速迭代、快速试错和精简迭代周期,如果将交互设计岗位细分出来,必然会延长迭代周期、提高成本,让交互设计的研究策略难以落地。在正常的交互设计流程中,前期会展开较多的设计策略研究,后期通过用户测试打磨设计方案并严谨地构建交互结构,但这样会提高时间成本,对于追求快速迭代的产品团队是难以接受的。细分出交互设计岗位,将设计流程规范化,几乎无法为初创型产品提供显性帮助,因为初创型产品更注重对产品功能和产品定位的验证,尚未处于用户体验的打磨阶段,即使没有交互设计师的参与,也不会影响产品上线和获客。所以总体平衡下来,初创型公司一般不会设立交互设计岗位。

随着用户体验行业逐渐成熟,现在有一定规模的团队也开始增设独立的交互设计岗位,如处于成长期的互联网产品团队、传统企业向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团队,这对交互设计师来说是利好消息,说明这些团队开始重视用户体验的价值,但刚刚增设的交互设计岗位仍然处于前期的磨合阶段,或许是企业用人机制的一种尝试,专业价值并不可能一开始就让全部产品线信服,面对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局面,更需要交互设计师自证价值,否则交互设计价值很容易在磨合阶段被其他岗位的工作习惯埋没。

众所周知,大型团队会将交互设计岗位独立出来,并且有完善的岗位晋级制度、岗位能力模型和工作流程,具有比中小型团队更充足的资源,产品用户量也有一定的规模,可能一个设计上的改动会影响数千万、数亿的用户,其对用户体验的追求是极致的,并且有足够的用户数据,用于进行设计验证。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体现交互设计师的专业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交互设计师都有机会进入大型团队,从社会招聘渠道来看,学历门槛是基本的,并且要具备知名项目的开发经验,还要具备优秀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交互设计和其他视觉类设计不同,后者一般有出色的作品即可抓住面试机会,而前者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如果不具备成熟的项目开发经验,很难进入大型团队的二面、三面环节,这对中途转岗且没有成熟项目开发经验的交互设计师而言,是残酷的现实和更具行动力的奋斗方向。

互联网行业的就业机会,显然一线城市占主导位置,其次是新一线城市,而二线、三线城市的互联网环境相对落后,形成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和有足够就业机会的传统企业屈指可数,通常没有独立的交互设计岗位。不过所有情况都有两面性,掌握交互设计知识不一定要成为交互设计师,也可以帮助自己成为一名更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知识是建立个人竞争壁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较高的从业门槛

目前,市场上的交互设计师要么是相关专业毕业的,要么是其他设计岗位转岗而来的(视觉设计师居多),前者具有专业优势和形成体系的基础知识,通常是通过校园招聘直接进入交互设计实习岗位的;后者一般是自学或因为工作环境促使转型的。无论是科班出身,还是自学转型,都存在较高的从业门槛,因为很少有学校或机构能够开展系统化的交互知识培训,市场上的书籍和资料通常是碎片化的,并且交互设计师需要理论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对于自学转岗的设计师,如果公司内部没有转岗机会,那么前期可能会进入一些中小型公司提升技能,但这样很难系统地学习交互知识,并且无法感受到大厂标准的设计流程,所以自学转型的设计师通常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设计价值难以显性

交互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系统逻辑和结构上,虽然界面表现层也有交互设计发挥的空间,但通常是细节方面的引导、状态变化和组件搭建,所以交互设计并不像其他视觉类设计一样,能够直接通过炫酷的或情感化的视觉效果体现设计功底,交互设计的大部分方案在落地后是隐性的,即使整个界面布局是交互设计师主导的,最终落地也是以视觉设计师的高保真效果图呈现的。此外,用户体验的至高境界是让用户感受到“自然”,并且保证用户与系统的沟通过程是毫无摩擦的,因此用户的总体操作感受是流畅的,并不会刻意表现出夸张的设计点。众所周知,微信对性能流畅度的追求是极致的,所以用户对互联网产品产生了“系统本来就应该这样”的印象,殊不知微信优秀的用户体验背后,有一群专家级的交互设计师在不断付出着。这个现象在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团队中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大家都有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意识。但在不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团队或传统企业中,老板和业务方可能无法理解交互设计师的价值体现,因为通过肉眼看不到,除非领导或业务方主动发现的用户体验问题被针对性优化了,他们才会感受到交互设计的价值,这让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开展更加考验执行策略和价值自证。

