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是一个人的思想,人因思想而存在,人因思想而独立,人因思想而伟大。
人的生命除了身体的生命外,还有思想的生命。一个人没有思想徒有身体,那是活着的躯壳,或者仅是会说话、能吃饭的动物。一个有思想的生命,才会让人成为真正的人,让生命成为真正的生命;才会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才会给我们的心灵以温暖而温馨的慰藉,给平淡的日子以清新而明丽的感动。
现在很多教师停留于平庸,我以为不是能力上的平庸,而是思想上的荒芜。是什么造成教师思想上的荒芜呢?
一方面,自我封闭,与外界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一名好教师一定是对周遭,对外部世界,对时代脉搏保持着敏感的人。只有与周遭、与外部世界和时代脉搏主动保持着血肉联系的教师,他才会生成思想,独树一帜,与时俱进,终身发展。
另一方面,埋头拉车不看路,长期瞎忙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成天忙得不可开交,忙得不亦乐乎,忙得晕头转向,忙得焦头烂额。到头来,竟不知道忙些什么,为什么而忙。
心亡则忙。人最大的痛苦并非忙碌,而是瞎忙碌,不知道忙碌的是什么,乃至忙碌而无效,忙碌而无为,品尝不到忙碌的成果,体验不到忙碌的意义,感受不到忙碌的价值。
同时,把自己当成了一台机器。或者机械地重复,没有创新,也没有超越,只是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或者把自己与学生一同捆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一起拼杀,为分数而战,饱受应试的折磨,备受分数的折腾;或者不再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再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被动地被编程,木讷地在执行,一切都是亦步亦趋,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
只有个性才能塑造个性,只有灵魂才能唤醒灵魂,只有热情才能带动热情,只有激情才能迸发激情,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
有思想的教师,就有了自己的头脑,就有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在学科教学中就能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在教育实践中就会具有学生立场,把学生当学生,让学生站立于教育的中央,让自己站在成全“人”的发展的高度,把学生培养成他应该成为的他那样的人。
有思想的教师,就会坚持生活信条,坚定人生信念,坚守教育信仰,就不会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就不会成为墙上芦苇,摇摆不定,见风使舵,看脸色行事;就不会被喧嚣的社会,浮躁的心态,功利的教育所湮没和吞噬,就不会忘掉初心,易掉素心,丢掉宁静而美好的教育心;更不会让我们在还没有来得及改变教育的现实的时候,就被教育的现实改变了。
有思想的教师,就不会只盯着枯燥的知识、冰冷的分数而任其摆布,被应试无情绑架,也不会泯灭良知,跪着教书,丢失尊严。他会站在知识的原野,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沉朴素的姿态站立三尺讲台,用虔诚和执着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灿烂而深邃的星空,从而教出一批批有思想,能够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生。
有思想的教师,他会善于学习、敏于求知、勇于试错、敢于质疑、勤于总结,他会通过思考、思考,再思考,去粗取精、剥茧抽丝、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形成自己对教育特有的、立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多方面的深刻认识和系统思想,而不会唯各路所谓的“专家”马首是瞻,也不会一味地奉迎所谓的“模式”“经验”,更不会迷茫游荡于当下的教育乱象而无所适从、躬身屈从、俯首称臣。
思想让人这根苇草成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个好老师一定是有思想的。我们不奢望成为思想家,但至少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思想者。
我在想这样的一个现象和事实:
有一棵苹果树,它结了10个苹果,主人摘下9个苹果,苹果树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
第二年,苹果树只结了5个苹果,主人摘下4个,苹果树得到了1个。苹果树想,去年得到了10%,今年却得到了20%,足足翻了一番,这下心理平衡了。苹果树又继续成长了。
如果苹果树第三年结100个果子,拿走99个,它得到的仅1%,是不是它更会远离成长,拒绝成长呢?
其实,自己得到多少果子这是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成长。
有了成长,苹果树就可以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就有了按季节收获的,令人们羡慕的丰硕果实,那些曾阻碍自己成长的力量都是不重要的,也是微不足道的,曾经的或得或失都是用不着去计较的。
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有很多东西或许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关注,但我以为,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更应该思考和关注的是自己的成长。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东西我们就可以释怀,就可以理性面对。
比如,一个先进名额,尽管你自己觉得非常优秀,非常够资格,而领导却给了其他同事,你一定要放得下,想得开,千万不要往心里去,更不要对得到荣誉的同志不舒服,甚至去作对。
比如,在某方面利益和待遇上,有可能遭遇到不公平,但你也要识得透,看得淡,这个世上,对于生命,对于健康,对于成长,才是自己的事,其他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还比如,学校缺一个副校长,有三个后备人选,尽管旗鼓相当,但还是有些差异,根据综合考核测评,你排名第二,组织上拟按考核顺序,任用排位第一的,你也很有上进心,那么这时你的态度有三种。
第一种,不择手段,联合排第三位的,PK掉第一位。第二种,先把第一位搞掉,再把第三位搞掉,能够上就上,即或上不了,大家都搞不成,心理也平衡。第三种,支持第一位上,赢得老三的支持,继续做好工作。
显然你应该选择第三种,因为这既会帮你赢得下一次或更多的机会,又能赢得其他教职工对你人品的认知与接纳,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你不断成长。
再比如,工作上多做点,多担当些,这绝对是好事,多一份承担,就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历练,就多一份机会,多一份成长,我们绝不能因为工作多干了,任务多承担了,就斤斤计较,叫苦不迭,牢骚满腹。
很多人只在乎成功,不在乎自己成长。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成功。
如果说结婚是成功,那么你只要领取一张结婚证,你就能达到成功,你成功之后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共同语言,抑或是一个你不爱的人,这样的成功你觉得有意义吗?
