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育是一种人文活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是许多教育学著作为教育所下的定义。但是,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培养人的活动?却没有多少人给予深究。我认为,教育是一种人文活动,也就是说,教育首先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活动,是一种充满人文情调的教育活动,没有人与人的情感交往,没有人与人的情感关注,没有人与人的心灵世界的相互审视与关照,教育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在这里,“人文性”构成了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人类教育活动存在的本质规定。

教育是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发生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载体的。在这种人与人的交往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构成了教育活动赖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2006年10月21日,我在前往青岛筹备“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的路上,审阅了《创新教育书系》第二批书稿之一——李秀伟老师的《唤醒情感:情感体验教育研究》的部分书稿。其中,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在教学《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我范读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赢得了同学们自发的掌声。掌声刚落,刘林林举手说:“老师,你读错了一个字!”我平时一直鼓励学生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于是笑着问他:“哪儿错了?”“‘轻烟袅袅’应该读‘nǎo nǎo’,你读成了‘niǎo niǎo’……”说到这儿,同学们哄堂大笑,很明显是这个学生指正错了。此时我并没有多想,冷冷地甩下一句:“以后看拼音要仔细。”就又开始了正常的教学。下课了,同事们都在祝贺我这节课的成功,我也陶醉在喜悦中。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刘林林在语文课上一直情绪低落,举手发言明显减少了,眼睛始终不敢直视老师。我的心被刺痛了,我曾以为那一句“以后看拼音要仔细”只是一时的疏忽,然而这样的疏忽对学生来说却是如此残酷。是啊,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上的关爱,但他们娇嫩、善感的心却时时需要尊重与关怀。课堂教学除了完成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价值内涵?我陷入了深思。曾听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言论:“课堂教学上我是学生的老师,课下我是学生的朋友。”我该对着这句话的上半句自我反省了,课堂上我更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爱,在课堂教学中更为重要。课堂教学是艺术,是科学,更是情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开始追寻教学的真谛。

如何看待这个案例?显然,从科学性层面来讲,老师的处理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天,刘林林在语文课上一直情绪低落,举手发言明显减少了,眼睛始终不敢直视老师呢。显然,是老师那句“以后看拼音要仔细”的话伤害了学生。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完全可以说,教育并不能完全按照科学逻辑来进行,它必须在依循科学逻辑的同时,遵循情感逻辑。在这里,以教师对学生的爱为基础的人文关怀,对教育的正常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背景性作用。

教育是以人格影响人格的活动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不难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也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的每一次历史性的飞跃,都与人类社会最卓越的发明成果的应用分不开。

1911年,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10年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童年的梦想是:“在每张书桌上、在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台电脑。”现在,他又在策划着另一个时代:“各地方的人在自己家中就能学习最好的课程、学习任何科目、由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讲授。”他告诫人们:“你的工作场所和你关于教育的观念将被改变,也许被改变得几乎面目全非。”“你孩子的世界不会与从前一样,他们的未来依赖于一生中掌握新概念、做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

今天历史已经证明,爱迪生的预言没有实现;而比尔·盖茨的梦想大部分已变成了现实。那么,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能不能使人类学校教育形态消失呢?我认为,尽管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人类的教育教学方式,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使人类的学校教育消亡。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人类教育作为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完全可以说,教育是以人格影响人格的活动。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国外考察中小学,很少看到像我们国家这样的大规模的学校,这固然与一个国家人口多少有关,更与他们对教育规模对人的影响的认识有关。在日本,一所小学一般不能超过500人,其原因就在于超过了这个规模,校长就不可能很好地与每个学生沟通,以至于无法对每个学生产生相应的人格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我反对建设超大规模学校,主张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教育必须关照人的精神世界

《济南时报》上的一则报道,看后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2006年8月8日,22岁的河南大学生李征用镢头20分钟内杀死七人,均为一击致命。事情的起因是2004年夏季麦收,李征家的小麦收割之后,因自家没有车辆,邻居李培敬夜晚帮忙将麦子运回家,李征的母亲当时在车后跟着,回家后却发现少了一袋麦子。一袋麦子大概50多公斤,价值60多元,当时李征家并未作声。李征因此纠纷将他人房屋砸破,被派出所拘留。李征家人分析,当时邻居曾威胁要让学校将其开除,导致其精神失常,酿成这起惨剧。

在村里,李征唯一的朋友李占海猜测,可能有两件事让李征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一是“大一下半学期,2005年3月,他妈妈才48岁就脑溢血去世,这对他而言就像天塌了一样”。二是他家里经济基础不行,“他们家劳动力主要是他妈妈,他爸有点驼背,身体不好,不能干活。他妈妈只能靠种七八亩地玉米、小麦、花生等挣钱,年收入几千到万把,遇上旱涝就更不能保证。”李占海说,“这还不够他一年学费加生活费。”

在李征的大学同学眼中,他的变化发生在2005年8月以后。“他很少来我们这儿玩了。”而大一时,李征的同学们并未发现他有何不同,他爱去隔壁寝室打牌或看电视。“他这么沉默压抑的人,心理问题积累多了,就成了火药桶。”“有时候在QQ上遇到陌生人就开骂来发泄。”有同学还发现,他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生闷气掰铅笔,“竟然把铅笔掰断了”。

始终在人们注意力之外的李征,安静、内向,从不惹是生非,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杀人案的主角。

“我不敢相信李征杀了人。”同村的李占海,在村民们眼里是李征唯一的朋友。在李占海眼里,高中时代的李征,诚实、认真、值得信任,善良、温和、隐忍,不斤斤计较。

看了这则报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李征走向杀人的过程中,他的心灵世界有人关注过吗?我们的教育确实到了必须深刻反思的时候:教育如果还是一味这样只追求升学率,只关注知识学习,而不真正去关注人的心灵、人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吗?

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我们真的要猛醒了:教育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能力,还要给予学生人文关照,更要重视学生心灵世界的培育。这是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8uMtQJ2VBC2mzUU0dwV5b55ZML8TkURLXr83htgBsnm7IiK9equ9djQV4wgEb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