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月何曾是两乡
——今年中秋断想

中秋节又到了。

老北京人管中秋节叫八月节。这是因为一进入八月,中秋节浓浓的气氛就开始弥漫了。首先,这种过节的气氛像一股股的溪水,从大街小巷的街肆店铺里流淌开来。在这个季节里,瓜果桃李正热热闹闹地上市,中秋节,各家都要拜月祭祀,少不了供奉果品。于是,卖各式水果的摊子,一般都会拥上街头,花团锦簇,向人们争献媚眼。我小时候,前门大街之东,鲜鱼口之南,有条叫果子市的小胡同,这季节,一个个卖水果的摊位,像蒜瓣一样挤在一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夜晚要张灯结彩,热闹得像提前过节,是老北京中秋节重要一景,四九城里,很多人是要去那里光顾的。

清末《春明采风志》说:“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鸭梨、沙果梨、白梨、水梨、苹果、林檎、沙果、槟子、秋果、海棠、欧李、青柿、鲜枣、葡萄、晚桃、桃奴。又带枝毛豆、果藕、红黄鸡冠花、西瓜。”这里后面所说的四项,头一项毛豆,月宫里的玉兔爱吃,是绝对不能少的;其余三项也都是拜月时必备之品,藕的白,鸡冠花的红与黄,西瓜的红和绿,色彩足够鲜艳,估计嫦娥看见会喜欢。其中西瓜必要切成莲花瓣,嫦娥便如寺庙里供奉的仙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了。

中秋节,人们拜月,按理说嫦娥是主角,但是,在民间,玉兔却抢了嫦娥C位的风头,人们尊称它为长耳定光仙,把它和嫦娥、吴刚仙人一样等同看待。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直传承至今。我有些迷惑不解,心想或许是民间的一种追求平等的心理趋向吧,才会让玉兔和嫦娥、吴刚平起平坐;也是玉兔可以捣药,能够治病,保佑安康吧,“没灾没病就是福”,这是普通百姓心底最大的愿望呢。

我小时候,中秋节前,人们要买纸,在上面画玉兔,而不是画嫦娥,这种纸在南纸店里专门有卖,叫作月光纸,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在月光纸上画定光仙,是我们小孩子爱做的事情,可以夸张地把兔子的耳朵画得格外长。在前门大街大栅栏东口路南,有家公兴纸店,我们一帮小孩子跑去那里买月光纸,好像把玉兔请回家。

民间不叫玉兔,更不叫长耳定光仙,都管它叫兔爷儿。中秋节前,能够和鳞次栉比的水果摊有一拼的,就是卖兔爷儿的大小摊子。兔子长耳朵,三瓣嘴,本来就十分可爱,这种用泥捏成的兔爷儿完全拟人化了,就更加让人感到亲近。后来,过中秋节即使不再有拜月的古老仪式了,但各家一般还是要买个兔爷儿,让兔爷儿和全家人同乐,其中古老的敬拜定光仙的祭祀感仪式感,已经完全世俗化,兔爷儿参与到了中秋节民俗传统的衍化和传承之中。

兔爷儿,虽都是泥捏而成,但花样繁多,贵贱不一。《清稗类钞》里说:“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居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京都风俗志》里说:“有顶束甲如将军者,有短衫担物如小贩者,有立起舞如饮酒燕乐者……名目形象,指不胜偻。”前者,卖给的是王府贵族人家;后者,堆挤成小山,很便宜,谁都能买一个带回家。这里说的“燕”同“宴”,也就是说兔爷儿和你一起家宴喝酒庆祝中秋节,完全和你融合一起,并非如嫦娥一样端坐在缥缈的月宫之上。

作为商品,兔爷儿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作为艺术品,兔爷儿可以见得京城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说别的,光看兔爷儿的坐骑,禽兽兼备,翻江倒海,完全进入神话境界;再看兔爷儿的造型,可以是顽童老者,可以是下里巴人,或是京戏里扎靠插旗的任何一位将军,簇拥在一起,活脱脱能上演一出精彩大戏。