如果说钱赚得多就算成功,那么有这样两个人,一个人赚了10万,挺满足,很快乐,还有爱心,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有人脉,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另一个人赚了500万,却嫌赚得太少,只晓得拼命赚钱,不顾一切,活得很累,后来身体还出了问题,而且连起码的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大家觉得他除了钱不缺,其他什么都缺,你说谁成功?
如果说成功就是考高分,如果我们的学生分数考得很高,但除了分数之外,其他的一切,包括人品、心态、情操、能力、身体健康都没有,要这种成功干啥?
如果考上清华、北大才算成功,每年能够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可谓凤毛麟角,是不是考上其他大学的和没考上大学的,就都不算成功?
还有,成功不可模仿,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成功的条件、环境、路径是不一样的,比尔·盖茨没有读完哈佛,中途退学,却成功了,因为他拥有得天独厚的一些优势和资源,他的父母是IBM董事,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去模仿比尔·盖茨,是不是都能成为比尔·盖茨?
小猪和乌鸦同乘一架飞机,小猪听见乌鸦在头等舱对空姐吆五喝六,小猪觉得乌鸦好威风、好神气,感到乌鸦似乎就是它仰慕已久的成功人士,于是猪也学乌鸦的派头,对空姐指手画脚。
空姐气不打一处来,把小猪和乌鸦从五千米的高空扔了下去。这个时候,乌鸦对小猪说:“哼,小样儿,我有翅膀,你有吗?”
成功不可复制,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成功需要机遇,机遇是不可多得的,他人有的机遇,不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机遇。
巴菲特8岁就去参观纽交所,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而且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条件和机遇呢?
所以,我觉得,成功都是相对而言的,成功永远都是小概率事件,人人都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把结果无限放大,把无限放大的结果定义为成功,然后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就会错过生命沿途中的许多美好风光,就会让自己失去很多快乐和幸福,甚至还会干一些蠢事,种下祸根。
罗兰说:“成功的意义应该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心或金钱。”
而成长作为内心的一个尺度,那是每个人生命所必需的。就像一粒种子,它不会在乎其最终的开花、结果,只要把它播在土壤里,它就会自然地生长。
同时,对于成功,可能会有人从中作梗,阻碍你的成功。而对于成长,比如你的身体成长、你的学识成长、你的专业成长、你的人格魅力成长,这是谁也不能阻挡的,也是阻挡不了的。
我认为,人这一生,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之路。
我还觉得,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无法承担更多单一成功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从成功走向成长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每个人都能成长为属于自己的世界。
我所接触的许许多多的年轻老师,一路走来,靠自己的打拼,能够站立神圣的讲台,能够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不同程度的业绩,能够赢得方方面面的声誉和信任,这应该是不容易的,这从某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阶段的成功。
那么,更应该面对和思考的是,我们如何成长。
我们应该明白,成长是自己的事,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
成长是自己的事,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不断成熟,不断成长。
成长也不仅是自己的事,我们的成长是为了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最好的学习是老师们学习之后孩子们的学习,最好的成长也是老师们成长之后孩子们的成长。
我们应该自觉成长,带头成长,主动成长,不放过每一次成长的机会,不错过成长的分分秒秒,让成长之花时时绽放,让成长的滋滋拔节声不绝于耳,让我们的成长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成长可能。
虽然我们再努力也成不了飞人,但我们可以享受奔跑的乐趣;虽然我们不惜一切代价都不可能成为巨人,但我们可以体味成长的滋味。
我们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成长。要明白,幸福永远比优秀重要,成人永远比成才重要,成长永远比成功重要!
一次讲座的互动环节,我给大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给你一个广口瓶,一堆细沙,一个大石块,一杯水,还有一些小石子。按照怎样的一个次序,你才能够把这些东西全部装进广口瓶呢?