4.前有产品经理拼组件,后有视觉设计师出落地方案

前有产品经理拼组件,后有视觉设计师出落地方案。这种现象似乎成了一种精简协作流程的借口,它反映出细分交互设计岗位的普适程度有多低,当然这种现象应该根据团队协作情况而定。目前,国内大部分有交互设计岗位的公司都存在以下两种现象。

· 产品经理直接服务于客户交付工作,在产品团队中只负责资源协调、迭代周期管理和产品方向把控,而用户需求分析、需求对接和功能策划由交互设计师全面负责。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交互设计师可以将职能延伸至项目管理和产品策划,覆盖半个传统产品经理的职能。对交互设计师来说,这是值得珍惜的锻炼机会,交互设计师有很多发挥的空间,这种协作环境可以帮助交互设计师成为产品设计的主导角色。

· 产品经理负责迭代管理、需求排期、需求对接、需求分析及需求策划工作,可能会顺便产出简易的原型图,或者产出稍微细致的原型图,用于向客户确认需求方案,然后让交互设计师根据原型图进行优化并组织用户测试。这种情况会使交互设计师陷入尴尬的局面:上游的产品经理使用通用的组件库自行拼装,即可产出一套完整的原型图;交互设计师在中间只进行查漏补缺工作;下游的视觉设计师根据优化后的原型图进行高保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推翻交互设计师的优化思路,重新设计界面交互,然后进行设计评审并交付给开发团队。这是大部分中小型团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交互设计师不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面对来自产品经理和视觉设计师的职能“侵犯”。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交互设计在项目流程跟进过程中的渗透力不够强,产出的原型图只是交付物的一种,没必要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比谁的原型图设计得更专业上,应该利用用户测试和交互方法论将他们的设计思路引导至正确的地方,通过设计策略影响产品经理和视觉设计师的态度。这需要交互设计师从设计赋能角色做起,逐渐成为设计的主导角色,通过价值自证改变当前的尴尬局面。

1.2.3 未来

前面提到交互设计师面临的挑战,并不是散播焦虑,而是让读者正确认识困境,提前储备能够帮助自己突破瓶颈的相关知识。

想必最令人关心的问题是,交互设计师未来会不会被淘汰掉,或者交互设计师的可替代性会不会越来越高。笔者并不敢狂妄自大地评论一个职业的未来,但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从业经验发表个人拙见。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在于“快”,即快速迭代、快速成长、快速适应、快速转型,如果我们对困境后知后觉,那么很可能在醒悟过来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机会或转型机会,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下面介绍交互设计师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未来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1.垂直的职能延伸,转型成本低

交互设计师是直接面向需求方、业务方的,在一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团队中,通常会承担产品经理的部分职责。例如,向市场人员进行产品使用流程的培训,对用户进行需求调研,规划设计迭代计划,等等。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偏被动的产品经理,那么交互设计师可以借此机会,与产品经理一起撰写需求文档、管理迭代需求等,提高自己的功能策划能力。到了这一步,交互设计师基本已经迈入项目管理的门槛了,可以获得不一样的行动视野,有助于本身就有系统流程设计和结构设计经验的交互设计师上升到项目管理层面,使其对整个产品设计链路有清晰的认识。此外,交互设计师对所负责的项目维度由组件级逐渐上升到模块级、功能级乃至产品级,也就是说,交互设计师的设计权限会随着对产品业务的理解逐步扩大,为将来向产品设计、设计管理或全链路设计方向转型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现在有很多视觉设计师在逐渐向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方向转型,使具有视觉设计能力的交互设计师更具竞争优势,他们将来可以根据行业趋势,向用户体验设计方向垂直转型。目前兼顾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的双向输出人才都非常受B端产品线的欢迎,如果具有一定的用户研究能力,并且能够推动用户体验设计策略的执行、对用户体验设计策略进行管理,则会更受欢迎。因为既掌握用户体验设计策略,又具有用户研究能力的交互设计师,一直都是市场稀缺的。