据说,最早出现的兔爷儿如牵线木偶,双臂用线牵连,可以上下活动,不停作捣药状,憨态可掬。如今的北京,也有卖兔爷儿的,但这种兔爷儿是见不到了,很多造型奇特而色彩纷呈的兔爷儿,都见不到了。清末有竹枝词唱道:“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争摆兔儿山。”如此满眼满街皆是卖兔爷儿的大小摊子的壮景,更是见不到了。

中国讲究不时不食,中秋节的时令食物是月饼。谁家过中秋节不会买几块月饼尝尝呢?老北京卖月饼的点心铺,南味店少,我小时候,那种双黄莲蓉的广式月饼很难见到,卖得最多的是自来红、自来白、提浆和翻毛这四种月饼。它们的区别主要在皮上。提浆和翻毛的皮一硬一软,自来红和自来白的皮,一用香油和面一用猪油和面,老北京人自会吃得明白,口味被这四种月饼征服。以前有诗专门唱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我小时候,家住前门,前门大街上有正明斋和祥聚公两家老点心铺,我最爱吃的是翻毛月饼,家里派我去买月饼时,我常会多买几块翻毛,那翻毛必得托在手心上吃,真正的皮薄如纸,细细层层,翻毛如雪,吃的时候嘴里呼出的气,都能把那一层层皮吹得四下翻飞。

在前门大街,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是通三益老店,它是一家干果店,但到了中秋节,不能落下最卖钱的月饼。吸引我们的是它刚进八月,就在店里的中心位置上,摆出一个大如车轮的巨大月饼,四周用菊花和鸡冠花围着。是那种提浆月饼,皮上刻印着嫦娥奔月的图案。据说,这个巨大无比的月饼一直摆到中秋节过后,店家就把这块大月饼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免费让客人品尝。可惜,我一次也没有赶上过这样的好机会。

过去,在老北京,中秋节前后,戏园子要上演和中秋节相关的剧目,这是老北京的传统,不仅中秋节如此,任何一个节日,都要有相关的剧目相匹配,成为节日必备的硬件之一,和中秋节的月饼一样,不可或缺。清升平署中秋节最早的剧目是《丹桂飘香》《霓裳起舞》,是专门给皇上、太后看的。四大徽班进京,京戏普及之后,戏园子在胡同里建得多了起来,特别是1915年,梅兰芳上演了新戏《嫦娥奔月》之后,再过中秋节,戏园子上演的戏,必是《嫦娥奔月》了。在这出载歌载舞的戏里,少不了兔爷儿,扮演兔爷儿和兔奶奶的李敬山和曹二庚,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名丑。

说到按照进入八月准备中秋节而有声有色次第出场的水果、兔爷儿、月饼和京戏,我会想,这四位中谁是中秋节的主角呢?各式各样众多的水果,肯定是跑龙套的配角。月饼?显然不是,得让位给兔爷儿。兔爷儿?和梅兰芳的《嫦娥奔月》一比,又得让位给嫦娥。但是,如果要给中秋节挑选形象代言人,在老北京,恐怕还得数兔爷儿呢。

一般年头,中秋节和国庆节都是相挨着,隔不了多少天,像一对亲兄弟。今年特殊,中秋和国庆双节在同一天,变成了一对双胞胎。这样的情况很少见,算是突发疫情之后这近一年之中特别给予我们双倍暖意以慰藉,想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吧。想想,觉得这两个节,又像疫情之中两个分别了快一年的亲人或朋友,相约在这样同一天,一定要碰头相见欢,何时是归日,共此灯烛光。这样一想,节日因带有人感情的跌宕,带有生活背景的变化,而有了特别的情味甚至意义呢,便也觉得今年双节相撞,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今年中秋节在蔓延至今的全球疫情之中的人们,对平安团圆祈盼的意义格外深重。

这时候,想起两句诗词,一句是王昌龄的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是苏东坡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像是专门为双节配备的双诗词。在这样的日子里,它们表达了对我们自己也对他人共同的祝愿。

它们是今年这个中秋节拉起的两道醒目明心的横幅。

2020年9月22日秋分于北京 c9F9QzBfw8rfPUCZSiQym/3wCXJZiwegIAHKpeBKuLlaj0SvLm9FU5eG+KuNkr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