有的学员说,先装小石子、细沙,再装大石块和水。有的学员说先装水、细沙,然后装小石头、大石块。
按照这些次序,你肯定无法把这些东西全部装进去。而正确的次序是先装进大石块,再放进小石子,然后填进细沙,最后才倒进水。
给生命装入大石块,这实际上既涉及一个哲学命题,又涉及一个时间管理问题。
人们常说,要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人生怎样管理呀!我以为,只要我们能够管理好属于自己的时间,人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管理好了。
对时间的管理,也就是对人生的管理,所以这也是一个涉及人生管理的话题。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不可能哪个人有钱,地位高,就多给他一个小时,也不可能哪个人没钱,地位低下,就少给他几分钟。
但是时间上有一个管理的问题,把属于你的时间管理好了,一天比平常人多出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是轻而易举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就在每天的这三四个小时的差距里。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塑料大王王永庆曾说,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之后这段时间的利用。
如果我们每晚能够抽出一两个小时用来学习,读读书,思考思考问题,写一点文字,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坚持数年之后,你的生命状态、人生状态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美好,有可能你不想优秀,不想卓越,那都是不可能的事。
你去观察一下,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老师,他们可以有时间埋怨自己的工作这也不如意,那也不称心;他们可以有时间抱怨自己身边的人这也不好,那也不顺眼;他们可以有时间牢骚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道;他们可以有时间羡慕这个人发了财,那个人又升了官。可就是没有时间为自己的人生的改变,为自己工作的改进做点什么,以至于让有限而宝贵的时间,竟从身边白花花地溜走。
我想,其实我们每天只需腾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哪怕一刻钟、三十分钟、一个小时,做你想做的事,做点有意义的事。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付出就有收获,有坚持必有奇迹。长此以往,你就会与众不同,变得不可替代。
我们提倡老师们要坚持阅读,拥有书生气息、书香人生,其实,这不仅是关乎老师的素养提升,专业发展,而且关乎对孩子们的示范引领,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但是一些老师总是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远离阅读,甚至从不阅读,总与阅读擦肩而过。
果真没有时间吗?一个人再忙,每天利用一刻钟阅读,要么早起一刻钟,要么晚睡一刻钟,要么挤那么一刻钟,我相信这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
果真没有时间吗?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每天有多少可以利用的珍贵时间,被我们视而不见,被我们忽视,被我们无情地浪费了。
果真没时间吗?如果是我们生命里最重要的朋友与我们约会,我们会因没有时间而推辞吗?吃饭穿衣睡觉,这些作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需要,我们会因为忙,没有时间而拒绝做吗?不少人喜欢打麻将,乐此不疲,通宵大战,越战越勇,我们为此会没有时间吗?
人生苦短,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所拥有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能够活个百岁,那简直是凤毛麟角,差不多的人就那么几十年光阴,把吃饭休息睡觉,闲聊应酬的时间除去,还把年幼的时候不懂事,年纪老了又不能做事的时间剔除,自己真正能够支配的时间,能够让自己用来做事的时间,就那么一点点。
有人测算了一下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时间,只有两万个小时。这两万个小时,就是我们可以用来实现生命价值的时间,就是可以用作诠释人生意义的时间。如果我们不去好好管理,甚至还虚度浪费,不是觉得太可惜了吗?
要记住,时间就是生命。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能够有效管理时间的人,就会让自己拥有比他人更多的时间,这无异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相当于拓展了自己生命的宽度。
要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假如一个人每天能挣200元,而你娱乐了半天,或躺在沙发上消磨了半天,支出了50元的娱乐或消磨成本,你不要以为你只花了50元,更重要的是你失去了你可以挣到手的200元。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要坚信,时间就是成功。我们每个人都在呼吸空气,都在吐故纳新,都在接受阳光雨露,似乎都在工作,都在学习,都在生活,但在时间的管理上,却是有差别的。如果我们比别人每天多用一个小时,哪怕半个小时、二十分钟来读书、反思、写作,一天两天,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如果一年、两年乃至十年、二十年呢?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差距,怎样的一种变化呀!
要深知,时间就是机遇。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机遇往往就在那一刹那间,机遇往往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机遇往往会给那些善于捕捉时间的人。人们都知道电话发明者是贝尔,但当时有一个叫格雷的人与贝尔是在同一个时期取得这项研究成果的,仅仅因为贝尔到达专利局比格雷早了两个小时,贝尔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电话机的发明者。我们经常见到有的人运气好,也常常说有的人机遇好。我认为,与其说他们运气好,机遇好,不如说他们是善于管理时间罢了。
真正壮美的生命,是做时间之王。一个人无论拥有什么,如果不能在时间上做自己的主人,他所拥有的仍不过是贫困的一生。
我们每一个老师,不应该虚度自己的光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创造,并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且是为了我们的学生。
我们善于管理时间,我们的学生,在时间管理上,便不会差到哪个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