2.多维度能力边界,职场道路向上走

随着用户体验行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各用人单位对交互设计的依赖性逐渐提高,用户体验对产品的作用也更加具象化。交互设计师在产品迭代链路中是最接近业务、商业和决策的设计师,所以对产品的理解程度比其他类型的设计师要高。在提升向上沟通能力、设计策划能力和项目规划能力后,交互设计师是设计管理岗位的最佳人选。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互联网产品设计管理人员都具备交互设计能力。职场道路向上走,并不是年龄的积累,而是能力的提升、眼界的开阔及项目经验的积累,从而获得担任设计管理的资格。交互设计师可以从小型需求的设计规划入手,如从设计策略阶段到设计执行阶段的排期制定、进度管理、设计质量评审、产品需求的评估与拆分,并且尝试组织设计活动,进行设计分享,还可以主导组件库的建设,逐步提升自己在战略上的把控能力和对设计策略的执行力、推动力。此外,交互设计师还需要提升本职工作之外的技能,如用户研究、数据分析、视觉设计等,并且尝试将这些技能运用到项目中。即使没有条件运用这些技能,也应该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3.扎实的设计思维,利于跨界接触新生技术

交互设计包括移动端界面交互设计、PC端界面交互设计,还有如今流行的车载界面交互设计、VR/AR交互设计、语音交互设计等日益成熟的新生技术。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政企互联网等行业赛道转型衍生出的就业机会也离不开交互设计。交互设计领域整体的设计标准并不统一,因此国内的交互设计领域还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日常生活中与人有关的服务策略都可以看作交互设计手段,只不过主体不再是系统罢了。互联网产品中运用的设计思维,在面向新生技术领域时,依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大家即使短期内不准备涉足新生技术领域,也可以了解新的交互方式,将其作为储备知识,达到扩展思维和开扩眼界的目的。

4.不断树立竞争壁垒,迈向全链路设计专家和自由设计之路

随着设计工具的智能化,设计师们都在不断提高上、下游相关的业务能力。近几年全链路设计的概念被疯狂推崇,这与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规律有密切关系。现在已经不是十年前设计师紧缺的时代了,如今的设计师通常都具备横向发展的意识,只有储备矩阵能力,才能够帮助自己在职场中受益。以前听过不少设计师抱怨“没有话语权”,设计师本来就是偏执行层面的角色,话语权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而争取话语权的资本是足够了解上、下游相关业务的知识。例如,从视觉设计师转型成交互设计师,在工作中一定对下游的视觉设计有自己的设计见解,甚至起到指导作用,如果继续了解研发层面,并且争取向上游发展,了解产品经理、用户和业务方的业务需求,那么在设计沟通上会非常轻松,因为彼此的理解成本降低,介入的专业话题随之增多,自然能够争取到话语权。在此期间的整个横向发展就是全链路思维。笔者认为全链路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类似,都属于一种能力概念,都要求设计师有向上发展的意识,担任承上启下角色的交互设计师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优势。

设计师的职业道路不会局限于职场中,成为自由设计师,不被企业制度约束,并且拥有持续增长的收入来源,是大部分设计师的梦想。选择自由设计之路的前提是,自身拥有足够宽的知识面、眼界,以及可持续变现的资源,否则盲目地靠接“私活”成为自由设计师的风险是极高的。

1.2.4 突破困境,从现在做起

不是只有交互设计岗位会面临这些挑战和困境,大部分的岗位都有辛酸之处,能走多远、获利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何行动,互联网行业的生存法则是面对困境,持续自我迭代。下面笔者罗列几条交互设计师在工作中的行动事项,帮助处于迷茫期的交互设计师树立自己的职场个性。

1.主动产出,提高存在价值

近几年,很多中小型产品团队开始增设独立的交互设计岗位,说明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用户体验了。刚入职这类团队的交互设计师,前期一般会处于“自证价值”的阶段,其优势是有很多试错的机会,并且是新UED流程的创新者,有比较强的建议权;劣势是只有少数人可以对你的设计提出专业性的意见,缺少讨论和工作方向,甚至领导很难看到交互设计岗位的价值,因为产品经理和视觉设计师也可以绘制原型图,并且一两个交互设计师很难同时对接十几个产品经理(因为前期通常不会为每个产品线都配置独立的交互设计岗位)。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更考验交互设计师的自我驱动能力。因此,除了日常被动接收的需求,交互设计师还要主动与负责各模块的产品经理提优化需求,让他们感觉在你加入后,会有人专门改善产品体验上的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归纳到设计需求池中,罗列出具体的落地周期,以便以后跟进验收。产品经理传递下来的需求属于顶层设计思路,是为产品战略和用户需求设计的,而设计师自己发现体验问题并制定优化方案,反推产品经理进行排期落地,属于底层设计思路,两个执行方向形成一股合力,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

有很多初入职场的交互设计师会面临如下情况:产品经理太强势,经常略过交互设计师,直接向视觉设计师提出优化需求;有时,视觉设计师会把交互设计师的原型图改得面目全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自己思考不充分,交互方案设计遗漏了重要的场景;二是上、下游相关工作人员的协作方式没有达成价值共识。初入职场的交互设计师在面对这样的处境时,如果选择默默接受,那么从事这份工作通常是毫无收获的,并且很难有拿得出手的项目推动案例,因为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被动是交互设计师的大忌。入职前期是提高自身价值的好时机,因为彼此都不熟悉,所以可以非常有个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交互设计师要实现职场价值,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可以通过对团队分享赋能、参与设计方法论建设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2.在整个设计流程中,多问“为什么”

交互设计师要从审视的角度看待设计和思考问题。例如,在生活或工作中面对一个设计点,应该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从“我认为”的角度去思考,一旦你陷入后者的思维,你说出来的评价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了,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争吵。在笔者所在的团队中,有一位交互设计师在讨论问题时,每句话都以“我觉得”“我认为”开头,然而笔者没有给他继续发声的机会:“你能完全代表用户吗?你这样说有什么依据?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交互设计师的核心在于如何为用户发现问题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思考方式上应该跳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怪圈。

3.保持对设计的敏感度,理性拥抱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人工智能、语言交互、手势交互等,说明设计的边界越来越大。对新兴产业和新的交互方式保持敏感度,有助于我们刷新现有的思维认知和了解设计发展的新动态。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对设计的敏感度,并不是对设计趋势的盲目追随。交互设计师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技能树,应该呈“T”字形规划自己的能力构成,有了技能深度,才有资本去扩展技能广度,从而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快速适应外部环境、拥抱变化。

4.沉淀与积累,是突破困境的最佳手段

有人认为,交互设计师对产品原型图查漏补缺、做一些组件和页面的优化设计工作很枯燥,这其实是每个交互设计师刚开始的必经之路,是被动接受普通需求的阶段。虽然这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枯燥乏味,但可以培养交互设计思维和基本功,因为面对小型需求,你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关的研究。例如,优化页面中的一个组件,直接套用现成组件库是毫无意义的,需要对其他产品的组件调用进行研究,从中找到符合自己产品的设计点。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且尝试解决它。如果负责的需求体量逐渐变大,则说明你的能力在逐渐提升。此时,你可以尝试通过方法做设计。例如,通过用户研究、用户测试等手段发现更深层次的用户体验问题,然后输出解决方案。这其实是交互设计师能力逐步进阶的过程,前期沉淀基本的产出能力,为后期更深层次的设计策略做支撑。与其他设计师不同,交互设计师更注重研究和深度思考,资深的交互设计师通常都是从组件开始设计的,直到后面推动整个产品级别的用户体验,因此初入职场的交互设计师要避免急于求成的心态。 CeK4r4Nzx/WfRqZUdMIUFXh4GveSpRjXqwk3AUBJER8KUeR7db9etgWC17TOBB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